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抚顺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01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抚顺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抚顺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高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极不平凡。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经 济下行压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抚 顺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 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 督支持下,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打造 “两大基地”、发展“六大产业”、推进“三个融合”、建设“五 个抚顺”,坚持“实好干”,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转型振兴迈 出坚实步伐。 四年来,我们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抚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 任务。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成功举办全国学雷锋和志愿服 务座谈会,雷锋学院成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培训党员干 部4.6万人。西露天矿治理利用总体思路通过国家评审,采 煤影响区综合治理累计投入18.2亿元。改善困难群众生活 ,安置采沉避险搬迁居民2200户,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保障资金22.9亿元。 四年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稳中有进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累计完成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3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0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788亿元。全口径税收621亿元,上缴税收总额位居 全省前列。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四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528项涉企审批纳入证照分离事项。创新开发区(园区 )管理体制,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完成申报,望花、顺城产 业园晋升省级开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国企优化重整及三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成果,“三供一业”分 离移交,14.2万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 完成,妥善安置职工14.6万人。省内率先施行《抚顺市促进 民营经济发展条例》。累计为10.4万户企业减税降费98亿元 ,为101户企业清退保证金4.3亿元,偿还61户企业欠款4亿 元,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长12.6%,区域股权、债权融资位 居全省前列,市场主体达到15.5万户。域外引资到位额 541亿元,进出口贸易额163亿元,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进 展顺利。新抚区东北商贸城获评省级电商示范基地。 四年来,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先后获批国家产学研合 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市、国家大宗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高新区获批全国双创示范 基地。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固体废弃物产业技术 研究院挂牌运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4家,省级“雏鹰 ”企业39家、“瞪羚”企业16家,105个产学研项目获国家和省 (部)级科技奖励。 四年来,环境质量逐年改善。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坚决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空气质量优良 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大伙房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标 准,综合整治河道240公里,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 100%,河流水质位列全省第二。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 大。松材线虫病除治、人工造林、矿山治理等工作有效开 展。规范占路市场8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8.5万户 ,临江路东延、雷锋路西延竣工通车。 四年来,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黑土地保护12.9万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52.5万亩,粮食产量突破80万吨。新建设 施农业6300亩,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产业规模位居全 省前列。生猪生产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108家。74个村获评省级美丽示范村,新宾县垃圾“五指分类 法”在全省推广、获批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抚顺县获 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我市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市 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 四年来,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累计投入629亿元,民生 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登 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发放减负稳岗扩就业补贴24.7亿 元,稳定就业岗位40万个。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化解基金 “穿底”风险。46.5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6.8%。我市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 老服务改革优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药品耗材 加成全面取消。省内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全覆盖。退役军人服务体系 全面建立,望花区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整治殡葬 陋习,文明祭祀等工作取得实效。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 现。 四年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 战,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没有本土病例城市。“回迁难”“办证 难”三年攻坚行动惠及群众6.2万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动 态清零,信访量逐年递减,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任务有效应对。“七五”普法通过 国家验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果,社会治安形 势持续向好,东洲区连续四年获评省平安示范城区。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预计完成地区 生产总值890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亿元 、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163.6亿元、下降7%;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77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6亿元 、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7元和18460元、 增长7.1%和9.8%。 (一)区域协同步伐加快。围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 设,谋划实施沈抚一体化项目58个、总投资686亿元。10个 重点交通项目列入省“十四五”交通规划,沈抚城际铁路公交 化改造、沈吉铁路平改立、东环公路新建、南环公路升级 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深化,沈白高铁(抚顺段)全 线开工。围绕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谋划项目69个、总投 资246亿元。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 ,总投资71亿元的二期工程列入国家“十四五”开工计划。新 宾县永陵镇、清原县英额门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赫 图阿拉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红河峡谷漂流获 批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大伙房水源地入选全国“美丽 河湖”优秀案例,抚顺县被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 位。 (二)发展动能加速集聚。项目谋划扎实有力。完善 “十四五”规划体系,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 ,17个专班谋划项目2172个、总投资5885亿元。103个政府 投资项目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库、总投资155亿元,56个项目 获得资金支持18.2亿元。出台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专项行 动方案,总投资68.8亿元的37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骨 干企业作用凸显。石化公司投资13.6亿元完成设备检修,总 投资123.5亿元的减油增化等项目获得中石油总部支持。抚 矿集团接续循环产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投资5.6亿元垃圾 焚烧发电项目提前并网,总投资128亿元的西露天矿生态低 碳谷项目完成方案比选。新钢铁投资16亿元转炉节能改造 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节能降耗等项目完成前期 工作。