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紫阳县县长在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紫阳县县长在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上的讲 话 下面,我就经济工作讲两点意见,并就全县“十四五”规 划编制情况作简要说明。 一、2020年经济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紫阳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不平 凡、极其不易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 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统筹推 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奋力答好疫情影响“加试题”,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 作,虽然固定资产投资等部分经济指标受多方因素影响 ,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脱贫攻坚底线任务如期完成 ,“十三五”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 克难奋进中稳步推进。 (一)坚决打好收官硬仗,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认 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 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质量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 和“对标补短”工作,全力补齐搬迁后扶、安全饮水、旧宅腾 退、产业增收、兜底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强化“两类人 群”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剩余1923户3691人贫困户全部 脱贫退出,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紫阳彻底告别了 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二)全力抗击新冠疫情,有效捍卫“人民健康”。始 终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第一时 间启动应急响应,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紧扣“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人物同防”三个关键,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场所 、重点环节,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构筑起了 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实现了“零死亡、零扩散 ”,取得了抗疫斗争决定性成果。慎终如始落实常态化防控 措施,启动了县人民医院芭蕉传染病区建设,规范了县镇 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流程,建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 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累计开展核酸检测21169人次 ,开展环境物表核酸采样检测1285次。全年无新增本地确 诊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疫情防控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三)聚力抓好“六稳”“六保”,县域经济加快恢复。 及时出台应对疫情支持政策和46条措施,全力以赴稳增长 、稳市场主体、稳就业。投入纾困惠企财政资金1.33亿元 ,设立风险补偿金3000万元,落实减税降费 873.8万元,投 放特色产业贷438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17万元 ,158家“五上”企业、77家社区工厂有序复工复产。加快县 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建设,扎实开展“三大主题年 ”活动,全年组织招商推介和项目对接40余次,成功举办“云 约紫阳”网络招商推介会,建设重点项目228个,新签订招商 项目44个,其中亿元项目6个,签约项目全部启动建设。开 展各类技术培训222期11522人次,举办“人才夜市”等劳务招 聘会16场,劳动力转移就业8.3万人,其中“点对点”组织农 民工返岗复工49批次5900余人,兑现交通补助148.8万元。 新增规模企业7家、限额企业9户,新增市场主体5106户。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排名全市前列,“五窗联 动”政务服务工作入选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典型案例,政务 服务中心被评为2020年“全国最具标准化管理政务服务大厅 ”。 (四)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富硒 产业提质增效进程加快,围绕“三品一标”重点,持续推进茶 产业“四大体系”和“八大创新工程”建设,茶叶产量增长 16.8%,产值增长13.3%。紫阳荣获第五届农业博鳌论坛 “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区域公用品牌优势县”称号,连续三 年荣获“茶叶百强县”称号,入选第二批中欧互信地理标志协 定保护名录,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富硒茶交易中心正 式投入运营,蒿坪富硒茶观光园、神农园区、半亩茶园等 一批茶旅融合项目取得新成效,魔芋、林果、中草药、山 野菜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园区聚集能力不断增强 ,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5家,紫蒙聚 丰生物有机肥项目建成投产,中药材加工提取、环保建材 、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快速推进,富硒产业科研检测孵化服 务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文笔山公园改 造提升工程、郭家梁民宿集群一期全面建成,县游客接待 中心建成投用,茶山旅游公交专线开通运营,“老城记忆”特 色旅游文化街区开工建设,茶马古道旅游区、隐居乡里民 宿项目稳步推进。蒿坪富硒康养小镇、焕古硒茶小镇加快 建设,蒿坪村、青中村、贾坪村等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 设初显成效。成功举办云上开园节、春茶采摘季、漂流季 、冬泳文化节等系列文旅活动。焕古镇和焕古老街获评省 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向阳镇营梁村获评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青中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 (五)持续推动生态宜居,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实施 县城品质提升工程,滨江广场地下通道、环城路、神钟路 、会仙路、桥沟路改造项目建成通车,环城路农贸市场建 成投用,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完成迁建并投用,河堤路二 期、月畔湾社区、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成功 创建省级园林生态县城,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高。国道 541堰门至紫阳段、北沔公路全面通车,向阳江河大桥主体 完工,城乡交通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力打好四大保卫战 ,建成高滩、毛坝、红椿等7个镇一体化污水处理厂,实施 农村改厕4100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217亩。“河(湖)长制 ”全面落实,秦岭“五乱”整治有力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扎 实有效,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汉江流域紫阳段全 面退捕禁捕工作强力推进,汉江出紫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 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60天以上。“五边五治、四化四 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洞河镇、焕古镇成功创建 国家卫生镇。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切实增强。