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范文汇编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范文汇编 一、心得体会: 七镜头悦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看了两遍了,第一遍看出 的是青年习近平诸多个点滴细节故事。第二次是在党总支 召开的学习交流会后,在听取大家不同角度的不同感悟后 ,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通过一幅幅感人的画卷,构成了 一部英雄史诗。 镜头一:当青年习近平听说:“集上有个讨吃老汉 ,说是你爸爸原来的卫士,他从绥德、米脂一路讨饭到文 安驿,听说你在这儿,要来找你呢!”青年习近平把身上 的钱、陕西省粮票、全国粮票都给了老汉,还把外套也给 了。 感 悟:这就是为什么群众选择习近平为党和国家最 高领导人最朴素、最直接的答案。大爱无疆!这种爱,不 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也不分自己吃饱穿暖时,还 是达官显赫时,更不分年轻时和年老时。只有时刻把百姓 群众放在心里的人,群众才会聚在你身边,听你号令,众 志成城成就你办成大事。 镜头二:面对雷平生的发问,“1974年招考工农兵学 员,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你为什么不上了?”青年习近平 回答道:“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 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 感 悟:真如雷平生说的那样,机会确实非常难得 ,那个年代充满着好多不确定因素,政策朝令夕改多得很 。一个放弃,很可能就直接把青年习近平永远放在了黄土 高坡的梁家河了。青年习近平不会想不到这些。其他人都 是削尖脑袋穷尽一切办法回北京,而他走的是非常人之道 ,选择留下来。也正是这个非常人的选择,奠定了他的以 后的非常人之路,铸就了他非常人之丰功伟绩。不吃苦中 苦,谈何人上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不向他看齐? 镜头三:室友雷平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只要有 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青年习近平也调侃 雷平生:“昨晚看书至深夜,四周寂静,颇有些‘世人皆 睡我独醒’的味道”。 感 悟:学习是人进步的阶梯。天下事,何其多?任 何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历而为,也不可能样样都耳闻目 睹眼见为实。怎么办?读书学习。通过书本来了解社会 ,掌握技能,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处事本领。纵观中国 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每一位贤能统帅领袖,无不将读书学 习看得比吃饭还重要。这也是总书记无论在县委书记还是 地委书记,还是省委书记,乃至党的总书记时,一直谆谆 教导我们读书读书再读书的目的所在。大的不说,就以笔 者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宣传工作者来说,我一年365天能在地 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稿件110篇,还不算其他维护网站、 维护微信群、舆情、评论、廉政考试、文化建设、教育培 训、公文处理、明察暗访、巡察等等工作,就是抓紧一切 时间多看多学多思考,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毕竟很 有限,多看他人的文章,就会打开自己的思路,这种做法 我们做的比他们还好,这件事他们还能从这个角度去写 ……一件事,完全可以写出七八篇甚至十多篇文章来,简 讯、图文信息、通讯、评论、舆情、微信小说、廉政小故 事、散文、理论文章等等。 镜头四:在看完一些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军事著作 ,如《伟大卫国战争年代苏军战术的发展》《苏联伟大卫 国战争的重要战役》 等后,青年习近平久久不能忘怀“祖 国虽然辽阔,但我们退无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 感 悟:这句经典的话,80后的我也非常熟悉和喜欢 。联系到现在自己所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难道不正是现 实的写照?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面对糖衣炮弹的层层围 攻,多少干部应声而倒。让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真心、用 心、恒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不仅 需要党员干部自我净化,时刻紧绷纪律之弦,时刻有种强 烈的危机感,更需要全国的纪检监察干部在严与实、常与 长上久久为功,不担当能行吗?不较真能行吗?难道非要 像前苏联那样被“颜色革命”了在痛哭流涕?必须寸土必 争,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镜头五:青年习近平不止一次谈到智商与情商的关系 ,他认为,智商是重要的,而情商则是关键,尤其是做大 事者。 感 悟:我虽然仅仅是一名基层的党员,但是对总书 记的这句话最近是反复品读、反复结合自己实际而思考。 自己从事工作12年来,凭自己努力而非单位推荐,拿到的 地市级以上荣誉证书一米多厚了,但是为什么经常家人不 理解,同事不理解,领导不理解?我在这句话里找到了答 案:情商。自己从小酷爱读历史名人传记,特别爱看军事 、战争方面的书记和电影,自小的一个观念:服从,严格 服从!所以,在工作中牢牢秉持“事不过夜”“只有第一 没有第二”的工作作风,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今天的事 即便是中午不吃饭、晚上不睡觉也要把它做完。所以,自 己虽然不曾当过领导,但是对身边磨磨唧唧、推诿扯皮、 层层分摊任务、“这不是我的那也不是我的”、这也不会 那也不敢的同事,甚至是领导,我上去就是劈头盖脸一顿 臭骂,即便是公众场合。我的一老领导多次劝说过我“哪 个人不喜欢被人表扬?”“谁喜欢被人批评?”自己也认 识到这样做不对,但是总觉得对事不对人,自己心胸坦坦 荡荡,自己问心无愧,不管他别人的评头论足。殊不知 ,这让我吃尽了苦头!结合五十多岁二流子在青年习近平 的耐心教育下,痛改前非的故事,我彻底醒悟了。真是有 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什么不面带笑容,和颜 悦色去说话?结合三岁女儿相处的点点滴滴,我真心顿悟 了情商的重要性。三岁的女儿,她懂什么?但是,她总是 远远躲着我,而干啥都是妈妈妈妈。有一次,我听到她在 她妈妈前告我状:“爸爸就知道骂人!”每当她妈妈让她 干啥的时候,都是“好,知道了。”而面对我的吼声,她 要么“装傻充愣”,要么看都不看我一眼就溜进自己的房 间,关门不出来。在今年的一次组织生活会上,有同志给 我提意见,说我工作能力没的说,就是爱发牢骚。我当时 就纳闷了。记得很清楚,因工作需要,我们以前认识,前 几天看到她也来市纪委,又成同事了,就和她聊天。她问 我忙不忙,我说能不忙吗……这个很正常啊,怎么能说是 发牢骚呢?后来一朋友给我指点迷津:你说话的时候语速 很快,并且很严肃,让人一看你说的话是很认真的,不像 开玩笑。青年习近平的“智商是重要的,而情商则是关键 ”彻底纠正了我多年坚持的错误观念。今后,一定将这一 箴言带在身边、记在心里、时刻警钟。 镜头六:来梁家河的北京知青,都通过各类方式走了 ,留下了习近平和雷氏兄弟。他从赵家河回到梁家河时 ,雷氏兄弟也上大学走了,他成了村里唯一的北京知青。 感 悟:读到这里,我脑海中的镜头是,手握一本书 的青年习近平独自一人站在山头上,凝望着远远的北京 ,风吹着黄沙,时时传来嘘嘘嘘的声音。驻足一小时后的 他,回到了空荡荡的窑洞,爬在炕上,在煤油灯下,挑灯 孤军奋战。父亲被无辜打成造反派,全家人天各一方不能 相聚,从繁华的北京到黄土高坡黑乎乎的窑洞,原本已经 让人惆怅至极了,现在连室友也走了。都走了,只有自己 与影子为伴。谁不苦闷?换做是其他人,连自杀的心都有 了。然而,青年习近平非常人。他留下来,能及时调整心 态,没有室友,那就彻彻底底和梁家河的村民们相依为伴 。人在清闲的时候最容易想问题,有些人越想越迷茫越失 落,但是青年习近平想的却是如何让梁家河人民富裕起来 ,他想到了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办代销店、河桥治 理……常人,会在逆境中越发消沉甚至是堕落,伟人,则 是将逆境困难挑战当做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的进步阶梯。 镜头七:冯家坪公社对赵家河的整队工作很满意,工 作结束后要留习近平在那里继续工作,但是他插队所在的 文安驿公社不同意,把他要了回去,担任了梁家河大队的 党支部书记。担任大队书记后,他带领梁家河村民建沼气 池,一下子成了全省先进典型,自己也被评为先进个人。 他办了夜校,当时是全县做的最好的,后来成为县上的试 点。在他离开梁家河上大学时,他嘱咐继任者,村里的工 作要怎么干。 感 悟: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原因很多,但是 有一点是共性的:把工作当做事业去追求,并一以贯之坚 持下去。身边老有人抱怨这抱怨那,这也不公正那也不公 平。当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时,不是想到向其取经,而是去 猜测他有啥背景,他走的是那种旁门左道,去诽谤人。遇 到问题,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不会还不问人;一有工作 ,千方百计推给别人,“啊,这个,啊,那个”,把心思 聚焦到找自己不干的种种理由,年初无计划无目标,年中 无小结,无反省,年底写工作总结时,除了写了多少字的 读书笔记外,没有一样可圈可点的成绩。纵然投机取巧了 点成绩,但是也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能走多远?这 就是好多人为什么能成最好的朋友,但是一旦成为同事那 就是敌人的原因所在。 这本书的镜头还有许多许多,比如在赵家河时,他动 手修了一个男女分开的公共厕所;比如采访赵胜利时,他 说道,“你说那些神仙打架的事,跟我们山高皇帝远的庄 稼人有啥关系?”“乱哄哄的开始,稀里糊涂的结束。 ”“但是听近平讲话,能把人听憨了。” 正如青年习近平的室友陶海粟说的那样,让老百姓更 多更深的了解我们的领导人,不仅看到他们在台上作大报 告的样子,也知道一点儿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内心世界。 正如甘肃省金昌市纪委党总支副书记刘全红说的那样 :人们关注领袖,希望走进领袖、了解领袖、读懂领袖 ,实质上是在关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的前途命运 ,是要读懂读透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找到 实现美好生活的方向和引领。 正如甘肃省金昌市纪委书记常守远说的那样:这本书 是我们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 ,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我们要学习总书记的成长史,更 要深入学习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出家国情怀,读出 文化自信。这本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的观点 学说,我们要提高层次,读出国家的命运和我们的使命。 要学思践悟、学以致用。习总书记从普通农民到人民领袖 ,从普通党员到党的总书记,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 选择,要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红色记忆去读,当做英雄史诗 去读,当做励志教材去读,学习总书记如何做人、做事 ,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 一位敢为普通人弯腰屈膝的官员,必然会被更多人翘 首仰望。 理想信念是支柱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 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精 神支柱。对理想信念之于共产党人的极端重要性,是党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加以强调的。他是这样要求 全党同志的,更是在自己长期工作实践中这样身体力行的 。这一点,从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知青岁月中就 能找到答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的是习近平总书记 青少年时代上山下乡,在黄土高原的小山村梁家河“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故 事的一条红线,就是他在融入群众中确立了理想信念,在 艰苦环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一旦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 徨,他就找到了坚定的目标,建立起了对党、对党的事业 、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和执着。 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青年习近平面对 的苦与难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而更为感人至深的是他 坚韧不拔的政治追求。