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省财政厅郑建新厅长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省财政厅郑建新厅长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2016年1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 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省委经济 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的财政工作,深入分 析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厘清工作思路 ,部署安排2016年财政工作。会前,守盛书记、家毫省长 审阅了会议报告,并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向群常务副省长 原定亲自参加会议,因临时有重要公务不能到会,委托我 转达向同志们的亲切问候。三位领导充分肯定了财政工作 取得的成绩,并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 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财政干部的 关怀关心,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十二五”时期全省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的改革任务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 署,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推改 革、强管理,攻坚克难,创新发展,财政实力大幅跃升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据快报反映,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 40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收入2513.1亿 元,同比增长11.1%,上划中央收入1495亿元,同比增长 8.9%。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0年的2.1倍,五 年间连续跨过三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16.4%。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市州达到6个,其中长沙市突破千亿 ,超过2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3个。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达到56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是2010年的2.1倍,年 均增长16%。   过去五年,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财税改革。强化顶层设计,在全国范 围内较早以省委文件下发了总体改革方案,为改革指明了 方向。在严格落实中央改革部署基础上,大胆创新,出台 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果的改革举措:实行收入预 算弹性控制,重点治理虚增收入行为;加强全口径预算管 理,实现四本预算“统筹、统编、统批、统管”;试编省级重 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年滚动债务预算,开展地方债自发 自还试点,对市县债务风险实行分类分色预警,初步形成 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新机制;建立预算公开涉密清单 管理制度,涉密事项上清单,清单之外全公开;大幅整合 专项资金,严控自由裁量权,省级专项由上千项压减到 98项;大力推广PPP模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创新公 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6+2”财力性转移支付体系,实现财 力配置向基层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我省财税改革工作得 到了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楼继伟部长认真 审阅我省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圈阅达到10多处,并批示 :湖南财政改革方向对头,有所创新,值得借鉴。   (二)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坚定推行减税降费。启动 实施营改增、资源税从价计征等改革,严格落实面向小微 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清理取消和暂停征收122项行政事业 性收费,五年共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250多亿元。创新 财政筹融资方式。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转型,推广运用基金 、PPP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公路、铁路、机 场、“两房两棚”、城市污水管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挥 财政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扶持产业企业。设立文化 旅游、健康养老、新兴产业等政府股权投资基金,发挥战 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型工业化、互联网产业发展等财政专项 资金引导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 快发展。统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中小 企业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成覆盖全省的 融资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支持深化国有企 业改革,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启动特色县域经 济强县工程。以县域为平台,以产业为中心,整合资金 ,集中投入,分三个批次在33个县市启动实施特色县域经 济强县工程,突出支持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制造、文化旅 游三个县域优势产业发展,效果逐步显现。支持两型社会 建设。支持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工程”,加强重金属污 染治理,建立湘江流域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 奖补力度,支持煤矿整顿关闭,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推 进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创新推出两型采购。推动开 放型经济发展。启动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加快标准厂 房建设,支持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推动搭建平台 ,衡阳、湘潭、岳阳综合保税区先后获批。支持流通体系 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完成农贸市场改造三年 行动计划。与国际金融组织开展高层次、高频率财经交流 ,运用国外贷款实现新突破。   (三)大力保障改善民生。2015年,我省民生支出达 到3929.6亿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7%,高于一 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1 .7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比达到 69.1%,比2010年提高4.8个百分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大 幅增加教育投入,超额完成目标。支持学前教育工程,完 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持续 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高校生均拨款补助标准 ,出台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落实 乡村教师支持政策,建立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 学生资助体系,促进各层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社保和就 业体系。发挥就业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稳步提高养老、五保、优抚等保障 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一连调”。建立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临时救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等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启 动实施养老保险费率过渡试点。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经费补助标准。逐步扩大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覆盖面,加强 艾滋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防治。