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朱启平:在中国共产党石狮市第七届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中国共产党石狮市 第七届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朱启平 (2016年7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石狮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 作,请予审议。 一、回顾过去,“质量石狮”迈出坚实步伐 市第六届党代会以来,在省委、泉州市委的正确领导 下,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其中央历次全会和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 部群众,按照“质量石狮、二次创业”的总体部署,积极应对 经济下行压力,克难求进、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 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总收入、一般预 算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2.2%、12.3%、14.9%,分别达到 676.3亿元、59.3亿元、38.5亿元,经济综合实力从2011年全 国中小城市百强第24位晋升到第17位,连续19年位居全省 十强县(市)第2位。 ——产业质量提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三次产业 比重由4:56.5:39.5调整为3:56.7:40.3;工业总产值突 破千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4.6%。深入开展“五大战役”、“三 比一看”等活动,实施重点项目368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1464.1亿元,年均增长23.7%;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 量分别增长40.9%、49%。大力帮扶企业发展,累计兑现惠 企资金8.9亿元。成功举办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 览会、石狮国际时装周和第二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 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平台载体日臻完善,纺织服装产业基 地、轻纺城、辅料城、建材城、青创城、海西电商园等产 业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高新区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 点园区;海洋生物科技园被列入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 ;三个染整集控区实施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基本完成清洁 能源替代。创新驱动步伐加快,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服装设 计师协会,集聚240名设计师人才;新增上市公司6家、挂 牌企业49家、各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8家、省级以上科技 项目78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个;成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 、省级“互联网+”先行试点、省级人才强市试点;荣膺“全国 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全国电商百佳县市”第 2位以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十二连冠等荣誉。 ——城市质量提升。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石狮X年 发展战略规划,片区、交通等各类专项规划不断深化,全 域一体规划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累计投入118.5亿元,推进水头外线、福辉路、环湾大道 、蚶江大道等“外联、内通、疏港、滨海”4个层次、96条道 路建设,晋石高速公路、泉州湾大桥建成通车,城市主次 干道“白改黑”率95%;客运中心站建成投用;统筹推进“十 大畅通工程”,试行路内停车收费管理,交通事故“四项指数 ”大幅下降。“五片区二小镇”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 332亿元,钞坑片区、幸福新城等城市更新项目快速推进 ,世茂摩天城、泰禾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高端商住区 拔地而起,城北片区、长福片区、镇中路二期等一批安置 房项目竣工交房,建成区面积增加3.9平方公里、扩大至 37.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8%。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推进宝 盖山、灵秀山、龟湖公园、鸳鸯池公园等景观提升工程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9%;实施东沟、塘园溪、灵山沟等 水系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8个,开展晋石跨境流域水环境污 染治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日处理能力 37.3万吨;通过国家级生态市考核验收。 ——改革质量提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大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成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福 建省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灵秀、宝盖、蚶江列入全 省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镇。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 行以“积分入住”为核心的新市民积分管理服务,努力吸引、 留住城市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围绕优化政务环境,突出 “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 土地、房产“两证合办”,率先实施“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 改革,缩短审批时限50%以上,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7万 户、增长3倍以上。围绕社会事业改革,与中国教育科学研 究院开展合作,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 验区;市医院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 点;推行城管、公安联合执法,构建市、镇(街道)、村 (社区)三级联动、重心下移的属地城市管理机制。围绕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在全国首创公益性金融服务中心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成为全国农 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民生质量提升。落实各项惠民措施,新改扩建学 校63所、增加学位超过1.2万个,市医院新院、厦门外国语 学校石狮分校、农贸市场改造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加快推 进,引水工程二期建成通水,日供水能力提升至64万吨。 完成108万平方米石结构房屋改造审批,配租配售各类保障 性住房14295套;低保、城居保标准和覆盖率保持全省县级 市首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3%以下。构建“12345”便 民服务体系,推行治安防控“百千万”工程和城乡社区网格化 服务管理“1+1+N”模式,社会治安满意率逐年提升,连续五 年实现“进京零非访”,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市”、“全省平安先行市”。扎实推进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教育强市”创建活 动,开展十大“文明新风”行动,青商会、和促会等社会组织 积极发挥正能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国家义务教 育基本均衡市”、“全国百名慈善城市”、“国家计划生育优质 服务先进市”以及“全国文化先进市”三连冠等荣誉。 ——党建质量提升。实施基层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专 项汇报、专项测评、专项评议,突出对“一把手”履行从严治 党责任的考核。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 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强化干部思想理论武装。坚持 公正用人,加强干部平时培养、平时沟通、平时考察工作 ,强化镇(街道)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选拔了一批敢担 当、善创新、能吃苦的好干部,重用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 优秀年轻干部,构建选人用人与事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 创新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末位责任追究、村(社区)干部激 励金等制度,推广非公企业党建“三五”工作机制和社会组织 党建“双五”工作法,疏通党员队伍出口“126”工作机制被列 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可复制推广典型。完成镇级党 委和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市 委常委班子践行转变作风“九项带头”,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巡 查工作机制,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98件,给予党纪处分 271人、政纪处分68人。支持人大、政协各负其责,支持司 法机关各司其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 侨联、文联、残联、台联、计生协会等群团工作做出了特 色,统战、党史、党校、机要、老干、老龄、关心下一代 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 工作有力推进,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这 得益于省、泉州市的坚强领导、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各 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的同心创业、奋力拼搏,得益于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港澳台 同胞、海外侨胞的倾注心血、鼎力相助;得益于驻石部队 、武警官兵、上级驻石单位、新闻界朋友和广大新石狮人 的积极参与、默默奉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向所有关心 支持石狮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科学谋划,准确把握石狮新一轮发展方向 审视当前,我们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关口。