抚特钢投资13.6亿元产品升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 30亿元的超高强度锻材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抚顺供电公 司投资7亿元电网改造项目建成投用,总投资50亿元的电网 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电网“十四五”开工计划。数字赋能扎实推 进。投资6.6亿元累计建成5G基站2267座,智慧城市管理平 台上网运行。诺科碳纤维等4个精细化工项目获“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政策支持,新钢铁建成“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 工厂。产业链招商成效明显。编制完成“六大产业”规划,制 定招商图谱,举办化工新材料、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 中药材等产业主题招商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53个、总投 资180亿元。高新区总投资21.6亿元的10个石化产业链项目 建成投产,总投资132亿元的20个石化产业链项目完成前期 工作。主导产业持续巩固,产业链不断补强延伸,数字技 术加快普及应用,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开篇破题。 (三)助企纾困形成机制。市区联动,常态化走进企 业、一线办公,为企业解决项目审批、融资授信中遇到的 堵点难点问题。支持石化公司完成大集体改革,支持抚矿 集团项目化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破解新钢铁煤气发电并网 难题,长期制约抚特钢技改项目用地问题有效解决。取消 企业医保调剂金2亿元,全国首创“社保云贷”、累计授信 1.4亿元。“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达到73%,跃升全省前列 。我市获批金融服务企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抚顺银行改 革取得阶段性进展。 (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 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贫困 人口动态为零。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 零。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城乡面貌进一步提升。完成“供热 三修”,冬季供暖保障有力。维修改造停车场9处,新划定停 车位2万余个。“双减”工作得到教育部肯定,新高考首考平 稳落地。完成8076名退役军人社保接续。“两病”报销比例提 升15个百分点,妇女“两癌”筛查3万余人次。举办满族风情 旅游节,组织各类冰雪赛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 20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顺城区东华园等3个社区获 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持续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 治,深入排查整治燃气安全隐患,完成民用天然气置换 ,城区煤气储罐全部拆除;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和农村道路交 通安全整治,强化危化品运输车辆和重中型货车交通管理 ,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大幅下降。兴隆宝通破产重整基本完 成。新宾县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治理试点县。 同时,双拥共建、统计、审计、社科、档案、民族宗 教、外事侨务、新闻广电、气象地震、供销等工作取得新 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老龄、慈善总 会、红十字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 重要作用。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决履行政府系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三落实”专 项行动,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显著 成果。严格依法履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 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8件、政协提案204件,废止和 修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35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 舵领航、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 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 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 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抚部队 、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向医务工作者、社 区(村屯)工作者(志愿者),向中省直驻抚有关单位 ,向广大企业家、创新创业者和关心支持抚顺发展的各界 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年来,最让我们难忘的是,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 总书记带着对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带着对老工业基地和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深情牵挂,带来了对抚顺人民的亲切关 怀。全市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在总书记重要讲话和 指示精神指引下,我们直面风险挑战、应对下行压力,统 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务实做好“六稳”“六保”工 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是市委 提出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思路,承接历 史、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突出强调工业是稳住经济基本 盘的“压舱石”“稳定器”,涵盖“产业引领、优化布局,园区 承载、项目为王,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力求通过打造“两 大基地”、发展“六大产业”、推进“三个融合”,建设“五个抚 顺”。实践证明,这一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是顶住转型阵痛的根本支撑,是应对“三期叠加”的现实 需要,更是突破“三重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必须高度统一、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 困难和挑战,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 济总量小、增速低,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低位徘徊,可支配 财力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二是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 作用不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减污降碳 压力较大。三是开放合作水平不高,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仍需加强。四是政府自身建设 还有短板,积极作为的思想、较真碰硬的作风、主动服务 的能力仍需提升。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以强烈的责任 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充满机遇。国务院新近批复的《东北全面 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 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抚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 持抚顺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引导抚顺化工新材料及 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沈 抚同城化步伐、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动“一圈一带两区”建 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 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抚顺振兴 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 命,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继续 做好“六稳”“六保”,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打造“两大基地”、发展“六大产业”、推进“三个融合”、 建设“五个抚顺”,全力推动“十四五”规划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 ,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化工产业集群产值超过1000亿元 ,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超过50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 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民生 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创新抚顺。建立以企业为 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实 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 计划,支持产学研联盟和中试基地建设,推动规上工业企 业创新活动全覆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政府 ,提高大数据服务水平。发挥产业场景优势和数据资源优 势,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支持数字产业全链条发 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头部企业本 地配套。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头部企业辐射带动、链条企 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新格局。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用信息技术为装 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赋能增效。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及高端 精细化学品产业、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冶金新材料 产业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迈进,建设国家级高附加值新 型原材料基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 技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活力抚顺。持续优化营商 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