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署名文章】何坚刚主任:决胜未来重大变量的几点思考(202205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何坚刚主任署名文章:决胜未来重大变量 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绍兴市将目光聚焦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 能变量、空间变量、要素变量等“重大变量”,采取了一系列 实打实的举措,并取得了实打实的进展和成效。 一、绍兴形成“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良性接续机制 ,探索了未来发展动能释放路径 “一只陶锅两根棒,一乘土灶两只缸”曾经是绍兴纺织产 业的写照,纺织业为绍兴带来了全国纺织集散地的荣光 ,也曾带动了经济腾飞。进入新世纪,纺织印染、化工、 金属加工三大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污染严重、大而不 强的局面。从2016年开始,绍兴市大力度、多轮次、渐进 式推进传统产业腾笼换鸟,推动印染化工电镀产业从“一区 集聚”到“跨域集聚”,推动向集聚化、高效化、绿色化、数 字化转型。 腾出了空间。绍兴市累计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2.5万 余家,其中关停淘汰1.2万余家。省级以下工业园区从原先 的281个整合到2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从13个缩减为9个。 特别是大力度推进印染化工跨区域集聚提升,越城区34家 印染企业已整合为5个印染组团落户柯桥印染集聚区,占地 面积由原先的3980亩集聚到655亩;21家化工企业已签约落 户上虞化工集聚区,占地面积由原先的6222亩集聚到 3200亩区块中。两大产业累计可腾出土地6000余亩。 腾出了产能。绍兴市共淘汰落后印染产能91亿米,涉 及企业329家;落后化纤产能153万吨,涉及企业71家;落 后织造产能31.92亿米,涉及企业939家;关停落后砖瓦窑 103家,关停整改电镀企业68家。 腾出了效率。2014-2016年,绍兴纺织、化工、金属加 工三大传统产业利润总额仅增长4.7%、2.2%和0.9%。绍兴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0年14.8%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 4.7%,导致GDP先后被多个城市反超,与此同时,2016年 绍兴规上纺织业消耗了38.3%的综合能耗和60%左右的制造 业用水,只贡献了全市23.9%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22.4%的 利税总额。经过集聚提升,2020-2021年,绍兴市纺织、化 工、金属加工三大产业利润分别增长18.0%、75.7%和 6.8%(两年平均)。 腾出了动能。绍兴专门设立市投资促进中心,“无中生 有、有中生新”深入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2018年以 来,全市共引进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3个、100亿元以 上项目16个,聚力打造全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高地和现 代纺织、绿色化工世界级制造集群。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 ,目前全市已集聚以集成电路设计头部企业豪威科技等为 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123家,并被列为国家级集成电 路产业创新中心。 腾出了生态容量。从2000年到2016年,绍兴市工业废 水排放总量从1.9亿吨增加到4.7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从 609.2亿标立方米增加到1733.1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 排放总量从217.6万吨增加到329.4万吨。通过集聚提升,近 五年来全市用水总量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呈逐年下 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28个市级考核断面I- III类水比例和功能区达标率多年维持在100%,PM2.5浓度 连年下降至27微克/立方米。 浙江属于典型的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结构 ,制造业优势领域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领 域,2021年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为33.4%,仍依赖于 大规模资源消耗、低价格产品竞争和走量式规模出口模式 。随着工业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传统产业动力趋于衰减 ,新的产业发展动能亟待形成。 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破旧”。破除路径依赖的 难度在于企业家和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转变难以一蹴而就 ,在于推进转型过程中涉及资源要素的重新分配和利益格 局的深度调整,在于GDP下滑各方质疑等多重困难与阻力 。 必须以永无止境的韧劲推动“演进”。绍兴的传统产业 改造提升经历了一个渐进式的漫长过程,从最初的“低散乱 ”整治,扩展到对印染、化工、电镀等特定产业的改造提升 ,渐进到全市域工业园区集聚提升,再到印染化工产业跨 区域集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必须以先行一步的理念推动“立新”。绍兴通过集成电 路建链、强链和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已有产业 链优链、延链,又派生出第三代半导体等支链,初步形成 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产业生态,实 现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早在200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 确指出:“要破解浙江发展瓶颈,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实施‘腾笼换鸟’。”绍兴作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 论的先行者,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具有普遍性,可推广可复 制。浙江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成为全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的萌发地、践行地。 二、绍兴逐步构建“全域一体、融合发展”的城市形 态,探索了持续放大空间聚合优势路径 作为长三角金南翼的节点和杭甬“双城记”的支点,近年 来,绍兴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等一 系列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全市域实施“融杭联甬接沪”战略 ,从杭州都市区、杭甬“双城记”、环杭州湾“一湾引领”、全 省陆海双向互济开放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个维度找 准发展新方位、新空间,重塑全市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布 局。 培育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抢抓环杭州湾连绵带产业 带创新带高质量发展机遇,构建“2+7”平台体系,明确每个 平台重点发展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以滨海新区列入全省首 批高能级战略平台、成功创建集成电路省级产业创新中心 为契机,提升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空间承载力,深度嵌 入长三角和杭绍甬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引 导生物医药等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高端发展。 谋划高等级空港海港陆港。主动联动宁波舟山港和上 海港,谋划杭甬运河二通道等海河联运重大项目,引进杭 州湾海洋新材料等海洋产业项目,提升浙江自贸区联动创 新区等开放平台。借“空港”之势,探索与杭州空港“区港联 动”,争取将萧山机场口岸功能延伸到绍兴综合保税区。借 “陆港”之势,发挥嵊新区域义甬舟大通道中部枢纽优势,以 嵊州、新昌临甬区域为重点,谋划建设“义甬舟嵊新临港经 济发展区”战略平台,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打造高品质空间基本单元。西部融杭区域,会同杭州 规划建设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即将 批复设立,将与萧山区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