全年 民生支出40.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6%。投入资金2.1亿 元改善办学条件,县幼儿园改扩建工程、蒿坪中心小学和 红椿中心学校标准化建设、双安、双桥、焕古、麻柳镇中 心幼儿园等10个教育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新招录教师288名 ,高考二本以上达线1831人,连续十四年保持增长,成功 创建“双高双普”合格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义务教育基本 均衡发展先进单位”。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建设全面启动 ,县中医院新院建成投用,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省级健康促进 县”创建通过评估验收,紫阳健康扶贫经验入选国家《基层 健康扶贫典型案例》。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城 乡低保、农村五保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优抚优待政策全 面落实,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441人。全面落实乡镇干部补 贴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保障,稳定提升干部考核奖励 ,切实增加干部收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村社 区法律顾问服务便捷高效,“三调联动”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防汛防滑、市场监管等工作统筹 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志们,过去一年,全县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 ,在一场场硬仗恶仗中践行初心使命,在一次次大战大考 中诠释根本宗旨,顶住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克服了前所未 有的困难,展现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担当,全县抗疫 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筑起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钢 铁长城;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困扰紫阳千百年来的 绝对贫困得到根本解决;县域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牢牢 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取得这些成绩十分不易,凝聚着广大 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和超常付出。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 ,全县去年多项经济指标未达预期,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 牢固,新一年对冲下行压力、争先进位的难度加大,在推 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思想观念守旧、开放 创新不足、干部能力作为不够、市场主体不强、产业质效 不优、重大项目不多、投资增长乏力、各类要素短缺等问 题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 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1年经济工作安排 2021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的起步之年,是我们奋进“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 年经济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 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 然复杂严峻。但也要看到,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 本面没有改变,一方面,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 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一批重大 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央明确要为摆脱贫困的县设立5年 过渡期,在西部地区脱贫县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 扶县,这些利好政策为我们加快追赶超越提供了难得的发 展机遇。另一方面,过去五年,我们抢抓脱贫攻坚重大历 史机遇,坚持跳出脱贫抓脱贫、围绕脱贫抓发展,县域经 济发展的定位更加精准、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建成投用,为推动“十四五”时 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培育了要素、创造了条件。全 县各级各部门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县新发展 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既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 维、增强风险意识,又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抢抓机遇 ,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 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县部署安排 ,深刻把握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实现新阶段县域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民 生第一导向不偏离,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走生态经济 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和疫情防控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 “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五个紫阳”,聚力补短板、强基础、 提质效、赋动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空间,确保“十四五 ”开好局、起好步。 按照省市要求和县委部署,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 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以乡村振兴的高质量 起步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巩固。 围绕全年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实施发展赋能工程。紧紧围绕项目建设、 双招双引、营商环境、创新创优四大重点,全力扩投资、 稳主体、促增长,持续优环境、扩开放、促创新,为实现 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要开展项目建设大攻坚。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 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牢牢抓在手上,认真落 实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全力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决定》,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服务 跟着项目转、要素跟着项目走,领导带头抓谋划、全员行 动抓实施,推动全县上下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浓厚氛 围,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紧盯 国家战略导向、宏观政策走向、产业发展方向、项目资金 投向,围绕基础设施、富硒产业、城镇建设、文化旅游、 创新平台、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等领域,谋划储备重大项 目300个以上。积极做好政府专项债券组织申报和县级融资 平台整合转型工作,全年争取项目建设和政策性补助资金 40亿元以上。