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汇编(16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三十三 沂蒙这片红色土地,诞生了无数英雄儿女,总让人想 起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 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 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 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孕育形成于以沂蒙为中心的山东革命根据地 。沂蒙不是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域,是指以沂水和蒙山为地 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七七事变之后 ,日本侵略者攻占了山东广大地区,国家民族面临危亡之 际,中共山东省委毅然率领武装力量进驻沂蒙山区,在这 里开创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顽强地 坚持长期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也使沂蒙革命根据地名震全国。解放战争中,沂蒙革命 根据地的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并参加了战略大反攻,为夺取全国解放的伟大胜利作出 了重要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建立起党群干群军民之间水乳交 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英雄 的沂蒙人民,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感人至深的 篇章。从1937年到1949年,沂蒙革命根据地发生大小战斗 4000余次。当时根据地420万人口中,有120多万人拥军支 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将士血染疆场,涌现出沂 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 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 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山东民谣,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 动体现。陈毅元帅曾深情慨叹:“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 ,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谁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人民就拥护 谁、跟谁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把党的性质和宗旨落实为实践形态、升华为价值形态 ,揭示了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基本逻辑:党把人民利 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而领导人民展开革命斗争 ;人民群众真正跟党走,相信我们党,在党的领导下为人 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既有“满缸净院”的亲民作风,还有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既有“喊大爷、叫大娘”的 亲切,还有“挖野菜也要远离村庄”的规矩,在党的领导下军 民共同铸就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映照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 旨,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这一根本问题,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人民是我们党执政 的最大底气。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革命、建设、改革各 个时期,地位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初心和使命 从未改变。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时期,前进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 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广大党员干部要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 伟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要牢记为 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守党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保持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永远做人 民利益的捍卫者;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 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 的是人民的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 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共同缔造的伟大精神 ,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淡。在山东临 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村民会把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第 一碗饺子献给烈士,这个红色民俗已经传承了70多年。中 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结合新 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不断 体悟初心使命,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一 定能谱写好新时代党群关系的崭新篇章,在新征程上创造 新的历史伟业。 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十五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 ,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 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体现着中 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2021年是农历辛 丑牛年,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要深刻铭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 ,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 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 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 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 潮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苦难辉煌,我们党在 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 境中毅然奋起,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历万险,攻克了 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 史册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 史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 飞跃。100年来的伟大征程,每一步都闪耀着为民服务、无 私奉献的孺子牛品质,每一步都激扬着创新发展、攻坚克 难的拓荒牛豪情,每一步都挥洒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 老黄牛汗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是中国共产 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 富。 在历史的坐标轴上,2021年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我国现 代化建设进程中,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在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发扬孺 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正是要激扬风雨无阻向前进 的豪情,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 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坚毅前行。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 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扬孺子牛、拓 荒牛、老黄牛精神,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科技 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 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成功举 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正式宣布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面 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 、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才能在化危为 机中赢得历史主动,在砥砺奋进中焕发新的气象,奋力创 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 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 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 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大力发扬孺子牛 、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我们要激发“给予人者多,取与人 者寡”的奉献精神,焕发“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 ”的开拓豪情,彰显“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 勤劳品质,乘风破浪、一路向前。要坚持为民服务、无私 奉献,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党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勇于创新发展、攻坚克难,不断提 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 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 局中开新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 发展。要始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 事,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 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 到底,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通过 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大力发扬孺子牛、拓 荒牛、老黄牛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风浪、直 面挑战,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进发,我们就一 定能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 伟业!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 方建功立业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十一 60多年前,一批胸怀爱国之志的交通大学师生,坚决 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迁至 渭水之滨,披荆斩棘、治学报国。