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 革,支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改善基层医疗卫生 基础条件,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化债,加强基层医疗卫 生人才培养。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统一 城乡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标准,全面实施城镇独 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支持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落实文化体育惠民政策。支持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支持实施农家书屋、 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以及“演艺惠民、送戏下乡”等公益 性文化项目。   (四)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落实农业“休养生息”政策,支持开展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 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 ,建立覆盖粮食主产县的农业担保机构,开展“财银保”贷款 保证保险试点,突出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缓解农村融 资难题。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 ,提升耕地地力。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支持开展 乡村清洁、退耕还林等工程,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 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培育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综合产业园、特色产业园 ,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 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推进粮油千亿产业工程。大力发展 农业保险,品种增加到19个,较好发挥了防灾减灾的功能 作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支持小农水重点县、“五小 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病险水库除险 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公路通畅 、危房改造、电网改造、环境整治等工程,农村面貌显著 改善。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 ,奖补项目覆盖所有行政村,集中连村建设范围进一步扩 大。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美丽乡村建设 、建制镇示范试点。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支持推进国 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加大扶贫力度。持续增加扶贫投 入,以武陵山、罗霄山片区为主战场,大力开展产业扶贫 、就业扶贫,实施特殊人才政策,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深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扶贫解困工作。提前完 成移民避险搬迁任务。   (五)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快法治财政建设,推动 修订《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规章 ,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严格非税收入预算管理,细化 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推进票据电子化改革。推进预算 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化水平。严格贯 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规范公务支出管理 ,停止新建楼堂馆所,严控“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建 立健全省直部门正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全省公务用 车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完善国有资产配置 预算限额标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全省各级预 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第三方评价机制初步建立,评价 结果得到较好应用。推动财政监督转型,前移监督关口 ,构建嵌入业务流程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小金 库”专项治理,顺利完成三年集中整治任务。加强乡镇财政 财务管理,完善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制度,基本完成标准 化财政所建设任务。改进财政投资评审,健全制度体系 ,推进预算评审与结算评审相结合。加强会计管理,全面 实施会计标准体系,推进管理会计、政府会计改革,加强 会计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创新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 自律管理,规范会计中介行业秩序。加强国库管理,清理 整顿财政专户,开展现金管理,基本完成国库集中收付制 度改革。加大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加快支出进度。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有效防范财政业务 风险。实施财政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信息技术支撑 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树立财政良好形象。基本完成机构改革,进一 步理顺职能,提高内部运转效率。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 和方式,增强财政干部综合素质。积极弘扬“三依三公”、 “四真”等先进财政文化,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落 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之以恒改进作风,财政部门 更加谦虚、更加务实、更加高效、更加清廉,进一步树立 了良好形象。要特别表扬的是,过去五年,全省财政系统 干部创先争优,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 ,桃源县财政局、醴陵市财政局、慈利县农业综合开发办 公室、浏阳市沙市镇财政所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 进集体,胡定华、刘晓明、邹立和3位同志被评为全国财政 系统先进工作者。   同时,新闻宣传、财政科研、老干、工青妇、机关事 务管理、后勤保障、基建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归口管 理公司取得了新的业绩,援疆、援藏、扶贫和挂职干部也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五年,市县财政部门立足实际,深化改革、大胆 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不少经验值得推 广和借鉴。比如:长沙市、湘潭市、常德市积极推进PPP工 作,株洲市制定融资管理负面清单,衡阳市、张家界市大 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邵阳市严控非税收入执收成本,岳 阳市对平台公司资金账户实行“双控”管理,益阳市大幅整合 涉农资金,永州市民生投入力度大、占比高,郴州市自主 研发财政资金监督预警系统,娄底市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 位国有资产管理,怀化市积极探索非税收入全口径预算管 理,湘西自治州整合资金推进精准扶贫,宁乡县推进综合 治税改革,醴陵市全面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湘乡 市定期向社会公开纳税人税负信息,平江县建立乡镇基本 财力保障机制,涟源市推进新一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娄星区、衡南县等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雁峰区、桂 阳县、澧县、东安县等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等 。