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云南省教育厅朱华山公开讲话汇编11篇!(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目录 TOC \o "1-1" \u 在云南省高校“挂包帮、转走访” 工作联席会议第四次 会议上的讲话3 在全省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上的讲话 21 在首届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32 抓住机遇 应用为本 突出特色 创新发展 37 抓住“放管服”改革契机 以“质量与创新”为重点 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48 抓住“双一流”建设契机 构筑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高地 68 主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加快推进云南高等教育现代化 86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102 在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的讲话 106 在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教学评估工作会上的讲话 112 在2013年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开幕式上的讲话 115 在云南省高校“挂包帮、转走访” 工作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朱华山 (2017年12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全方位推进我省高校“挂 包帮、转走访”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 思想,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省“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近 期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认真分析当前教育 脱贫攻坚和高校“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进一步统一思 想、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精准完成今年高校“挂包帮、转 走访”工作。 这次会议来了很多书记、校长,说明大家对扶贫工作是高度重视 的,真正体现了扶贫工作是书记、校长工程。刚才,云南大学、昆明 理工大学等7家单位结合自身特点,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介绍了“挂包 帮”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经验和有益探索,讲得都很好,充分体现大 家对高校脱贫攻坚的深刻认识,也充分说明各高校作了大量卓有成效 的工作,请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受周荣厅长委托,我代表省委高校工 委、省教育厅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讲三点 意见。 一、近一年来高校“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成效明显 近一年来,38家“挂包帮、转走访”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学科、人才、 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脱贫实效为导向,以群众认可为标准 ,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基本方略,真抓实干,取得了六个 方面的明显成效。 (一)助力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有成效 1.是突出基础教育精准扶贫。大力支持挂包点改善基础教育教学、 师资条件,面向挂包点定向招生、开展师资培训。如云南大学投资 60余万元帮助会泽一中建立一套与云大附中名师同步授课的现代化教 育资源网络共享系统;云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统筹附属中小学资 源,将梁河县中小学纳入学校基础教育集团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名录 ,由各附属中小学处级领导干部在梁河县“挂包”一所中学或小学,每学 期带骨干教师到对应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帮扶活动;云南财经大学在帮 扶点小学开设“四点钟学堂”支教项目,协助当地教师完成对学生的作业 辅导,为学生带去新的思想和理念。 2.是精准帮扶贫困家庭学生。设立贫困生奖助学金,实施学费减免 等措施和办法,贯彻落实扶贫资助政策。如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启动“一 村一名大学生”扶贫行动计划,将用10年时间,定向招录临沧市241个建 档立卡贫困村大学生;红河学院每年安排预科招生计划40人,专招金 平、红河、绿春、元阳、屏边5个边疆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普洱学院为 挂包贫困户子女在本校专升本减免4000元学费。 3.是加大人才扶贫力度。近一年来,各高校组织开展培训299期 ,培训各级党政干部、技术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农户共计 23349余人。如昆明学院选派学校专业种植、养殖专家深入帮扶点开展 种植、养殖选种及品种改良技术培训500人次;西南林业大学在帮扶点 开展经济果林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农村建筑知识培训等,投入资金2万 元,共培训5期120人;云南开放大学挂牌成立武定县学习中心,签订 县校合作办学协议,在武定县招收法律事务等专业学员246名,在椅子 甸村招收学员30名。 (二)助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成效 各成员单位牢牢把握科技项目这一助推精准扶贫强有力的支撑和 抓手,近一年来实施科技扶贫工程项目58项,投入资金394万元,努力 推进贫困地区科技开发应用和科技能力建设。如云南农业大学结合镇 雄县产业发展科技需求,筹建林果、蔬菜等专家工作站,组织专家深 入镇雄县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和地膜覆盖栽培等十大科技 增粮措施的推广示范,并且在镇雄县推广种植了秋马铃薯6万多亩,亩 产近1100公斤;云南民族大学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大数据中心和云南民 族大学扶贫开发研究院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在扶贫开发情 况清、底数明上助推我省精准扶贫;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帮扶点 建立玉米综合试验站,2016年种植示范田50亩,2017年增至300亩。 (三)助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有成效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抓手,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 措,也是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的重要体现。近一年来,38家成 员单位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7项,累计投入1404万余元,扶持养殖牲 畜、家禽共计46319(头、只),扶持农业种植面积8975亩。如昆明理 工大学扶持羊场镇蔬菜基地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转型,普瓦、兔场、 茨营三个基地农副产品定向销往昆明理工大学后勤市场,截至2017年 6月定向销售达549143.5公斤,价值129.2万余元,助推贫困户持续增收 、稳定脱贫。文山学院围绕扶贫点建成“文山学院后勤保障基地、实习 实训基地、创业就业基地、转型发展基地”。目前建成基地3200亩,主 要种植菜心、芥蓝、白菜等25个品种,预计促进农户增收800万元。德 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放辣椒苗3万株,投放胡峰100箱,实地指导村 民辣椒、草果、核桃种植。 (四)助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成效 2016年各单位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5项,累计投入2000余万 元。2017年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7项,累计投入3073万元。如云南 警官学院投入资金98万元为挂包点修建进村道路、村民活动室;楚雄 师范学院投入资金115万元,着力解决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丽江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投资21万元,为挂包村修建250米水泥硬化道路和标准公厕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投入35万元为挂包点修建村组道路。 (五)助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有成效 近一年来,各单位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人才优势,积极服务贫困 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实施社会事业项目104个,投入资金949万元。一 是发挥医学类院校优势开展医疗扶贫。例如昆明医科大学第一、第二 、第三附属医院结合自身优势,在挂联地开展专家义诊、免费发药、 捐赠医疗器械、发放健康宣传材料、指导手术、贫困村家族遗传病筛 查等活动,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开展帮扶工作;云南省中医学院及 省中医院组织专家赴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开展义诊及医疗技术指导 ,提高当地少数民族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还不定期免费接收 当地卫生院工作人员及村医到医院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二是助推当地 文体事业,促进民族团结。例如云南艺术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发 挥专业优势,免费为小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和开展音乐、美术教学及帮 助当地小学组建童声合唱团、筹划编排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助力当地 和谐示范县建设;曲靖师范学院积极组织优秀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 ,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积极抢救与发展乡村民间文化,发挥乡土 文化人才在农村文化创造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激活农村文化创造空 间。 (六)助力扶贫党建“双推进”有成效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实施“基层 党建推进年”,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与学校基层党建“双推进”。2016年 10月省委高校工委面向全省高校正式下发《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 部开展“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的实施方案》,到目前为止38家成员 单位结对共建党支部331个,联系农村党支部353个,联系农村党员 2462名。例如云南大学组织了“两学一做入基层、精准扶贫在行动”为主 题的党员师生三下乡活动,50余个小分队1000余人分赴全省各地走村 串寨宣讲调研精准扶贫工作;云南艺术学院开展“百千万”活动,即组织 100个党团组织、1千名师生党员、1万名学生打一场扶贫攻坚战;大理 大学为挂包点党支部订阅《人民日报》《求实》《农村工作通讯》等 党报党刊,为417户村民每家订阅一份《农民文摘》。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38家单位坚持从健全挂钩扶贫组织机构入 手,注重智力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 ,工作落实到位,做到单位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落实坚决 ,方法措施具体,投入资金创新高,帮困扶贫见实效,群众收入有增 加。2016年年度考核中,优秀37家,占97.3%;良好1家,占2.7%。 二、高校脱贫攻坚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 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一场输不起的、不能退的硬战。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教育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 ,各成员单位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分析问题、肩负重任。 (一)云南脱贫攻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 脱贫攻坚重要战略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结合 国家考核指出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 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驻村帮扶、资金监管、贫困退出以及易地扶 贫搬迁、产业扶贫、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 态扶贫、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社会兜底保障扶贫等方面工作都 有明显成效,扶贫对象和措施正在从“不精准”到“精准”转变,“五级书 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但也要清醒看到 ,基础工作还没有全面夯实,精准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牢,攻坚责任还 没有全面压紧,扶贫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贫困群众还没有得到有效 发动,干部工作作风离“准、实、严、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近一年 来,全国实现贫困县数量首次减少,2016年有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今年还将有100多个县退出,这是国家确定贫困县以来首次实现总量 减少;与之相比,我省摘帽县还为零,形势异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在即将迎来的2017年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精准帮 扶”都是考核内容之一,涉及驻村帮扶、群众满意度评价,都与高校“挂 包帮、转走访”密切相关,务必引起各高校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切实下一番“绣花”功夫,积极 参与“完成全年扶贫目标任务百日行动”,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实现问 题“瘦身”、清零。 (二)教育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根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 部署,201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完成20个贫困县的“摘帽”任务,涉及到 高校“挂包帮”的有姚安、巍山、镇沅、耿马、玉龙5个县。各单位要深 刻认识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增强紧迫感、责 任感。目前,从教育精准扶贫来看,仍然面临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地控辍保学工作极不平衡,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从辍学年级 和原因来看,主要表现为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二、初三流失较多,学困 、厌学成为辍学主要原因。通过几轮劝返动员,目前留下的都是“控辍 保学”的硬骨头,距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 辍学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工作难度极大。二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素 质型贫困突出。虽然我省已经于2010年实现“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目标,但由于是低水平通过且按当时标准允许民族地区通过民族语 、民族文字实现“脱盲”,这批人如今在脱贫攻坚中又成为不会讲普通话 的新“文盲”。深度贫困、直过民族、不会讲普通话、文化程度不高等问 题交织在一起,极大地影响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三是高 等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合力亟待强化。全省“完成全年扶贫 目标任务百日行动”任务清单提出,“对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家庭,把精 准持续资助高中以上(含高中)学生就学作为脱贫措施,扣除就学负 担后家庭人均纯收入仍达到脱贫标准”。从纪检抽查发现各高校资助政 策落实情况来看,有的公办高校未按年度事业收入的4%—6%提取学生 助困资金,导致资助资金不足,引发资助不到位等问题;有的高校将 不属于学生资助的项目资金纳入学生资助资金核算,虚列资助资金 ,虚增资助金计提比例;有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默许纵容班干部采 用雁过拔毛等手段,从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奖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班费或班级活动经费;个别高校教师对受助学生吃拿卡要,要求受助 学生交回部分资助金集中支配使用,严重侵害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权 益;有的高校未及时兑现、足额发放学生助学金,有的截留挤占、挪 作他用,更有甚者贪污资金占为己有。 (三)高校精准扶贫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仍存在不足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单位脱贫攻坚责任没有落到实处,有一 部分干部在积极主动想办法、带领群众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方面存 在差距,脱贫攻坚能力有待提高,思路不够清晰,方法仍需丰富,精 神状态还要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对帮扶对象建档立卡贫 困户的实际情况摸得不实,致贫原因分析不准不透,缺乏系统的挂联 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大水漫灌”多“精准滴灌”少,“面上热闹”多“精准 落地”少,作用发挥不明显。更有甚者是“灯下黑”,对本校建档立卡户 贫困生的精准识别、帮扶措施、帮扶力度有欠缺,个别高校甚至出现 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未完全享受到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现象,距离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差距较大。二是对可持续性的扶贫政策缺乏研 究。按照中央要求,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2020年前继 续保留扶贫政策不变,也就是说“脱贫不脱钩”,各高校要多研究“退出 ”之后可持续的问题,务必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三是部分高校落实脱贫 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缺乏有力抓手,调动广大学校党员和基层 党员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远远不够。如普遍存在发挥高校优势支持当地 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不足的问题,缺乏将“挂包帮、 转走访”与学校、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有机衔接的 有力抓手。四是干部工作作风离“准、实、严、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部分干部结对帮扶工作不精不细,缺乏具体有效的帮扶措施,“一帮 多、无人帮、帮不准、帮不实及帮扶人员身份不符”等问题仍然存在。 部分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未严格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要求,定期深入 挂联点次数不够,时间不足,有的干部甚至从来没有到过挂联点,挂 联工作形同虚设。五是驻村扶贫工作队严格有效管理不够,有的未按 规定选派驻村工作队员,有的未派驻驻村人员,有的调整轮换人员时 未及时补足人员造成人员缺失,有的驻村队员驻村时间未达到季度要 求50天、年度要求200天,“挂空名”“走读式”帮扶仍然存在。如一所高 校发生驻村工作的同时兼任学校教学工作的问题,甚至选派返聘人员 和非编制人员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一所高校发生驻村工作队员 驻村天数严重不足,季度在岗工作时间(含因公出差)少于50天的问 题;一所高校发生驻村队员未经批准,擅自离岗的问题。还有部分单 位未统筹考虑驻村工作队员选派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组织动员和系 统完善的配套机制,导致选派不精准、召回调换频繁;部分高校驻村 队员驻村后忙于考博、做科研或结婚生育,影响了驻村帮扶工作的连 续性和稳定性。六是总结宣传还不够,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 式还不多。一方面信息报送不及时、报送质量不高,多为工作总结的 罗列,新闻性、典型性不足;另一方面反映全省高校“挂包帮、转走访 ”的综合性报道、深度报道还不多,停留在各自为政的局面,甚至还出 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未能形成宣传报道的合力和良好声势。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打赢脱 贫攻坚战 围绕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蓝图,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要进一步聚 焦精准,下硬功、出实招,以实际行动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不负人 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的工作业绩,确保年度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兑现 。 (一)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 教育精准扶贫是整个脱贫攻坚的重要板块,是“五个一批”“两不愁 、三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3月28日 ,教育部在昆明召开直属高校、直属单位扶贫工作推进会。陈宝生部 长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切实 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贯 彻落实到扶贫工作中。各高校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紧盯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 口退出的任务目标,动员全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认真履行好帮 扶职责。各单位“一把手”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上来,把脱贫攻坚统筹 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各项工作中来。一是要强化 核心意识。“一把手”要认真履行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扶贫工作 切实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在实处。二是要强化看齐意 识打造过硬队伍。各单位要加强干部队伍学习教育,统一扶贫攻坚思 想认识。三是强化政治意识夯实扶贫长效机制。要时刻紧绷扶贫就是 当下最大政治这根弦,确保干部职工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到分工明 确、各尽其责、团结协作。四是强化大局意识落实精准扶贫。要切实 增强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大局意识,单位上下积极支持 脱贫攻坚工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精神支持。 (二)进一步提升“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是落实考核问责机制。严格按照《云南省“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 考核办法》文件要求,认真做好领导挂乡和部门包村工作。目前,高 校“挂包帮、转走访”年度考核与地方脱贫“摘帽”情况挂钩,下一步还要 将各单位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工作落实、资金投入和帮扶成效、纪 律作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中,进一步 压实责任。各单位要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对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脱贫攻 坚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该给压力要给压力 ,该谈话的要谈话,该问责的要问责。2.是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伍保 障力度。各高校要在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工资收入等方面给予 驻村工作队员特殊照顾。必须按照省“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力量做好增派工作的通知》(云联 通〔2016〕1号)要求从严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不得选派借调人员 和临时聘用人员,不能凑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必须按照《云南 省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试行)》(云联通〔2016〕6号)要求 ,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召回调换,坚决杜绝私下召回、私下调换工作队 员。3.是严格落实“五项制度”,严把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关。驻村扶 贫工作队员要严守驻村纪律,严格按照《云南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 办法》(云贫开发〔2015〕23号)要求,吃住在村,每年在岗时间不 少于200天(含因公出差)。