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共澜沧县委副书记石春云: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创新工作思路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扎实推进 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县 委十届四次全会、县第十三届一次人代会、县第十二届一 次政协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 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第十一届一次全国人代会和中 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5年的农 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 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澜沧、促进全县农 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安排部署2008年及今 后一段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 一步动员全县各族人民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提高农业 农村工作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这次会议专门组织参观了谦六乡蚕桑产业培育、糯扎 渡镇新农村试点建设和南岭乡冬季农业开发项目情况。通 过参观,学习了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达到了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我认为他们的主要做法和 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形成工作新 格局;二是科学规划到位,注重产业发展;三是宣传发动 到位,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四是管理到位,成效明显。对 我们做好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中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小康 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为做好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下面,我讲 四点意见。 一、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 ,不断强化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改革开放 活县,绿色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和谐社会建县”的 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 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团结带领全 县各族干部群众,成功抵御和战胜了干旱、洪涝、地震等 自然灾害,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 病的发生,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村各项改 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党群 干群关系日益密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 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产业培植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和农村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县进入了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 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发展时期 ,全县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农业农村呈现出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 展 县委、政府始终把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 “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五年来,投入农业建设资 金5.3亿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9个;完成2座 水库的除险加固,兴修“五小”水利工程970件,完成中低 产田改造9.7万亩,新建高稳产农田地8.9万亩,完成“一 池三改”19242户;建设人饮工程217件,解决了农村 7.18万人、4.9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全县已通水行政村达 157个,通水率99.4%。推进实施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建 设,完成县乡硬化路面473公里,改造农村公路378.6公里 ,新增62个通公路村委会;全县已通路行政村达150个,通 路率95%。投入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9167万元,建成 10千伏输电线路544公里、400伏输电线路422.6公里,解决 了150个村委会、8.8万户、37万人的通电问题;全县已通 电行政村达131个,通电率83%。投入通讯网络建设资金 2.2亿元,新建光缆3796公里,固定电话达3.6万户,移动 通信用户突破11万户;全县已通电话行政村达104个,通电 话率66%。建成速生丰产林46.6万亩,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 效明显,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森林 覆盖率达到55.9%。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良种补贴、购机补贴、饲养母猪 补贴和母猪养殖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 业生产资料补贴标准为20.37元/亩;良种补贴为全县每年 90万元,按当年良种推广面积核定补贴标准;母猪饲养补 贴标准为50元/头;能繁母猪保险为60元/头,其中:中央 补贴30元、省市县三级补贴18元、农户出资12元;农机购 机补贴标准为所购农机价格的30%)广泛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07年末,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5.04亿元增加到9.6亿元 ,年均递增13.8%;粮食产量由15.4万吨增加到16.6万吨 ,年均递增1.5%;农民人均有粮由308公斤提高到326公斤 ,年均递增1.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62元增加到1156元 ,年均递增8.7%。 (二)农村社会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农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 点问题,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解五难”(读书难、看 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学科技难)的历史机遇 ,加大对教育、科技、文体、卫生、广播电视等农村社会 事业的投入,农村社会事业得到了历史性发展。五年来 ,全县用于教育、科技、文体、卫生、广播电视等方面社 会事业投入8.5亿元,占全县经常性财政支出的52%。全面 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累计向15万人次贫 困中小学生发放补助金1093万元,基本解决了贫困家庭子 女上学难的问题;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 步伐,新增校舍6.8万平方米;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的目标,15个乡(镇)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普九”教 育人口由2002年的17.9%提高到63.4%;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累计超过32万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并覆盖全县,参合率达到78.82%,为农民减轻医 疗费用负担1434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 解;完成19个乡(镇)卫生院改造,新建109个农村卫生室 ,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深入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 庭“奖优免补”政策,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和优质 服务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迈入低生育水平行列;初 步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人口基本生活 得到保障,累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860.6万元 ;建成了777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已通广播电 视行政村达157个,通广播电视率99.4%;民族民间传统文 化和非物质文明得到保护和弘扬,“拉祜文化兴县”战略 深入推进,一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节目走上了省视 、央视舞台。 (三)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县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 作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措施,深入 推进扶贫攻坚步伐。过去的五年,我们实施了县级机关企 事业单位定点挂钩帮扶责任制,加大了对口帮扶和整村推 进力度,广泛争取队员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整合各项扶贫 资金3.4亿元,完成了166个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和 44185户农户的改造茅草房、杈杈房改造,有效解决了 11.6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四)农村各项改革得到稳步推进 过去的五年,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完成 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 产税、屠宰税,结束了2600多年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 税”的历史,加重农民负担的体制根源得以消除。