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111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 作者:傅凯华 2021-11-25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 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 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 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成就,强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 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 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让 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1.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 者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创造辉煌的一百年 ,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历史责任,坚持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中 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一百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 关头,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 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的历史重任,批判阻碍社会进步 的旧思想旧道德,打开了新思想新文化涌流的闸门。我们 党积极运用传统文化精华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 性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化载体和艺术样式 传播科学真理,着力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 主义文化,中华文化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汇聚 起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使中华民族“以一个具 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我们党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倡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建、改造一批文化机构,逐步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的制度,坚决荡涤旧社会的落后思想和污泥浊水 ,推动形成革命的、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新道德新风尚 ,挺立起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战天斗地的精神脊梁。同时 ,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遭受严重 曲折,留下深刻教训。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针对思想文 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坚持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文艺“为人民服 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 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有序 推进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对古今中外文化作品中一切好的 东西予以“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 养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 书记举旗定向,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足迹遍及众多历 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 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科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基因和 特质,辩证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与世界文 化之间的关系,精辟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进 治国理政等基础、根基、血脉、源泉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借 鉴、滋养、启迪意义,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中华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的纽带作用 、认同功能,阐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的 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突出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使命和 责任担当,明确要求深入挖掘阐发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中 国文化基因理念体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使中 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 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 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 述,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作出重大原创 性贡献,把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 到了一个新高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迎来变革性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 就,使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彰显出强大的生 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 深处的自信与自豪。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取得历史 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一)坚持以文化为国家和民族之魂、国家治理之基 ,塑造整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格局。发 挥我国制度优势,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各级 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国 家文化发展改革等有关规划。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传承发展 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印发《关 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关于加 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等配套文件,推动传承发展的重 点领域、重点工作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注重运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挥优秀传统 思想道德的培根铸魂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全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着眼于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加强文物考 古工作,组建中国历史研究院,加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研究阐释,加强青少年中国 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 育和创建活动,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推进两岸人文交流合作,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坚持以摸清文化资源家底为支点,进一步夯实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基础。深入开展文化资 源普查梳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把 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坚定文化自信,增进国家情怀。启动 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完成可移动文物、古籍、美术馆 藏品和戏曲剧种普查,有效提升全国文化遗产资源基础数 据的全面性准确性。据统计,全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 76.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藏品1.08亿件(套),非物质文 化遗产资源87万项。我国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居世界第一,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56项、居世界第二。截至2015年,全国有地方戏曲剧种 348个。截至2020年,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270余 万部,占总任务的94%;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达7.2万部。 国家美术藏品数据库已基本形成。目前,各项传统文化资 源的普查复核、数据补充完善和动态调整工作正稳步推进 ,分级分类实施科学保护有了可靠支撑,深入研究和转化 利用已逐步驶入快车道。 (三)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