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习近平: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 的讲话 (2016年9月29日)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决定编辑出版《胡锦涛文选》 。现在,这一重要文献已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完成 ,并在全国出版发行。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学习〈胡锦涛文选〉的决定》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切实抓好落实。   胡锦涛同志1992年起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党的 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10年间担任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文选》生动记录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 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一系 列重大挑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 的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 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提出的重大理论成果。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 空前激烈。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 作出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 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党的十六大至党 的十八大这10年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 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深刻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 势,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我 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 步伐,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取得一系列新 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把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这10年间,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 建的重大胜利,有效应对了波及广泛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妥善处置了一系列重大 突发事件、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这10年间,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 博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新中 国成立几十年的伟大成就、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  这10年间,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 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 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 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这10年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党的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 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以胡锦涛同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协调党和国家各个方面各条战线工作,坚定落实党 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了卓越领导作用。  胡锦涛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紧紧依靠 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把握大局,审时度势,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杰 出贡献。胡锦涛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集中全党 智慧,坚持和丰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 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 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在指 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发展新境界。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过程 。如同《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一样,《胡锦涛文选》为我们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 大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提供了一部系统性 重要教材,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志们!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 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95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 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 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集中体现,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 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 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 方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中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特别是在推进改革开放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 动建设和谐世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同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科学发 展观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 、认真贯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中开辟 和前进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 体的探索和实践,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 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 中心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确立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 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和实践 ,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不断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 和军队建设,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促 进世界和平发展,推进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 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此前我们党总结明确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集中概括了 推进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 了8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实践证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 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 化,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 指导。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 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胡锦涛文选》对新世纪新 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经验的总结,对全党更好进行具有 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志们!  学习《胡锦涛文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 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任务。各级党 委(党组)要切实加强对学习的组织领导,坚持学习、宣 传、研究相结合,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强化落实,确保 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通过学习进一步做好党和国家 各项工作。  ——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 义。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 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在 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 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 事业兴衰。”胡锦涛同志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 学思想。只有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得其 要旨。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深刻内涵、基本要求、指导意义的认识,坚决破除一切 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 观的行为,真正把思想方法转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 要求,结合新的形势,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 断开创我国发展新境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提出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与科学发展 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我 们要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 科学发展,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 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 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学习《胡锦涛文选》,要同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紧密 结合起来,把对发展的科学认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正确思 路,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各级党组织 和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 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重要目标。早在1956年,毛 泽东同志就指出:“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 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 ,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 的面目更要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