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昆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全力开创昆明生态化 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9月26日) 程连元 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 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总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 作,科学谋划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昆明市 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出席省第十一次 党代会代表,团结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 众,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 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开创昆明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 局面。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 会作报告。 一、总结成绩和经验, 切实增强继续奋勇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过去的五年,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深刻影响,市 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 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 砺前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了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听令即行,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持续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 矩教育,深入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进一 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 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 示精神,建立贯彻落实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定期推进、专 项会办、调研督导等方式,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严格执行市委工作规则和常委会议事规则,健全完善“三 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组建市委财经委员会等12个议事 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党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 的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全过程。圆满完成党政机构改革,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 、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职,创新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 挥各民主党派作用,全面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党管武装取 得新进展,全市各族人民以昂扬奋进之态礼赞党的百年华 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加坚定。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抓纲带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把昆明的发展置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中思考 谋划,提出了“建省会、拓格局、转思维、重民生、从严管 ”的工作思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主动服 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 着力”要求,确立了“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 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编制实施《 昆 明 市 建 设 区 域 性 国 际 中 心 城 市 实 施 纲 要 (2017—2030)》,明确了打造“一个枢纽”、加快建设“四 个中心”、全面提升“三个品牌”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路径。组 织制定《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促进条例》和 20余个意见、方案、规划,工程化、项目化、常态长效推 动落实。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整体实现程度基本达到 2020年预期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深入贯彻新发展理 念,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明确各县(市)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统筹推进城市 核心区、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区发展,高起点编制“十四 五”规划、科学谋划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凝聚起全市同心 同向、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开拓进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提出并推动落实“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 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在 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 ”的思路,着力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健康 方面,在全国率先举起大健康发展旗帜,全力打造“六个中 心”,加快构建“3456”大健康生态圈,稳步推进中国昆明大 健康产业示范区和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中国中药滇中新 区产业园、沃森生物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落地发展,昆明 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昆明细胞产业园挂牌成立,健康产 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大旅游方面,深入推进旅游革命 ,积极构建“一心一圈三片五廊”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 +”多元融合,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成功加入世界旅游 联盟,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总收入年均增长15.26%。大 文创方面,着眼项目带动、园区提质、数字融合,深入推 进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建成34个文创园区,被 列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数字经济方面,大 力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浪潮云计算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 设,呈贡信息产业园被明确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闻 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中关村·电 子城建成运营,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实现量产,服务器和 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1.6%。现代服务业方面,加 快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着力提升 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质量效益,入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 试点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4%,消费成为推动经 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主攻高端装备 、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制造,云内动力成长为我国 发动机行业“龙头”,“三整车一中心”投产运营,新能源乘用 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 5.9%。官渡区、五华区地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千亿元,连 续三年位列中国百强区。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460.68亿 元增加到866.55亿元、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从第15位上 升到第13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000亿元、 6000亿元大关,达到6733.79亿元,在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 17位跃升至第12位,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省会城市中排名 从第18位上升至第11位,实现了量质齐升。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破立并举,改革开放硕果累累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等30余项 首创性、特色化改革激发新动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等15项经验在全国推广,“一网四中心”建设、政务服务“七 办”模式等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招标投标”指标成为全 国标杆,荣获“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和 “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最成功城市”称号。