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刘祎 刘勇: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责任担当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责任担 当 刘祎 刘勇 《青年学报》2022年第2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 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 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 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 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成长环境,一 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党的几代领导人高度关注 青年,对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的任务提出 了不同的要求。一代代中国青年不负众望,践行初心,担 当使命,在党的指引下奋勇前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 程的不同历史时期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担当。 一、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的责任担当 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灾难深重、社会动荡,救亡 图存成为时代的召唤,而青年则是救亡图存的中坚力量。 李大钊是阐发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先驱者,他指出:“今后 之问题,非新民族崛起之问题,乃旧民族复活之问题也。 而是等旧民族之复活,非其民族中老辈之责任,乃其民族 中青年之责任也。” 他认为中国后续的问题是中华民族复活 的问题,也就是复兴的问题,并且将这一问题的责任寄托 于青年一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承担着“救国”重任的中 国青年通过组织学生运动、开展学术研究、投身抗战等活 动担起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中国革命史乃至中华民 族复兴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学运救国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青年 学生运动的典型,它让国人看到了中国青年在“救国”中的热 血担当。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邓中夏、高君宇、瞿秋白等优秀青 年在这场运动中崭露头角,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 上的准备。1922 年,在党的酝酿筹备下,中国社会主义青 年团正式成立。此后,中国先进青年追随党的步伐,不断 追寻真理与希望,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伟大 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一场场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中切实 履行“救国”的责任。大革命时期的五卅运动继承了五四运动 的方式和策略,广大青年学生通过演讲、发传单、贴标语 等方式将顾正红被害的惨状与工人面临的困境公之于众 ,以此唤醒国人的爱国热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这场 运动中承担了大量的组织引导工作,“一方面,青年团探索 出的‘学总—学联—学生团体’的联动机制与‘共产党—青年 团—国民党’的合作方式,为运动的发起和深入提供了机制 保障;另一方面,团员承担了繁重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甚 至牺牲了生命,才使运动扩展开去”。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二 · 九”运动也是青年通过学生运动救国的典型。九一八事变 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蚕食,华北地区危在旦夕 ,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坚持“不准言抗日”的政策,青年学生救 国心切、愤意难平,“一二· 九”运动在北平青年学生的抗日 集会中爆发。这场声势浩大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准备了抗 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掀起 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二 ·一”运动是由昆明青年学生发起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运 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一意孤行,奉行内战政策 ,处在国统区内的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学生积极反内 战、争民主,在国民党特务的追捕殴打之下不为所惧。“一 二· 一”运动“把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推到新的高潮 ,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在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思想救国 在云谲波诡的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们一直致力于改变 国人的精神面貌、提升国人的思想品格,以期达到挽救民 族危亡的目的。但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 义传入中国,他们方才寻到从思想上唤醒中国人民的良药 。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等人将“救国”希望寄 托于青年一代身上,希望广大青年可以挣脱陈腐学说的束 缚,摆脱旧思想的囹圄。他们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 一代,同时希望优秀青年在中国大地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 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许多爱国青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和研究工作 ,积极创办刊物、成立研究会,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 国共产党诞生前后,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付出了巨大努力。 1920 年,时年 29 岁的陈望道翻译了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共产党宣言》,并以单行本形式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 出版发行,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次以独立完整的单 行本形式在中国出版。单行本《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便 成为畅销品,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 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具有超高的 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立下了汗马功 劳。“据不完全统计,从 1919 年到党诞生的 1921 年止,仅 在上海一地。李汉俊就以李溯石、李人杰、人杰、汉俊、 汗、海镜、海晶、先进、厂晶等笔名,在《新青年》《星 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妇女评论》《建 设》《劳动界》《共产党》《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 了 90 余篇译文和文章。” 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除了翻译、研 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积极 传播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方法外,还积 极拓展马克思主宣传传播的渠道和阵地。这一时期,马克 思主义研究会、新民学会、《曙光》杂志、《星期评论》 等在他们的推动下相继成立, 这些新建立的研究会和新创 办的刊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革命 青年毅然选择了这一科学真理,他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思想基础。 (三)抗战救国 “现在的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 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青年们在这个阶 段里,是负担了重大的责任的”。1939 年毛泽东在《青年运 动的方向》中清晰明了地指出了青年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 责任。