对于常人来说,只要现实表现好 ,就容易被组织接纳。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现实表现 广受称赞。但因为所谓“家庭问题”,入团入党对他来说 是那样的希望渺茫。正如一位受访者说的:“在实现人生 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 数’开始。”面对组织上的冷遇,他没有抱怨,没有气馁 ,没有放弃,而是锲而不舍、坚定不移。他先后写了好几 份入团申请书,才在1972年秋天入了团。同样,他反反复 复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最终在1974年春天入了党。 理想信念犹如定海神针。当身边的知青或当兵、或招 工、或推荐上大学,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只剩下他一 个人的时候,他还能不急不躁。他从容自问:“我为什么 就不能在梁家河扎根呢?我为什么就不能留在这里为老百 姓干好事呢?”这一问,让他找到了苦苦期盼的光明大道 其实就在自己脚下的青春答案。当他下定决心留下来的那 一刻,他就把自己看作了黄土地的一部分,立志改变梁家 河的旧面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理想信念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总是要体现在工 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上。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们看到了 这样的青年习近平:他跟社员一起用挑子挑着羊粪和牛粪 往山上送,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就 用衣服垫着继续挑;他顶着炎炎烈日在地里割麦锄草,身 上都晒红了,之后又蜕皮、仍然坚持活不干完不休息;他 带领社员打井,率先跳到冰面上,用老䦆和镐头使劲地挖 残冰冻土。他带领群众治沟打坝、植树造林、大办沼气 ,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办铁业社、办缝纫社、办 代销点、办磨坊,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因为青年习近平已经把 理想信念深深地内化于心,并外化成“敢为人先、坚持到 底、不辞辛苦”的昂扬斗志,体现在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 的实践中,他才能“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 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 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 、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的奋斗,成为中国人民从站起 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动力,也由此成为我们党百 年历程中最可宝贵的红色基因。历史已经翻开了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代人的上山下乡早已成为“过去的故 事”,但他和无数像他一样不懈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展 现的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却是历久弥新、久而弥坚,始 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今天,我们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长征路上。这 同样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深刻变化的执政环境,对每一个共产党人都是现实的考 验。我们必须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保持共产党人的 使命担当,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 原则、坚守规矩。唯有如此,才能在胜利时和顺境中不骄 傲不自满,在困难时和逆境中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 赞誉和诱惑考验,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永葆共产 党人政治本色。 现在依然需要吃苦精神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苦,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吃苦,是 青年习近平面对困难的勇敢选择。 在全国普遍贫穷的年代,又是在黄土高原山大沟深的 穷乡僻壤,自然环境之严酷,生活条件之艰苦,是可想而 知的。当时的梁家河,土地贫瘠,缺吃少用,老百姓吃水 、烧柴、照明等都有很多困难。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 ,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粮食还填不饱肚子,每天吃的是 野菜团子、黑米糊糊、玉米糁子这些粗糙和难以下咽的粮 食。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 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个本来可以在亲人面前承欢的少年,一下子从中国 的首都来到四顾茫茫的黄土高坡,面对这样恶劣的生存环 境,心理上确实一下子难以适应。但当时的习近平很快融 入乡亲,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 磨炼,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成了梁 家河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开荒、种地、铡草、放羊 、拉煤、打坝、挑粪,他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都抢着干 ,从来不惜力,从来不“撒尖儿”。 一位村民回忆打淤地坝时的一个细节:那时候基本谈 不上什么劳动保护措施,连手套都没有,直接用手抓住夯 石的绳子,再用全身力气往下砸黄土,一天的功夫,青年 习近平的手掌上磨得全都是水泡,第二天再干活,水泡就 磨破了,开始流血。但不管多疼多苦,他都一直拼命干。 关键在于,这样的苦活累活,他一干就是七年,连村里的 乡亲都感叹:“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这苦!” 世间万物总是充满着辩证法。苦,会使一些人消弭意 志、选择回避,丧失抗争和奋斗的勇气。苦,同样也会使 一个勇敢者昂起头颅,激发出他的潜能和斗志。青年习近 平选择的,就是面对现实之苦,就是与乡亲们苦在一起、 干在一起,就是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就是在 艰苦奋斗中淬炼成长。他后来说:“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 劳作,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但这在当年几乎比 登天还难。”是的,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尽自己所能 ,带领乡亲们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为大家伙争取美好 生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活总是给勇敢者丰厚的回报 。一个人经历的艰难困苦,会成为他一生最可宝贵的精神 财富。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七 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 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 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 那个程度。”实践证明,只要有乐于吃苦的劲头,再苦的 环境条件也能克服,再难的问题也能直面解决;经历了艰 苦岁月的磨砺,以后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处变不惊、应对 自如。回过头看,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历练,锤炼了 习近平总书记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 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使他成为在艰难环境和曲折经历 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 袖,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 今天,我们国家各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人民群众的吃穿用度已然无忧,再也不用过当年那样 的苦日子了,那段苦难岁月也已成为恍如隔世的记忆。但 这并不意味着吃苦的精神过时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际遇和机缘,都要面对 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从大环境上说,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 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 伟大梦想,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 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对个人来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与人言无二三。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那就是每一个 人都不能在应当吃苦时选择安逸,都不能在应该奋斗时选 择逃避,而是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好吃苦这个人生 必修课。 知青岁月为当代青年树立价值标杆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由中共 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该书记录了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 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 10月期间的故事。这组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 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 ,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 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 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 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 历程。 作为祖国的青年,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在前进途 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 ,有喜悦也有哀伤。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楷模,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敢于吃苦,勇于克服苦难。无数人生成功 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 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 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作为祖国的青年只有坚持好 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用青春浇灌梦想之花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正式出版,吸引众多 读者争相购买。书里讲述了习总书记扎根农村、扎根农民 ,展现了一代领导人在农村艰苦历练,坚韧成长的奋斗历 程。通过书中的精彩刻画,让人不知不觉受到教育,受到 感染。青春因为汗水而精彩,因为坚持而无悔。我们许多 年轻人更应该对照自身,发现自己的问题,展现新时代青 年风貌,无愧美好年华。 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这是士兵突击中“呆兵”许三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 而,他却在军营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而如今许多年 轻人把心思都花在游戏攻略,玩耍聚会上面,很少去思考 年轻人做哪些事情更有意义。