组建项目工作专班,推进项目工作全链条管 理,严格落实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市场主体责任制和项目 进度目标考核责任制,推进项目建设台账清单管理和协同 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月督导推进、季度集中开工、半年观 摩点评、年终专项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全力保障项目快 速推进。加快建设国道541县城至汉王段、县城老旧小区改 造、高桥田园风情小镇、焕古凤茗田园综合体等32个项目 ,建成擂鼓台旅游公路、惠民小区(三期)、汉江城畔保 障房、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等118个项目,积极推进成都至安 康高铁紫阳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50个 ,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 二要实现双招双引大突破。要围绕加快融入国家和省 市新发展格局,更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有的放矢招商 引资、招才引智,厚植紫阳开放发展新优势。要依托园区 承载聚力招大引强,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 地区,围绕富硒产业、全域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 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对标高质量要求,加快引进 一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进优势资源转化、传 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坚持招商引资头号工程,强 化领导带队招商、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以 商招商、网络招商,开展精准化、专业化对接推介活动 ,全面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全年组织参加招商推介 活动10次以上,力争引进招商项目35个以上,落地亿元项 目10个以上。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吸引能人回家、资金回 流、产业回乡。要加强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力促在谈项目 加快签约落地,推动开工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要加快推进 招才引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深化 政企院校战略合作,建立高端化、多行业紫阳发展智库 ,新聘专家顾问20名以上,引进各类人才240名以上,其中 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为 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要推进营商环境大优化。牢固树立营商环境“生命线 ”意识,以保障高质量开放发展为目的,持续深化“放管服 ”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打造全市最优、全省一流 的县域营商环境。深入落实“五个一”企业帮扶机制,继续用 活用好纾困惠企支持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搭建银企 对接平台,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为企业减负。扎 实抓好“五大专项”行动,实施“五大环境”营造行动,持续优 化政务服务,进一步规范提升“五窗联动”,落实项目建设全 生命周期服务,探索完善“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服务模式 ,不断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 市场秩序,引导市场主体筑牢守法经营、依规经营、诚信 经营底线,从严惩处损害营商环境、侵害企业利益行为 ,让企业专心专注强产业、心无旁骛谋发展。全年新增市 场主体2000户以上,培育“五上”企业10户以上。 四要推动创新创优大提速。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 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 链,推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各方面工作创新创优。统筹 建设全国科技扶贫示范县、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 展示范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 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以硒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科创平台,鼓励支持企 业通过技改扩能和研发创新实现提质增效。持续深化重点 领域改革,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工程建设项 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公共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建 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全面推动创优 创建,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增强机关单位和干部的创新活 力,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加快“智慧紫阳”“数字政府”建设 ,积极争取中省市改革创新试点,创造更多“紫阳经验”和 “紫阳模式”。 (二)聚力实施提质兴业工程。立足生态、富硒、绿 色优势,落实“一县一业”要求,以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 汉江生态经济带为重点,壮大富硒产业、新型工业、全域 旅游、新兴产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进绿色循环 发展。 一要在富硒产业提质增效上实现新跃升。坚持茶产业 主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做大做强1+X特色农业,加快培育 富硒产业“百亿级”产业链,推动一业突破、多业并举、多态 融合。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提升工程”,推进“三品一标”建 设,积极构建“绿红白黑调”产品体系、“十百千万”组织体系 、“全域绿色”生产体系、“线上线下”营销体系,推进与中茶 公司深度合作,发挥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专业市场作用 ,积极开展产品推介、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鼓励组建茶 叶专业管护队,加强茶园绿色生产科学管护力度,加大夏 秋茶的综合利用,提高亩产综合产值。全年改造提升标准 化茶园10000亩,生产茶叶9500吨以上,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实现综合产值55亿元。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严禁耕地“非 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产量,加快发展 魔芋、林果、中药材、畜禽养殖、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 加快建设硒产业科研孵化服务中心,打造富硒产业生产型 、服务型平台。强化园区承载、基地带动,“接二连三”拓展 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 、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综合体。加快创建 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完成省级产业示范园创建,培育市级 园区6个,认定4个市级园区,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 园区10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省级农产品质 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新建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处,完 成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平台注册用户50家以上。 二要在新型工业提档升级上彰显新成效。大力推动工 业经济健康发展,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支持企业稳产达效 ,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全面提 升恒紫循环产业园区和硒谷生态产业园区集聚能力,聚焦 富硒食饮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加 强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