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邮政业发展成就综述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黑马添翼达四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邮政业发展成就综述 2019-10-15 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收到一封从新加坡寄来的快 件。快件寄往北京市海淀区,由4名邮递员一起投递,派送 过程非常隆重,足见重视程度。那一年,北京、上海、广 州、深圳等城市率先开办国际特快专递业务,EMS由此诞 生。几年后,随着印染厂小工聂腾飞的“职业转型”,在位于 钱塘江中游的浙江桐庐,民营快递业也悄然萌芽…… 70年的中国邮政业,犹如一部神奇的时光机。新中国 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百姓生活离不开纸笺传书、手 递传物。转眼间,电商网点遍布城乡,快递无人机飞跃高 山草甸。从水路繁忙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港到桐庐深处的 层峦叠嶂,从灰墙、大红门的北京四合院到云南省迪庆藏 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的村落间……70年的时间鸿沟、千 万里的空间距离,被奔腾的时代填满。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邮政业体制改革健全完善 、行业发展迸发生机活力的70年;是快递服务从无到有、 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的70年;是消弭人与人、城与乡之 间鸿沟的70年。2015年以来,快递业务量基本上每年增长 100亿件,今年总量预计将超过600亿件。邮政业如一匹“黑 马”,沟通着虚拟与现实,连接美好,洞见未来! 每一次自我革新 都按下发展“快进键” 中华邮驿,源远流长,邮政事业因新中国成立翻开了 崭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伊始,为尽快统一全国邮政,恢复邮政通 信,邮电部迅速组建,1950年1月又成立了邮政总局。当时 的邮政业百废待兴,邮政网络残缺不全,生产设备陈旧落 后,全国邮路长度仅70.6万公里,邮政服务局所2.6万处 ,大部分设施集中在大中城市。 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邮政网点能够办理的业务 主要就是函件、包裹、汇兑和报刊发行,“一个邮戳干邮政 ”是当时的真实工作写照。那个时候没有App,没有智能快 递箱,电信、广播、电视也不发达,百姓递物“基本靠走”。 时代日新月异,邮政事业蓬勃发展,“通政、通民、通 商”的功能不断拓展、深化。 ——1958年,北京东四邮局冲破思想的藩篱,在全行 业率先做到“从台后到台前”,为用户提供服务。 ——1979年,中共邮电部党组在第十七次全国邮电工 作会议明确提出,“邮电通信是社会生产力”的理论判断。 ——1998年,邮电分营工作完成,邮政和电信开始独 立自主经营。 ——2005年,国务院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 ——2007年,根据“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的邮政体 制改革思路,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揭牌,政企 分开基本完成。 ——2008年,大部制改革启动,邮政行业为“大交通”增 添新动力,邮政、快递企业也乘上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 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邮政业继续发挥邮政体制改革 优势,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创新驱动下 ,邮政业正在让百姓生活更方便,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 这些历史坐标的背后,是邮政业改革稳步推进,行业 发展提速换挡。与此同时,一个发展环境优化、治理能力 提升的产业生态体系正在完善——信息通信、运输工具、 手持终端等设备,成为生产服务效率提升的利器;资本、 人才、管理等要素的注入,加速了建设现代企业的步伐 ;与电商、制造业等行业的深度联动,与综合交通运输体 系的有效衔接,快递业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 1949年,我国邮政业务总量仅仅1.6亿元,到2018年年 底,全国邮政业务总量已经达到12345亿元,70年间增长了 7700多倍。邮政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和社 会的组织系统,邮政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 产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发挥了越来越 重要的基础作用。 每一次民心回应 都迈出现代化的坚实脚步 镜头回到2009年的辽宁省葫芦岛市新开岭乡,百余名 村民以按红手印的方式向国家邮政局呼吁在当地修建邮政 局所,解决近2万名农民用邮难的问题…… 此后,国家邮政局将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列为 邮政业改革发展工作的重点,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 ,“乡乡设所”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被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基本公共 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并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补白工 作。到2015年,邮政业首次全面完成8840个空白乡镇邮政 局所补建工作,第一次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拥有1个邮政网 点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邮政网络规模小、网点少、设 备陈旧、技术落后,邮政业务大都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 率普遍较低。