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年各类工作走笔汇编(共21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吉安市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走笔 2021-12-29 隆冬时节,庐陵大地暖意融融。推窗见绿,出门是景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映入眼帘的无不是“文明”带来的美好 与幸福。 隆冬时节,庐陵大地暖意融融。推窗见绿,出门是景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映入眼帘的无不是“文明”带来的美好 与幸福。 5月4日,《关于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 实施方案》出台,为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添力赋能。8月 6日,《吉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描绘出了三年创建的路线图。12月6日,召开建设更高水 平文明城市推进会,线片联创共建机制吹响了创建“冲锋号 ”。12月22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我 市峡江、万安、永新以总成绩第一、第四、第六名的好成 绩获评第七届江西省文明城市,获评城市数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再攀文明进步高峰。 文明创建 全民参与 “这条坑洼不平的路能修好,也有我的功劳”“夜宵摊噪 声污染,是我及时上报解决的”……吉州区文山街道“市民巡 访团”成员周梓萌说。通过“市民随手拍”活动,市民群众发 现文明城市创建中的薄弱环节和不文明现象,协助街道社 区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问题。 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群众是主角。市辖区专门组 建社区大妈、“安仔”志愿者、“市民巡访团”、青年义工协会 等志愿服务组织,鼓励广大市民担当“创城推动者”。吉安 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专门设有“啄木鸟在行动”专席,将市民 对日常生活的“诉求清单”变成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 建立市民诉求“12小时认领、24小时整改”的街道办理“一单 通达”机制,累计受理办理群众建议、诉求15.6万余件。 于吉安而言,文明的不断进阶是一个“积跬步以至千里 ”的奋斗过程,更是一个“滚石上山、众志成城”的攻坚过程 。2017年,首次创建、一举成功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首次复查、蝉联进位“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1年,我市11个县(除市中心城区)有10个县获评“第 七届江西省文明城市”。我市不断奔向文明高地,源于全域 创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凝聚着全社会同向同行、同 频共振的磅礴伟力。 精细管理 优化服务 “大爷,您在这里种菜可不行,这是公共绿地。”这几天 ,桃源盛景小区绿化带“郁郁葱葱”,一些闲不住的大爷大妈 在这里开荒种起蔬菜来,一些菜已经初有模样。把公共绿 化带“改造”为私家菜园,引起小区居民强烈反对,社区网格 员王晓婧关注到了这一现象。 12月16日,由吉州区永叔街道党工委牵头,12345热线 督办科室、城管执法大队、光明社区党支部、小区物业对 桃源盛景小区20多处被占用绿地种植蔬菜的现象进行现场 走访,并对破坏绿化带种菜的居民进行了说服教育。永叔 街道党工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运用问题挂牌 、党群会诊、协商议事的“大合唱”,纾民困解民忧,发挥了 社区治理为民服务作用,让社区文明更进一步。 “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来,街道以网格化为抓手,加 大了小区管理力度,让市民真切感受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变 化,周边环境变美了,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永叔街 道党工委副书记廖智鑫说。在高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 作中,我市加快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 理水平,夯实文明实践群众基础,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群众幸福指数和城市文明指数不断提升。 志愿服务 蔚然成风 充满青春朝气的“河小青”、穿梭街头巷尾的“安仔”、利 用退休时光发挥余热的“银发联盟”、最美童声的庐陵文化 “小小讲解员”……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志愿者是他们共同 的名字。 “冬阳,你来了,我们就有帮手了。”吉州区北门街道塔 水桥社区干部笑着和一位精神抖擞、身穿红马甲的大姐亲 切地交谈起来。这位大姐名叫宋冬阳。疫情防控期间,宋 冬阳不顾家人劝阻,迅速加入到防疫志愿者队伍中去,为 居家隔离人员代买蔬菜、日用品等,成为群众心中最温暖 的“冬阳”。 仅“疫情防控、志愿有我”文明实践活动中,全市参与志 愿者就超过20.9万人次。目前,吉安已有83万注册志愿者、 9814个志愿服务组织,涵盖公务员、企业职工、个体户、 学生等,3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 典型,河东街道梅苑社区“四点半”课堂等6个志愿服务项目 获江西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资金扶持,“随手志愿”渐成吉 安城市新风尚。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仅是540万井冈儿女的不懈追求 ,也是千年古城吉安的深情仰望。 湖南邮政学史力行践行“以人为本”工作走 笔 2021-11-03     近日,记者走进湖南省长沙市邮政分公司井湾子揽投 部,只见该揽投部一楼开门做业务,二楼敞亮的“职工小家 ”水、电、煤气全部入户,空调、微波炉、淋浴器等配套设 施一应俱全。作为长沙邮政“职工小家”提档升级的首批揽投 部之一,井湾子揽投部工作环境的极大改善让揽投部的每 一位员工都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 心安之处即为家,家和业兴旺。今年以来,湖南邮政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力行,践行“以人为本”理念,营 造和谐共进氛围,推动业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让“家”更温暖 主业要主、主业要强。邮政作为行业“国家队”,邮政寄 递业务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 势,无一不是为解决“动力”和“活力”这两个关键问题,其根 本目的是增强竞争力。站在湖南邮政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以“充分用足自有人力资源,推动降本增效”为导向的长沙 邮区中心改革已显现成效。 “温暖”倾力于企业的转型发展之上。“此次改革实施双 向选择,制定‘一人一策’,切实维护好员工权益,稳步推进 改革。”在长沙邮区中心改革动员会上,湖南省邮政分公司 党委对改革背景、实施路径、兜底措施逐一解读。 “为员工打通单位与单位间交流通道,组织上这么为我 们考虑,作为一名党员,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企业的发展。 ”长沙邮区中心原员工曹春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双向选 择的笔试面试,被调整到湖南邮政机要通信局工作。针对 以曹春为代表的45名被调整到新岗位的员工,湖南邮政设 计与之对应的金融、寄递、机要通信等专业培训课程,同 时,采取“以老带新”方式,开展实操演练,让员工快速胜任 新岗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湖南省分公司党委多次协调下,跨单位转岗这一重 点问题得以统筹解决,使员工衷心拥护支持改革,确保改 革平稳有序推进。 历时两个月,长沙邮区中心机构改革新组职能部门3个 、更名2个,不再保留职能部门4个,调整职能职责生产机 构4个,通过双向选择、成建制划拨、选聘、分流等措施 ,精减人员共138人。机构改革优化的成效,直接体现在处 理效能的提升上。目前,长沙处理中心包件车间人均处理 量由改革前的802件/天,提升至改革后的880件/天;在作业 效能提升的前提下,快包邮件处理成本下降0.04元/件。邮 区中心的改革也直接推动了全省邮政降本增效工作,今年 1至9月,湖南邮政寄递成本管控五大环节件均指标全部达 标,其中,投递、收寄、运输3个环节成本指标分列全国邮 政第1、第3、第3位。 “温暖”还体现在保障员工权益之中。“我们休假影响了 工作怎么办?会不会影响企业发展?”今年,针对在基层调 研中发现的员工“有假不敢休”等现象,湖南省分公司从公司 本部开始传导,在各部门推行“AB角”工作机制,根据工作 安排和员工自身情况,科学制定员工年休假计划,保障年 休假制度规范运行。 让“信”更有力量 家书是家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饱含着 真挚深厚的情感。家风正则家业恒,“把来访群众当家人 ,把员工来信当家书,把员工上访当家访”。2020年以来 ,湖南省分公司党委进一步明确了信访工作原则,更好地 发挥党群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注入亲情力量。 从严格落实让员工“最多访一次”工作要求到关键少数问 题线索提级处理,再到领导督导、倒排进度推动大量矛盾 化解……湖南邮政关键性工作措施在陆续推进、落地生根 ,信访为民的价值日益凸显。 2020年上半年,湖南省分公司党委第二巡察组接到员 工举报,某县分公司存在将兑现奖励发给一线员工后再收 回进行二次分配的违规违纪问题。针对此类漠视侵害员工 利益问题的线索,湖南省分公司党委迅速分析研判,经过 一个月的调查审理,给予责任人相关处分,并向举报人反 馈处理结果。 “从接收上访信件开始,我们实行全口径登记,必须做 到要素完整、及时依规分类,全过程都严格按照流程进行 。”湖南省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说。 “信访不是麻烦事,而是促进企业关系和谐、推动发展 的好事,如果‘桩桩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 第一时间解决好初始信访问题,就有可能防止初访转变成 重复访甚至信访积案,避免简单问题演变为复杂的疑难问 题。”