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顺市经济建设发展成就综述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经济腾飞 黔中巨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顺市经济建设发展成就综述 70年,沧桑岁月,风雨兼程; 70年,党民同心,砥砺奋进; 70年,春华秋实,再续辉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安顺,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百 废待兴,一贫如洗。没有工业基础,农业生产落后,交通 严重闭塞、人民生活困难。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的 阳光一路走来,历经70载岁月的洗礼,披荆斩棘,踏平坎 坷,一次又一次巧抓发展机遇,在摆脱贫困上攻坚克难 ,在谋求发展上改革创新,在民生福祉上久久为功,谱写 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华章,实现了全市经济大力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回看安顺70年,经济发展硕果累累: ——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4638万元,增长到 2018年的849亿元,是70年前的1831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674元,是 1949年的34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1元,是 1978年的81倍; ——三次产业结构从1949年的63.8:9.7:26.5调整为 2018年的17.6:32.1:50.3;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 增长13%、12.5%、25.3%、11.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风雨兼程实现跨越 1949年11月,安顺人民有组织地载歌载舞欢迎中国人 民解放军进驻安顺,安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迎来了全面 发展的曙光。 70年来,勤劳的安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 愤图强,黔中锦绣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中央 、省委高度重视安顺的建设发展,始终把帮助西部地区发 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适时制定实施 了一系列推动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制定发展计 划、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 程。安顺紧紧跟随祖国母亲前进的步伐:实施农村土地联 产承包制度改革;兴办一批普通中小学和大中专学校; 建设贵 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黄公路; 建立安顺多种经济成分 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安顺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 史机遇:成立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高标 准农业园区,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安顺 学院,安顺有了第一所本科院校; 探索了新时期深化农村改 革“塘约经验”,发放了全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 》;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安顺高新区升格 为国家级高新区;于全省率先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打 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全景山地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建设 全域旅游扶贫攻坚示范区”提供了基本定位。 开启了喀斯特地区披荆斩棘的基础设施建设之路。 1991年,贵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黄公路的贯通开启 了安顺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2013年,在全省率 先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高速公 路纵横交错,株六铁路、长昆快速铁路横贯全境,先后进 入高速、高铁时代,交通日新月异,天堑变通途。 …… 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让安顺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 着机遇和希望,安顺在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 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感召下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无 穷动力。 新型农业提质增效 70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各项决策 部署,以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的精神,实现了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二三产深 度融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百 姓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仓廪实则百业兴。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民更 富、农村更美,一直是安顺历届市委、市政府所谋划的头 等大事。 从1978年4月,关岭自治县顶云公社通过自发采取“定产 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村改革;到1988年 4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在原安顺地区建立“深化改革促进 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再到2016年 ,安顺全面启动“三权”促“三变”改革…… 一步步走来,安顺都在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的高效益、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率先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 好、具有安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农业提质增 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 经过70年发展,作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地区 ,安顺农业产业从传统“刀耕火种”走向现代化、标准化、绿 色化、品牌化发展,以28个省级、82个乡级现代高效农业园 区、高速公路沿线农业产业带及覆盖全市的农业科技示范 点为平台,蔬菜、茶叶、水果、烤烟、中药材、生态畜牧等 特色优势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乡镇农业园区实现全覆盖。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从无到有,扩大农产品销售网络。打造市 级以上龙头企业309家,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