自贸区昆明片区 挂牌运行,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启动,新增注册企业30144家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2家,正在成为全市对外开放“新窗口 ”;昆明综合保税区、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保税物流中 心封关运营,昆蓉欧、中亚、中越国际班列稳定运行,深 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综合 试验区等试点相继落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经验获国 家部委推广,成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一级物流节点 城市;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进驻数量达到 109家,与177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实际利用外资 从3.51亿美元提高到6.62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从66.81亿 美元增长到161.4亿美元,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取 得重要进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物医药大健 康等6个科技创新中心挂牌运营,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 作中心和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昆明,成立“昆明 高校联盟”、“昆明科研院所联盟”,初步形成政产学研协同 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一张网”格局;制定实施“1+2+N”人才 政策体系,项目化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新引进高层 次科技创新人才451人、省市级院士工作站247个、市级以 上科技创新团队158个,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全社会 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6%,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2.1%提 高到60.03%,成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 伐加快。多层次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在昆外资金融机构增 加到12家,农业银行泛亚业务中心、中国银行沿边金融合 作服务中心、建设银行泛亚跨境金融中心、浦发银行离岸 业务创新中心等先后成立,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基本实现与周边国 家重要城市缔结友城全覆盖,在南亚东南亚缔结友城数量 名列全国前茅,27个国家在昆明设立签证中心,7个国家设 立领事馆,对53个国家人员实施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南 博会、农博会、旅交会成为品牌展会,区域性国际人文交 流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精准施策,攻坚决战捷报频传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创新提出“两出两进两对接一 提升”工作思路,有效落实“3+N”政策体系,打出“七个一批 ”和10项攻坚措施“组合拳”,做到扶贫方式精准、落实精准 、成效精准。组织52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5572名驻村工作 队员开展驻村帮扶,动员4.44万名干部职工开展全覆盖结对 帮扶,推动9个县区、3个国家级园区及132个市级单位开展 全覆盖对口帮扶,广泛汇聚脱贫攻坚合力。积极对接上海 市普陀区和4家中央单位、6家省级单位推进定点扶贫,共 选派帮扶干部71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17亿元,实施帮扶 项目213个。探索形成红蓝紫黄绿“五色卡”管理机制、“三讲 三评”活动、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六个结合 ”等一系列经验做法,涌现出吴国良以及张顺东、李国秀夫 妇等一大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寻甸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 组织创新奖。经过持续努力,昆明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县 全部摘帽,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58万户35.05万建档立 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始终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一把 手”工程、头等大事和严肃政治任务,研究提出“四个治滇 ”工作思路和“六个转变”工作路径,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向山 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转变。创新实施河道生态补偿机制 ,全面深化河(湖)长制,“一河一策”开展综合治理,水质 达到或优于Ⅲ类水的入滇池河道从5条增加至17条。扎实推 进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新建排水管网437公里,污水 收集率提高5.8个百分点。强化源头治理,实施“上截、中疏 、下泄”工程,加强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全面调减 滇池流域蔬菜、花卉等作物种植比例,有效降低入滇池污 染负荷。大力实施水质净化厂尾水提标改造,开辟滇池生 态补水“第二水源”。深入推进“四退三还”,新增退塘退田 3000亩、退房20.8万平方米、退人1730人,新增滇池环湖生 态带8900亩。完成滇池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实现 “一网知滇池”、“一屏看滇池”、“一图管滇池”。滇池全湖水 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Ⅳ类、为近30年来最好水质,阳宗海水质 从Ⅳ类提升至稳定保持Ⅲ类,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源 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狠抓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城市 扬尘等污染防治,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 ,始终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前5位。全面关停滇池流域重点区 域内的72个采矿采砂采石点并超额完成生态修复任务,治 理水土流失面积1691平方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559.15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9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从 48.36%提高到52.62%,以总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联合国 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春城绿”、“昆明蓝”、“四季 花”成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严控债务增量,政府债务 风险大幅下降。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最高规格 、最强力量、最严措施推进“泛亚有色”案件处置,为维护全 国、全省社会大局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多管齐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下决心转变“环湖造城、环湖 布局”观念,将城市发展布局由“北拓、南延”调整为“北延、 南控”。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滇池流域地区“多 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呈贡新区发展全面提速 ,晋宁撤县设区、加速融入中心城区发展,城市重点片区 建设初具雏形。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 突破1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 41.2公里增加到139.4公里,“米字型”轨道运行网络初步形成 ;沪昆、云桂等高铁建成通车,昆明迈入高铁时代;长水 国际机场客货运航线达到396条,至南亚东南亚通航点居全 国首位;中缅油气管道及中石油炼化项目建成运营,乌东 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柴石滩水库灌区石林片区主 体工程基本完工,滇中引水工程(一期)和东川港(一期 )建设有序推进,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全面 启动;被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入选全国 5G试点城市、成为全国第四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区 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功能基本显现。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有 序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成127平方公里,东白沙河、巫 家坝片区等88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扎实推进,西南海、下 马村等41个烂尾楼项目成功化解。深入开展“四化”、“四治 ”和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扎实开展爱国卫生“7+1专项 行动”,完成62条城市重要道路整治提升,翠湖片区等历史 文化街区整治效果明显,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刷 脸就行”试点工程率先实施,“市—区—街道”三级智慧城管 系统联通运行,城市形象品质全面提升。积极推进全国文 明城市创建,深入实施“十五项提升工程”,重点培育“八个 品牌创建项目”,持续改善“八大环境”,成功创建为第六届 全国文明城市,安宁市、石林县获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 通过“六个不滑坡”、“六个持续提升”等措施,全面巩固拓展 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 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全市常住人口增 加到 8 4 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 7 1 . 