湖南省分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李少锋道出了公司党委 对信访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充分尊重保障员工的知情权 、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员工“掏心窝子”的事,必须摆在前、实打实。截至 2020年底,湖南邮政共受理284件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经 审查除63件不属实问题线索外,其余221件均按业务内外两 条线进行妥善处理。 让“访”更接地气 诚然,在企业发展中许多基层共性问题并非一两天形 成,亦不可能一下就解决。“问题在下面,根源在上面”,为 标本兼治解决基层困难和问题,湖南省分公司党委强化“源 头治理”,转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 架起“连心桥”。“开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模范机关建设,您认为所在单位还应加强哪些方面工作 ?”今年9月3日,岳阳市分公司市场营销部的罗广智在《湖 南邮政干部职工思想动态线上问卷调查》中,将自己的感 受填写提交:“推动扁平化管理,努力向经营服务型机关转 变。” 为更好“围绕中心、贴近基层”,湖南省分公司成立调研 组连续两年开展员工思想动态调研,调研形式包括线上问 卷调查和线下面对面交流、座谈会、书面调研,从理想信 念、价值取向、企业改革发展、劳动报酬、员工关爱、党 史学习等方面广泛收集员工有价值的意见和需要解决的困 难,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全面查找问题原因,分条线制 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开展“党委带市(州)、本部带省会、省会带全省”服务 基层活动,以“本部带省会”为例,针对生产经营中亟待解决 的问题,由长沙市分公司每季度给省分公司“出题”,建立条 线对口帮扶机制,把基层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通过双向监督、同向发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能。 连上“亲情链”。湖南省分公司从转变“官”念入手,改机 关为本部,与之相应的是健全经营管理责任体系,规定省 分公司本部各专业职能部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2021年 省分公司职能部室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为13个职能 部门列出了154条责任细则,有效推动“下访”工作。 “做好资产盘活,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省分公司 资产盘活项目组对我们开展盘清家底筛选、内部调剂挖掘 、分析精准运营、完善权属提高项目价值,提供了有力服 务和指导。”长沙市分公司财务部的周新兰有感而发。 湖南邮政将资产盘活作为2021年重要附加题推进,成 立省市两级资产运营团队,按照“效益最大化、运营市场化 、运作规范化”的原则,让每一分资产跳动起来为企业创造 效益。今年1至9月,全省邮政实现资产盘活运营收入 7218万元。 让“建”更具活力 共享,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推动共建 ,共建促进共享。 在湖南邮政,“共享”可“小”,“小”到基层的一声建议、 一纸夙愿,都是湖南省分公司党委会摆上桌的课题。湖南 邮政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基本 民生需求、关心关爱员工、贯彻新发展理念、政务服务改 革便民利民等6个方面,直接收集基层办实事清单533项 ,制定795条解决措施,以持续深化“一月一事、消灭最差 ”活动为抓手,研究和解决“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所列项目 ,明确推进措施、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狠抓落实。 “共享”可“大”。2020年,湖南邮政共投入1766万元为全 体员工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为3406名工会会员发放关爱互助慰问金574万元;投入 1500万元持续推进“职工小家”建设升级改造;增加员工工资 总额2.36亿元,合同工、劳务工年人均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 9.15%、6.82%。 共享需要共建,共建为了共享。推动改革发展,全体 员工既是受益者,更是创造者。牢牢把握共建与共享的辩 证法,今年以来,湖南省分公司党委在顶层设计上,给予 奋斗主体更加公正的价值诉求,让高质量发展有更广阔空 间: ——发挥财务价值引领,将集中成本及资金通过零基 预算利润释放给市(州)分公司,从资源分配上赋予经营 单位更多的权力; ——建立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将战略绩效考核指标 科学有效分解,特别是涉及多个部门的关联指标,分别明 确具体责任和分工,并逐个细化分解到具体岗位,在寄递 揽投、内部处理、邮运驾驶等主要操作类岗位全面推进计 件工资制; ——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今年上半年,全省邮政 共完成各类集中培训班37期,采取集中培训及线上培训 ,涵盖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高技能 人才,共计3653人; ——创新活动载体,持续开展“党委带市(州)、本部 带省会、省会带全省”和“省分公司本部服务基层”活动、“三 亮三比三评”主题实践活动、“我为扶贫做一件实事”活动 ,发挥基层党组织“三个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克服困难 、积极进取。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通 过机制供给创新活力和资源供给的灵活性优势,一刚一柔 协同发力,全员共建能力充分释放、共建水平不断提升。 1至9月,湖南邮政完成利润5.66亿元,同比增幅为 28.32%,利润规模排名全国邮政第8位;寄递业务完成利润 3721万元,利润规模排名全国邮政第5位,同比上升8位。 运城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走笔 2021-09-15 改革后,除学校、医院、省级开发区、城镇联社、供 销联社、事业群团、协会学会外,市直事业单位精简了 299个,精简率为57.6%;事业编制精简了3833名,精简率 为20.2%。各县(市、区)精简事业单位1089个,精简率为 45.5%;精简事业编制22448名,精简率为20.3%。 调机构就是活机制,优职能就是兴事业。一年来,我 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 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事 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作为“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大刀阔斧、 凿冰破题,确保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改革政策在运城 落地开花结果,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并走在全省前列 …… 治理机制“有收有放”:从粗放到精细 长期以来,由于城市管理执法范围不明确,在城乡接 合部和城中村经常出现市、区“两不管”“管不了”的现象。市 委书记丁小强就这一问题在市委编委会会议上要求市委编 办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大调研力度,科学调整职能配置 ,进一步厘清执法边界和权限,切实解决执法盲点堵点。 按照这一要求,市委编办在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等单位就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违法建房、 乱搭乱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坚持“有收有放”原则 ,推动人员力量“双下沉”,实现执法“无盲区、无死角”。我 市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改革由此破题。 着眼“收”,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 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市生态环 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水务局相关行政处罚权划转 至市城市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盐湖 区城乡建设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人员编制上划到市城市管 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彻底解决了“两不管”“重复执法”等问题 。 着眼“放”,重新修订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三定 ”规定,由过去的片区执法变为街道执法,将过去8个执法分 队增加至13个,推动执法分队和人员“双下沉”:一是将市直 执法力量下沉到盐湖区各街道和开发区,二是将盐湖区过 去的执法力量下沉到乡镇综合执法队。“双下沉”后,13个分 队承担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城市管理执法、各乡镇城乡建 设和管理执法以及城中村违建和应急执法,街道以外的 13个乡镇还全部设置综合行政执法队。同时,市、区、乡 镇(街道)、社区建立了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城市执法管到街道、乡镇执法管到村,打通了城市管理 “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市区两级治理“一体化”的城市管理和 执法工作格局。 一“收”一“放”,打破了市区两级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 ,彰显了坚守人民立场、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实现了机构职能调整优化同提高治理水平的有机统一。 