很多人觉得青春就应该理所 当然的流逝,最好的年华就应该做“我最想做的事”。有 太多的年轻人心态和思想的成熟速度远远比不上身体的发 育。 在今年征兵体检中,各市体检淘汰率创史上新高。淘 汰率“爆表”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经过一番查找,不良的 生活习惯,沉溺游戏,缺乏锻炼等原因即为最直接的“病 根”。这种不流血,甚至不流汗的青春就是某些年轻人真 实的写照。试问,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保证未来的工作 ,如何挑起生活的重担。 这一代年轻人,生活的顺风顺水,物质资源极大丰富 。然而缺乏苦难的经历,缺乏对社会深刻思考。但是同时 ,却又处于伟大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国家和人民的给年轻 人以足够的激励与鞭策。不需扬鞭自奋蹄,年轻人更要不 断反省自身,强化锻炼,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向习总书记 一样,奋斗出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接班人。 青年是树立远大目标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最好的时 期。时代在呼唤,我辈没有理由不向前。做有饱满的精神 状态和强健身体素质的青年人。风劲帆满,远航正当时! 以青春的名义弘扬主人翁精神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近日,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已由 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通过29位受访 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 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 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知道,知青岁月 ,那是段激情燃烧又五味陈杂的青春岁月,有苦、有泪、 有辛酸、有彷徨、也有人生的历练与厚重。“青春只有进 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 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 无悔的青春回忆。”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青年干部,我们尽管未曾经历过 那段特殊的时期,相反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 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 的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但也面临着基层各种社会矛盾凸 显的乱象,经受工作、婚姻、生活等现实问题的考验。这 就要求青年干部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要 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要积极实践、接受磨砺,要敢于吃苦 、勇挑重担。 首先要讲正气,做立场坚定的明白人。作为基层青年 干部,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积极响应落实党风廉 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反对不正之风 、勇于与突出问题斗争、敢于向潜规则说不,自觉营造并 维护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其次要接地气,做脚踏实地的暖心人。作为基层青年 干部,工作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最天然优势就是贴近群 众。通过脚步丈量民情,切身感受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要多群众考虑,带着对老百姓浓厚的感情投入工作 ,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还要有朝气,做想事干事的带头人。作为基层青年干 部,要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锐气。遇到困难和问题不气 馁,不回避,积极想办法、谋出路,保持向上进取的精神 风貌,在工作中敢于自我挑战,敢于尝试,破旧立新、推 陈出新。 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 ,请勿推辞!”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 力量,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弘扬主人翁的精神,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名优秀的基层青年干部。 青年榜样知青习近平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 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 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怎么样国家就怎么样。 1919年,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人民饱经屈辱之时,是青年 人走上街头,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呼喊民主科学 自由平等,将青春的力量汇聚成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 ;1921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际,是青年人汇聚一堂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 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历史和现实都告诉 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 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 与责任,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烦恼与忧愁。当前,我们这 代青年人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正处 于在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征程中实现自己个人梦想的重要 机遇期,这无疑是我们的幸运与机遇;但同时,如何在快 速发展的社会历史潮流中找到个人价值的定位,如何在纷 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榜样,如何处理好理 想与现实、吃苦与享乐、个人与集体等关系,也是我们的 烦恼与困惑。纵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或许会找 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一书,展现了知青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展现了党和国家的卓越领 导人在青年时期的选择与担当,为当代青年人如何处理理 想与现实、吃苦与享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出了生动 诠释,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理想,坚定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品格。习 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 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 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知青习 近平在1969年到陕北插队的时候还不到16岁,是全国 1600万知青中年龄最小的,而他所去的陕北又是条件最艰 苦的地方,曾有同期知青回忆说,“1969年1月,当我们乘 车前往陕北途中,就被沿途漫无际涯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坡 所震撼,进入眼帘的尽是穷乡僻壤,我们无法将眼前的情 景与革命圣地、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竟有同车人怀疑 司机是不是走错了路。”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习近 平没有抵触,没有怨言,而是努力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 、劳动关、思想关,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 、拦河、打坝,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下雨刮风我在 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 ,什么活都干,因为我那个时候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我 不换肩。”这一干就是七年,连村里的人都感叹:“近平 是北京的娃娃,大城市来的,但是干活跟咱农村人一样 ,一点也不惜力。又有文化,又爱学习,又能吃苦,了不 起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 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 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 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 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正确的理想信念是 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坚强的理想信念,就能抵御住各种 风险诱惑和困难考验,就能以不屈不挠、充满自信的姿态 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当代青年人要以知青习近平为 榜样,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坚定自己的脚步,以实现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奋斗的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 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人生价值。 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青春,珍惜 时间学思悟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高尚品质。2013年五 月四日,习近平与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指出,“青春只有 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知青习近平在梁家河那种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进行 高强度劳动的恶劣条件下,依旧没有忘记学习,没有忘记 读书,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坐下来看书,陕北老乡曾回忆 ,“他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他 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当时的煤油灯很简陋,把用完的墨 水瓶里灌上煤油,瓶口插个铅筒筒,再插上灯芯,点燃了 照明。近平就拿本书,凑着那点儿亮光看书,因为离得太 近,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就是在这 样艰苦的环境下,近平每天都要看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 才睡觉。”在插队期间,面对特殊历史时期的苦难和磨砺 ,习近平没有抵触,没有怨言,坚持广泛阅读书籍,不断 充实自己的知识。同时,又通过身体力行的劳动,将自己 的学习感悟付诸实践,带领乡亲们改变村庄的面貌。