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求是网评汇编(20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求是网评论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 供理论支撑 2022-07-21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 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 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站在中华 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高度,科学阐明党的百年奋斗对中 华民族、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 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 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 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 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 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 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成功走出中 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改变了 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 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 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 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 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 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脱离了这些历史文化,是难以 正确认识中国的。长期以来,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 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 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 过去、现在、未来。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 信》中,总书记围绕“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 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 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 ,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 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 深厚文化底蕴;二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三是要建立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 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求是网评论员:保护共同农业遗产 促进全 面乡村振兴 2022-07-21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2022年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 青田县开幕,主题为“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 兴”。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 ,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弘扬农耕文 明的高度重视,展示了为发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业 作出中国贡献的坚定决心。 农耕文明承载灿烂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 神,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这些人 类文明精华,是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共同责任。2002年,为 应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全球气候变化、荒 漠化与土地退化、本土性传统知识丧失等可持续发展重大 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对现 代生态循环农业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传统农业系统。对全球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可以更好地挖掘传统农 业价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遗产地的生态保护、文 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繁荣。 20年来,从概念到行动,从项目到计划,全球重要农业文 化遗产具有的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 识,展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 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的国 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文 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强调“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 发扬光大”。中国启动实施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和 认定工作,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事业迈上新台 阶。截至目前,中国拥有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 量居世界首位,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成功 实践者和主要贡献者,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 、利用、传播和传承提供了“中国方案”。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年是全球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提出20周年。本次全球重要农业文 化遗产大会旨在构建机制化的交流平台,既讲好中国全球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故事,又进一步推动遗产地之 间开展互助合作,共同提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能力和水平,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保护和发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的内在需要。乡村振兴是涵盖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 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全面振兴。全球重要农业 文化遗产蕴含历史、民族、文化、生态、经济、科技等多 方面价值,对于促进农文旅融合、产业价值链升级、生态 涵养、品牌影响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乡村 发展能力建设、农民增收等具有特殊功能和作用,契合了 当今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保护和发展全球重要 农业文化遗产,能够让这一宝贵财富真正“活起来”,为促进 全面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求是网评论员: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 2022-07-2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共建‘一带一 路’倡议提出这些年来,硕果累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 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 纽地带,你们做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已经取得很好 的成绩,再接再厉,前途光明。”古丝绸之路上,新疆“驰命 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兴盛久远。 如今,“一带一路”建设让新疆重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 区,昔日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一个繁荣 与开放的大美新疆“破茧而出”。 从地图上看,新疆虽地处祖国内陆边疆,却位于亚洲 地理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 接壤,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 中巴经济走廊交汇处,中欧班列连通了国际国内两个大市 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优势十分明显。随着 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新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引擎,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与合作,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和民心相通,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沿边地区为节 点、以边境口岸为前沿,向周边国家辐射的国际道路运输 网络。目前,已经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18条,与25个国 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1项合作协议,与190个国家和地区建 立经济协作关系,对外投资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贸 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据统计,2021年新疆进出口总额达 到1569亿元,2022年1-5月为674.1亿元,同比增长30.9%。 新疆正加速由相对封闭的内陆和对外开放的“末端”转变成亚 欧经贸往来的枢纽和向西开放的“前沿”。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美好新疆离不开继续紧 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历史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古 老的丝绸之路上续写新的传奇。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新疆 考察时强调,“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 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要加 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习近平总书 记的科学指引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疆持续丰富 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 ,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 高地,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新疆开放的大门正越 开越大,前进的道路正越走越宽。 2014年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描述:“如 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来,新疆将可能成为繁华的中心 。不要说别的,乌鲁木齐现在是方圆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 ,到那时,将是一个怎样的景象?”新疆前景大有可期。 求是网评论员:文明之光照亮民族复兴征 程 2022-07-20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 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2021年仲春,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习近 平总书记思接千载、鉴往知来,深刻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 文化底蕴,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历史 主动精神。 马克思深刻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 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 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 条件下创造。”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不 仅受制于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而且取决于特有的历史 文化传统。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 本国情,注定了中国道路必然是从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 历史传承中走出来的。 