全新亮相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针对城市治 理的沉疴痼疾,接连打出大快人心的“组合拳”:7月14日 ,对运城市创新生态集聚区内违法建筑进行依法拆除,拆 除面积6500平方米;8月3日,对贺村铺7处超建房屋,依法 采取强制拆除,拆除面积1200余平方米;8月18日,联合供 水、供电、供热、供气单位,对贺村铺、原王庄等地的 13处小产权房建设工地及违规抢建的居(村)民自建房开 展“四供”专项整治…… 机构改革“有收有放”,不只局限于城市管理方面: 针对县级“中小学超编、公办幼儿园缺编”问题,我市将 县级中小学富余的事业编制予以锁定,统筹调配使用,重 点保障县级新建幼儿园和中心城区中小学控制性进人所需 编制。 在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通过“减上补下”推动人员 编制向基础下沉,各县(市、区)共下放事业编制1111名 ,各乡镇(街道)事业编制平均达到35名,乡镇人员力量 得到有效加强…… 物理整合“有保有减”:从“梳辫子”到“立杆子” 汾河新绛城区段、汾河稷山城区段新增蓄水面积140万 平方米;稷山汾河湿地公园恢复湿地2000余亩、绿化 3000亩;涑水河永济段入黄口处,清澈的水流从湿地流出 ,汇入黄河河道……这一切,仅仅是运城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职能发挥的“牛刀小试”。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 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国家战略,率先行动,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牵引,将市政府直属市 促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中心、市 发改委所属市黄河经济带开发中心、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区域合作中心3个单位整合,在全国第一家成立了市级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相关县(市、区 )也结合所处黄河干支流不同位置全部设立了相应规格的 黄河保护发展中心,实现了机构设置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我市乘势而上,不断优化调整黄河保护 发展中心的机构职能,在制定单位“三定”规定过程中,确立 了“围绕项目找定位、找准定位抓项目”的机构功能定位,从 谋划项目布局、产业发展到黄河文化研究与保护不断深化 丰富——这也成为我市“压多为一”,从“梳辫子”到“立杆子 ”,重塑性机构改革的经典之作。 先“梳辫子”,再“立杆子”。“梳辫子”,是将各事业单位 功能定位理顺厘清;“立杆子”,是将优化整合后的新机构做 大做强,进而提升服务水平。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组建的运城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积极参与编制《创建黄 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 2021年,谋划总投资达1831.71亿元的327个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建立了“双十工程”项目库。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从“梳辫子”到“立杆子”,“有保有 减”优化整合相关机构: 针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留市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并在编制上予以倾斜; 针对强化公众生命安全工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建设,将市矿山救护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更名 为市应急救援大队,升格为副处级。同时,保留市防震减 灾中心; 整合市人社局所属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市 企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市失业保险服务中心、市城乡居 民养老保险服务中心4个单位,组建运城市社会保险中心 …… 在“有保有减”的同时加大了“转”的力度。为了进一步推 进事企分开,我市决定在去年的基础上再“转”一批。 改革中,市长储祥好多次召开市政府专题会、常务会 ,研究部署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在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涉改单位的改革工作全面进入了 实质性的落实阶段。 本轮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市直共涉及单位519个。 通过改革,保留事业单位220个,整合撤并事业单位282个 ,转企改制事业单位7个,下放属地管理10个。 化学反应“有声有色”:从“生硬”到“生动” 5月23日,“百年辉煌路,戏韵颂党恩”戏曲名家演唱会 在市群艺馆举办,7位“梅花奖”获得者用12出蒲剧唱段加上 民歌、舞蹈,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市文化艺术学校)整体重塑改革后 的首次华丽绽放,是我市推进“院校合一”、深化国有文艺院 团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深化市直事业单位改革中,我市将市文化和旅游局 所属市蒲剧艺术研究所、市蒲剧音乐舞蹈研究所和市文化 艺术学校3个事业单位“院校合一”,组建山西省蒲剧艺术院 ,进一步明确该院“蒲剧艺术创作生产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的 功能定位,为蒲剧文化艺术发展赋予新的生机。 重塑再造,就是要超越“拉郎配”式生硬的“物理组合 ”,并通过深度融合催生生动的“化学反应”。按照推进教学 、研究、创作、演出一体协同改革的方向,山西省蒲剧艺 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在职能配置上,将蒲剧艺术 科研院所、演出团体、学校教学、技能培训融为一体,形 成教学、科研、演出“一条龙”,打通人才培养、艺术生产、 文化创新各个环节;在内设机构上,专门设置了蒲剧艺术 研究室、艺术创作室、市场开发服务中心3个内设机构,为 教学业务机构、演出团体提供技术支撑及优秀剧本服务 ,形成了集教学、研究、创作、演出、管理于一体的管理 架构;在资源共享上,学生、演职人员可以共同使用学习 、训练、演出场地及器材,还建立岗位交流机制,鼓励教 师上舞台、优秀演职人员上讲台,实现了优秀人才资源共 享;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平台,又为学生提供了就业 渠道。 8月4日,市委书记丁小强深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调研 ,并主持召开座谈会,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会议 纪要,推动该院作为改革中唯一的省字头单位全方位高质 量产生化学反应。 事业单位因事业而生,改革必须以事业为上。在市文 化和旅游局事业单位改革中,我市整合市文物保护技术中 心、市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中心、市盐池文物保护所、市 文物工作站4个单位,组建了正处级事业单位运城市文物保 护中心;保留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运城博物馆 、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 7月8日,舞台剧《永乐宫纪事》在山西大剧院上演 ,首次通过艺术形式再现了我国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 ——历时10年的“永乐宫搬迁”。该剧创造性地将蒲剧、歌剧 、舞剧、话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融为一 体,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同时,还将珍贵的永乐宫 壁画与现代声光电等舞台技术有机结合,营造出绚丽多彩 的舞台效果。这场舞台剧,演绎了一个文物搬迁史上的奇 迹、一曲文物保护的壮歌、一份忠诚为民的情怀,也彰显 了我市重塑再造事业单位的宝贵成果…… 从“生硬”到“生动”,一派欣欣向荣。整合组建的山西省 大容量计量站(国家大容量第二计量站、山西泵站现场测 试中心),人员、业务、技术互融互通互补,推动服务领 域大融合,业务量实现大幅提升。新组建的市综合检验检 测中心,整合了计量、特检、质检、食检、药检、农检、 畜检、药械监测8个领域检验检测职能,通过人员、业务、 设备、技术的“一体化”融合和“高效化”配置,形成推动检验 检测事业的“最佳组合”,上半年签订检测业务合同额同比增 长两倍,业务量较去年大幅提升……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各 项指标继续全线飘红,跑出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加速度。 逆势竞进的“运城现象”,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 改革的力度,就是发展的速度! 常德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实效走笔 2021年08月24日 3月,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在沅澧大地启动,叩 响了每一位政法干警的灵魂,激励着每一位政法干警筑牢 政治忠诚,锤炼初心使命。历时4个月的锻造洗礼,一支信 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常德政法队伍 迎面走来。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全市政法系统聚焦群众“急难 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 事”实践活动落实落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 截至目前,全市政法系统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18013件,出台便民利民措施240余项,向市民交上了一份 满意的整顿答卷。 关注治安痛点 守护一方净土 “感谢人民警察为我挽回被骗的钱,回去以后我要向亲 戚朋友多宣传,时刻谨防电信诈骗!”6月1日,受害人王女 士将一面锦旗赠予鼎城区公安局玉霞派出所,并现场办理 了相关款项的返还手续。 