在交大西迁的进程中 ,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铸就了“西迁精神”的丰碑。2020年 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来到交大西迁博物馆 ,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并亲切会见14位西 迁老教授,深刻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 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强调要“大力弘扬 ‘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 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交大西迁是党中央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布局、高等教 育布局的战略决策,也是交大“西迁人”响应党的号召、服务 国家发展的时代壮举。上世纪50年代,为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同时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 分布不合理的状况,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 作出了将创立于上海的交通大学迁往西安的决定。数千名 交通大学师生激扬“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豪情,义无 反顾登上西行列车,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时 的西安,发展水平与繁华的上海差距甚大:学校处在田野 之中,马路不平、电灯不亮,晴天扬灰路,雨天水和泥 ,夏无大树遮阳,冬无暖气御寒。但数以千计的交大人没 有退缩,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默默耕耘在三秦大地,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 著名的高等学府,为西部发展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 ,也用高昂情怀和满腔热血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 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2017年12月,习近平 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 ,向献身大西北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指出 “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 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一身本领投伟业,一寸赤心惟报国。交大西迁是一段 激昂着爱国深情与奋斗热血的峥嵘岁月,所铸成的“西迁精 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多年的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西 迁人”始终秉承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前赴后继 、上下求索,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著名工程热 物理学家陶文铨院士在西安扎根六十余载,桃李满天下 ,他培养的100多名硕士、博士生如今大多数在国内工作 ,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1995年公派留学归国的管晓宏 ,面对母校和多所东部高校发出的邀请,毅然选择回到当 时生活和科研条件仍较为落后的原单位西安交大;60多年 来,西安交大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各类宝贵人才,不少 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就业……数十载风雨年华,“西迁精神”在 薪火相传中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赞扬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 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 知识分子“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 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充分 肯定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 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 ,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 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知 识分子践行“西迁精神”,尤须弘扬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爱 国精神,艰苦创业、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扎根实际、勇 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公而忘私、埋头深耕的奉献精神,把 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为了祖国,为了党,决不吝惜自己的一切力量。我们 誓用勤劳而智慧的双手,从祖国的边疆到边疆,自滚滚的 黄河到宽阔的长江,掀起一个震撼世界的建设海洋 !”1956年西迁伊始,一位交大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时 光荏苒,精神永恒。今天,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 们开启了一场新的长征。在前进道路上,传承好“西迁精神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我们一定能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业绩,不负人民期望 ,不辱时代使命。 发扬青藏铁路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十四 2006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 车。建设青藏铁路,对于青海西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 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 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建过程中,广大铁路建设 者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顽强拼搏 ,开拓进取,勇克难关,胜利完成了全线铺通的任务,创 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早在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修筑进藏 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修建青藏铁 路。1958年,党中央决定建设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 ,1984年这段铁路建成通车。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推进 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作出 了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 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经过全体建设者连续5年的艰苦 奋战,在世界屋脊建成了一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运输 大通道,突破了多年冻土施工、高原卫生保障、生态环境 保护等技术难题,探索了复杂条件下重大项目建设的模式 ,谱写了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新的篇章,青藏铁路 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设青藏铁路的成功实践向世人 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 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事实证明,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 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 慧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 ,也是精神的对垒。”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 宝贵的是精神。面对高寒缺氧、被称为常人“生命禁区”的生 存极限,低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的铁路建设难度极限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难度极限,青藏铁路质量高标准和运 营高要求的极限,广大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险、挑战极限 ,以“笑傲昆仑问天下何处是雄关,跃马雪域引青藏高原飞 铁龙”为誓言,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 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中国铁 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为实现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要求,广大 铁路建设者和铁路工作者开拓创新、勇创一流,以“艰苦不 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 高”为信念,以一流的勘测设计、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 工程质量、一流的运营管理、一流的技术设备、一流的建 设标准、一流的服务水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人 类铁路建设史、铁路发展史上的新辉煌。挑战极限、勇创 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饱含着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饱含 着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饱含着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饱 含着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 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 ,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踏上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 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 浪,必须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风雨无阻向前进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发扬青藏铁路精神,敢于挑战极限 、攻坚克难,不向风险挑战低头,不向困难艰险让步,顽 强奋斗、自强不息,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 个胜利;坚持勇创一流、开拓奋进,以攀登高峰的志向 ,以追求卓越的恒心,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 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一首广为传唱 的歌曲记录下青藏铁路带来的发展巨变。发展永无止境 ,奋斗未有穷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扬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 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 克难、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 献。 