要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 自离岗。驻村期间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口,专心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对照省“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 严肃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纪律的通知》要求,特别是“八必须、八严禁 ”(必须自觉看齐,严禁妄加议论;必须驻村入户,严禁挂名走读;必 须踏实干事,严禁欺骗群众;必须按章办事,严禁优亲厚友;必须崇 德向善,严禁参与赌博;必须尚俭戒奢,严禁酗酒滋事;必须廉洁自 律,严禁收受财物;必须洁身自爱,严禁伤风败俗),查找帮扶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边查找、边整改、边落实。在今后专项督查、抽 查或第三方评估中,若再出现类似问题,将直接取消年度“挂包帮”定点 扶贫工作考核评优资格。4.是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 理工作。近日,中央纪委决定从2018年到2020年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云南省委办公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专项治理的通知,重点治理扶贫工作谋 划、“四个意识”落实、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贪污侵 占违法违纪、失职渎职吃拿卡要、作风不严不实等重点领域。省教育 厅已经将相关通知转发各高校,各成员单位一把手务必高度重视,主 动扎实开展自检自查,持续抓好专项治理工作。 (三)确保年度扶贫目标按期实现 要全面对照《云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中的脱贫认定内容 及标准,全面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和力量,全面落实贫困退出工作 的帮扶措施。一是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 ,重点看扶贫对象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是否做到不愁吃、不愁穿 ,是否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是否得到异地搬迁、 危房改造、产业带动、教育帮扶、就业培训等一个以上资金项目帮扶 。二是对今年要脱贫“摘帽”的与高校有关的5个县和其他被纳入脱贫“摘 帽”计划的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关高校要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 ,主动开展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按期“退出”。三是要着力提升群 众满意度。要发挥高校思想、人力、智力优势和组织优势,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地做细做实“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让教育系统 “挂包帮、转走访”成员单位在群众满意度提升中作出积极贡献。 (四)进一步突出教育精准扶贫特色 1.是精准识别、精准资助校内贫困学生。各高校要根据省教育厅和 省学生资助中心下发的有关要求,主动细致地识别、核实建档立卡贫 困户学生信息,全面掌握本校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底数。要认真 落实国家、省学生就学资助政策,做到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 全覆盖。要建立健全临时教育救助机制,确保因病、因灾以及突发性 事件等导致生活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及时得到救助。要着力识 别年内要出列的建档立卡户子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尽可能的倾斜支 持和关怀。 2.是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扶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优 势,通过建立支教服务基地、三下乡活动基地,选派骨干教师定点支 援当地中小学,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组织开展教育行政干 部、教师培训,帮助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素质。要充分发挥 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挂钩县、村人才队伍建设做出贡 献。要把扶贫与国情民情教育结合起来,在当地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 地,从学校选派优秀学生到当地实习,选派学校优秀管理人员到当地 挂职锻炼。 3.是深入推进科技成果扶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结 合当地资源特点和科技发展项目,着力在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产品 产业化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围绕农业新品种选育引进、新技术推广示 范、工农业新技术普及与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4.是深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帮助贫困 地区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要 组织动员专家教授、科技服务团、博士服务团等专业力量,深入贫困 地区一线,找准高校科研项目与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的结合点 ,动员企业、校友等多方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产业化,帮助 贫困地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信息面广、量大 、渠道丰富的特点,建立物联网,帮助了解各地各类生产、市场、产 品等方面信息,帮助当地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促进产品的销售和流 通,带动农户增收。 5.是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帮扶扶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库”和 “智囊团”的作用,结合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研究,围绕当地县域经济社会 发展、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社会问题等开展专题研究,为地方政府提 供决策咨询服务。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专业特色,如医学类院校 (附属医院)通过医疗人员进修、下乡义诊等方式支持当地健康扶贫 ,农林类院校通过加强对农林业的指导、帮助发展特色产业,法律类 院校通过开展法律援助为当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文化艺术类院校通 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文艺演出、举办留守儿童艺术培训班等形式进行 文化帮扶和精神扶贫。 6.是加大基础教育扶持力度。各高校要紧扣当地发展需求,投入扶 贫资金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要充分调 动本校基础教育资源如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特别是本 校基础教育集团资源,改善贫困县、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并适当录取一定数量的建档立卡户子女,尽最大努力保障九年义务 教育入学率,使贫困家庭子女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确保从源头 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7.是深入开展扶贫党建“双推进”。各高校紧扣“党建带扶贫,扶贫 促党建”思路,突出抓好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建强为民服务队伍、拓 展基层服务阵地功能、筑牢群众增收致富基础等工作,确保扶贫开发 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8.是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各高校结合当地实际,采取 多项措施,认真做好“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帮 扶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地区推普攻坚专项行动。把语言培训与实用技 能、生活技巧、劳务输出等结合,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解决素质型贫 困问题。 9.是努力拓宽教育脱贫通道。各高校要充分用足面向贫困地区定向 招生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免费医学生计 划、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招生扶贫力度。要进 一步加强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利用各类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行 “一对一”动态管理,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组 织开展就业见习、实习、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补贴。各 高职院校要结合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厅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计 划推进方案(2016-2020年)》,在管理干部培训、教师培养、骨干专 业建设、扩大招生和办学规模、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推荐就业等方面 ,发挥积极作用。要动员全校师生志愿者、社会力量与建档立卡贫困 学生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创新开展学生与学生、党小组与学生、 班级(团支部)与学生等多种结对帮扶模式,探索建立贫困学生帮扶 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切实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和家庭感受到社会 关爱。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通过“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竞 赛)等助推精准扶贫并实现成果转化,或采取带领群众开办网店、推 动电商进村入户等方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要加强精准扶贫理论和政 策研究,加大对高校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教 育扶贫各项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形 成人人知晓教育脱贫政策、人人参与教育脱贫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云南脱贫攻坚形势严峻,2020年前要实现全省贫困人口 脱贫“摘帽”目标,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高校责无旁贷!各高校要紧紧 围绕“扶贫先扶智”的基本思路,鼓足干劲,再接再厉、攻坚克难,把精 准扶贫和“挂包帮、转走访”各项工作夯实,把精准脱贫的基础打牢,为 我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省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 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上的讲话 朱华山 (2017年12月19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省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全省教育行业网络与信 息安全运行应急工作机制,检验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应急预案和业务 技术专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验证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对网络与信息安 全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刚才,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的同志讲得很好 ,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介绍了信息化发展的新 技术、新趋势,也对全省教育行业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好 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他们的发言,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创 新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也体现了在互联网领域较高的理论和实践 水平,对我们加强和改进此项工作很有帮助,大家一定要认真归纳好 、总结好、落实好。