大力打击电诈犯罪,今年来,市委政法委在平安常德 580微信开设反电诈宣传专栏,组建市县乡三级反电诈宣讲 团,走乡村、入社区、进住户向群众宣讲2000余次。公安 机关开展“百日会战”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全市共破获电诈案件174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436万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610人;对全市电信网络诈骗 开展24小时电话预警劝阻,共劝阻43749人,涉及金额 120.85万元。 “警察同志,我昨天在公交车上钱包丢了,里面都是我 老伴就医的钱啊!”6月22日,残疾人赵奶奶来到市公安局武 陵分局反扒大队哭诉。值班民警一边安慰赵奶奶,一边调 取视频监控,广泛走访摸排,终于帮老人找回了钱财。 持续加强治安管控,今年来,全市公安机关从群众厌 恶的盗窃案入手、群众关切的制售假案件抓起,全市公安 机关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4.48%,“八类恶性案件”、命 案发生率同比均下降21.43%。 “通过3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区治安环境得到很大的 改善,派出所为民服务件件有回复,希望政法部门继续守 护好风清气正的治安环境。”武陵区长庚街道杨桥社区一组 组长谢国全一语道出社区居民共同的心声。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市共打掉黑社会犯罪组 织和恶势力犯罪集团(团伙)167个,其中,黑社会犯罪集 团20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14个,破 获涉黑涉恶案件1846件;查封、冻结、扣押涉黑涉恶资金 资产24.56亿元;收缴枪支75支;摧网毁伞方面,全市纪检 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221人。 “政法队伍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涉及到维护国家安全 、社会安全、人民安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去年,我 市民调工作、扫黑除恶斗争成效、顽瘴痼疾交通整治排在 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离不开政法干警的辛勤付出,值得点 赞。”市人大代表梅刚感慨地说,“顽瘴痼疾整治要常抓不懈 ,而不是一阵风,政法队伍执法公信力要进一步提升,让 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走访企业困点 提升营商环境 “政法干警形象有大幅提升,我尤其要为桃源县陬市镇 派出所点赞。他们常年走访企业,帮企业排查人员违法记 录,维护治安环境,可谓尽职尽责。”中材混凝土有限公司 董事长谷锋回忆,一天晚上,厂里新进的一批价值几万元 的电缆被偷,8点半报案,11点就破案了,他当即给所里送 去一面锦旗。 提升法治营商环境,全市政法系统深入企业和项目工 地开展实地走访,共联系走访企业2275个,成功化解企业 矛盾风险隐患1768起。 “我们公司有几百台起重机急着上牌,但是县里没有办 理大型汽车上牌业务,到市里上牌的话,来回路程100多公 里,物流成本太高,也会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6月,中联 重科工程起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向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发出 求助。 第二天,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走进企业进行会商和现场 办公,明确就地办理上牌服务,一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 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积极开展“警企 双联”行动,走访辖区企业38家,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公布 “便民利企”15项举措,实现51项交管业务全程网上办理。 “你们提的建议很受用,我们今后还要不断加强法制学 习,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近日,市中级人民 法院一行走进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就相关涉企 法律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公司负责人感激不已。 积极开展“十院百企行”行动,全市法院下沉走访调研企 业80余次,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赠送《企业法律风 险防范提示50条》宣传手册1000余份,快审快判快结企业 经济纠纷案件2925件,同比上升17.08%。 “现在,司法部门执法为民落实得很好。我们的诉讼案 子,跨省跨市跨区办理,办案法官不辞辛劳,执行很及时 ,也很公正。”常德市华美非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熊 伟谈起自己的切身感受。 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全市法院系统执结涉企 执行案件1125件,执行到位案款3亿元。同时,审慎适用司 法强制措施,为企业减压增效,避免“办理一起案件,垮掉 一个企业”。司法行政机关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135场次,为 50家企业暂停、暂缓存在风险的经济协议、合同、契约等 行为26起,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回应群众难点 打通“最后一公里” “这就帮了俺们大忙了,免得又还要跑到津市市去申请 法律援助。”项老太太的女儿贾某因病致偏瘫,为了向居住 在津市的丈夫追索婚内扶养费,委托其母到石门县法律援 助中心咨询。4月15日,石门县法律援助中心通过法律援助 “全省通办”系统将该案予以转办,如此,项老太太在石门完 成了向津市市法援中心的援助申请。 开展走访慰问,全市政法部门通过电话回访、查阅资 料、听取情况、集体讨论等方式,深入核查涉法涉诉群众 困难情况,对因案件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开展慰问帮 困,彰显司法为民情怀。 “后天就要参加高考了,前几天办的身份证能不能提前 拿?”6月5日,一名高三考生来到武陵区政务服务中心求助 。该中心立即联系市公安局武陵分局、邮政速递窗口,开 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提前审批,1个多小时后将新身 份证送到学生手中。 回应群众关切,公安机关坚持助力中高考,全市开设 109个身份证受理专窗,接受考生预约、延时、加急需求 ,共计服务中高考生2700人;“两考”期间,出动警力1500多 人、警车200多台,排查考点周边治安复杂场所230多家 ,设置考生服务点16个,为考生提供通行、转送服务300多 次。司法行政系统针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三大领域 ,制定常德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三 十项便民措施,进一步优化提升“法治体检”“只跑一次”“上 门办件”“绿色通道”“温馨邮寄”等服务,全力打通为民办实 事“最后一公里”。 “检察院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希望你们再 接再厉,提供更多便民服务,我也会积极向上反映情况 ,为检察院‘发声’。”6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杜美霜 在鼎城区人民检察院调研时说道。 积极投身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津市市、澧县等人民检 察院开展“构筑食品防火墙,撑起健康保护伞”食品安全检察 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武陵区 人民检察院重点就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开展了公益诉讼专项 活动。法院系统为方便困难群众打官司,开展巡回审判 150余次,开设“老弱病残”专用诉讼服务窗口,提供便民服 务530余人次。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卓有成效,风气大振,社会反响较 好,群众满意度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委员余仁 辉希望,全市政法系统以此为新起点,锐意进取,着力打 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大安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走 笔 2021-08-04 大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截至 6月末,大安市招商引资已上报跟踪台账管理项目14个,总 投资约80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3个,投资7亿元;已签 约项目6个,投资22.6亿元;在谈项目5个,投资50.4亿元。 认真谋划 精准定位找问题 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 作专题询问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大安市人大常委会主要 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5月初,大安市人 大办以函的形式将《工作方案》印发给“一府两院”。从5月 中旬开始,围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情况、 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减少各类检查、减轻企业负担情况”等 内容,大安市人大办通过发放《专题询问问题征集表》、 电话征集、召开座谈会和深入企业基层调研等灵活多样的 方式,面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市人大各委办、部分白城市 人大代表、大安市人大代表以及企业,了解营商环境状况 ,广泛征集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认真汇总 ,共征集59个问题。