从兴 办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到带领群众打坝子,挖水井、从创立 铁业社到办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等,青年习近平在严谨 把握当时政策的条件下办成了便民惠民的好事,给群众带 来了实惠,村民武晖现在提起这些事都感慨地说,“近平 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 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广大青 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 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时代是思想 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想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 动,要在伟大的时代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当代青年人就要 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始 终坚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拜人民为师,做到学以致 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 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人民,始终 同人民站在一起,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情怀。习近平 总书记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 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 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 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七年岁月中,在人生 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知青习近平始终与群众生活在一 起,一块吃、一块苦、一块干,村民接纳了习近平、帮助 了习近平,村民的质朴和善良感动了习近平,“我饿了 ,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 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咱梁家河人对我好,我永远都记 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习近平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 次蜕变,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确立了为人民服务 的理念。同样,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 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有知识、点 子多”“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感恩着乡亲们,用自己的奉献回馈着老百姓, 梁家河的乡亲们至今还感念村支书习近平,“我们选 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和 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 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知青习近平在他年轻 的时候就志存高远,但他的远大理想,恰恰不是当多大的 官,而是看似平凡的“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当代青年 要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将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联系起来,自 觉选择服务人民的事业,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真正做 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勇 往直前的智慧和力量。 知青习近平用七年时间,扎根中国最基层,贴近中国 最底层,与普通农民朝夕相处,在服务群众中了解了农民 、了解了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他的奋斗历程是青年人 不负韶华、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的生动案例,是青年人勇 担历史使命,关心人民、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生动表达 ,是青年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用青春梦托起 “中国梦”的光辉典范。我们广大青年一定努力学习知青 习近平的优秀事迹,学习他坚定理想、热爱群众、艰苦奋 斗的精神,脚踏实地,再接再厉,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 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 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青年干部要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出版发行。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 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 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 程,给青年党员干部指明了青春努力作为奋斗的方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 来的发展就有希望。青年干部作为青年人中的排头兵,是 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青 年干部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激发自身特有的朝气和 活力,坚定崇高的人生理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既要善于“抬头”总结反思,又要勤于“埋头”实干耕 耘,力争做一个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 当、清正廉洁的优秀青年干部。 把勇于担当作为行动。勇气,是一种坚韧的精神品质 。担当,彰显对职守的忠诚、追求的执着。播种勇气,收 获当担;播种当担,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 种信念,收获辉煌。青年党员干部要敢于做勇于担当的先 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扎扎实实干事。如此,勇字当 头、以干为先、以当担为盾,方能有为之实。当前正值脱 贫攻坚关键时期,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 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做到敢于担当 ,能够担当,直向困难和问题,主动迎接挑战,在脱贫攻 坚战中做出一个共产党员的贡献。 把无私奉献作为追求。生而为人,应有所追求。有什 么样的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境界,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有 什么样的选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何况青年党员干部正是青春奋斗之时,“路漫漫 其修远兮”,将“奉献”上下而求索追求,方是有为之本 。 青年干部应该时刻怀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 我”的心态,强化实干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工作实 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从小事做起,迈稳步子,脚踏实地 做好每一件事。面对心浮气躁的社会环境,要多一点沉稳 和从容,真正把自身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中去 ,不断向领导同事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基层实践学 习,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提升本领,充分实现自身的 人生价值。让青春之梦想融入伟大中国梦,让青春年华在 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领导干部须下基层练就“真功夫”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 为党的根本宗旨,能否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干部 是否合格的试金石,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方向标”。党之 所以能发展壮大、由弱到强成为执政党,最大的法宝之一 就是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群众的期 盼。具体到工作实际,就是要真正弄清“为了谁、依靠谁 、我是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现在很多领导干部上任都会被鼓励多去基层的地方去 。基层字面意思说,是指那些比较偏远的地方,不怎么引 人注目的人和事。不过我们都不应忽视甚至轻视基层,因 为只有基层才是真正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多帮助的地方。领 导干部需要读书思考想问题,但更需要蹲在田埂察民情。 福建政和县原县委书记廖俊波,不是热衷于跑“上头 ”,而是喜欢跑基层,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去。他交的朋 友,绝大多数是无职无权的工人农民。他爱老百姓,所以 老百姓也爱他。一位与廖俊波认识多年的农民动情地说 :“他不是官,他是我老大哥,是和我们农民坐一条板凳 的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里,详细记录 了习主席当年走遍梁家河的每个角落,与村民朝夕相处、 相知相交的故事。这说明,基层不但不能不走,而且应该 常去多去,使这些地方成为服务的方向、注意的重点。 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不愿在基层工作。每年分配到乡 镇工作的年轻公务员并不少,但真正有扎根基层、丰富学 识、做一番事业的想法的年轻该干部并不多,大部分同志 在深入接触基层工作后,便热情减退,心生“去意”。归 根结底,是怕吃亏,不甘心。同批次的公务员,基层工作 环境、工作待遇与县级机关相去甚远;自负“满腹才学 ”得不到施展,晋升途径狭窄;急功近利的心态作祟,相 互攀比风气浸染,使得年轻干部无心扎根基层。诚然,上 有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苦,事情繁杂,但你很快就 成为工作的“多面手”;基层累,工作繁重,周末也是加 班日,但可以磨练坚韧意志,增强工作本领;基层烦 ,“民意”冗杂,事无巨细,但却可以丰富社会历练,收 获群众认可。 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不仅积累了丰厚的工作经验 ,重要的是对社会各个阶层的需要会有直接和感性的认识 。基层的历练是干部成长的必修课,也是成长成才、成就 事业的必经之路。安静地根植基层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 信念;安静地根植基层,脚踏苍茫热土,事业方有坚实的 根基;仰望广袤星空方知宇宙万象;登泰山之顶方能领会 “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安静地扎根基层才能无愧于时代 赋予的使命。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才能丰富自身的内涵 ,成长为参天大树。 青年干部要有“安于现状”的耐心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青年干部要有 “安于现状”的耐心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由中共中央党 校出版社公开出版。这对于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它是一部 党的理想信念的教科书、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 经典、党的基层工作的指导书,更为进行实践锻炼和增进 群众情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示范和榜样。青年干部要向习 总书记学习七年在基层“安于现状”的耐心。“安于现状 ”不是让我们碌碌无为、庸庸度日,而是要在平凡的岗位 上认真学习,不浮躁、不攀比,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 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摆正心态。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 则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工作上不拈轻怕重,对岗位不挑 肥拣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心竭力、善始善终。要以 群众利益为重。