抗日战争期间,各地各界青年奔赴国难,在中华民 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中的许多人投笔从戎、 浴血沙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出色的救国答卷。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党的坚强领 导下,“八路军、新四军从抗战之初的不足六万人发展到 1940 年的五十余万人,大部分是来自根据地的青年。未能 参军的青年也参加了民兵和其他抗日救国组织,以不同形 式参加部队的作战”。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在党的领导下除了 参加部队直接对日寇作战外,还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积极投入生产活动,为前线部队做好粮食和其他物资的 供应工作,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抗日宣传教育活动,帮助 根据地群众提高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与此同时,国统区 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抗战募捐、慰问 抗战将士及其家属等服务活动。 二、建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的责任担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青年团发出了 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广大青年在党 中央的号召下,在青年团的引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事业。“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到 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当时青年的心声和呼声。“无 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没有青年就不能 胜利。中国青年是很有纪律的,他们完成了党所交给的各 项任务”。广大青年在党的团结带领下,坚持做到“身体好、 学习好、工作好”,满怀豪情地担负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时期的“建国”重任。 (一)体育建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积 极参与体育锻炼,以强健的体魄和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建国 ”事业中,用优异的体育成绩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在国 际上展现新中国的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体育管理机构陆续设立,一系列 体育工作方针出台,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相继开展。1957 年 ,23 岁的戚烈云在国内一场游泳表演赛中以 1 分 11 秒 6 的 成绩一举打破男子百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中国创造游泳 世界纪录第一人。1956 年,年仅21岁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 创造了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1959 年,年仅 22 岁的乒乓球 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从竞技水平低下到在国际赛事中取得傲人成绩,甚至 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新中国的青年一代以优异的体育赛事 成绩为中国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1954 年国际奥委会 第49 届会议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另外,青年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与他国运动员的交流有 效地促进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重视借助体育的民间交往 为我国对外交流破局,改善同世界各国关系,让世界了解 、认识新中国,尤其恢复同西方世界的正常外交关系,获 得国际社会认可与承认,并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友谊与团结 ”。如 1971 年,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对美国乒乓球运动 员科恩的友好举动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青年 一代在体育活动中推进对外交往,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 出了重要贡献。 (二)知识建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着力提高国民文化素养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盲运动,广大青年响应党和国家号 召,积极参加识字小组、记工学习班等各类扫盲活动,努 力提升自身科学文化水平,以便更好地投身于祖国建设事 业。许多青年在扫盲运动中脱颖而出,不仅甩掉了文盲帽 子,而且成为扫盲的主力军。这些摆脱了文盲和半文盲状 态的青年满怀热情地加入到农村扫盲,为扫盲运动做出了 积极贡献。“据山东、河北、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辽 宁、北京等地的不完全统计, 已有二百八十余万农村知识 青年成为扫盲队员,山东威海市郊区农村中 95% 的知识青 年都加入了扫盲队”。扫盲后的青年加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很多有知识、有热情的青年 活跃在科技和生产一线,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 新中国成立后,身处国外的中国留学生掀起了回国热 潮。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的留学生在 2000 人以上,钱学森、梁思礼、邓稼先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梁思礼说:“新中国成立了,苦难的岁月结束了。内心深 处暗暗发誓,要把我们的一生奉献给祖国,要把所学到的 知识报效深受苦难的祖国母亲,改变她贫穷落后的面貌 ,为她的独立、强盛、繁荣而奋斗。”1949 年,年仅 25 岁 的梁思礼学成归国,为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做出了卓越 贡献。这一时期,一批批像梁思礼这样身处异乡的优秀青 年知识分子克服重重困难,学成归国,奋斗在新中国建设 事业的前线,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三)劳动建国 毛泽东同志指出:“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 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 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 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 后,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新中国的生产实践 , 成千上万的青年生产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在经济建设、 垦荒运动中创造出骄人的成绩,承担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时期的“建国”重任。 青年富有激情,在工厂、企业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和“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帮后进”等各类劳动竞赛,在 各行各业奋勇争先。“青年突击队,这种形式始见于 1954 年 北京苏联展览馆的建筑工地上,是为适应冬季紧张施工而 出现的。后来在团中央‘重点建设、逐步推广’方针的指引下 ,先后在各地建立和发展了各种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 从生产需要出发,组织青年在急、难、险、重、新的任务 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青年富有创造性,他们勇于钻研、 善于革新,在生产实践中发明推广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劳 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为新中国创造了大量宝贵财富。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最响亮 的口号之一。1955 年,共青团中央号召青年向荒山孤岭进 军,开展垦荒运动。同年,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正式创建,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 来到江西鄱阳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