财经委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出40个 拟询问问题,报常委会领导筛选审定,最终确定为11个拟 询问问题,涉及大安市法院、检察院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等 14个部门(单位)。每一个问题都是市场主体和群众关注 的焦点,都是制约该市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问题。 抓住关键 直奔重点提问题 6月25日,大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大安市优化营商环境 工作专题询问会议。专题询问会议期间,11名市人大常委 会委员针对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和融资难 等11个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询问。大安市政务服务 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等1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 接受了询问。询问过程以问题为导向,询问人提问不怕应 询人脸红,抓住关键、直奔重点、针对性强。面对询问的 问题,应询部门态度积极、照单全收,结合各自职责和工 作实际,进行全面详尽地答复。通过面对面交流,真正问 出了社会关切,使应询人进一步认识到肩负的责任,深知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永远在路上。 跟踪督办 狠抓落实解问题 专题询问起始于“答”、落脚于“改”。目前,优化营商环 境工作专题询问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已逐步显现。 各应询部门认真履行诺言。政务服务局重新绘制审批 事项流程图,将办理时限压缩到法定办理时限的40%以下 ,并组建“领跑团”队伍,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帮代办服务,着 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申请人可自行网上申请、 扫描并上传资料,还可查询办理流程和进度,进行营业执 照领取预约,实现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方便了市 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办事需要。大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运 用“互联网+市场监督管理”的监管模式,建设了集“监管部门 +经营主体+消费者”一体的“智慧监管”云平台,实现对药品 、食品、餐饮、特殊设备的网上统一监管,形成源头可溯 、问题可控、全程监控的科学监管体系,监管人员不到企 业检查就可掌握企业的货品去向、人员情况、生产动态等 ,对企业做到无事不扰,降低了企业的“迎检”负担。大安市 检察院持续落实《白城市人民检察院服务民营企业12条意 见》等,确保清单真正落实到司法办案当中。 六盘水高新区经发局全方位服务企业促发 展走笔 2021-08-26 六盘水高新区经发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工作职 责职能,以“以高质量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服务 企业项目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主线,深入辖区企业开展“我为 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察民情访民意专题调研活动,促进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 强化联企帮扶 高新区经发局为辖区内165家企业建立“六盘水高新区重 点企业困难问题台账”,定期调度、实时更新、跟踪服务 ;进一步优化完善领导干部企业帮扶制度,制定了《六盘 水高新区领导干部入企走访活动实施方案》,更合理地编 排了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企业表,针对高新区各部门的职能 职责和专业性,科学分类、合理分工到每一家企业,确保 服务暖到心,帮扶显成效。 千方百计帮助项目加快施工进度,积极协调、帮助解 决项目建设土地、规划、融资等难题,确保投资体量大、 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按进度顺利推进实施 、落地。为解决企业资金缺口,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目前 ,经发局已为贵州亿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水钢同鑫 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分别争取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促生产稳就业保增长专项资金20万元和10.95万元资 金;指导帮助贵州利晟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废料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项目(废轮胎综合项目)获得2021年第一批省 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00万元。 强化促产促建 针对2021年高新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以及重点招商 引资新引进项目,采用定领导、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 的目标倒逼推进方式,制定了“六盘水高新区重大工程和重 点项目建设责任调度表”,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导 ”,明确了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建设进度任务等,要求各 负责人亲力亲为,着力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全力推进项目促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目前已为贵州 泽长实业有限公司解决用电问题,为六盘水飞耀激光科技 有限公司解决厂房需求、为凉都名郡房开解决停车位不足 等问题。 强化科技创新服务 经发局持续深入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在重 点领域征集重大技术需求,对辖区内企业建立“三库”(注册 企业库、具备知识产权企业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分级分类对库内企业服务引导。目前,注册企业库内 有160家企业、具备知识产权企业库内有企业35家、高新技 术企业培育库内有23家企业。已为欣昇科技、西部环保、 水钢同鑫晟等23家企业提供研发费用归集、财务报表规范 、知识产权匹配和申报等方面的科技服务。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要求,经发局持续加强对辖区 企业进行走访,填写企业走访记录表,已为40家企业制定 “一企一策”,为培育企业提前解难题、补短板。同时为加强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后补助等科创政策宣贯普及,通 过实地走访、座谈会等方式,目前已对御琨研成、乐峰交 通、东海钢构等40余家企业进行政策宣传,促进企业提高 科技创新积极性。 洞口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走笔 2021-07-01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雪峰山下处处可见“山外种柑橘 、山内种茶叶、遍地种油茶”的喜人景象。 乡村振兴,号角吹响。近年来,洞口县累计投入7亿元 ,圆满完成3622户1321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农村安全 饮水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5次提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 达到96.3%。新建保障性住房962套,完成棚户区改造 17946套,改造农村危房13572户。28787户102123名贫困人 口脱贫,117个贫困村退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凝心聚力抓党建 强基创新促发展 炎炎夏季,位于洞口县花园镇西中社区(原西中村)长岭 界的革命烈士墓旁的党性教育基地热度未减,前来参观学 习的人络绎不绝。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1月,洞口县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将西中红 军烈士陵园打造成党性教育基地,并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其 中。 凝心聚力抓党建,强基固本促发展。近年来,该县通 过创新举措固堡垒、强队伍、重创新,全县基层组织建设 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强化动员部署、强化摸底排查、强化分类指导、 强化统筹推进、强化督导考核大力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 ,选派了757名“五化”建设指导员,结合农村、机关事业、 两新组织等不同类型党支部的特点分别制定完善了考核标 准,“五化”支部建设全面达标。 通过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 ”班子,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坚持“凡动必备”,实行任前 备案。同时,讲好讲活“村级党建课”。各乡镇每季度举办村 级“党建课堂”2至3次,由各村党支部轮流主办,办学村党支 部书记就党建工作内容进行互动式现场讲解,邀请本乡镇 范围内的其他村(社区)党支部委员和部分党员观摩并评分。 同时,在个人自荐、村(社区)推荐、乡镇党委考察确定 的村级后备干部的基础上,还联系相关高校引导洞口籍优 秀学生回乡成为后备干部;摸排在村优秀年轻党员,开展党 员致富带头人培训,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全面选优充实 后备干部队伍,为村(社区)“两委”储备年轻后备干部1456名 ,实现了村(社区)“两委”年龄、学历双优化。