在此,我谨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对省委 网信办、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等单位长期以来对教育行业网络与 信息安全工作的帮助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谈几点意见,同大家交流。 一、全面总结网络安全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建立“一把手”责任制。2017年3月,云南省教 育厅成立了以周荣厅长为组长、8位厅领导为副组长、20个部门主要负 责人为成员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为统筹协调教育行业网络 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 略、宏观规划和重大决策,组织实施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基础 设施建设和管理等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学 校也相继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 小组,统筹推进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领会法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 络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各级教育行政 部门和各类学校高度重视,分别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习近平总书记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和省委省政 府颁布的以网络安全为主线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学习和讨论。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网络和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战线同志的政治站位和思想站 位,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 法规的责任感、紧迫性和使命感。 (三)建章立制,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安 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对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 作的要求,省教育厅联合省委网络办、省公安厅等有关省级部门先后 印发了《云南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 细则》、《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省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 预案(试行)的通知》、《云南省教育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规 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育网站管理的通知》、《云南省教 育厅关于印发全省教育行业数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等配套性文件 ,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软硬件措施、舆情管理等作为高等学 校、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源头上弥补了全省教育行 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不足和漏洞。 (四)广泛动员,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5月11日,由省委高校 工委、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了2017年全省高校网络安全工作座谈会 ,对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网信办主任会议和全省网 络宣传工作会议等精神进行了学习传达,对各高校网络安全工作的先 进经验进行了交流。5月24日,召开了由高校分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 领导和技术部门主要负责人、省属中小学校、幼儿园负责人参加主会 场的2017年全省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总结了全省教 育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系统地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 ,安排部署了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会上还邀请有关专家对法律法规 进行了解读。 (五)强化管理,规范网站标识与发布管理工作。从2016年8月开 始,面向厅机关各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转发了《中共云南省委机构 编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加挂网站标识工作的通知》,完成厅门户 网站 “党章党规进课堂专题栏目”、“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政府网站曝光 台”“国务院信息”“省政府信息”等多个专题栏目的建设,更新、完善了 门户网站中单位组织结构、机构概况、主要职责等内容,清理子网站 空链接600余条,保障了政府网站加挂网站标识的相关工作。 (六)全面清理,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公安部和教 育部整体工作部署要求,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印发《云南省教育行业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规范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与省公安厅 形成长期合作的工作机制,构建了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工作评审专家库 。同时,筹措170万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经费,对教育行业各单位 所报送的系统自主定级情况准确性、合理性进行一致性审核。目前 ,已完成677个教育行业信息系统的一致性审核和厅内36个在用信息系 统的定级备案、测评工作。 (七)多方合作,及时修补网络信息安全漏洞。采用定期巡检、 安全漏洞扫描等方法对网络和信息关键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实施24小时 监控。9月22日,参与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开展的网络安全演练工作。 协助相关学校和部门对教育部、省公安厅、省委网信办等相关部门所 监测到的系统威胁或漏洞进行修复,目前已修复647个。另外,依托云 南师范大学成立云南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形成云南教育信息中心 、云南大学网络中心、云南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心3个校园网络舆情监 测中心,聘请有关专家作为网络评论员,学习和借鉴省外学校“易班”建 设工作经验,为加强和规范教育系统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 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重点保障,服务党的十九大网络安全工作。根据教育部、 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将服务保障党的十九大作为全省教育系统各单 位首要的政治任务,印发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服务保障党的十 九大网络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全省教育行业信息系统(网站)普查 、“僵尸”信息系统(网站)清理、网站域名和IP地址管理等工作进行了 安排部署,明确了网络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明晰了工作的进度表、 路线图,健全了网络安全值守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升网络安 全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意识和工作责任心,确保网络安全技术方案详 实可行,责任分工完善到位,实施设备运行正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 下,会议期间未出现较大网络和信息安全异常事件。 (九)容灾备份,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测机制。省教育厅已 建立业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云南教育安全云”,关键业务系统使用“安 全云”进行实名制VPN登录,特别是针对存有大量个人信息的系统进行 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责任认定等系列措施,有效保障数 据信息的传输安全。省教育厅现有的4个互联网出口均安装有防火墙、 IPS(入侵监测系统)、Web应用防火墙、堡垒主机、SSL-VPN、漏洞扫 描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58台物理服务器使用VMware进行虚拟化部署 ,统一接入防火墙并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厅门户信息和公文交换系统 分别采用每日备份和每2日备份数据的方式,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 。 二、客观分析网络安全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一)安全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大部分教育行业单位均根 据《云南省教育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规范》等要求,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 责”的原则开展工作,设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岗位负责日常事务。但也有 少部分单位仍然未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仍然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仍 然未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做出相应部署,仍然未将网络信息安全工 作纳为常态化工作管理,部分单位甚至在收到网络与信息安全威胁通 报后公文不流转、事件不通报、漏洞不修复,甚至采取弄虚作假等手 段,等等问题的出现,是造成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高发的主 要因素之一。 (二)用网“陋习”频现,信息处置失范。随着便捷化网络和信 息系统数量急剧上升,应用范围基本实现全方位覆盖,广大师生共用 帐号、系统登录弱口令等“陋习”在应用过程中时有出现,极易造成信息 泄露和网站被黑等安全突发事件。由于教育行业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 ,学校多数网络和信息系统内都储存有单位组织和个人隐私信息,部 分学校在数据采集、传输、应用、存储和维护等工作中缺乏安全意识 ,未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数据库系统也未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等等失范行为在未按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补丁升级的情况下 ,所产生的系统漏洞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极易造成学校和广大师生 隐私信息泄露。 (三)组织保障不力,宣传培训滞后。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是一 项常态化的重要工作,其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高与不高 ,与各单位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度有极大的关系。部分单 位至今仍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职责 ,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缺失必要的部门和岗位、缺漏必要的规章制 度、缺乏必要的宣传培训,导致其所属网络与信息系统必须完成的定 级、备案、测评、整改等工作进展缓慢;导致遇到安全威胁问题时无 能力、无人员、无规范处置,留下重大安全隐患;导致部分师生员工 缺乏安全意识,依法保护自身安全能力较弱,等等问题都是教育行业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的高风险点。 2017年,共接到来自教育部、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通报的以SQL注 入、后门漏洞、弱口令、数据泄露等类型为主的信息系统漏洞风险 655个。纵观全年全省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工作,绝大多数教 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要求开展相关 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期间,在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 、基础差的情况下,发扬连续作战、甘于奉献的精神,较好地服务和 保障了会议顺利闭幕。但是,鉴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有极少数单位未 完成漏洞风险的整改和国家教育信息资产管理平台信息的填报工作。 