乡镇撤 并建制、村改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改革等工作进展顺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基本 建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 务,配套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勐滨糖厂、电力公司 、上允煤矿、惠民茶场等国有企业改制。教育、卫生、文 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纵深发展。供销社、农村信用社、 土地征用制度、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农 业技术推广机构及种子、兽医管理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 (五)农村产业培植成效明显 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立足资源优势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进金光集团、柏联集团、 中云公司、金泉公司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到我县安家落 户,扶持了古茶公司等一批本地中小企业发展,蔗糖、畜 牧等传统产业得到提质增效,茶产业、林产业、矿产、水 电等基本形成优势产业,民族文化旅游、蚕桑等新兴产业 培植取得较大进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步伐加快 ,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 设。五年来,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云岭先锋”工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等专题活动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 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在农村广泛开展,一大批有文化、有本 领、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致富能手当选村委会成员。驻村新 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充实了农村基层工作力量。举 办了村民小组长以上的各级干部培训,党员和干部的综合 素质不断增强,一批优秀的乡村干部得到提拔任用。深入 开展“创建平安”活动加强和谐乡村建设,农村社会治安 有所好转,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明显减少,党群干群关 系更加融洽,农村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实践证明,县委、政府确定的“改革开放活县,绿色 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和谐社会建县”战略思想和决 策部署是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是完全正确。五年的实践 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把 “三农”工作放在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加强 “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 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 基本方略,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必须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对农村的投 入力度、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现 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把粮食和主要农产 品生产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 ”工作的核心;必须始终坚持优先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变化,以新变化 带动新发展。这些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为今后 的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要始终不渝地长期坚持 。 二、认清形势、把握 “三农”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对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新任 务。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深 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 的新形势,清醒认识农业农村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和 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做好“三农”工作。 (一)我县农业农村面临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县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 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越来越突出。农业是 与民生问题关系最密切的产业。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 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将会随着消除城乡差距和二 元经济结构的需要更加突出。这是消除城乡差距和二元制 经济结构的需要,也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市 场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更 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二是农产品需求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近年来,受城 乡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农产品转化率提高、城镇人口逐步 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消费量和商品需求不断增加 ,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农业的食品保障、原料供 给、就业增收等功能强化,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 承等功能彰显,为农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决定了社 会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将加快向农村流动,必然拉动农业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党中央、国务院 连续五年下发的“一号文件”,基本构建了一个强农、支 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 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县委、 县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 市政府的部署,着力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于发 展现代农业、着力于增加农民收入,从全局出发,立足实 际,不断创新我县“三农”工作思路,逐步探索出一系列 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路子,为进 一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四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三农”工作的认识逐 渐统一。多年来,各级各部门在领导力量、战略规划、政 策倾斜和工作部署上都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的战略位 置,逐步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社 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 力度逐步加大。“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村企 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动力正在形成。全县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民主体、政府助推、市场引 跑”的思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从2006年开始,先后实施 了省、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寨15个,各级各 部门捆绑项目和资金近1000万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通 过试点,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农民的 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进取观 念日益强化,农民要求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开放 成果,渴望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宽裕生活 ,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加快农业农 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六是多年改革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全县经济总量 和财政收入连续迈上新的台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条件 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各种资源有希望更多地投向农 业和农村领域。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城镇对农村带动 作用逐步加强,在新一轮产业梯次转移中,全县资源、市 场、流通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和东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为我县农业进一步开拓国外市 场和利用境外资源开辟了广阔空间。 (二)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我县农业农村也面临着一些新矛盾、新挑战,需要我 们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努力解决。 一是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县粮食生 产虽然连续5年增产,但增幅不高。其他主要农产品虽然增 加较多,但远赶不上市场需求增加的需要。特别是受农产 品供给资源约束加剧和对外依存度提高的影响,不确定因 素增加,保持农产品总量平衡、品种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 的压力不断增大。 