改革开放精神,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 神标识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十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 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2018年举行的庆祝 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 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 ,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1978年12月,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 头,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 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 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 待兴。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 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 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大 幕,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 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 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 河的奋斗赞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 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 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 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 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 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 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 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 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 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 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 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 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 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实行更加积极主动 的开放战略,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 型经济体系。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 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 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 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0多年来,我们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 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 气象。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冲破思想观念 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彰显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精神品质;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敢于啃硬骨头,敢 于涉险滩”,蕴含着开拓创新、锐意变革的境界追求;从打 开国门搞建设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形成更大范围、 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展现了开放包容、合 作共赢的博大胸怀。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 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是激励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 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 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 考之路,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 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 跋山涉水,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 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 艰巨程度不亚于40多年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 开放,要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 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 、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 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统筹发 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坚定 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 等制度型开放,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 上!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 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的伟大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 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 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 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 更大奇迹! 弘扬“老西藏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十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 作大局。几十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带着党的殷殷重托 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以造福各族群众和促进民族团结 为己任,扎根西藏、建设边疆,在全面推进西藏长治久安 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 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 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 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优良 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上世纪50年代初,为解放深受封建农奴制压迫的百万 西藏人民,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 ,爬雪山、涉激流、忍饥寒,既当“战斗队”又当“生产队 ”,既当“工作队”又当“宣传队”,克服各种困难胜利进藏 ,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使命。此后,成千上万的干 部人才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西藏建设,以战天斗地的豪情 壮志,留下了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从进藏部队在拉萨河 畔的荆棘林中、沙石滩上开荒种地,到以领导干部的楷模 孔繁森、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 芝等为代表的援藏干部全心守护西藏人民的健康幸福,再 到17个对口援藏省(市)及16家对口援藏央企为推进西藏 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舍弃常人所 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 斗,为创造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绘 就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培育和形成的“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与西 藏革命建设特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时对援藏干部说:“缺氧 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 ,精神是高于高原的。”在解放、保卫和建设西藏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老西藏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 鲜明的时代价值。立志“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体现着 特别能吃苦的高尚品质;誓言“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 主权守丢了”,凸显着特别能战斗的坚强意志;践行“宁愿饿 断肠,不食群众粮;宁愿宿帐篷,不住群众房”,显现着特 别能忍耐的顽强作风;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 运”,展现着特别能团结的为民情怀;坚持“长期建藏、边疆 为家”,彰显着特别能奉献的崇高境界……长期以来,“老西 藏”们克服了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别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 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付出许多 辛劳和牺牲的同时,也赢得了受援地区干部群众的广泛赞 誉。“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 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人们曾用 这样一副挽联,感念孔繁森同志对西藏的深情。孔繁森的 事迹,感染和鼓舞了无数国人;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 就是“老西藏精神”。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 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越 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 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 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 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坚持不懈保障和 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积极构建维护 稳定的长效机制,为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 边境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7月,在西藏考察调研时,见到年轻的新入藏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他们:“一定要看到这个岗位的来之不 易,倍加珍惜。这是机会也是考验,弘扬好‘老西藏精神’。