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思想理论文章汇编(5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以干部创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 易炼红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5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要“激发调动全 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对于稳定 和扩大就业、促进共同富裕,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推动 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形势发 生深刻复杂变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 繁重。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必须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 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 力和活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干部是关键因素。 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水平、工作作风,直接关系一个地 方创新创业的成效。近年来,江西省各级干部深入学习领 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 ”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干部创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努力在赣鄱大地全面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干部创 先”的生动局面,书写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 坚持正确方向,着力在讲政治、践忠诚上创先争优。 方向正确,才能行稳致远。推动干部创先首先要牢牢把握 正确政治方向。江西是革命老区,全省各级干部要自觉传 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强政治 历练、锤炼政治品格、提高政治能力,以实际行动提升自 身讲党性、讲政治、讲忠诚、讲担当的水平,为推动创新 创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 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 政治任务,学深悟透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 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 力,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 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地在 思想上高度信赖核心、感情上衷心爱戴核心、政治上坚决 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 ,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 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细 化实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用一个个具体的 “小思路”贯彻落实“大思想”,用一个个具体的“小谋划”贯彻 落实“大战略”,用一个个具体的“小抓手”贯彻落实“大决策 ”,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江西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 和成效践行对党忠诚。 坚持担当作为,着力在干事业、促发展上创先争优。 干事创业,是干部的职责所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 发展阶段,正在经历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需 要不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我们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 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坚决扛起高质量发展重任,持续提 升发展动力、韧性和后劲。要创经济发展之先。全力帮扶 市场主体应对疫情、纾难解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 消费提档升级,确保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国 前列;大力推进创新江西建设,加快推动“2+6+N”产业高质 量跨越式发展,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 ”,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发展 质量效益。要创改革开放之先。大力发扬敢为人先、敢闯 敢试的精神,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加快打造 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充分激发改革开放“动力源”,为各类 要素发展赋能增效;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 工程”,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让更多 主体创业在江西、创新在江西、创造在江西,不断放大创 新创业的乘数效应。要创为民服务之先。始终把人民放在 心中最高位置,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 人民至上、发展为民,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 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视群众为“家人”、 视群众事为“自己事”、视群众盼为“我之求”,用心用情用力 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区人民日 子越过越好、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要创高效治理之先。坚 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强 和创新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精准科学务 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努 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创 新创业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内外兼修,着力在提能力、强作风上创先争优。 干部创先,能力作风是前提和基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 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 、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如何 在驾驭复杂局面、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 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考验的是干部能力水平,反映 的是干部工作作风。要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升自己、完 善自己,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要树立宽广的大 视野。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 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放大视野格局,将自身工 作放到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善于从现实前瞻长远、从 局部洞悉全局、从现象透视本质,找准结合点,抓住发力 点,以创造性思维制定新举措,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要练就过硬真本领。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既勤于从 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又善于从实践中深化认识和理解 ,还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优 化知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努力锻造与承担职责相匹配 的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要弘扬实干的好 作风。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大力发 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让“事事马上办、人人钉 钉子、个个敢担当”成为江西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把“不为 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承诺践之于行,坚决顶起 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扛起自己该扛的那份责,在推动创新 创业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一流标准,着力在出业绩、作贡献上创先争优。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深入践 行正确政绩观,以勇立潮头的气魄,拉高标杆争创一流、 踔厉奋发跨越赶超,努力干出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以实 实在在的业绩助推创新创业。要对标先进创一流。聚焦“作 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敢于攀高比强,全面学习借鉴先 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机制、干 部作风等,以“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拼劲闯劲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各项工作纵向有进步、 横向有进位、整体上台阶,力争在全国树品牌、创特色。 要攻坚克难创一流。坚决摒弃惯性思维,只要符合中央精 神、有利于加快发展、有利于保障企业和群众利益,就要 事不避难、义不推责,及时疏“堵点”、攻“难点”、强“弱点 ”,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全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 展的矛盾问题,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要完善机 制创一流。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 一体化办理”,构建“人人有责、层层有责、处处有责”的责 任体系,紧扣各项目标任务,制定明确具体的“时间表”“路 线图”,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 作落实,推动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坚持严于律己,着力在守纪律、竞勤廉上创先争优。 清正廉洁是干部创先的基本要求。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 着党和政府形象,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创新创业环境 。全省各级干部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严的 主基调不动摇,把干净和担当、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在 严格要求、严格自律上当好示范表率。要常修为政之德。 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确 保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各 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 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时刻 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永持敬业之道。坚持勤以为常、业 精于勤,大力弘扬夙夜在公的精神,始终对工作充满激情 ,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坚决克服“忙忙碌碌装样 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平平安安占位子”等不良风气,全力 以赴服务保障创新创业,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 的幸福指数、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数。要恪守用权之则。树 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懂得权力是把“双刃剑 ”,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平常之心、平和之心,坚持公权姓 公、不为私用,公事公办、不徇私情,自觉接受监督、真 诚对待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始终做到公 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要绷紧纪法之 弦。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严格遵守廉洁从政 各项规定,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 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 不碰高压线,带头守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创新创 业营造良好环境。 推动干部创先,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建好 机制、树好导向、用好干部、造好氛围,旗帜鲜明选用忠 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 ,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不干事的有危机,激励广大干部对标一流干、奋发进取 干、甩开膀子干,形成大众竞相创业、万众竞相创新、干 部竞相创先的火热局面,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江西篇章,以实际 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书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1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必须坚持 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个“明确”,集 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规 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运用,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书写了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新篇章,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 制度,并随着实践推进和认识深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制度。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所 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阐述我国基本 经济制度的内涵,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 大理论创新成果,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 识提高到了新境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定我国经济关系 的基本原则,明确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地 位及相互关系,确保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属性,在经济制 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一方面,它全面超越资 本主义的资源配置逻辑和利益分配关系,能够有效防范资 本主义经济体系难以克服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资本垄 断、对外掠夺、危机频发等弊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 越性;另一方面,它全面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能 够有效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促进生产力快速发 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制 度基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更加 有效管用、逻辑贯通、衔接匹配的经济制度体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这道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 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此后,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但仍存在不少束缚市 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政府和市场关 系作出新定位。这一新定位,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 个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 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 推进有利于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 展、共享发展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充分调动 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 局中的关键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互为补充,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体制保障。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与时俱 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新发展阶段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的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 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们党明确当前阶段性中心任 务的根本依据。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 史进程的大跨越。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 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 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 重大政治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 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构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 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 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 略谋划,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 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把 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 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 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 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容,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 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学。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 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 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 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高质量发展不 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 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 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 持的要求。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 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 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 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安全和 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发展是第一 要务的基础上增强底线思维,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 。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前提条件。另一方面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 的物质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就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 系,增强在对外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把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 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和安全观的创新发展和有机融合,对于在复杂环境下更好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 续性明显增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 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我们要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实 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中华民 族新的更大奇迹。 (执笔:刘元春)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前进方向(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0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这个总目标 ,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新征程上,我们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刻认识和 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坚 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新时代法治中 国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依法治国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 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 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 层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 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 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 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 目标,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法治思想 科学指引下,我们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统筹推 进法治领域改革,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 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的科学内涵作出阐 释,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 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 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是相辅相成的,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 的骨干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法 治国家,要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更好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 和水平,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 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明 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 标,是我们党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深刻分 析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站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 彰显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 的重大抉择。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 方式。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 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明 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充分体现党坚定不移贯彻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定不移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表明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 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 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 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 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 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总目标,彰显了我们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 坚定自信,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突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工作千头万绪。要使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高效组织、有序展开,必须有一个总揽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