这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和弘扬。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 贵的遗产。”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 文化,高度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总结经验、汲取智 慧,把握社会规律、指引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 明高度,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宏 阔视野和深邃眼光,反复强调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 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95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 时间节点,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纪念孔子诞辰 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重要会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总部、布鲁日欧洲学院等国际场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 学习、外出考察调研时,在贺信、回信中,总书记发表一 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作出一系列战略部 署,为深入开展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关于中国文明历史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 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当代中 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坚持从历史中走向未来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文明历史和中国文明历 史研究对国家发展、民族兴盛、文明传承的重大意义。 关于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 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 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 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 历史悲剧,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重要论述 ,鲜明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中国文明历史的 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唯物史观。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 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 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些 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 ,阐明了中国历史文化对凝聚民族力量、筑牢精神根基的 重要作用。 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推 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守”和“变”的关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鲜明本色。 关于汲取历史智慧推进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要鉴古知今、学 史明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 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 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这 些重要论述,揭示了历史科学经世致用、资治鉴世的功能 ,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史为鉴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 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文明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 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逻辑的科学把握,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重要 论述指引下,新时代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传承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激励中国人民自信 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求是网评论员: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 深入 2022-07-19 “中华文明是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要把 它梳理清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做好 这项工作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 自信心。做一个中国人那是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不仅有辉 煌历史,未来也会更加光明。” 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文化遗产新疆交 河故城考察时,再次深刻阐明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重大意 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 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 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就深入开展中国文明历 史研究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指 引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取得显 著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 坚强支撑。 2022年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 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把中 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这篇重要讲话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主要内容,充 分肯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效,科学回 答了事关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就继续 推进、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部署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取得更多成果; 第二,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 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第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五,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 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具有鲜明政治性、思想 性、战略性、实践性,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提供 了根本遵循。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放到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中系统学习、 深刻领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 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团结奋斗。 求是网评论员:社区工作要帮助大家办好 事、办实事、解难题 2022-07-18 “社区很重要,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很多工作都 要靠社区去完成。”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考察调研。总 书记强调,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工作重心下沉,紧贴各族居民 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 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 未来。 “我到地方考察,总要到农村、城市社区,看看人民群 众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交流推广,有什么 操心事、烦心事需要我们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赴社区考察调研,对社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对于社区建设的宗旨,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 ,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对于社区的功 能定位,总书记指明重点,“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 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 心、最安心的港湾”。对社区情况,总书记要求精准把握 ,“社区情况复杂多样,群众需求多种多样,要把更多资源 、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对社区工作者,总书记寄予厚望 ,“社区工作者要履行好职责,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 好”。总书记对社区的关心、对民生的关切,充分彰显了我 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就是为民服务、为民办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十三五”期间,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5.7%。面对居民群众更加多 样化的需求,各地积极出台举措,把更多资源、服务、管 理放到社区,打造“15分钟服务圈”,让服务更高效;完善政 府购买服务机制,让服务更贴心;用好科技赋能,让数据 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特别是在抗疫斗争中,作为联防 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社区工作承担起人员物资 调度、检测场所部署、后勤保障、登记检测、数据收集上 报、应急处置等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以“辛苦指数”换来居民 的“安全指数”,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 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才 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才能打通每一个“神经末 梢”,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 效能。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多元,社区 工作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比如老旧小区改造、居民 养老托幼需求等,面对这些基层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更 加需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充分发挥社 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 家园的合力,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求是网评论员:香港必将在新起点上再创 新辉煌 2022-07-18 “经过25年时间,无论‘一国两制’实践还是香港发展都 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会见刚刚就 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亲切地对他说 ,“中央将全力支持你和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 我们对你和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充满信心,对香港的未 来充满信心。”这是温暖有力的鼓舞,更是坚定如山的支持 。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 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在中央政府全 力支持下,香港同胞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 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能够继续在国家发展乃至世界舞台 上大显身手。 ——有良政善治的坚实基础。香港国安法实施两年来 ,由乱到治的局面不断巩固,爱国爱港的旗帜高高飘扬。 在新选举制度下,香港先后成功举行了选举委员会选举、 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一支爱国爱港 、担当作为、精诚团结、为民服务的“爱国者治港”队伍初步 形成。