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 界一流企业 一、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的背景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新时 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提高国有重点企 业的管理水平,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经 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 2020年,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国务院 国资委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 》。 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开展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 杆创建行动,公布了管理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 (“三个标杆”)名单,促进国有企业不断强化管理体系和管 理能力建设,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加快向世界一流迈进 。 接下来,我将从六个方面介绍国有重点企业提高管理 水平的背景。 第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管理中提升工作质 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 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第二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以对标世界一流管理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务 实管用的工作措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第三方面,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可以提升 企业管理理念和加强管理文化建设。企业的运行靠制度 ,只有管理方法、手段更加有效,管理才能不断夯实,最 后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国有企业管 理体系。 第四方面,分析世界一流企业的优秀实践,深入查找 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优化管理流程,明确岗位职责,严格监督检查等措施 ,持续加强企业管理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 执行体系、评价体系等,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 第五方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 革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之一,共选取百 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在2018- 2020年期间,全面落实“1+N”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推进综合 性改革,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打造 一批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党的领导坚 强有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国企改革尖兵 ,充分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凝聚起全面深化国有企业 改革的强大力量,形成全面铺开的国企改革崭新局面和良 好态势。 第六方面,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此次会议审议通过 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这是面 向新发展阶段我国深化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改 革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第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 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两个一以贯之”即坚 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 贯之。 第二,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 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 置效率。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要向实体经济靠拢,剥离 一些与主业不相关的项目。 第三,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 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 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第四,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 大正向激励力度。 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要用市场来说话,用经营机制 来说话。 第五,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 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 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 第六,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 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第七,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第八,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 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二、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的任务 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的任务包含八个方面 ,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就是围绕这八个任务展开的 。 第一,加强战略管理,提升战略引领能力。针对战略 管理意识不强、投资决策不科学、主责主业不突出、国际 化经营水平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战略管理意识,紧紧 围绕落实国家战略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科学谋 划战略定位、主攻方向和业务结构,切实强化战略规划的 刚性约束和有效落实;强化投资管理,健全完善战略规划 、商业计划、投资决策、项目实施、考核评价等紧密衔接 的管理体系,实施投资全周期管理,提高投资的科学性和 有效性;强化主业管理,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 中,严控非主业投资,加快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清理 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强化国际化经营,积极稳妥实施“走出 去”,构建更加适应国际化经营需要的管理机制,有序融入 世界产业链和创新生态圈,不断增强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 。 第二,加强组织管理,提升科学管控能力。针对总部 定位不清晰、机构设置不匹配、授权放权不充分、流程运 转不顺畅、管理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明确总部职能 定位,科学设置组织架构,探索推行“扁平化”“大部门制 ”“项目制”管理,建立健全目标明确、边界清晰、权责对等 、精简高效的组织体系;分类开展授权放权,综合考虑所 出资企业发展阶段、行业特点、治理能力、管理基础等因 素,给予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授权放权,全面激发企业 活力;完善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压缩管理链条、优化工 作流程,确保组织高效运转、快速响应;转变行政化管理 方式,依据股权关系,通过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履职行权 ,提升企业管理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着力培育传承国有企业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征的企业 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不断增强 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软实力。 第三,加强运营管理,提升精益运营能力。针对精细 化管理能力不强、成本和质量管控不到位、运营效率不高 等问题,进一步树立全员参与、协同高效、持续改善的精 益管理理念,将精益管理运用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 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全流程全链条,以最小资源投入 ,创造更多更大价值;加强现场管理,对生产现场各要素 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实现生产的安 全、优质、高效、环保、低耗和均衡;着力优化供应链管 理,持续提升采购的集约化、规范化、信息化、协同化水 平,实现采购优质优价和全生命周期总成本最低;完善营 销管理和用户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 量和品牌形象,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 第四,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针对集团 财务管控薄弱、“两金”规模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本 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构建一体化财务管控体系 ,深入推进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 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信息贯通和管控落地;充分挖掘和 有效利用财务资源,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强化“两金”管控、 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健全资 本管理体系,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股权运作、 并购重组、基金投资、培育孵化等方式,提高资本的流动 性和回报率,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加强市值管理,依 托上市公司平台有效整合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上市 公司透明度,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第五,加强科技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关键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效率不高、科技领军人才不足、 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战略 规划,强化新兴技术和战略必争领域前瞻性布局,加大研 发投入,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打造长板优势;完善技 术创新体系,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 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相配套的梯次研发体系,加强 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 协同创新水平,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 络,推进国企创新联合体建设。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组 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创新考核引导,健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第六,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合规经营能力。针对风险 防范意识不强、内控体系不完善、合规管理不到位、责任 追究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抓 好各类风险的监测预警、识别评估和研判处置,坚决守住 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内 部审计规范运营和管控风险等作用,构建全面、全员、全 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推进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 深度融合,突出抓好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大决策的法 律审核把关,切实加强案件管理,着力打造法治国企;健 全合规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 的管理,推进合规管理全面覆盖、有效运行;加强责任追 究体系建设,加快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 工作机制,加大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充分发挥警 示惩戒作用。 第七,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科学选人用人能力。 针对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晰、三项制度改革落实不到位、人 才队伍活力不足、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进一 步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业务发 展同步谋划,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围绕人力资源的获取、 配置、利用、保留和开发等核心环节持续探索创新,提高 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完善市场化选人用 人机制,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着力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 约化管理,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建立和实施以 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 度;健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统筹运用多种中长期激励方式,鼓励支持知识、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有效参与分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 动力;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以创新型、专业化、高 层次人才为重点,把握不同类别人才特点因才施策,持续 优化人才成长路径和队伍结构,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第八,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针对信 息、化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信息系 统互联互通不够、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结合“十四五”网络 安全和信息化规划制定和落实,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转型为主线,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 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促进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 进信息系统的平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实现业务流程再 造,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打 通信息“孤岛”,统一基础数据标准,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数据 互联互通,促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