购物车
我的足迹

邱爱金:守正创新做好中国故事的文艺表达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守正创新做好中国故事的文艺表达 邱爱金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 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 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2014年召开的文 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好 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 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 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 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 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重要论述,把中国文艺的 发展和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进步的大势关联起来,凸显了文 艺在记录和表达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国际形象 、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中的独特作用。我们要善于用 中国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既要有责任担当 ,也要实事求是,更要坚持守正创新,做到不忘初心和改 革创新的辩证统一。   一、坚持不忘初心,站稳国家立场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 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用文艺讲好中国故 事,就要组织精彩、精炼的文艺载体,创作经典的文艺作 品,让上下5000年的中华灿烂文明在世界舞台绽放,使党 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成为向 世界表达中国故事的思想内核、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标识 ,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寓于其中 ,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   用文艺讲好中国故事,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传播中国文 化、介绍中国道路、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家形象。要主 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 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加深世界对中 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了解,增强各国对当代中国改革发展 的认识,生动展现一个和平发展、多姿多彩、文明进步的 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 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要善 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使中华民族的 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 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 出来、展示出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 、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 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 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文艺作为传播载体,有其自身的创作规律和内在要求 。文艺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风云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就没 有生命力。在讲好中国故事这个大命题上,广大文艺工作 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 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发现和收集中国故事 ,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向世界讴歌时代的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把培育和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 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 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 优秀作品。   二、坚持实事求是,力戒浮躁之风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 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 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在过去的一段时 间里,一些文艺创作急功近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快 餐式消费、解构经典、歪曲英雄、假大空虚。讲好中国故 事,必须克服浮躁这个顽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 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 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要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 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 律,展现出中国人民真实的精神风貌、价值观,为世界贡 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中国故事是由一个个中国人的故事汇聚而成的,只有 更多选取鲜活的带有人情味的故事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感 染人、打动人、激励人。文艺作品要更多表现人类最基本 的感情。善于在作品中载入情感元素,丰富故事中人物的 形象和个性,围绕共同的价值追求做文章,从而引发不同 受众的情感和价值共鸣。要能够产生一定的话题效应,为 受众探知与体认彼此之间的价值取向提供载体,也为文艺 作品的多次传播注入养分。   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 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 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 古今中外,但凡经典的文艺作品,都是因为根扎得深、讲 得透,足够真诚和真实,所以时隔多载,仍然能够使不同 年代、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人产生强烈共鸣,这就是经 典的魅力。相较之下,那些“注水剧”“雷同剧”“奇葩剧”的病 灶就在于胡编乱造、闭门造车、无病呻吟,彻底切断了与 现实生活的真诚对话。架空历史与现实、架空细节与背景 的文艺作品,就算“包装”再好,也只能热闹一时。   在向世界讲述正面积极的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让文 艺批评鞭策文艺表达。文艺批评要做“磨刀石”不做“裹脚布 ”,拒绝让文艺批判成为“商业吹捧”,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