二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县农民人均纯 收入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5.8%,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 7.43:1;按现行标准计算,全县还有贫困人口32万,农村 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 扩大的现象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 立,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增收空间有限,农民增收难度加 大。 三是农业基础薄弱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全县农田 有效灌溉面积和高稳产农田比重较低,乡村公路等级低、 质量差,相当一部分民族贫困边远村寨至今尚未通电,农 产品精深加工和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滞后,农业生产组织 化程度低的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四是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全 县仍有14万余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和不安全,农村生态 状况局部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仍很落后。特别是一些边 远地区群众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学科技难 的问题还相当普遍。 五是搞好社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来艰巨。农村农民老 龄化的问题逐渐突出,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机构涣散、能力 较弱,农村党员干部普遍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村集 体经济发展滞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多更 好的社会管理和公务服务任务艰巨。 六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要素投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各级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然较低、直接投入农 业偏少、农业基础设施欠账太多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特别是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我县农 业仍然是最弱的产业,农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 的环节,农民仍然是最困难的群体,农业农村工作仍然处 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做好“三农”工作任重道远。 三、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第十一届一次人代会议精 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 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 基础建设,走具有澜沧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加大对农业 农村的投入,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 技进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努力保 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 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 总值19.8亿元,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2.7%,达 395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5.6亿元;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达11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长8%,达125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粮食 作物播种面积105万亩,粮食总产量17万吨,农业总产值 10.4亿元,解决2.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此,要重点 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转变 当前,我县农业发展的宏观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做优 做强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主导产业,不断提升我县优 势特色农业的竞争力和水平。从我县实际出发,首先从建 设“五个一”工程(即一人一亩高稳产农田地、一人一亩 经济林果、一人一头商品畜、一人掌握两门以上农村适用 科学技术、一户一人劳务输出)做起,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产品结构、种养结构和农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引 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升产业档次,推进优势产 业向区域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 业化进程,依托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强 带动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主要抓好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要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把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 基本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基本自给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各乡(镇)、各部门 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生产 、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力,把我县坝区作为粮食核心产区进行建设,加大 山区、半山区冷凉品种推广力度,提高山区、半山区粮食 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在品种、价格和质量安 全上都不出任何问题。2008年,全县要完成粮食播种面积 105万亩,其中:杂交玉米推广20万亩,杂交水稻14万亩 ,冷凉山区水稻良种推广9万亩。同时,积极引进推广高产 优质高效农作物品种,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力度 ,抓好粮食增产增收的各项农艺措施,巩固耕地面积,加 大良种推广和冬农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单 产,稳定粮食总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电脑农业 13万亩。推广水稻规格化栽培15万亩,玉米规格化栽培 15万亩。农业总产值达到10.4亿元,增长8%;粮食总产量 达17万吨,增长2.4%。 二要做大做强七大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1.茶叶产业上:发展我县的茶叶产业,主要是处理好 茶产业发展中的“散、乱、假、小、弱”的问题,一是要 加强对全县20个乡镇产业基地的管理和技改力度,加快推 进无性系良种茶叶种植,改造低产老茶园,提高茶叶产量 ;二是要加强对茶叶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整治违规办厂、 哄抢茶叶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和现象;三是要完善各茶厂的 买卖或承包关系和手续,切实维护好茶农的切身利益;四 是加快从粗加工、粗放经营向精加工和集约化生产转变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加工水平,打造以普洱茶、名优绿 茶为主的名、特、优高档茶叶品牌。另一方面是积极协调 、配合、服务好柏联集团在澜沧的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 设步伐,为柏联集团打造世界第一的普洱茶企业做好强化 服务,从而做强做大茶产业。 2.林产业上:一是要继续强化林政管理,规范木材采 伐,加大植树造林、低产林改造、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 防火工作力度,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做好林业发展规划,切 实做好造林管理护林用林工作。二是要围绕金光集团计划 在我县推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五年内造林70万亩 的计划,做好规划、协调服务;围绕美投公司购买了4.7万 亩林地,在澜沧建成林产品精加工企业的计划,在政策服 务、审批程序等方面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三是继续推进深 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好主体改革工作,加 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和配套服务,全面清理非法流转行为 ,完善林地流转手续,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将林 地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落实到位。 3.蔗糖产业上:一是要在巩固甘蔗种植面积的前提下 ,进一步做好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把甘蔗种植尽量规划 到好的地块或甘蔗下田上来。二是要加大甘蔗品种改良 ,推广甘蔗良种。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强科技措施 和管理手段,提高单产,增加蔗农收入。 4.畜牧产业上:一是要建好圈舍,引导农户畜禽圈养 ,改变“畜禽放养、作物关养”的落后现象。二是要进一 步加大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力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三是要加强畜禽疫病预防和免疫工作力度,确保畜牧业健 康发展。四是要加大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引导农户 科学、合理、规范的配方喂养,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五 是围绕爱尼集团的投资,强化协调服务,带动我县畜牧业 快速发展。 5.水电产业上:要全力做好糯扎渡水电站、景洪电站 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着力抓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5年内 完成5315户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