三、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网络强国 战略思想,就如何认识、运用、发展、管理互联网等提出了一系列战 略性、前瞻性、创造性观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 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等系统论述,为教育行业网络和信息化指明了 方向。因此,树立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观,核心是“正确”。 “网络安全 与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 一推进、统一实施。一方面,互联网可以成为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 育质量的利器,让受教育者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另一方面,少数人对教育事业发展成果视而不见,利用非法手段在 网络或信息系统中或恶意破坏、或造谣生事、或恶意诋毁、或侵犯隐 私,等等行为严重污染着教育网络空间。要想让网络这把“双刃剑”成为 一把利教、利民之剑,就要以习近平同志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引领 ,以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为核心,将网络信息安全 与教育教学之间实现大融合、大发展,真正把教育网络建设成为具有 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的惠民之网、利民之网。 (二)要强化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保障能力。各州市教 育局和各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共识,切实增强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高度重视本地区、本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 作,通过举行专题办公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本地区、本学校网络与信息 安全工作,组织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方案,细化 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保障经费、机构和人员投入,确保领导到位、 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和措施到位。省教育厅将于2018年会 同有关部门重点检查或抽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重点文件的落实情 况,网络安全重点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防护情况 。 (三)要加速形成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网络与信息 安全突发事件深刻地警示我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其实是最大的危险 ,没有意识到风险其实是最大的风险。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 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 声,明者见于未形”。感知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 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加强系统内部网 络与信息安全排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共享信息,督 促整改。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 研判处置机制,尽最大可能地把握和捕捉本地区、本学校网络与信息 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要建立与网信、公安、通信等部 门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把他们所掌握的大量有关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 安全的情报利用起来,多途径、多维度、多点面地构建网络与信息安 全防护网。 (四)要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教育领域的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社会事业发展的神经中枢之一,是全省网络与信 息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网络与信息安 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个漏洞、后门、暗链等隐藏几年发现不了都 是有可能的,如果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结果是“谁进来了不知道 、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长期“潜伏”在里面,或许遇到 某些敏感时点或某一事件时就显现出来,将会导致个人隐私侵犯、教 学秩序紊乱、管理系统瘫痪等恶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关键信 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正是预防和杜绝 “物理隔离”防线被跨网入侵 ,信息系统内容被恶意篡改,学生家长信息被窃取泄露的最有效手段 ,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继续 加强与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全力做好全省教育行业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一致性审核、定级备案、 测评和整改等工作。 (五)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网络安全的本 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要全面贯彻落实网络安 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 。一是要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权限,建立安 全事件分级响应,跨部门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建立重大网络 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确定事件报送范围、规范报告格式、建立报送流 程、明确报送时间。在关键节点实行24小时值守和“零事件”报告制度 ,做到处置迅速、报告及时。三是要建立监测预警制度,应定期开展 本地区、本学校、本部门的网络安全监测活动,对安全问题做到尽早 发现、提前防范、及时补救。 同志们!教育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头戏。希 望同志们在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齐抓共管,为维护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 ,建设网络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演练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谢谢! 在首届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 校长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朱华山 (2017年4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届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即将圆满闭幕,此次 论坛安排了主题报告,校长报告,分论坛等环节内容,是全省高校的 一次盛会,也是云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高峰会议。 一、论坛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参会人数多,反响良好。本次论坛是共有33所高校的校 长(其中有18所高校校长参会)、副校长、教务处长和专业负责人共 180余人参会,部分高校除报名参加论坛的代表外,另派有多名老师参 加,此外高职院校和其他机构也有代表参会,会场的列席区座无虚席 ,充分说明大家对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视,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 (二)是针对性强,规格高。论坛以专业建设为落脚点,校长们 交流切磋,无论是瞄准“双一流”,还是立足“应用型”,或是面向国际提 升影响,都充分彰显了学校在专业建设中的亮点和特色。云南大学聚 集一流师资,加强本科教学;昆明理工大学专业认证全国领先,专业 认证数17个,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985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人才培养 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创新协同育人模式,社会影响大;云南师范大学 传承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重基础,树特色;昆明医科大学不忘初心 ,专业建设不跟风,不求大求全,走特色之路;云南农业大学在三融 合方面,“农业专业+小语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大理 大学自我加压,自我评估,摸索出校内质量监控的系列措施值得肯定 ;曲靖师范学院动态调整专业,实施专业群建设;普洱学院瞄准国际 化,加强国门大学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在专业建设中注重学生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取得了好的效果;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定位清晰,实施 三性四群五工程,实现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的有机结合。各学校 在专业建设中好的思路和举措值得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下午分别围绕 “双一流”建设、地方本科转型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同时举办了3个分 论坛,进一步就专业建设形成共鸣、达成共识。更难得的是论坛邀请 到了教育部领导、国内一流大学、转型应用院校及一带一路研究专家 出席并做主题报告,专家报告站位高,思路广,信息量大,提升了论 坛的规格,丰富了论坛的内容;周爱军主任从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观念先行推动专业建设改革的几个关键点,为我们做了一个高水平 的主题报告。徐雷教授结合复旦大学专业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双一流 ”建设一个很好的范例,特别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 2+2人才培养体系,值得学习。蔡敬民教授结合合肥学院,做了题为“地 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为地方新 建本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启示。李盛兵教授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 人才培养做了很精彩的解读和报告。 (三)是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论坛采用了现场抽取高校的形式 ,使论坛充满了紧张的氛围。校长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但还有很多 校长没有被抽中,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此外邀请专家主题报告,举 办分论坛,同期举办高校专业建设成果展,拓展了论坛的形式和内容 。汪戎书记的点评全面系统深刻,总结精准、精彩、精炼,充分营造 了和谐交流、科学研讨的学术氛围,实现了预期以论坛促发展、促提 升的目标。昆明理工大学为本次论坛做了周到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这 里再次向昆明理工大学表示衷心感谢。 客观分析,云南地处西部边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高 校发展很不均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 ,云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比其他省份更强烈,各高校都肩负着扩大办 学规模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双重任务。之所以举办今天的论坛,基于现 在是一个共享的时代,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可能孤芳自赏,更不可能固 步自封,本次论坛,我们了解国家政策导向,学习省外高校成功范例 ,分享省内高校好的做法,目的就是搭建平台,充分交流,实现共享 ,最终实现共赢。各高校要充分总结,落实本次论坛的成果,将论坛 成果转化为学校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措施。 二、结合本次论坛主题,就下一步工作,我再提几点工作要求 (一)是要认真学习,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立德树 人为根本,切实落实“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点,真正将重心转移到提高人 才培养能力上来。 (二)是要认真谋划,做好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主动融入 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教育现代化2030,互联网+、创新创 业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规划、引导部分地方 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准确定位,做好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成长,力 争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争创一流。 (三)是要着力优化调整专业结构。高校要切实对接习近平总书 记考察云南时的三个定位,对接八大产业、五网建设等地方经济发展 重大举措,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学校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及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要积极推动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做好战 略新兴产业专业布局规划工作,加快紧缺人才培养。省教育厅将进一 步加强专业建设信息服务,公布紧缺专业和就业率较低专业的名单 ,逐步建立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 (四)要积极进行专业认证和评估。专业认证是目前国际通用的 的第三方认证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各高校要主动申请相关领域 的专业认证,还没有专业认证的类别专业,争取参考工程教育认证的 办学理念、过程要求、毕业目标、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认证程序,规范 办学过程,深化办学内涵,提高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按照“放管服”文 件精神,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2017年,将在国家推 出92个本科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启动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也鼓励 各高校积极主动开展校级层面专业评估,实现学校专业结构的不断优 化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 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高校只有通过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功能。各高 校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避免出现“强化专业、淡化学 科”“加强学科、淡化专业”等现象,进一步厘清学科与专业的内涵,明 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化综合改革,实现专业建 设与学科建设共同协同发展。 同志们,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 心工作,专业是培养人才和教学工作的根本单元。本月13日,我们召 开了全省本科教育工作会,今天的论坛,就是本科教育工作会的进一 步落实和细化。各高校要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坚持质量理念,树立 一流观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彰显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 ,诠释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为实现富民强滇云南梦提供更 好人才支撑。 首届云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抓住机遇 应用为本 突出特色 创新发展 ——在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朱华山 (2017年1月13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正值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们在此召 开全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交 流全省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工作的经验和成绩,分析研判面临的 形势和困难对下一步的转型工作进行部署,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多出改 革亮点、多出示范高校。 去年12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 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 优化教育结构,推动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加强通识 教育的同时,优先发展应用技术类和特色院校。新增高校招生计划主 要向应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先进制造 业、服务业等急需人才……”陈豪书记在省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落实好 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 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 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迫切需要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这些都离 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的 基地、人才集聚的高地,要立足云南发展所急所需,加快科技创新 ,推动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全省产 业转型升级,为跨越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坚定不移的推进部分本科高 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 、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 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清形势 ,明确目标,立足省情,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 筹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加快推动高校分类布局、转型发展。 在此,我将从三个方面就转型推进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已初见成效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出 台。《决定》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 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校特色发 展成为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定位准确,行动迅速,率先在全国启动转型发展 2014年11月,云南根据《决定》精神,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 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在《意见》基础上 率先行动,先后分两批遴选了9所本科高校进行试点,拉开了推动云南 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序幕。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 部正式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 见》(教发[2015]7号)。我省的《实施意见》虽然比三部委的《指导 意见》早出台一年,但在结构框架、总体精神、建设要求以及建设内 容和要素等方面均与《指导意见》高度吻合,这说明我省对国家高等 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准确的、行动是超前的。《实施意见》下 发后,按照“分类管理改革、治理结构改革、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改革 、考试招生与选拔方式改革、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五大改革 ”思路,我省全面开展“七项工程”建设,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工程、教育国际化工程、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工程、社会服 务能力提升工程。两年来,在各相关高校的积极配合下,转型工作已 成为云南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点面结合,举措有力,转型工作成效显著 1.是试点引领。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原则,9所转型试点高 校先试先行,明确类型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建立行业企业参与治理 结构,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并通过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 地建设、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加强“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有效发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其中,红 河学院提出了“九条内容、两个判断”为内涵的转型发展新思路,积极探 索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普洱学院基于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示范 学校的理念与思路,形成了以转型发展和国门大学建设为抓手,面向 南亚东南亚国家的‘2+2’或‘3+1’人才模式;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以《学 校章程》为统领,对院校治理结构进行了创新改革,建立起行业企业 深度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办学制度;保山学院将职业标准的知识、能 力、素质要求纳入专业课程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 );云南工商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了“三对接”——专业设置与 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在前期的探索中,各试点高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切实担当起示范引领的试点责任。 2.是合力推进。一方面通过重点支持24个支撑产业升级的重点专业 (群)建设,进一步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建设等方 面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特色优势专业的集中度和产业对接度;另 一方面通过立项20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促 进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有机融合,不断提 升实验实习实训水平,并通过拓展技术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科学研 究、技术开发、技术孵化转移推广与服务等功能,实现优质实践教学 资源和技术创新服务的开放共享。 3.是以点带面。在推动9所试点高校整体转型的同时,2016年新立 项支持14个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系和16个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试点院系,逐步以院系改革为支点,实现本科高校转型的全覆盖 、专业类别转型的全覆盖。 4.是制度保障。按照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我省积极探 索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通过合并招生专 业大类,增加考生专业选择的自由度;通过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对口升学考试招生制度,突出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完善五年一贯 制、单考单招、“三校生”考试和“3+4”(中职升本科)、专升本等考试招生 办法,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2016年,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普 通本科高等学校免试招收职业院校技能拔尖毕业生的指导意见》,进 一步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准确抓住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点 2016年12月,教育部李晓红副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 策吹风会上表示,现在全国有约200所高校正在进行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的试点,下一步还将继续推动更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我省试点工作 虽起步较早并收到了阶段性成效,但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道路还十分漫长,任务还十分艰巨,各相关高校在积极推进转型发 展的工作中,有必要准确抓住工作重点,全力破解转型发展中思想认 识不深刻、系统设计不完善、人才培养不突出、平台建设不充分等问 题,继续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做出表率、做出成绩。 (一)思想认识是推进转型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试点工作和项目实施的情况可以看出,认识到位、思想统一的 高校,其转型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较好,所取得的工作成效也较为突 出。反之,如果办学定位还认识不清、办学特色尚未形成的高校,其 工作推进力度也一定大打折扣。 (二)系统设计是推进转型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近年全省高校的新专业申报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高校都积极 围绕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设置建设专业,但由于在特色优势专业对 接产业服务能力的专业集群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 ,在专业的发展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培 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均需进一步完善,必须通过系统设计和加强建设来 实现重点突破。 (三)人才培养是推进转型发展的核心因素 本科转型发展的核心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按照人才培养的 标准来看,高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以 及实践教学平台管理建设等方面还需有所创新,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 体系建设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四)平台建设是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服务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我省一直积极推动小 语种人才培养,许多高校在实施“语言+专业”或“专业+语言”的“复合型 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但由于主动性不足、 创新性不够、开拓性不强,各相关高校在与国外高水平应用技术类型 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系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等 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方法,以开放平台建设为 基础,不断拓展应用型高校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以及面向南亚 东南亚的办学实力,从而激励更多符合条件的高校加入到转型发展的 队伍之中。 三、努力完成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任务 按照国家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 本科转型示范学校,引领云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符 合云南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发展道路;各应用型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 方案等方面更好地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毕业生就业质 量显著提高,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毕 业生起薪水平、就业稳定性明显高于同层次其他高校;服务重点产业 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围绕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建成一批 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积累 创新联合体,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对 产业群竞争力的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应用技术本科与中高职的有机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更加完善,中 高职毕业生和在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更加通畅,学生未来的职 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一)抢抓发展机遇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一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 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 性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转型发展;二要紧紧围绕创 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结合我省“三个定位”、 “八大产业”、和“五网建设”,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三要抢 抓发展机遇,真正增强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 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一要重点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人才 市场需求、学生成长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继续组织实施好“支 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等工作,持续深化专业结构调整。通 过加快推进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 委员会的建设,建立定期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和结构调整制度,建立和 完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促进高校凝练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能 力;二要针对各专业特点制定符合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需求的人 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支持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课 程、共同组织人才培养、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促进创业就业 等工作,逐步构建以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践体 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三要强化基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在高 校建立技术转移和创新中心,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 ,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开展先进实验实习实训装备金融租赁业务,促进 新技术转化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 ,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 类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四要将课程设置与职业 标准挂钩,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 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 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 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 学监测等的广泛应用,并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 课程,不断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五要加快聘用制度改革,完善 兼职教师资格和职称评聘制度,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 任专兼职教师,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 践锻炼。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在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 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建立以技术成果突破性、带动性以及成果转 化情况和社会服务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由市场和用 户广泛参与的开放式评价机制。支持各高校建立完善校本特色的教师 发展中心,实施好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项目。 (三)增强服务能力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一要以重点专业(集群)为依托,服务 好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建设一批具有产业背景特色 的政策咨询机构、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的 培训服务,在提供服务中促进自身的改革发展,尤其是在积极参与精 准扶贫、对口帮扶、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立 面向社区公众开放的文化场所、服务窗口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高校 面向社区的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功能;二要汇集各方力量推进创业就 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好学生创业就业。加强大学生创业示范中 心项目的建设与考核,不断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强 化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为高校学生创业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三要主动 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服务好国家战略。深入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 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生培 养基地或到境外展开国际合作办学的示范性高校。 (四)完善内部治理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一要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深入 落实《学校章程》。重点推进管理体制、培养体制、培养模式的创新 与实践,着力建立有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 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二要探索建立新型的院系治理结构,不断 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进一步明确院系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进 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设、兼职教师聘用和院系经 费管理等方面的职权;三要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诊断与持续改进机制 ,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将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 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 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关 键指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诊断与持续 改进机制,形成以质量评价为杠杆的转型发展正向激励。 同志们,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必 将引发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念创新。省教育厅将按照“产业链、创新链 和人才培养链”三链融合的要求,在省级层面做好“优化人才培养格局 ,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制度设计与保障 服务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标,增加经费投入 ,加强项目引导,积极培育一批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希望各高校加强 总结与交流,提高认识、精准定位,以目标任务和改革成效为导向 ,聚焦突出问题,抓好落实工作,尽快实现“真转型”,全力确保“真效 果”。 