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 ,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凝神聚力、 聚焦发展,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 力;务实有为、不负人民,切实排解民生忧难,让发展成 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良政善治可期,香港由治及 兴的美好图景正徐徐铺展。 ——有香江儿女的团结奋发。“寻梦者启程起跑线,在 这狮子山下冲线,愿这香港同心一起创建。”香港特别行政 区政府推出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歌曲《前》 ,唱出了香港市民携手同心向未来的共同心声。经历了风 风雨雨,广大香港市民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更深感 香港发展不能再耽搁,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 如今的香港,人心思定、人心思进,“同为香港开新篇”成为 广泛共识。“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广大香港同胞拧成一股 绳,继续发扬包容共济、求同存异、自强不息、善拼敢赢 的优良传统,新征程上的香港充满希望与活力! ——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血浓于水,命运与共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无论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 炎疫情,还是一些剧烈的社会动荡,中央政府总是全力支 持香港攻坚克难,祖国人民总是与香港同胞携手并进。香 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国家好,香港会更好。中 国日益繁荣昌盛,不仅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 所在,也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 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在谋划和推进国家整体发展 战略时充分发挥香港的作用,鼓励支持香港找准定位、发 挥所长,积极对接国家规划,实现长远发展。对香港来说 ,“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 ,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 的重大机遇。只要把“发挥自身所长、对接国家所需”这篇大 文章做好,香港的发展就拥有不竭动力和广阔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 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这一 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从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香港同胞从未缺 席。现在,全体中华儿女正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向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香港更不会缺席。有伟大祖国 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有广大爱国爱 港同胞的共同奋斗,香港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 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再创繁荣发展新辉煌,同祖国人 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求是网评论员:“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的根本指引 2022-07-17 25载劈波斩浪,25载春华秋实。“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也留下很多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 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一国两制”实践 规律——“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 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 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四个必须”深刻阐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过去为什 么能够成功、未来如何取得更大成功,把我们党对“一国两 制”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提升至新的境界,是“一国两制”事业 行稳致远的根本指引,必须深入领会、坚决贯彻、长期坚 持。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首先必须正确理解 和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 高原则”。“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统 一,“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 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 展利益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任何危害国 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 、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 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在“一国”的基础之上,“两制”的关 系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一国”原则愈 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维护和用好中央全面管治权,是“一国两制”方针全 面准确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政 府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这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 治权的源头,同时中央充分尊重和坚定维护特别行政区依 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本质是中 央与地方、管辖与被管辖的关系,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别 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是源与流、本与末的关系。高度自治不 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权,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 权。中央授予多少权力,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在 任何情况下,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自治权都不得损害国家 主权和中央全面管治权,更不能以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对抗中央全面管治权。 坚持“爱国者治港”,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 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政权必须掌握 在爱国者手中,这是基本的政治原则,天经地义,举世皆 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会允许不爱国 甚至卖国、叛国的势力和人物掌握政权。香港由乱及治的 重大转折再次昭示,只有坚持“爱国者治港”,中央对特别行 政区的全面管治权才能得到有效落实,以宪法和基本法为 基础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才能得到有效维护,各种深层 次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 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爱国者治港”绝不是搞“清一色”。 香港居民,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信奉什么理念,只要真心 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只要热爱香港这个家园,只要遵守基 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都是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都可 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贡献。 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符 合香港根本利益。中央处理香港事务,从来都从战略和全 局高度加以考量,从来都以国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长远 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香港的根本利益同国家的根本利 益是一致的,中央政府的心同香港同胞的心也是完全连通 的。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 。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可以继续发挥连接 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继续保持高 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的优势,为构建我国更 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作出新贡献 。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国际影响力持续增 强,香港越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越是有效对接国家 发展战略,越是能增强对国际市场的吸引力。 当前,“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发展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 点上,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牢牢把握“一国两制 ”实践规律,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 致远,才能推动香港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续写 “一国两制”实践新的华彩篇章。 求是网评论员:“一国两制”没有任何理由 改变 2022-07-16 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 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深刻指出:“‘一国 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 ,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 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 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这一重要论断从制度层面对25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 践给予高度肯定,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一国 两制”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创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位于维多利亚港湾的香港会展中心,外形犹如一只海 鸟,振翅欲飞。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 主权,五星红旗在这里冉冉升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响彻香江,香港历史新纪元从此开启,前所未有的“一 国两制”伟大实践扬帆启航。 25年来,香港与祖国同发展、共进步的道路越走越宽 广。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为天下先,敢 做弄潮儿,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奇迹作出了 不可替代的贡献;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 发展战略,香港同胞创业建功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25年来,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 赞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 2021年的2.86万亿港元,外汇储备从1997年底的928亿美元 增长到2022年5月的4650亿美元,港股市值从1997年底的 3.2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内最高的58.6万亿港元;香港连 续25年获评“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多年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 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25年来,香港居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广泛自由前所未 有。英国殖民统治期间,港英当局长期将华人排斥在管治 架构之外并对华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那时的香港没有民 主可言。