通过“九项制 度”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已经建立了24个优秀青年农民党支 部和优秀青年农民之家,为乡村振兴培育新时代的年轻人 才,2021年已发展党员703名。 “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来,该县 搭建“亲邻回乡、扶志扶智”活动平台,持续开展亲邻回乡扶 志扶智活动,进一步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产业兴县”强基础 多措并举拓富路 “园区发展要坚持以技术高新化、产业集中化为方向 ,争取做大做强,再创新高。”6月上旬,县委书记吴韬,县 委副书记、县长候选人贺永亮深入该县经济开发区调研 ,鼓励园区企业抢抓机遇,以改革创新推动园区经济高质 量发展,共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雪峰山东麓的洞口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 土。长期以来,该县牢固树立“产业兴县”理念,持续推动县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工业实力日益 增强,118家规模企业落户洞口。以辣妹子食品为龙头的农 产品加工产业、以兴雄鞋业和昌冠隆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以为百科技和福生成电子为驱动的电子科技产业、 以为百水泥为主干的建材产业等四个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 正在形成。 因地制宜做好山水文章,逐步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农 业强县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形成“粮食、油料 、生猪、蜜橘、茶叶、油茶、南竹”七大产业集群和“雪峰云 雾茶”、“雪峰蜜桔”两大品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旅游、商贸、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不断壮大。特别是作 为新兴产业的电子商务掀起新高潮,在建设电商快县的战 略带动下,成立254个电商村级站点,京东、苏宁、中国惠 农网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的洞口特色馆网上交易活跃 ,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5亿元,洞口农村居民充分享受到 送货上门的便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 攻坚部署安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紧扣“六个精准 ”,用心用情用力、精细精确精微开展“绣花式”扶贫,脱贫 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9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117个贫 困村和10.2123万贫困人口全部精准脱贫出列。 建成“五横四纵”的公路网络,怀邵衡铁路顺利通车,进 入“高铁时代”,全面解决了出行“快”的问题,县域“一小时 经济圈”逐渐形成。 2013年开始,该县开展产业扶贫试点工作,践行“四跟 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创造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先进经 验,先后引导144个企业(合作社)帮扶334个村85873名贫困 人口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增收。 2018年,该县结合县情实际,明确了“山外柑橘、山内 茶叶、遍地油茶”的产业扶贫“三棵树”总体发展思路,经过 四年的发展,“三棵树”扶贫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下一步该 县将着重抓好“三棵树”后续管理和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三 棵树”扶贫主导产业落实落地,真正让“三棵树”成为雪峰山 下贫困群众的脱贫树、致富树。 房县聚力农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走笔 2021年06月25日 千里房县,山河锦绣。房县版图面积5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万亩,“九分山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 县。 春风化雨,砥砺奋进。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 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房县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历 史性跨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趋 完善,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农业强 、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结构优发展质效增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近年来,房县立足资 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 信息化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产量高倍增长 ,不仅解决了人们温饱问题,还实现了由缺吃少粮到供给 有余的历史性跨越。2020年,该县播种粮食作物50.4万亩 ,总产量14.1万吨,与1978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 ,产量却实现了大幅提升;油料总产1.8万吨,生猪出栏 21.1万头,分别比1978年增加8.3倍、3.2倍;水产品产量达 2864.2吨,比1978年的462吨增加6.2倍。 粮食产量的逐年攀升与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分不开 。为加快调整产业布局,房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特色农业 、品牌农业为突破口,以市场为指挥棒,突出生态底色、 地方特色、产品成色,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种养加 结合,农文旅融合”的原则,调整种养结构,因地制宜发展 食用菌、林果、中药材、山羊、茶叶、蔬菜、黄酒、烟叶 “八大”特色产业。数载磨砺,终结硕果。目前,该县建成以 窑淮、姚坪为重点的茶叶产业带,以土城、白鹤、青峰、 万峪河、沙河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带,以上龛、九道为重 点的烟叶产业带,以五台、野人谷为重点的生态旅游(高 山蔬菜)产业带,以红塔、回龙、军店、化龙堰为重点的 林下套种示范带,以门古寺、大木厂、姚坪、野人谷、上 龛为重点的神农道地药材产业片区,以城关、红塔、白鹤 为重点的养殖示范片区,全县种植中药材34.2万亩、茶叶 15.5万亩、烟叶4.5万亩、核桃54万亩,发展椴木食用菌 10万架、袋料食用菌4000万袋,播种蔬菜17.5万亩,养殖山 羊105万只、蜜蜂15000箱,娃娃鱼存池量70万尾。全面推 进“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创建,建成1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 产业园(中药材),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树优质品牌扩市场影响 房县是神农尝百草之地,中药材基原种类2518种,素 有“华中药库”之称。近年来,房县不断培育农产品品牌,打 破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思维,走出品牌引领产业化之路。 房县木耳、香菇历史悠久,品质上乘,为中国地理标 志认证产品,尤其黑木耳以朵大肉厚、色泽鲜亮、形似燕 状如飞而赢得“燕耳”盛誉。房县黄酒风味独特,品质特优 ,早在隋唐时期已作为钦点贡品。此外,该县还有冷水红 米、娃娃鱼、豆油精、魔芋等特色农产品,闻名省内外 ,已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近年来,房县坚持质量兴农 ,加快绿色发展,把品牌打造作为产品入市的通行证,积 极鼓励和引导示范基地创建农业品牌,发展无公害、绿色 、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累计认证“三品一标 ”品牌49个。“武当及图”“房陵本草”获中国驰名商标,房县 香菇、黑木耳、冷水红米、黄酒、北柴胡、娃娃鱼、虎杖 、樱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房陵牌丹参、房陵 本草牌柴胡和白及等产品获评“湖北名牌产品”,“房县小花 菇”和“房县黑木耳”分别被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从农田 到餐桌——走近房县》栏目报道,它们的品牌价值分别为 5.93亿元、6.06亿元。 品牌引领产业化。房县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 ”工程,初步形成了以神农本草、葵花药业、三鑫生物、武 当动物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聚达食品、神 武山珍、神农绿谷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以渝川食品 、九方魔芋为龙头的蔬菜产业集群,以庐陵王酒庄、忠和 酒业为龙头的黄酒产业集群,以吴氏茶业、神农贡为龙头 的茶叶产业集群。202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7亿元。 强科技兴农促乡村振兴 房县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战略,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 新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着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建 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 转化新通道,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8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 科技示范基地27个,培植科技示范村121个、科技示范户 3100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农业科技转化率达 65%。