新春佳节将至,提前祝愿同志们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抓住“放管服”改革契机 以“质量与创新”为重点 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在2017年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朱华山 (2017年4月13日) 同志们: 大家好!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 水平的根本标准。2015年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再次明确,高校必 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本科教育在人才 培养工作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在全面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 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之际,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是解决我省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中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 的坚强领导下,全省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 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云南发展新定 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 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刚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 学、红河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等高校围绕“双一流”建设、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应用型本科建设、教育国际化等重点内容,作了交流发言 。总体感觉是,全省高校大多做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大 胆实践,创造出不少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但是,对比评判一流本科 教学的“五个观察点”——即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否有政策和制度 保障一流师资队伍配置到本科教育中、是否把一流学科优势和一流科 研优势转化为本科教育优势、一流科研成果是否及时转化为本科教育 内容、是否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我省的本科教学与“一流标准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今天,我们召开年度教育工作会,就是要通过 集中展示各高校的特色、亮点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相互交流经验 ,积极磋商对策,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共同推进全省本科教育面向 “一流”、创新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三五”开年云南本科教育教学取得新成效 2016年,全省高校紧盯“十三五”规划目标,紧扣实现更高质量高等 教育这一主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 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 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 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科教育教 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基于“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省教 育厅坚持分类管理、创新突破的理念,支持各高校积极改革创新,形 成了全省高校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1.是启动实施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高校专业建设计划,首批支 持建设20个专业; 2.是继续支持高层次教学队伍建设,遴选第二批高校云岭教学名师 33人; 3.是制定出台《云南省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立项A类高峰学 科12个、B类高峰学科24个、A类高原学科25个。 目前,云南大学化学、微生物学,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 学与工程,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个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相 较2015年增加1个。高校“省部”共建工作不断推进,云南大学进入“一省 一校建设”行列,昆明理工大学航空学院、民航学院建设成为了云南民 航强省战略的助力,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4所高校进入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红河学 院、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学院、普洱学院、曲靖师范学院5所高校已上 报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建设项目。 (二)引导更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按照教育部等3部委《关于引 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及《云南省教 育厅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1月我们召开 了全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再次统一思想、明确要求,支 持全省高校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各自领域找准着力点和突 破点,大力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 1.是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强对9所试点高校转型推进情 况检查,启动“试点”转“示范”工作; 2.是支持建设首批14个转型发展试点院系,不断优化本科高校转型 发展模式; 3.是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去筹工作,加快试点招生以及总部和特 色学院建设,着力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独具云南特色的应用型示范高 校。 (三)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中心 任务,探索实施五项创新性工作。 1.是支持建设首批16所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院系。以院系改革为基础 ,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健全创新创业 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等方面做出实效,引领推动学校整体改革发展; 2.是合作开展双创教学资源建设。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创新创业教 育合作协议,共同举办4期双创师资高端培训,培训种子教师800多名,并 为35000名在校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双创课程辅导; 3.是成立首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资源共建共享方式 ,组织开发全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课题研究 ; 4.是支持建设首批20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整合虚拟仿真实验 室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5.是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力度。2016年立项807个 省级项目,比2015年增加1倍; 6.是积极参与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省高 校在全国大赛中荣获银奖1枚、铜奖13枚。 (四)稳步开展教学内涵建设。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全面实 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1.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云南重点产业布局,提前做好全省高 校2016-2020年专业定位规划工作,并把专业定位规划作为高校专业设 置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参考,指导高校立足办学定位,加大专业结构调 整力度,完善专业结构布局,形成人才培养支撑; 2.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继续开展“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培训计划”,建立健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推进青年教师专 业发展,大力培养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 果良好的一线教师; 3.是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建设“云南省高 校慕课平台”的合作协议,并成功举办云南省慕课大会,慕课建设工作 有序推进; 4.是加强教学成果奖与相关研究工作。部署开展第八届云南省高等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立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0项,为在国家层面 争取教学成果奖打下了一定基础。 (五)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保障制度 ,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1.是顺利启动审核评估。组织专家对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 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5所省属公办高校进行本科 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是实行质量检测和年报制度。充分利用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 据库,实行大数据管理,加强对各高校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监管。组织 全省本科高校编制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引导高校通过媒体公开发布等 信息公开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是推动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支持高校成立质量评估中心 ,建立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制定校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鼓 励高校开展工程、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和评估。 (六)探索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格局。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和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战略推进 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1.是推进国门大学建设。在9所边境州市高校实施基础能力建设项 目的基础上,制定《云南省国门大学建设指导意见》,逐步形成面向 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影响力; 2.是加大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完善保障 措施,重点实施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班项目、小语种人才培养质 量提升计划和小语种特聘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小语种应用能力考试改 革,同步提升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3.是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动。尊重国际规则、对接国际 标准,坚持中国特色、强调中国规范,统筹国际国内、省内省外、校 内校外教育资源,打开国门、省门、校门办教育,逐步建立面向南亚 东南亚的国门大学教育教学体系和支持“辐射中心”建设的基础人才培养 体系。 二、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式新要求 从当前国际竞争形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