对于青年干部而言,要多到基层走走看看 ,了解和收集民声民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切 身利益,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负责,用实际行动践 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勤于学习。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牢记宗旨使命,紧跟方向“不 跑偏”。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主动钻研业务知识,成为 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积极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经 济、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知识,不断适应新要求。 要敢于担当。不管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 困难,这就需要青年干部去解决、去克服,这是责任,更 是义务。在难题面前要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责任感 ;在矛盾面前要有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使命感;在风险 面前要有敢作敢为,敢担责任的信心。要时刻保持着对党 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遇问题不回避,敢于向上级领导 为民请示,坚持为民办好事。 耐心呆在基层不断历练自己,耐心呆在平凡的岗位不 断磨练自己,耐心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请相信,是金 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脚踏实地才能前路宽广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脚踏实地才能 前路宽广 8月18日出版的学习时报用四个整版报道了《习近平的 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出版。文章中描述了习近平在陕北 插队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当时与习近平一同插人员 的回忆记录,侧面真实的描写了习近平当时的工作状态和 精神面貌。 即使在陕北农村艰苦环境的磨练下,习近平依然没有 放弃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除了生活环境的恶劣和劳动 强度的困难外,习近平的父母当时还处于被迫害、审查中 ,他本人也背负着“黑帮子弟”的压力,知青的两大出路 ——征兵、招工,对他来说都几乎不可能实现。在这样重 重的身心压力下,他依旧没有放弃学习,在其他人都将精 力专注于满足口腹之欲时,他痴迷于阅读和学习。同时他 有一股“钻”劲儿,有想法,有思路,在当选梁家河的村 支书后,带领群众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 代销店,搞河桥治理,打坝地,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直到今天,梁家河村还在受益。 通过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我们应当 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重要的是拥有克服困难的坚 强毅力和脚踏实地的进取精神。目前一些年轻人,心浮气 躁、好高骛远,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看到一些不 公平现象,就怨声载道,一味将责任全部推给社会和环境 。面对成功人士,也仅仅是看到他们的光环与优势,没有 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与努力。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为例 ,他与同时代的青年一样,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磨练,他并 没有沉溺于困难,而是在逆境中坚持学习提升自己、脚踏 实地开拓进取,在困境中升华,使这一段经历成为他日后 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纵观其他行业的佼佼者,无一不是 在磨练中成长、从困境中涅槃。作为当今的青年,更应当 脚踏实地,珍惜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把每一次的困难当 做提升自己的挑战。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力量给自己踏出 一片宽广的前路! 学会“动”起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习近平 的七年知青岁月》,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 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党员干部读这本 书就要向习近平学习,不论在任何环境、任何岗位,学会 “动”起来,在服务人民中找到奋斗的方向和力量。 “动”起来首要是开动脑筋来思考。思考决定人生的 高度,思考成就生命的格调。“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 惘、彷徨。”面对新环境,新的际遇,习近平也曾经有过 成长的烦恼。可“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 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从“近平教 我写名字”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知青习近平的思考,他 认真地想过如何在黄土地上扎根、生活。他从打坝、修梯 田、打井,增加粮食产量中找到知青在农村扎根的土壤 ,体味底层群众的需要和期待,从中找到人生价值的坐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开动脑 筋思考我们是谁、来自何方、走向哪里的问题。更应该思 考我们每天面对的人群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 什么的问题。共产党人只有坚定信念,固守本心、不忘初 心,把心思放在为人民谋利益上而不是为自己,那么党员 的人生价值就会得到升华。 “动”起来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在实处”是习 近平知青时期的优秀养成。会干,从群众需要出发,做一 些给群众得好处的事,让群众认可。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办 过扫盲班,把农民组织起来学文化;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 池,解决当时陕北农村老大难的燃料问题。敢干,勇于担 当,看准了的事他能够主持公道带领群众干好,比如分救 济粮,他能连夜到一家一户去查存粮。做事公道、敢于担 当,是群众对习近平最简单而最有份量的评价。马克思说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五位一体总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战略。五年来,全面深化 改革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全面 确立。习总书记指出“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奔向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改革需要凝聚更多的 力量,不断向纵深推进。”把改革推向纵深关键是要把老 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把准,在工作中把老百姓关心、 期盼的事办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分享的好事 ,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动”起来能够收获依靠的力量。从梁家河村一名普 通知青到村支书,七年知青岁月让习近平看到了信任的力 量,懂得了人民的珍贵。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 依靠力量,党依靠人民挽救民族于危亡、发展国家于时艰 ,眼下,同样需要依靠人民造福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 的伟大梦想”。“动”起来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与落脚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长远利 益和当前利益,引导群众认识自身利益并为之积极奋斗 ,从“吃、穿、住、行、医、学”等具体问题入手,切实 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 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 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总书记 话,认真学习掌握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的特点和规律 ,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 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团结带领 群众跟党走。“动”起来,我们会收获最广大人民的力量 。 “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 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 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学会“动”起来,积极思索,探 索,勇敢地追求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我们的明天更加 灿烂。 双向挂职,勇于打破“身份壁垒”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7月17日,中央和国家机关等单位与省区市双向交流挂 职干部培训班在京举办。双向挂职,是一项“上挂下派 ”的干部交流制度,更是上级机关与基层干部相互交流、 相互取经、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 对于下派挂职锻炼的干部,要做到“沉下去”。身处 基层,不是为履历“镀金”,更不是偷闲享乐,而是沉淀 心境,为人民服务,接受群众监督。最近,《习近平的七 年知青岁月》出版发行了,该书通过讲述人的回忆,真实 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正 是这段深入百姓的朴实经历,才锻炼出习总书记求真务实 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我国的最高领导人 ,也是从基层一步步踏踏实实地摸索出治国理政之道。因 此,下派干部只有扎根基层、融入基层,才能知民情、晓 民意,避免“一拍大腿出主意”、“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 ”,真正将服务落到实处。 对于上挂干部,则需抓住学习机会,让思想观念、行 事方式“提上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置身 于一个充满挑战的新环境,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再也 不是通过简单沟通便可解决,只有不断跟随上层经验者 ,从他们身上学习取经、概括提炼形成自己的方法论,才 能提升政治洞察力,增强政治敏锐度,用更加凝练丰富的 理论去指导实践,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近年来,“年轻化”愈来愈成为干部挂职的发展趋势 ,青年干部拥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良好的领悟能力和永不 止步的探索精神,青年力量是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 重。双向挂职,就是要让青年干部形成大局意识,深刻地 理解大局,正确地把握大局,同时也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 位,客观看待、全面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既不妄自尊 大,也不妄自菲薄,尽快融入适应未曾体验的新环境,积 极摸索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既要熟悉手上业务,也要 要学会自我管理,既要慷慨激昂、勇于创新,又要贴近现 实、稳扎稳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拥有鲜明的个性,都 拥有各自擅长和欠缺的领域。因此,双向挂职实际上也是 对综合素质的考验和提升,只有在工作生活中边学边干 ,边干边学,增长板补短板,才能汲取经验、理清思路、 科学决策、落实工作,才能让各项能力全面发展。双向交 流挂职,上下级干部之间的“身份壁垒”被勇敢打破,来 挂职者的见识更广阔,眼光更长远,工作水平更先进,精 神状态更饱满,在服务人民的同时也提升了人生境界,实 现了自我超越。 