4 7 %提高到 79.67%,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大幅增强。美丽县城、美丽 乡村、特色小镇创建成效显著,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和都 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乡乡通 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建制村通邮、通客车、光纤宽带和 4G网络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达标,城乡区域发展协 调性明显提高。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坚持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城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和9%。连续三年上 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在全国 110个监测城市中从第64位跃升至第4位。多渠道做好高校 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坚持教育优先 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累计引进23所省外名校来 昆明合作办学或举办学校31所,引进名师287名、名校长 32名,本地名校举办、领办或托管分校155所,新增、拓展 优质学位25万余个。严格落实“三个优先”、“三个增长”要求 ,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从60%提高到85%以上,义务教 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快速提升、 接近西部先进城市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从9.89年提高到 11.28年。国家心血管、呼吸、肿瘤3个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昆 明,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21家高端优质 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三级甲等医院从7家增加到10家,新增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36个。人均期望寿命从77.92岁提高到 80.04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每 10万人21.05降至6.55,婴儿死亡率从5.95‰降至3.03‰,达 到全国先进水平。制定全国首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地方标 准,在全省率先设置集中留观酒店,推动落实社会防控“四 有”、“七到位”措施,有力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常态长 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城市卫生防疫应急能力水平 大幅提升,获评《2020城市应急能力报告》A级城市。基本 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 实现全覆盖,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7.29万套,托育、养老、 社会救助等工作全面进步。在全国率先实施基层公共文化 服务包,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构建社会治理“1+7+N”政策制度体系、“1+2”指标评价体 系,创新实施“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探索推广 “三社联动”、“五级治理”等模式,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 代化试点城市。平安昆明、法治昆明建设实现新发展,扫 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圆满完成并长效推进,政法 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显著,刑事警情、“两抢”警情、命案发案 数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从88 .76%上升到 94.95%,公共安全指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民族团结 、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创建 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 五”期间两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实现“八连冠 ”。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正风肃纪,政治生态持续好转 。深入推进“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 ,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等余毒流毒影响,持续 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筑牢干 部思想根基。构建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113468”责任体系 ,推进实施宣传思想工作“十大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人心。以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 质年”为载体,高质量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被中组 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 层党组织3639个,近2万个基层党组织完成支部规范化建设 达标创建,选树社区“名书记”工作室的创新做法受到中组部 肯定推广。圆满完成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换届,领导班 子结构和整体功能得到优化。坚持好干部标准,匡正选人 用人风气,在55个市直单位开展科级正职干部全员竞争上 岗,通过比选择优选拔产生27家市直党政机关29名主要负 责人、17名市直机关副职、8名35岁以下县(市)区政府副 职,从脱贫攻坚一线择优提拔处级干部32名、科级干部 228名,从疫情防控一线提拔处级干部9名、科级干部37名 、晋升职级101名,一大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 开来”,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 神”不断激发。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深化运 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探索运用统合巡察、智慧巡察等新 方式,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 发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571件,处分党员和公职人 员6110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风 政风明显好转。 五年砥砺奋进拼搏实干,我们取得了显著成就,谱写 了发展新篇。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习近平总书记 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掌舵领航,是党中央及省委 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 代表中共昆明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 和各族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 人士,向驻昆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 与昆明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致以 崇高敬意! 回顾五年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我们共 同的体会和感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奋勇前进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 引的方向奋勇前行、不懈奋斗,推动昆明各项事业始终沿 着正确方向前进。党的领导是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我们 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 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新征 程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改革创新是跨越赶超的不竭动力 ,我们必须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敢闯敢试、埋 头苦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塑造新优势、开创新局面。 人民至上是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 愁盼问题,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依靠人民战胜 一切艰难险阻。保护生态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必 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 建设的政治责任,使昆明在绿水青山中实现更高层次、更 高质量的飞跃发展。团结奋斗是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我 们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 极因素,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共同书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篇章。这些 经验体会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持续践行,不断发扬 光大。 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 和弱项。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昆明的影响力、 辐射力、吸引力不够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带动作用发 挥不够。