回归祖国后,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香港同 胞当家作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符合“一国两制 ”方针和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迈出了优 质民主、实质民主的坚实步伐。 事实雄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 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 制度安排,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同时,作为一 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实践不可避免会遇到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 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制定香 港国安法,建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规 范,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 落实,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浴火重生 的香港,中西合璧的风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胜 往昔。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的 过程,正是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的过程 ,也是“一国两制”不断成熟完善、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的过程 。 岁月淘沙,映照初心。中国共产党是“一国两制”事业的 创立者、领导者、践行者、维护者,没有任何人比中国共 产党、比中国政府更懂得“一国两制”的宝贵价值,更执着坚 守“一国两制”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 调,“‘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前进 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 心不会动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 国统一”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坚持‘一 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 一”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显著优势之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 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一国两制”作为重要内容写 入其中。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香港 的长期繁荣稳定就有了最根本、最可靠的制度保障。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 ’,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香港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求是网评论员: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长效化 2022-07-12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 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要求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 修课、常修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不懈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 定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 事,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不懈推进自我革命 ,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举措和成 效,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记 录着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运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历 史自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对百年奋 斗历程中党注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总结,强调全 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 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 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 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求是》杂志 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 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总书记强调,“这是六中全会提出 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继续抓好落实”。党的第三个 历史决议,坚持前两个历史决议、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对 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 物的基本论述和结论,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党的百年奋斗 历史的新认识。“对六中全会决议,不要觉得一看就懂,其 实不然。”总书记对全会决议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的新论断新 表述进行深入阐释,强调“对这些新论断新表述,要深入学 习领会,以利于更好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 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党的十八 大以来,先后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党史 、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宣传 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 署、亲自推动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阐明为 什么学习党史、党史学什么、怎样学党史等重大问题。一 年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书记重要 指示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广大党员、 干部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在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取得显著成 效,全党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 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时,总 书记专门作出批示,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 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 史学习教育成果。 学习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身体力行、带头示 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总书记到地方考察70多次 ,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 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重温过往的峥嵘岁 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 ,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每出席一个会议都注重指导推动 全党学习党的历史。总书记亲自主持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 议的起草工作,就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提出一系列重大指导性意见,为文件起草工作、全党全社 会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全会精神,确立了根本遵循。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 ,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推动全 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 ,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习近平总书 记对全党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出明确要求 ,强调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 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把全党武装起 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在内容上 ,要原原本本学习全会决议,做到“四个学懂弄通”,即:学 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懂弄通党坚守初心使命 的执着奋斗,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在方式方法 上,要做到“五个用好”,即: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 心组学习制度,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 常学党史;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继续把党史作为党校 (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常修课;用好学校思政 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用好红色资源,加强 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 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 众路线。 今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百年大党面 对面》等党史和理论读物出版发行,受到广泛关注,学党 史、知党史、用党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史学习教育激 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正在全党全社会、尤其是 青少年心中奔流涌动。要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 果,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把思 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求是网评论员: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2022-07-11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 悠悠百年党史,三个历史决议,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一 以贯之。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总结 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 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的 思想条件,有力促进了革命事业发展;1981年《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新中国成 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完成了党的 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事业统一了思想认识、凝聚了奋斗力量;2021年《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鲜明宣示:“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 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 革命。” 