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 确领导,得益于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部 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是广大财政、财务干部职工辛 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财政厅党组,向全省广 大财政财务工作者表示亲切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财政工 作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总结过去五年的财政工作,我们深刻感到,要做好财 政工作: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省委、 省政府中心工作,立足财政,着眼全局,把局部和整体、 当前和长远统一起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促进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在正确处 理政府与市场、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关系基础上,深度参 与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对契合大势、看清看准 的事项主动介入,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必须始终深 化改革、坚持创新。大胆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 藩篱,破除路径依赖,以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各 种难题。必须始终依法行政、为民理财。贯彻依法治国理 念,打造法治财政、阳光财政,把财政活动置于人民监督 之下,聚财有道、用财有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必须 始终加强管理、注重绩效。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 学的管理方法,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和 资金使用效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财政运 行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适应新常态的财政工 作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中长期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有待进 一步缓解,各种潜在风险防控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财税 改革举措有待进一步落实,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 提高,干部队伍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对此必须高 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工作思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准确把 握大势,及时调整思路。总的来看,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财 政改革发展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动 力与压力同在。   从有利因素看,我省地广人多、资源丰富,地处“一带 一部”特殊区位,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特别是随着“五化同 步”加快推进,“一核三级四带多点”空间布局加快形成,经 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 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 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仍 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为财政持续健 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从制约因素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发展不充 分、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供给侧、结 构性、体制性问题又开始凸显,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 阵痛、动力转换困难相互交织,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制约 财政科学发展。特别是财政自身的一些趋势性问题更要引 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收入形势严峻,质量改善任重道远。从增速看 ,一方面,烟草、房地产行业等传统产业已经触及增长“天 花板”,新兴产业增长虽快,但其增量尚不足以带动存量 ,新旧财源青黄不接;另一方面,减税清费仍是主基调 ,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对收入冲击较大,一次性、特殊性增 收渠道减少,要在高基数基础上持续高增长不大现实,个 位数增长将常态化,一些资源型地区还有可能负增长,我 们在安排收入计划、支出盘子时一定要充分考量。从结构 看,虽然这几年我们在提高税收占比、改善收入质量上花 了很大力气,但由于税收增长较慢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 ,没有达到预期。   (二)支出刚性攀升,收支矛盾更加尖锐。支出结构 固化、能增不能减的问题仍然突出,民生政策提标扩面资 金需求不断增加,各种改革性成本支出有增无减,在地方 收入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增长双双放缓、盘活存量资金 空间不断缩小的大背景下,中长期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尤 其要注意对改革性支出提前研判、认真测算,比如,公车 改革虽然总体上有利于节约开支,但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的 问题,原来人多车少的地区和单位反而有可能新增支出 ,必须统筹安排,以免被动。   (三)风险隐患增多,防控难度显著加大。一是要关 注政府性债务风险。我省政府性债务已经累积了较大规模 ,虽然去年开始中央对地方存量债务进行大规模债券置换 ,有效降低了举债成本,但要看到,置换只是把债务期限 拉长,其规模受制于债券市场容量,利率由市场决定,终 归是要偿还的,不能完全依靠这种模式来规避风险。同时 ,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后,部分市县违规举债、 变相融资,比如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 式将PPP异化,利用基金进行“优先劣后”分配,等等,隐蔽 性强,加大了监管难度。二是要关注社保基金风险。这个 问题很多地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 ,加上制度设计缺陷,社保基金收支缺口不断扩大,基金 运转高度依赖财政补助和历年滚动结余,不可持续。三是 要关注其他风险加速向财政转移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推 进,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存在向财政集中的趋势,如果缺 乏系统通盘的考虑,还是采取花钱买稳定、花钱买平安的 解决办法,财政部门会很被动。同时,对高杠杆、民间融 资等金融风险也要高度警惕,制定预案,防止出现区域性 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   (四)财政责任加重,问效问责倒逼改革。财政作为 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定位,提升了财政地位,但 也加重了财政责任,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社会舆论对财 政工作更加关注、期望更高。同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的深入推进,既有利于规范财政收支活动,也给财政部门 带上了“紧箍咒”。近年来,纪委、监察、司法、审计等部门 对财政依法依规履职的监督越来越严格,财政部门当被告 、工作人员被追责屡见不鲜,涉及财政部门的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明显增加。这些都倒逼我们加快改革、 规范管理、依法理财,防范财政法律风险。   面对这些形势,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畏难不 前,要把各种可能的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些,把应对的措施 准备得更全面些。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既善 于理财,更注重理政,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推 动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调整优化财政宏观调控,靶向施策、组合工具、 精准发力。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 风险等多重目标取向加大了调控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更加 注重把握好财政政策的方向、力度、节奏和时机。要贯彻 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好减税与增支、扩 赤与风险之间的矛盾,加快建立中长期平衡机制。要加强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配合 ,组合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增强政策合力,放大政策 效果。要找准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明显短 板,精准滴灌而不搞大水漫灌,突出重点而不搞平均用力 ,切实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   ——调整优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