农业科技示范园已成为全县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基地、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推广培训基地。 科技兴农,产业富农。房县从2014年开始把新型职业 农民的培育作为科技兴农重点,先后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 训班56班(次),培训人数达2671人,涉及10多个专业 ,学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资金投入 能力的农村劳动力。截至2017年,全县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1117家、产业大户3684个、家庭农场245家,培植省级龙头 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现 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企业+合作社+基地+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发展现代 农业的重要路径。 百舸争流千帆竞。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房县不 断激发农业新功能。立足山水田园、农耕文化等地域特色 ,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休闲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 。窑淮镇陈家铺观光采摘园、青峰镇青峰寨生态观光园、 八里樱桃园等产业融合典型不断涌现,八里樱桃节、土城 黄酒节、军店三月三庙会等节会活动影响力、辐射力不断 扩大。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 设,已建成县级运营中心1个、标准型益农信息社10个、专 业型益农信息社20个、简易型益农信息社50个。全力打造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村级电子商务站点127个。一个辐 射秦巴山区、带动全县城乡农业同步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体 系正逐步形成。 新时代赋予房县农业发展新使命。房县将按照产业兴 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致力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培育现代 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由“生产导向”向 “消费导向”转变,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让现代农 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福州罗源高质量发展走笔 2021-07-27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如果将发展比喻为一盘棋 局,五年来,福州罗源全县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福建省委、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 下,凭借日益娴熟的棋艺和稳中求进的棋风,逆势而上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产业发展势 头强劲,生态环境极大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深化改 革活力迸发,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江海眷顾奋楫者,星光不负赶路人。福州罗源找准自 身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与2015年 相比,福州罗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81.5亿元增加到 316.6亿元,连续迈上两个“百亿台阶”,获评“中国最具投资 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全国 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 结进步示范区”等称号。 抓好党建促发展 一场夏雨过后,南溪生态绿道旁,植物青翠欲滴,脚 下河水潺潺,清冽见底。 随着南溪生态步道景观改造提升进入扫尾阶段,这条 最美步道迎来了众多前来体验的市民。“这里晚上可以夜跑 ,方便了我们平时生活。”“河道比以前干净多了,早晚散步 非常舒适。”……周边群众都对该项目赞不绝口。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福州市罗源县围绕“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感悟思想伟力 ,赓续奋斗精神,把对党忠诚铸入灵魂、把红色基因融入 血脉、把奋发有为见诸行动,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 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结合起来,创新“知民意、解民忧、安 民心、便民情、惠民生”5个“自选动作”,把群众满意作为评 判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 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 得感安全感。 近年来,福州市罗源县紧紧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省 委“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和市委学习贯彻新思想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和“转作风、强 服务、办实事”专项行动,不断锤炼干部队伍优良作风,在 全县营造担当尽责、激情创业的浓厚氛围,破解了岐阳片 区旧改、余家塘旧改、霍口水库、群力塘地块等一批征迁 难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县700多个基层党组织坚守 在抗疫最前沿,8600多名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尽锐出 战、日夜坚守,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合力 固守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 围绕龙头聚产业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找准核心发力点。 近年来,福州市罗源县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 的主抓手,不断加速推动福州“丝路海港城”罗源湾港区建设 ,通过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建起以钢 铁产业为龙头,汽车配件、机械制造、船舶修造等为重点 的临港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15年的309.5亿元 ,增加到2020年的565.6亿元,增长110.0%。 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一批经济新增长点破茧而出。宝 钢德盛、罗源闽光两个百亿技改项目不断提速,1780mm热 轧项目热负荷试车成功,进一步提升钢铁产品市场竞争力 ,助力绿色高端的罗源湾千亿钢铁产业基地建设; 总投资 354亿元的21个项目冶金建材和不锈钢上下游项目集中在罗 源集中签约,使福州“丝路海港城”罗源湾港区加速崛起;罗 源积极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抢抓区域新能源及汽车产 业快速发展机遇,争取上下游产业配套项目落地,打造汽 车产业集群,为罗源经济发展点燃新引擎…… 为了给企业发展孕育澎湃动力,罗源不断优化营商环 境,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一站式办理、一天开业”,在全市 范围内首推“零刻章”服务,“最多跑一趟”审批服务事项占比 增至99.15%。 绿色发展映初心 曾经的“牛奶溪”现在清澈见底,十里桃花开满枝头,采 摘“小火车”跑出致富路。罗源县西兰乡寿桥村从曾经的“石 材村”变身为“网红村”,是福州市罗源县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的最好写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五年,罗源推进绿色发展 ,生态质量持续改善。举全县之力完成“还山退海”两大任务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钢 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全 县重点流域Ⅰ类~Ⅲ类水质达标率100%。 念好“山海经”,画好“山水画”,罗源县描绘出乡村振兴 新画卷。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现行标准下建档立 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31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每年安排2000万元补助资金,扶持食用菌、花卉苗木、茶 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争取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资金1.92亿 元,支持乡村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振兴4个 市级试点镇、36个省市级试点村建设。深入推进“一革命五 行动两整治”,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 路160公里,乡村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依托畲族文化、红色 文化、滨海资源,创新“联村组团”乡村振兴模式,松山、起 步、白塔3个乡镇组团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引领。