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 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 更好弘扬“老西藏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奋 进力量,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弘扬“两路”精神,在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三十九 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这是在党的领导 下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 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 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建 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 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 神”,强调“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 ,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 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川藏、青藏公路是新中国矗立在青藏高原上的历史丰 碑。和平解放前,西藏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现代交通事业 一片空白。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 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11万人的筑 路大军,跨怒江天险,攀横断山脉,渡通天激浪,越巍峨 昆仑,在人迹罕至、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修 建了世界上条件最艰苦、地形最复杂、工程建设最具挑战 性、总长达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硬是在“生命禁区 ”架起了西藏文明进步的“巍巍金桥”,在“世界屋脊”开创了 人类建设史上的奇迹,实现了西藏公路从无到有的历史转 变,结束了进出藏物资人背畜驮的历史。实践证明,川藏 、青藏公路是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丰碑,是开发边疆、 建设西藏的丰碑,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丰碑 。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11万筑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豪情壮志,卧 冰雪、斗严寒,战胜千难万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体 现了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展现了对理想事业的 坚定与忠诚。唐古拉山“天下第一道班”,四川雀儿山五道班 、陈德华等广大养路职工,用青春和生命保障着高原天路 的常年全线畅通,“顽强拼搏、甘当路石”,体现了勇往直前 、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展现了甘于吃苦、乐 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建路之初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数 十年来各族群众与武警交通官兵团结协作、坚守保通,“军 民一家、民族团结”,体现了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军民鱼 水深情,展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与发扬的“两路”精神,传承 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品格,是 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永远激励我们团结奋斗、不断向前。 今日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11.88万公里,铁路运营里 程近1400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40条,逐步构筑起四通 八达的高原综合立体交通网,助力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 式发展。这得益于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 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尤其是一批又一 批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 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 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 ‘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 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作出新的贡献”。发扬“两路”精神,擦亮理想信念底色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必将汇聚起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强大合力。 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 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必须弘 扬“两路”精神,锻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不 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磨炼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意志品质,以不向困难低头、不被 挫折压倒的闯劲和踏实苦干、为民造福的干劲,认真做好 各项工作;发扬“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巩固军 政军民团结,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把公路修到拉萨”“海拔5000米,气温-30℃,开水沸点 70℃,我们的士气100℃”……时至今日,川藏、青藏公路 建设者和养路工的感言仍然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奋斗新 时代,奋进新征程,继续弘扬“两路”精神,逢山开路、遇水 架桥,敢于牺牲、勇于奉献,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 煌。 弘扬大别山精神,把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 进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三十二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 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 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勉励广大 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 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大别山位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绵延数百 公里,雄踞江淮之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这里 领导创建了鄂豫皖苏区,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农 村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一路走来,党的创 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等亲 自指导了这里的建党活动,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 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这里还诞生 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三百四 十多位将军,二七大罢工影响深远,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 不倒”,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是“将军的摇篮”。“一寸 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革命历 史和英雄事迹,犹如一座巍峨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 历史画卷上,铸就了宝贵的大别山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 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 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大别山精神,就是无数革命 烈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而成的。虎胆将军彭雪枫,“出生入 死,致力革命二十年”,在战场上壮烈殉国,践行了“军人在 大敌当前之际,当以捐躯沙场,马革裹尸为荣”的铿锵誓言 ;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立志“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 汗改山河”,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年仅21岁;鄂豫皖苏区创建人之一的吴焕先,“赤胆忠心 ,英勇善战”,虽生于地主家庭,却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一 家六口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杀害,自己牺牲时也只有28岁 ……28年浴血奋战,20万大别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 册的烈士就达13万多。英雄的鄂豫皖苏区人民以大无畏的 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更激 励我们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 代传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鄂豫皖苏区能够‘二十八年红 旗不倒’、新四军能够在江淮大地同敌人奋战到底,刘邓大 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扎下根,淮海战役能够势 如破竹,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 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回溯历史,淮海 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 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10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 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 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 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 往而不胜。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 命在肩,永远不忘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 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 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 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越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新时代弘扬大别山精神 ,就要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 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 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确保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新征程 上,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 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我们就一定能在大别山精 神的烛照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党和人 民争取更大光荣。 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 教材。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