70年来,邮政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普遍服务能力,在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 至2018年,全国建成了230多个邮政和快递类专业物流园区 ,邮路和快递服务网路单程长度达到3944.8万公里,拥有各 类营业网点27.5万处,分别是1949年的56倍和10.4倍。全行 业拥有3家货运航空公司,运营全货机115架,邮政、快递 服务汽车32.2万辆,电商班列、高铁快递等运营模式取得重 大进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认为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邮政业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既是战略性基础设施 ,又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的“双11”,邮政业基础设施都会经历一场“大考”。 面对海量订单,邮政快递企业前期不断加大技术、场地、 设备、人员的投入,保障“双11”期间不瘫痪、不爆仓。邮政 业经过70年大规模建设,基本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等多 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利用,连接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 界的现代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收寄和投递能力大幅提升 ,群众用邮便捷性显著提高。 有人的地方就有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邮政 普遍服务的可及性、均衡性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全 国共建成村邮站17.8万个、“邮乐购”站点61万个,乡镇快递 网点覆盖率超过了95%,建制村直接通邮基本完成。邮政 业年服务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亿人次,支撑网络购物 交易规模突破了7万亿元,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超 过7000亿元,每年新增的社会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行业 通政便民利商功能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用邮获得感满足 感不断增强。  每一次蓄势崛起 都掀起跨时代的民生巨变 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开办4年后的1984年,中国邮政又开 办了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启了快递业务先河。几年后 ,在浙江桐庐的一家小小印染厂内,对中国民营快递业颇 具影响的几个年轻人,也开始寻找发展的机会。 桐庐历史颇为久远,至今已有1790余年。《方舆胜览 》记载:“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 ,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周礼·地官·遗人》中说:“凡 国野之道,十里有庐。”这里的“庐”指古代驿站,就是古代 邮驿通信之所。上世界80年代,申通创始人聂腾飞离开印 染厂,跳上杭州开往上海的火车送“报关单”时,这个十里八 拐的山村,终于又成了通信寄件的地标。 之后,在华南、华东、北京,民营快递的先行者们开 始了自己的探索。“回想创业初期,有着百年历史的邮政‘老 大哥’带着我们;以申通为代表的快递人怀揣着理想走出大 山,开启了民营快递的发展,中通、韵达等一个个快递品 牌诞生成长,他们以特有的乡情、亲情,用智慧、勤劳 ,创造了‘互联网+快递’的营运模式。顺丰、宅急送等众多 快递企业,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快递行业中来,推动着 中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在桐庐县这一“通达系”快递的“摇篮 ”,韵达控股董事长聂腾云这样告诉记者。 “躲猫猫”“打游击”……但凡在快递行业内有些年头的从 业者,想必对“黑快递”时代东躲西藏、担惊受怕,与管理部 门“斗智斗勇”的经历记忆犹新。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营 快递发展中“身不由己”的一段往事。1986年12月,《中华人 民共和国邮政法》为当时尚处“野蛮生长”的快递企业拨开了 混沌发展的迷雾,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邮政市场竞争的日 益加剧,立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2005年8月 ,国务院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抓紧修 改现行邮政法,以保障邮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个行业需要有自己更严谨的法律规则,才能在新业 态下更好地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研究所副所长郑佳宁 说。2009年4月24日,修订后的《邮政法》通过审议并正式 颁布。新《邮政法》给予民营快递合法身份,对快递业务 经营许可、申请快递许可资质以及快递市场监管等辟出专 章予以规定。自此,民营快递焦虑多年的身份问题得以解 决,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极大释放,快递业发展不断提速 。中国邮政业由此形成了国有、民营、合资、外资“同台竞 技”的局面。此后,针对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党中央、国务 院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邮政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极大 地释放了政策红利,激发了发展动力。 随着电商发展,中国快递物流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快递业务量自2014年首度超过美国后,持续保持世界第 一。到2018年年末,快递业务总量由1988年的153万件激增 至507亿件,年均增速高达41.5%;2018年完成快递业务收 入6038亿元,占邮政业务收入的76.4%。 以往依靠人力分拣包裹的工作,如今正交由机器人操 作。运输装备和信息技术加快应用,快递服务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