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 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 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 益考虑的。”这是见证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石春阳说 的话。 “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 来却很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习 近平践行的终生信念,在梁家河七年的时光他做到了,在 离开梁家河此后的四十多年来他做到了,他不愧自称为 “黄土地的儿子”。 15岁,背负着“黑帮子弟”的名头来到偏远的陕北革 命老区梁家河村,正如习近平自己所说,他是迷茫和彷徨 的。艰苦的环境还是次要,被歧视、扣帽子,还要忍受父 亲被“迫害”、母亲被批斗审查的残酷现实,习近平精神 上受到的折磨远比肉体上的折磨更加深刻。天将降大任于 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目睹梁 家河村极度贫困的现实,习近平毅然决定扎根于此,带领 村民大搞生产,让梁家河不再外出乞讨成了他的奋斗目标 ,让人人有饭吃、户户有衣穿成了他的“大任”。 村里柴火少,生火难,习近平想方法、找路子,听说 四川建了个沼气池,立即前往四川学习沼气池建设技术 ,回到村里多方动员、发动群众紧密锣鼓开始了陕西省的 第一个沼气池的开工建设。习近平不惧脏臭、不怕烦累 ,亲自带头干,亲自挥锄头、撒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最 终沼气池成功落户陕北,而梁家河村也成为陕西省第一个 建成沼气池的村落,不仅头疼的烧火取暖问题解决了,村 子里的沼气池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看着天天络绎 不绝前来参观取经的“外地人”,大伙别提有多自豪。 村里农具不够用?找几个铁匠,我们自己生产,解决 了农具需求问题,还能赚工分;去公社置买物件,来回跑 的辛苦?我们自己弄一个代销点,省去来回跑的功夫,一 心一意搞生产;缝不了衣服?没关系,找几个“好手”帮 你缝,“婆姨”在家缝衣赚工分,我在地里搞生产;家务 事太多,磨面磨一天?弄台机器,一台柴油磨面机抵你千 头小毛驴,人解放了,驴也解放了,安安心心抓生产、赚 工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习近平“群众需要什么,他 就干什么”的鲜活写照,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感受到的是 劳动人民的真、善、美,还有千千万万个似梁家河般的体 现中国贫困潦倒现状的小村庄,更多的是明白了“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真谛,而梁家河的人们只感受 到习近平的“真善美”、国家及政府的“真善美”,这对 他们来说,已经足够。 22岁,离开梁家河之时,习近平看着那些哭成泪人的 熟悉面孔,泪光闪现,转身迈向了更大的舞台,投身到更 大的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福祉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此时 不再迷茫和彷徨,而是充满了自信,他把心留在了这片黄 土地,然后怀揣着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向我们走来。 寻梦,青春路上的赞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基层,是人生的练兵场,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人,才 能沉得下心,走的更远;基层,是青春的逐梦台,挥洒过 汗水,品尝过孤独,才能明白奉献的意义;基层,是梦想 的百花园,承受住风雨,耐得住烈日,才能盛开出最美的 青春之花。 青春,意味着选择。每一个青年在大学毕业时,都要 面临选择,而每一个选择将预示人生之路通向何方。选择 考研,就要继续在学校学习,在选择的专业方向深造;选 择创业,就要承受随时可能失败的风险,做好承担一切的 准备;选择进入企业,就要马上熟悉业务,准备迎接一个 个挑战;选择到基层志愿服务,就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在基层一线栉风沐雨。每一种选择,都可以实现自身价 值,只要干的是利国利民的事,就要无悔自己的选择,勇 敢地走下去。只要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总可以收获一段 美好的人生旅程。而选择基层,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在 基层,关注的人少,付出的更多,面对的是普通群众,彼 此之间的交流需要更用心,而基层的繁杂事务也可能会让 你一头乱麻,基层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待遇比不上国企 外企,荣誉和奖励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坚 定的信念支撑,还要耐得住性子,熬得住艰苦,但是有失 就有得。平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在基层,可以得 到更大的锻炼和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青年,人生 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说明了选择的重要性,而当 初总书记选择了梁家河,也注定了他的人生不会平凡。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 后选择来到湖南省衡山县贺家乡担任大学生村官,3年期满 后,放弃提拔到机关工作的机会,继续选择留在基层,转 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他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 ,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 配备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中国“最美村官 ”。他是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成立这个公益组织是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为中国的农村做点事,帮助农民改 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青年人应有的时 代使命,做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很多人都说他傻,明明 有机会,年入百万,过更好的生活,但是他却选择回到农 村当农民;更多的人说他优秀、严谨、有思想、有闯劲、 有担当,渴望中国有更多的热爱基层,能在基层干事创业 的人。青春的选择,决定了人生起航的方向,所以,这一 步,必须要走好。秦玥飞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基层寻梦 ,便是青春最好的选择。 青春,意味着成长。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 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同学 们的回信中写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比 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 目标。”生在这样的时代,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有更多 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抱负。1934年到1936年,不到两 年的时间里,中央红军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爬 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 流,投入大小战斗300多次,谱写了震撼世界的英雄史诗。 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恰恰是一帮年轻人。当时的红军,军 级干部平均年龄仅为29岁,师级干部仅为25岁,即便是毛 泽东,也刚刚40出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气,挥斥方遒。”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力和智力最佳 时期,也是成长最快的时期。毛主席曾鼓励青年要到农村 去,因为农村有广阔的土地,到农村一定大有可为,大有 作为。习近平在15岁时,就插队去了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 ,是当年400万“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在农村带的 时间最长的极少数知青之一。七年的知青岁月,开荒、种 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 ,后来又带着乡亲们修淤地坝,搞科学种田;创办农村铁 匠铺子,自己生产小农具;创建陕西首个沼气池,使梁家 河成为全省能自行解决照明供热的第一村。七年间,他几 乎没有歇过。到1974年10月,梁家河就只剩下他一个知青 了。知青院子变得冷冷清清,居住的窑洞也变成了冰房冷 灶。他却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依然是该干活干活,该吃 苦吃苦,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完全是 一副“卯足劲扎根干”的心态。七年的知青岁月承载了他 最美的青春,艰苦的磨砺,成就了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的坚毅品质,梁家河,是他走向社会“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 、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有人说,没有 梁家河的七年,便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今天的从容执着和大 气磅礴。正是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孕育了青年习近平宽 厚敦实的优良品质和滴水穿石的至高境界,并最终在苦难 历史和曲折经历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党领袖和国家领 导人。 青春,意味着可能。大凡创业者,无不是从青春时期 开始创业,因为青春可以容许失败,青春,也意味着一切 皆有可能。戴威,ofo创始人兼CEO,ofo党委书记。2013年 北大毕业后去青海支教,一年后回北大读研,同年与4名合 伙人创立ofo共享单车。他是优秀青年代表,热衷公益,在 青海支教期间,发起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以推动中国西 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先后启动了“西部愿望足球计划 ”、“希望中国引擎计划”,开启了人才教育扶贫新模式 。2014年,他提出“以共享经济+职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 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创立了国内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运 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致力于满足城 市居民短途出行需求的同时,推动共享经济和环境保护发 展,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他相信,终有一天,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 2017年7月1日,ofo公司党委成立,戴威当选为党委书记。 正是因为他心怀大爱,热衷公益,让他更加坚定,要通过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造福更多的人。作为一个青年创 业者,他眼光长远、目标远大,更重要的是,他敢于尝试 ,敢于创新,不忘奉献。他的奋斗,让中国迈入了共享经 济时代,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毋庸置疑,他正在 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未来走向,这就是一个青年的脚步 和信仰。一个正在读书的研究生,能做成一家影响中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公司,确实伟大。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 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创业者和科技创新人才,未来将会有 更多的青年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中来,而他们最需要的,就 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这一步可能面临失败,但是却可以 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看到别样的风景,而艰苦的经历也必 将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青春,意味着梦想。