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福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自贸区以及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千 载难逢;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环湾向湾发展进程不断加 快,环城高速、泉州湾大桥、有轨电车工程、福厦高铁、 厦漳泉城市联盟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贯通 ,将使得石狮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 着创新转型的空前挑战,新常态下速度换挡、动能转换、 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动力交织叠加,区域竞争在产业、城市 、民生等多领域展开,带来了城市空间、产业功能的加速 重组;产业结构单一、分散、偏轻,结构调整阵痛显现 ,新经济增长点、新支撑力量还未生成,转型升级任务艰 巨;城市空间布局忽视海岸带优质资源开发利用,“环海却 不近海”,滨海岸线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部分企业“脱实向虚 ”,实业“空心化”、资金“热钱化”、资产“泡沫化”引发民间 “标会”倒会、欠薪欠债等各种风险矛盾;城市功能不够完善 ,城市管理还比较粗放;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等化、石结 构危旧房改造、解决“回批地”历史遗留问题等民生工作与群 众要求尚有差距;少数党员干部服务观念、担当意识不强 ,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仍时有发生;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 涣散,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 放眼未来,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石狮新一轮发展方向。 石狮的发展战略、城市定位,历届市委、市政府都精心谋 划、持续推进,“质量石狮、二次创业”引领了石狮过去五年 的发展,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一直是全市为之奋 斗的目标。实践证明,这些战略思路科学可行、符合石狮 实际。当前,石狮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改 革创新是最鲜明的特征,转型发展是最紧迫的任务。因此 ,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与时俱进,找准石狮发展新坐标 ,激活和释放出更多潜能,坚持走“创新转型、实业强市”之 路,深入挖掘石狮积累的工业、商贸、海洋港口、文化旅 游等资源优势和潜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 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滨海城市。这是历届 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战略思路的延伸和发展,是提升发展 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是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实践路径。为此,要坚持“六个必须”: ——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再造发展新优势。石狮向来 有改革的土壤和条件,石狮人向来有敢拼会赢、敢为人先 的勇气和担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石狮的今天。建市 初期,我市在市场化进程中先行一步,赢得了第一轮发展 的先机和动力,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之间的竞争越 发激烈。在这个“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改革创 新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有自我革新 的勇气,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全面 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实业强市”的重要引擎,构建全域创新格 局,为新一轮发展赢得新的动能。 ——必须重塑“实业精神”,坚守实业不动摇。概括 石狮的发展历程,实业一直是石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实业兴,则石狮兴;实业强,则石狮强。因此,在新一轮 发展中,必须强化实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夯实实 业基础。要大力倡导石狮企业家敢为人先、爱拼敢赢,懂 经营、善管理、讲奉献的斗志与担当,共同克服当前经济 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培育精 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千方百计引导广大企业家和海内外乡 亲坚守实业、回归主业、做精专业。鼓励产业资本投资实 业,努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 ——必须注重协调融合,把握同城化发展机遇。主动 融入厦漳泉同城化、泉州环湾城市建设以及晋江石狮同城 化发展大局,结合石狮实际,在城市规划建设上,找准坐 标、凸显优势,主动作为、抢占先机;在构建基础设施网 络上,积极推动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与周边区域的共 建共享;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探索产业要素与厦门、晋江 等周边城市的跨区域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必须注重生态建设,彰显滨海城市魅力。石狮生 态环境优美、滨海岸线资源丰富,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和优 势。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现生 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为方向,高标准、一体化做好海岸带规划,加强滨海岸线 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延续“海丝”历史文脉,美化城市“天际 线”,让城市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让城市拥抱碧海蓝天。 ——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活质 量和幸福指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把老百姓的小 事当作党委、政府的大事,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 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全面提升公 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创造 平安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群众安居乐业、幸福 生活。 ——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事业成 败,关键在党,核心在人。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八方面要求,狠抓 党建工作责任、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狠抓基层组织建设、 狠抓党员队伍管理、狠抓正风肃纪,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 、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和制度的约束力。大力营 造鼓励改革创新、支持担当作为、允许试错的良好氛围 ,把敢闯、敢试、敢负责的党员干部推上前台,焕发“为官 有为”、“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努力形成风清气正、政通 人和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转型,奋力开创石狮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创新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期,也是调整结构、转换动力的重要窗口期。今后五年的 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 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泉 州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转型、实业强市”发展 战略,在更高水平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石狮建设 成为更具发展质量、更富创新活力的宜居宜业滨海城市。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000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财政总收入85亿元以上 ,年均增长7.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以上,年均增 长6%以上;力争在全国百强县中赶超进位。产业结构更加 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3:45,发展质量和效益明 显提升。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交通、能源、市政、防灾 减灾等基础设施更趋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城 市更加宜居宜业。 ——社会民生迈上新台阶。确保每年把公共财政支出 的60%以上用于民生投入,并保持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稳步提高,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万元。基本公共 服务实现均等化全覆盖,群众关注的学位、病床位、停车 位、养老床位和就业岗位等需求得到较好解决。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力争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控制线得到落实,生 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转变。水、大气、噪声以 及海岸带等各项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改革创新形成新局面。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 点、福建省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技术 、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力争若干领域的体制 机制创新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注重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加快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 线图,推进高端延伸和跨界融合,增品种、提品质、创品 牌,着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