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5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动员全省上下 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推动形成全省“大旅游”发展格 局。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既是贯彻落实省 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指示精神,也是对南漳旅游业形势的 再分析,更是我县新一轮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动员令”。刚才,会 议通报表扬了一批先进典型;三家单位分别做了表态发言,讲得都 很好,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责任 感和紧迫感 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规划编制、项 目建设、体制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工作成 效逐步显现。 一是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每年旅游接待 人数和收入增幅同比均超过20%。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突破 2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4%、 37.5%。 二是旅游知名度持续提高。近年来,南漳先后荣膺“中国最具 魅力文化生态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湖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鸳鸯之乡”、“全国古山寨 文化之乡”等称号,春秋寨被评为4A级景区,漫云古村落被评为 “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全省“绿色幸福村”,鱼 泉河村被评为“湖北旅游名村”,榆树岭村被批准为“省级休闲农 业示范点”,水镜湖公园创建为省级地质公园。这些荣誉的取得 ,大大提高了南漳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此同时,我们创新旅 游宣传营销方式,通过新媒体宣传、旅游推介宣传及活动营销等方 式,打响“心氧氧 去南漳”旅游宣传口号,南漳旅游品牌在全市 家喻户晓,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周边地区来漳人数较以 往呈快速上涨趋势。 三是旅游规划逐步完善。在顺利实施《南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的基础上,完成《南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 修编工作。各镇(区)也积极推进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板桥镇旅游 发展规划、巡检镇漫云古村落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相继通过评审 ,春秋寨、香水河、水镜庄等重点景区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规也已 完成,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统分结合、科学务实的旅游规划体系 。 四是旅游投资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实 际完成旅游投资22.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35倍,成功启 动了春秋寨、香水河、水镜庄、水镜古镇、中国有机谷、华中绿谷 、七里山森林公园、九洲岛旅游风情小镇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 五是乡村旅游成全国示范。近年来,我们紧抓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全面升温的良好机遇,以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深 化项目带动,统筹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县旅游农家乐已发展到600余家,其中四 星级农家乐4家,中国有机谷、华中绿谷、漫云风光、麻城河风光 等新的乡村旅游品牌相继涌出,形成了三国源头游、荆楚文化游、 荆山生态游、乡村游、古山寨游等多条旅游线路。 “十二五”期间,全县旅游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 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镇(区)、县直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的 结果,更是全县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 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周边地区都在加大 投入力度,用足用活旅游政策,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对此,我们一 定要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县旅游业面临的 问题与挑战,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域旅游的意 识还没有形成。我们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但是从我县的旅游业 发展现状看,全县上下旅游发展信心还不够坚定,旅游产业规模化 、系统化发展程度不深,“小战斗”取胜不少,“大战役”突破不 够,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二是旅游产业链条不健全。 在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中,仅仅 停留在观光体验式的阶段,基本以门票经济为主,而在吃喝、购物 、娱乐、住宿等要素上比较薄弱。三是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旅游景区带动作用不大,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开发了一些旅游项 目,但是将他们打造成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景区还需要时间。四是基 础设施还不完善。旅游交通建设滞后,通行条件差,旅游厕所标准 不高,停车场所较为缺乏,旅游标识标牌不够完善等问题直接制约 了我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把加快旅游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是我县 旅游业转型升级、突破瓶颈的关键期。总体来看,我县旅游业发展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发展旅游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上将发展旅游业摆在深化服务业改革的首位。在《政府工 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 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 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汪洋副总理形象的指出,旅游是经济发展 的“加速器”、社会和谐的“润滑油”、生态文明建设的“催化剂 ”、对外合作交流的“压舱石”。这不仅体现了旅游业在当前政府 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 综合优势日益凸显,更说明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二是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好。近年来,《国民旅游 休闲纲要(2013-2020)》、《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 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 干意见》及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关于支持旅 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等多项助推旅游发展的利好政策相继出 台;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发展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措施,并将省旅游局升格 为省旅游委,列入了政府组成部门;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支 持旅游业发展的奖励政策。这些,为我县旅游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 政策机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旅游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的资本洼地。近年来,不少房地产 企业、资源矿产型企业、互联网企业都看到了旅游业发展的美好前 景,纷纷转型投资旅游业。从全国看,万达进军旅游业,带着六大 集团投资200亿打造长白山旅游度假区、恒大集团投资1600亿打造 海南海花岛;从全省来看,应城汤池、木兰天池、三峡大坝等等 ,其投资主体原来的主业均非旅游业;从全市来看,唐城、汉城、 鱼梁洲等一批知名景区的开发建设者都是从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 这些“非专业”投资者的进入,充分说明旅游业正在成为产业资本 青睐的新型投资“洼地”。 四是旅游业在绿色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旅游业在 惠民、富民、扶贫中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得到了全国上下的 广泛认可。各地、各单位对旅游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旅游业支 持的力度越来越大。旅游项目、旅游发展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支 持,广大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并将继续保持下去。 五是旅游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点。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 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旅游业是直接促进终端消费的现代 服务业,是综合性、可持续和多层次消费,具有“一业兴,百业旺 ”的特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 关产业增加收入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 5元。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由“吃穿用 ”向“住行游”升级,群众更加注重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大 力发展旅游业,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最富 蓬勃活力与发展潜力的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的有力抓手。 三、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县旅游工作新局面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的开局之年。做好2016年的旅游工作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全县旅 游工作,必须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以全域发展为方向 ,以品牌提升为引领,以产业融合为驱动,加快旅游要素升级增效 ,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元。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 ㈠坚持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发展“全 域旅游”,要坚持全境布局,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 ,让全域资源成为全域风景;要坚持全面对接,推进旅游与其他产 业融合发展,建立以旅游业为引擎的产业联动机制,实现全行业、 全领域互融互通、提质增效;要坚持全民参与,把旅游作为民生工 程,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融入旅游链条,释放旅游综合红利,实现 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一是高起点抓好规划编制工作。旅游规划是旅游业科学发展的 前提。要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站位高远、打造特色、融合发展,用 高水平、高品位的规划来指导、引领和推动全县旅游业发展。各镇 (区)要依据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科学编制本地旅游规划,拥有三级 以上旅游资源的行政村必须编制村级发展规划。 二是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主动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动 态,牢固树立大资源、大产业、大旅游的观念,站在全局谋划旅游 ,以更大力度、更宽视野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从宏观上讲,就是要 注重旅游业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 工作融合发展;从微观来看,要着重强化旅游业与特色农业、其他 服务业的融合,通过有机农业、文化产业、现代商贸业与旅游业的 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南漳旅游特色品牌。具体来说,要引导公路沿 线乡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吃农家饭、购农家特产、看田园风光 、赏民俗风情、拾山林野趣为特色的生态型旅游项目;要强化旅游 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围绕推进三国源头、古山寨之乡等文化旅游品 牌的培育,加快水镜三国文化旅游区、古山寨文化旅游区的规划和 建设;要强化旅游业与商贸融合,把旅游业融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 商业街区,实施一批旅游综合体项目。通过促进工业、林业、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