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特别是青 少年。梦想之于青少年,如同火炬之于黑暗,灯塔之于航 船。毛泽东17岁时就写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 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迈诗句 ,表达了他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周恩来12岁时就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岁时,为了中国的反帝 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的求学机会,归国加入 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 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有信念、 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所以,在青年时期,一定要多奋斗,多追梦。俞敏洪在 《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中写到,人的一生不能只为物质 而活,要有更大的格局和心胸。一个梦想改变世界的人 ,一定会勇于修正自己,一定比他们更有冲破黑暗的决心 和毅力。我们的存在,应该让这个世界更为美好,不是吗 ?俞敏洪作为梦想导师,经常这样鼓励青年要有梦想,要 敢于追梦。而他自己就是一个青年追梦典范,从两次高考 失败,到意外考上北大,从大学患上肺结核,到毕业后留 校任教,而后从北大辞职,白手起家创办新东方,俞敏洪 的人生奋斗历程充满了青春励志的梦想故事。俞敏洪、秦 玥飞、戴威……他们都在朝着梦想勇敢前行,为了无愧于 这个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大 好时机,“一带一路”全面铺就,深化改革如火如荼,大 众创业百花绽放,正需要有知识、有梦想的年轻人加入进 来。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多年来,一批批 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到西部去志愿服务,到基层去改 变农村,到祖国的海疆大漠去保家卫国,到各行各业去钻 研创造,他们是祖国长治久安的新生力量,也是这个国家 繁荣昌盛不可或缺的永恒支撑,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不竭动力。 奋斗,让青春无悔;梦想,让青春更有意义。习近平 总书记告诫广大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错过了 ,将永远遗憾。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 用来回忆的。只要有梦想、肯奋斗,即使在最基层,在平 凡路上,依旧可以开拓出一片天地。无数事实证明,只有 经过基层的磨砺,才能成长的更快,走的更扎实;只有把 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 业。寻梦,既是寻每一个人的梦,也是寻一个国家的梦。 中国梦的追寻,必将刻印着青年的足迹和担当,这是时代 要求和历史使命,更是青春路上最美的赞歌。惟愿更多的 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 情,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 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七年知青岁月人生的积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 梁家河村插队期间,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和乡亲们 成了一家人。作为知识青年,习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敢 担当,能做事。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 建设沼气池,解决了当地缺柴烧的问题;还办了铁业社、 代销点、缝纫社以及磨坊等,切实解决了村民们一系列的 劳动和生活需求问题。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劳动、生活的知 青和村民们,讲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村民 说,“无论近平当年是我们村的支部书记,还是现在是全 党的总书记,他的心一直都在我们老百姓中间。”习近平 把共产党人的赤子之情体现在方方面面,尽显共产党人的 担当与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决战脱 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心与博大情怀。 群众眼中的习近平是个“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 命干”、“近平是北京知青当中年纪最小的”、“群众需 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平讲话特别实在特别有意思 ”、“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近平非常 注重让村里人学习文化知识”、“近平比较沉稳抗压能力 比较强”、“近平教我们认字教我们写自己的名字”、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近平不说空话大话 说的都是我们想说的心里话”、“近平这个年轻后生功成 不居谦虚谨慎”、“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近平给 村里带来很大变化到今天我们还在受益”、“1972年到 1973年是近平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近平有威望有能力 积极地融入社员当中”的共产党人、群众的贴心人、群众 的自家人、领头羊。他的心坎里永远装着群众,最牵挂的 人——贫困群众,贫困群众的冷暖温饱是他心中最大的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体现了他一心为了民的赤 子之情,也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 华。他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为一个饱尝人 生酸甜苦辣的青年,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这就决定了 他所走的人生道路的不同。“这个年轻后生,功成不居 ,谦虚谨慎,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 的口口碑,群众这杆秤永远掂量着我们共产党人。习近平 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讲到:于细微处见情怀,于细微 处见品德。“人民”二字在党员干部的心中分量多重、地 位如何,无时无刻都会化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节。 把好作风彰显在时时刻刻,把共产党人的赤子之情体现在 方方面面,尽显共产党人的担当与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 会议时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 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经济 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 ,“以人民为中心”,既要“牢记于心”,更要“付诸于 行”,如此,才能真正诠释“服务”之内涵、彰显“公仆 ”之本色。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紧紧 与人民群众连在一起,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只有把 “人民利益”作为“指南针”、把“人民需求”作为“指 路牌”,把“人民满意”作为“指示灯”,把共产党人 “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转化为踏石留印的行动,才能确 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指出:“做人要实,就要对党、对组织、对人 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 一言一行必须紧紧围绕“人民利益”、处处彰显“人民情 怀”,把共产党人“发展为了人民”的责任担当体现出来 ,切实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 不能少。 “小账本大情怀”,一切行动围绕“人民”,“人民 ”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心”。把“人民”放在“中心”的 干部,言行举止才能不出轨、不越轨、不脱轨,才能交出 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 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有信仰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近日,记录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采访实录—《习近 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式出版发行,一时间也是在社会上 引起了抢购的热潮,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而在我们的湖北 省武汉市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入职培训时,市委组织部的余 部长特意要求工作人员为我们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们每人 购置了一本。据余部长说,目前在武汉这本书在书店都被 抢光了,是很难买到的,所以在此我也要首先感谢组织、 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基层的村官们的重视,让我们也能对这 本书先睹为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 得远、干的实。既能在外交舞台上诠释中国形象,奠定大 国地位,也能够解决国内一些长期以来想解决却解决不掉 的问题,推动了一批过去想推进却推进不动的事情,而总 书记之说以能够有今日之高度、今日之核心作用,与七年 知青岁月这个总书记的人生起点是分不开的。因而读好、 读懂这本书也对正处在“系人生第一颗扣子”的我来说具 有重大的人生意义。而读到目前为止,这本书里最令我感 动的一个细节就是有个乞丐自称是老红军、为习仲勋当过 警卫员,而当时还在陕北生活条件很艰苦的总书记听到这 个消息便主动找到了那位老红军,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 粮票、甚至是外套都脱给了那位老红军,这件事深深地表 明了总书记尽管那时候仍是出在青年时期、仍是一个需要 整天面朝黄土的知青,但他仍然是对人民,尤其是对那些 为我们的党、国家、民族付出过的人民抱有崇高的敬意和 至深的感情。这是一个人格局的体现,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的实际展现,也是同时处在青年时期、同在基层的我们该 学习的地方。 在这个价值观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物欲和舆论冲击的时 代,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自己每一次进行抉择时都去严格叩 问自己、规范自己,通过一言一行来树立起一个真正的隽 永的价值观、一个真正是能够在历史和时间打磨中伫立不 动的价值观,而这也是这本书对于我个人而言,最有启迪 和指导性意义的方面,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动力—谁的 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有信仰。总书记的这七年知青岁月 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也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党 员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的范本,如果说领袖的智慧和情怀 、思想和人格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的话,那 么对于我个人而言,能够在“系第一颗扣子”时奠定好自 己的思想之根、灵魂之基,则必然会是我一生为之受用的 财富,在行将踏上基层之路之时,我也定将坚定选择,不 脱逃,坚定信心,不动摇,坚定奋斗,不懈怠,以作为验 证信仰,以信仰指引人生,时时刻刻不忘锤炼党性、修炼 自身,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人民、也对得起我在这个人生 中最迷茫的年纪里所最不迷茫的坚持和初心。 年轻干部不妨多些“锤炼”少些“锻炼”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 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一待就是七年。”