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自我革命的研 究和把握,是贯穿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更好把握和运 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结合 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高度重视管党治党、不断推进自 我革命作出的全面总结,深刻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 ,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 艰难险阻,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得到人民群众支持 和拥护,原因就在于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 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 聚力、战斗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 程,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 、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 团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 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 设、巩固党的领导,坚持“两个务必”,高度警惕并着力防范 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坚决惩治腐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解决党内思想 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问题,着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 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推进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 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 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政治建设、思想 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多方 面发力,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打虎”、“拍蝇”、“猎狐”多 管齐下,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经过坚决斗争,反 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刹住了一些多年未 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 ,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 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 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消除了党、国家 、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党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 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 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主动。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 ,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 自己。因此,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本色,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 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关键还得靠我们党自己。”如何才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 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党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 根本性问题。面对这个“窑洞之问”,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 个答案。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作 答:“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 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这一响亮有力 的回答,昭示着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将自我革命进 行到底的强大决心和信心! “不私,而天下自公。”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 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 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习近平总书 记在多个重大场合反复阐述这个道理,谆谆告诫:“党的高 级干部有相当的领导权、决策权、指挥权,如果立场不稳 、‘三观’不正、自律不严,很容易在政治上、政策上走偏 ,不知不觉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 、特权阶层的代言人,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在为谁执政 、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特 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 、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虽然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但还远未到 大功告成的时候。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 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 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党内存在的思想不 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 根本解决。党面临的风险挑战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 ,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不能有 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 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 全面从严治党没有止境,党的自我革命任重道远。全 党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 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伟大自我革命 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 ,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向着实现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奋勇前进 ! 求是网评论员: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 灵活性结合起来 2022-07-10 1948年3月,毛泽东同志总结解放战争后期党领导土地 改革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关于情况的通报》,鲜明 指出:“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 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 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2021年9月13日,正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革命 旧址参观的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视着窑洞墙上这段语录 ,意味深长地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百年来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 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 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 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 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 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战略策略的研 究和把握,是贯穿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更好把握和运 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回顾 我们党在几个重大历史关头进行战略决断的过程,结合决 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不断提出 科学的战略策略作出的全面总结,深刻指出:“战略问题是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 ,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 大有希望。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 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 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 胜利的有力保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明确从进攻大城市转 为向农村进军,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面对 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 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 们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审时度势调整外交战略,提 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的历史性决策,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 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国内外 复杂严峻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登高望远、总揽全局,统筹把握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要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 进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战略,以 科学的战略策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 历史性变革。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 视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进行决 策,善于观大局、察大势、谋大事,善于在大格局中谋划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布局,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 想家、战略家的雄韬伟略,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复杂严峻 的发展环境中赢得了战略主动和历史主动。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发展遭遇 严重挫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 任务艰巨繁重。综合分析,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 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怎样保持战略定力 ?如何抓住战略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 验教训,鲜明强调从战略上看问题的重要性,警醒全党 :“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 事业,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 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战略 定力和策略活力,就容易出现患得患失、摇摆不定、进退 失据的问题,就会错失发展机遇。” 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关系,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 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要取得 各方面斗争的胜利,不仅要有战略谋划,有坚定斗志,还 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 活性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站 位要高,做事要实,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要 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既要算大账总账,又要 算小账细账”;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 、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 、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 ,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总书记特别强调,各地 区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的策略,要注意及时总结评估 ,对那些偏离中央战略的,“要赶紧调整”。 新的赶考之路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 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