2019年、 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均获得全市第2名。 民生雨露润心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五年,福州罗源以增进 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民生关 切。民生相关支出11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 围绕“就学难”,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项目14个,新 增学位6240个,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围绕 “就医难”,改建提升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精神病防治 院,改造159家基层医疗机构,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围绕“养老难”,试点居家养老服务集成改革,改造提升养 老服务场所94家,实现县社会福利中心社会化运营。 谱写城乡建设发展华章。这五年,福州罗源城乡建设 提质增速。实施岐阳片区、余家塘旧屋区改造,提升罗中 路、东环路、岐鹤路等市政道路,全面建成罗源湾滨海新 城,实现中心城区东扩前移、新老城区互联互通。完成后 张巷、溪尾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修缮城隍庙、林可彝故 居等历史文物,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建成凤梅 生态公园、莲花山体育公园等休闲场所,完成火车站站前 广场建设,启动南溪生态绿道建设,将城市公园串绿成线 、串珠成链。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在全省率先 打造区县级智慧物业平台,常态化开展文明县城创建工作 ,连续两届入选“省级文明城市”。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站在百年交汇新 的历史起点上,福州罗源正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今年8月起 ,福州罗源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干150天 建功海港城”攻 坚行动,以推动财政创收、强化土地保障、提速项目落实 、有效改善民生、持续转变作风为总体目标,组建了9个专 项工作指挥部,同时建立健全了议事协调、综合保障、问 效问责等机制,明确任务节点,实行挂图作战,注重一线 考察识别干部,提振广大干部群众精气神,以一往无前的 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全面开启高 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走笔 2021-09-27 9月的经开区,丝毫不见秋的萧瑟,所见之处满目葱茏 ,生机勃发。遍布全区的各项目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 :塔吊挥舞,机声隆隆,车辆穿梭……如火如荼的建设场 景,是我区正在打造的高质量发展“矩阵”。 眼下正是“热战黄金季冲刺一千亿”的关键期,也是项目 建设黄金期,我区重点项目也陆续进入“丰收”时节,一大批 项目正“快马加鞭”抢抓工期,迈入验收投产阶段。 金瑞琪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 占地面积达669亩,规划建设35栋厂房和1栋综合楼 ,总体量达50.5万平方米,这就是赣州金瑞琪智能智造产业 园项目。巨大的体量让它在赣州新能源科技城成为一个绝 对亮眼的存在。 金瑞琪项目主要生产智能代步车、漫游车以及汽车五 金、电子等上下游配套产品。项目于2020年8月开工,共分 四期建设,目前一期、二期均已完成主体建设,正陆续进 行外墙装修,三期主体建设仍在进行中,四期在平整场地 。据金瑞琪项目副总经理黄烈文介绍,项目一期建设有9栋 厂房,今年11月上旬,首期9家企业将入驻,年底前全部投 产。 项目建设之初正值冬季,雨水多,延误了工期进展。 为了追赶工期,施工方加大投入增加工人和抽水设备,合 理安排施工穿插,投资建设方及时按照时序节点给付工程 款,挂点单位主动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正是管委会 挂点单位、投资建设方、施工方多方通力合作,我们的项 目才能达到今天这个建设速度。”黄烈文说道。 为了帮助入驻企业尽快投产,项目建设方主动与项目 一期即将入驻的9家企业对接,了解生产设计需求,并根据 企业需求在标准厂房建设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设计和调 整,为企业入场装修减少麻烦,缩短工期,从而实现快速 投产。 毅能达智能终端项目 走近毅能达金融信息有限公司智能终端项目现场,3栋 大楼拔地而起,抬眼望去,深蓝色的外墙玻璃与蓝天白云 交相辉映,显得靓丽、高端又大气。 大楼外,数名工人正乘着升降机上上下下,进行外立 面粉刷;大楼内,几十名工人分工配合,繁忙而有序地进 行玻璃、门窗安装。 “主体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我们现在正在给大楼‘上妆穿 衣’。”据项目负责人梁潇介绍道,毅能达智能终端项目在前 期报建时,得到了区管委会和帮扶单位诸多帮助,解决了 施工工地路口开设难题和建设场地被材料占用等系列问题 。开工后,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项目建设进展一直非常 顺利。“12月底前将竣工验收,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使用!” 与别处厂房相比独具一格的是,毅能达智能终端项目 厂房设计现代、时尚,采用了外墙全玻璃幕墙形式,在园 区显得特别亮眼。“我们生产的是前沿高科技产品,我们的 厂房设计也需要和产品定位吻合。”梁潇说道。 “这3栋楼包括一栋厂房、两栋宿舍,竣工投产后,另外 4栋厂房也将立马开工建设。”梁潇告诉记者,此项目全部建 设完成后,公司将把在深圳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转移到我 区,大部分智能终端产品将刻上“赣州经开区制造”。 秋山科技园项目 行走在横江大道上,只见一栋栋体量巨大的厂房接踵 而至映入眼帘,这个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园区正是秋 山科技园。 秋山科技园是我区工业标准厂房“梧桐树”计划项目之一 ,也是我区首批大体量标准工业厂房,由赣州建控集团规 划建设,总体量达25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可容纳50家电 子信息企业入驻。 秋山科技园于2020年11月开工,分三期建设。项目建 设过程中曾受疫情、用工短缺、地质条件复杂等影响,为 克服制约因素,追赶工期,该项目在建设高峰期一度投入 了600多名工人同时施工。 “目前一期已全面进入内部装修阶段,二期正在对外立 面装饰,三期还在进行主体建设。一期、二期将于今年年 底全面交付。”赣州中恒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伟介 绍道。 在秋山科技园规划建设之前,赣州建控集团曾赴深圳 、东莞等沿海工业制造强市调研考察,总结之前标准工业 厂房设计上的缺陷和不足,首次规划设计了大体量标准工 业厂房,提升了楼地面荷载,并完善了层高、柱间距、园 区道路转弯半径等。“大体量厂房可以让企业在一个平层内 把所有生产工艺和流程布置完,省去了产品和原材料出车 间、跨层的麻烦。”钟伟说道。 大浪奔涌逐浪高,蓄势扬帆破浪行。借助项目建设这 一强大引擎,我区正以奋斗者的底色,以奔跑者的姿态 ,加快推进“一极两地四中心”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矩阵 ”,助推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赣州市政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走笔 2021-07-29 7月28日,赣州市政协五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围绕“工业倍 增升级”专题协商议政,委员们各显神通巧支招,引起与会 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同志共鸣,点赞政协调研深入,建 议精准管用,为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金点子 ……这是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精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缩影。 学好百年党史,强化政治引领 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市政协 把党史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以学好百年党史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年初以来,举行党组 中心组专题学习、专题读书班、分享会10次,交流发言 128人次,“指定书目+政协史书”“线上+线下”“自学批注+集 体研讨”融汇贯通……“书香政协”在赣州响起朗朗读书声。 学习上“入脑入心”,思考中奋进前行。5月下旬,市政 协开展“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理论研究论文 征集活动,引领各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分13个子课题深入 探究,收到论文66篇,遴选评比后将开展研讨交流,把人 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搞清楚、弄明白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赣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宾说,把 “思想疙瘩”解开了,“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出来了。 同时,市政协深入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 动,举行“光荣在党50年”座谈会,走访慰问军烈属后代、老 党员和困难党员,开展“新长征再出发”主题党日活动……让 党员和政协委员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