围绕滇池“环湖开发”的惯性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实 现彻底截污任务艰巨,持续推进滇池保护治理任重道远。 对表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昆明作为全省发展的排头兵 和火车头,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方面还存在差距,中国春 城、历史文化名城品牌铸造尚需持续用力,建设国际大健 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还需久久为功。对比先进发 达城市的发展态势,昆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 ,新产业、新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创新水平较低 ,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快,开放型经济水平不够高,在区域 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还需付出艰辛努力。对应人民 群众的美好期待,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 源配置不均衡,民生领域服务优质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城乡发展差距大,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 依然繁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许多差 距。对照管党治党的部署要求,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专业素养、担当作为、廉洁 自律等方面与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问题 导向,努力改进工作,取得更大成绩,决不辜负党中央、 省委以及全市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明确昆明未来五年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 “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历史节点,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 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必须保 持战略定力、认清趋势规律、发扬斗争精神、突出创新实 干,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勇探新路、 走在前列。 要客观分析宏观环境变化蕴含的新机遇新挑战。从国 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力量对比深 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 流,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崛起之势不可阻挡。从 国内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 面优势和条件,但经济发展也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 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和新冠肺炎 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坚定信心 决心、增创竞争优势、化解风险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 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深刻认识国家战略部署赋予的新 使命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立足全球大视 野、全国大格局,明确了云南的时代责任,赋予了昆明新 的使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 交汇实施,昆明将在我国开辟陆路印度洋通道以及拓展南 亚东南亚合作交流、推动RCEP落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把昆明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进行谋 划,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 局、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出积极贡献。要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呈现的新趋势新特征。我国进入新发 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新在更加注重高 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注重制度完善、更加注 重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更加注重化危为 机、逆势而进。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趋势新 特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练强高质量发展内功,确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在新阶段实现新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发展 空间,实现差别竞争、特色取胜。要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 为竞争优势。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竞争已不再单纯 依赖资源,资本、技术、人才与市场有效组合才能形成竞 争优势。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突破口和主 攻方向,切实把昆明既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更 好地打造发展的增长极、支撑点。要着力将区位优势转化 为开放优势。昆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我 们必须立足独特区位、着眼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 战略,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发展新格局 ,全面提升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的地位、 功能和作用。要着力将后发优势转化为赶超优势。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 济加速融合,将颠覆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为昆 明加快产业升级、实现换道超车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必须 转变理念观念、拓宽思维思路、找准方位定位,在高质量 发展道路上奋勇争先、跨越赶超。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作的 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的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 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中国春城、历史 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全力开创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全力开创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既是昆明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的具体实践,也 是在新的起点上对全市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开创生态化 发展新局面,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把昆明建设成为闻名 遐迩的中国春城、享誉世界的国际大健康名城,让绿色成 为昆明最靓丽的底色。开创国际化发展新局面,就是要主 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国内循环的重要节 点和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加快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全面提升昆明的国际竞争 力、国际吸引力、国际影响力。开创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就是要围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聚焦 推进经济体系现代化、城乡发展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 、生态文明现代化、市域治理现代化,积极探索具有中国 特色、时代特征、昆明特点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 要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必须找准路径、突出重点、 久久为功。开创昆明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必 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破解发展难题、增 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切实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必须以打造高能级城市为重点,全力扬优势、补短板、 聚合力,切实增强昆明的要素集聚能力、生产服务功能和 开放辐射作用,更好地引领滇中崛起、服务云南高质量跨 越式发展;必须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始终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 品质,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推动全市人民共 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以推进高效能治 理为保障,把安全发展贯穿城市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着 力打造高效能治理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昆明样板,加 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深化高水 平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 党的组织路线,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把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