近日,《习近平的 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发行,成为广大青年干部的“成长指 南”。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行的“选调生”“选聘生 ”等制度的引导下,不少年轻人带着梦想与激情投身到基 层。然而,随着基层经历逐渐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优先 条件”,“基层锻炼”却带着“镀金”的味道成为一些青 年干部亦步亦趋的“不二选择”。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 经历为镜,笔者以为,年轻干部既然选择了基层,不妨多 些“锤炼”少些“锻炼”。 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 地之厚也”,习近平总书记以切身体会鼓励青年干部多下 基层、多接地气。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的七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困境中实现蜕变 、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在信念、作风和才干不断得到锤炼 之中,成就了一个胸怀为民抱负远大的国家领导人。被誉 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在破土之时要经过三至五年 的生长周期,而一经破土,两三年即可长成坚韧挺拔的竹 子。于青年干部而言,在基层广阔天地的“蹲苗”期就是 竹笋在土地里的蓄势待发期,只有充分汲取土壤中的养分 ,听取人民群众的肺腑之言,练好坚实的基本功,才能长 成能为人民遮风避雨的“大树”,而这一过程绝非单纯的 “跳板”思想能够完成。 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农民是一名好 老师。在基层锤炼,就意味着精神在一线升华、作风在一 线检验、能力在一线提高。 要锤炼“甘为公仆”的精神。眼下,从“家门”、 “校门”直接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不少,热情高 、学历高、能力高的“三高”干部更不是少数,而在这些 优势集中的青年干部身上,往往缺少“泥土味”、不知 “鱼水情”。为此,作为人民公仆,青年干部还需在基层 学说“土”话、多走“土”路、善用“土”法,用脚下泥 土的厚重感赢得百姓的信任感,在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中锤 炼“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精神。 要锤炼“务实清廉”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忠告恰是对基层青年干部最重 要的提醒。政策的落地、民意的反馈、机制的畅通,这些 都让基层呈现出小事多于大事、杂事多于难事、讲道理的 事多于讲法律的事的特点,对于处在打通人民群众最后一 公里关键位置的青年干部而言,面对“小事”不挑不捡 ,面对“琐事”不避不躲,面对“难事”不慌不乱的务实 作风必不可少,不与群众争名夺利、不向百姓“福利”伸 手的清廉正气也不可或缺。 要锤炼“开拓进取”的才干。近日,第三届中国“互 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创业 大学生走进延安老区,吸取延安精神、服务革命老区,让 ‘互联网+电商’助力老区发展的创业思路感动了习近平总 书记,也为在基层扎根的广大青年干部打开干事创业的思 路。以百姓为师,在植根百姓的同时充分利用青年人的优 势,在服务百姓中增长智慧才干,才能真正达到基层锤炼 “切中时弊”的效果。 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年轻干部到基层,重 在锤炼,锤炼就要出出汗,锤炼就要吃吃苦,一定要摒弃 “锻炼”思想,这样才能出成绩,见效果。 心底无私天地宽敢说敢做敢担当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已由中 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 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 动范本,对于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描述了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 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将一个心底无私天地宽、敢说敢做敢 担当的同志形象展现在我们每个党员面前,党员就应该做 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敢说敢做敢担当。 习近平的敢说敢做源于他的公正无私。他的特点是 :我说的话,如果有错你们就指出来,我肯定改;如果我说 的没错,你们就照着办,不能打折扣。如果是你不对,我 就要纠正你,而且不能说一下我就不管了,还要督促你真 的改过来。如果有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不对的事情还 要说对,那绝对不行。工作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 严格要求别人,非常善于团结同志,关心群众。处事非常 公正,群众能够信服他就是认为他公正、没有私心。党员 干部要把公正无私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要、正气之源 ,坚持按规矩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客观公正 地对待每一名同志,公正无私地处理每一件事情,旗帜鲜 明地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习近平的敢担当能干事在于他的一颗为民心。他能跟 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 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设 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这需要干部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经验 和技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 强党性修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 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 气、廉洁奉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只要是坚持 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在人民 群众的心目中就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党员、好干部。 关键是担当和实干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敢说敢做敢担当”“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不 搞形式主义”“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 评价,都是梁家河的乡亲们用来赞誉青年习近平的。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可以读到不少他敢 担当重实干的生动故事。为了解决村民的照明和燃料问题 ,青年习近平决定到四川取经学办沼气,一些观念保守的 老年人直接反对:“挖那么个坑,填上粪,就能着火?不 可能!”要带领社员们在村里打淤地坝,有人议论:“搞 不好劳民伤财,白忙活一场”;要办代销店,有人担心被 扣搞副业的帽子,如此等等。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 ,青年习近平挨家挨户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讲规划,讲 道理。村民们说:“近平敢担当,能做事,心里装着老百 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把一件件事情都办 成了。” 他凡事都往实里做。村里吃水困难,他就带领村民打 了一口吃水井,冬天下到水里往外挖泥土和石块,站在刺 骨的冷水里一干就是挺长时间。他下决心办沼气,有效解 决了村民们祖祖辈辈烧柴的大难题。他给村里办了一个铁 业社,有效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了 5大块“水坠坝”,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的耕地。他还办了 一个代销店,方便村里人购买日用品。他把延川县奖励给 他的一辆三轮摩托车,换成了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供全 村使用。青年习近平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年多的时 间,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过去一 到春天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一时间变 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 担当和实干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担当,遇到问题绕 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也就不可能有 实干。同样,没有实干,再大的担当也落不了地。习近平 总书记一路走过来,不管是在什么层级上,他都以担当和 实干著称。在河北正定,他冒着风险向上级申请减征购粮 ,缓解了正定群众的口粮问题;在福建宁德,他上任不搞 “三把火”,而是首先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提出“弱鸟先 飞”的思想观念;在浙江,他经过深入系统的调研提出 “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积极建设法治浙江,真正做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 毅然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 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 系列重大工作部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 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 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力行担当和实干,也要求党员领导 干部担当和实干。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 ”,不管是谋事、创业还是做人,都要讲一个“实”字。 他强调党员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把“担当”作 为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他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 ,突出强调了“信念坚定”“敢于担当”这两条时代要求 。他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 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 ,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 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他还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 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关于实干,习近平总书记 谈得就更多了。他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强调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强调“要有钉钉子精神”,强 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 ”。这些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 极大的警醒。 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 要讲话中,用这两句话概括了我们党新的历史方位。新的 历史方位,决定了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重大 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也决定了我们必 须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推动事业前进。新状态、新 姿态,关键是担当和实干。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 。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的那样 ,像习近平总书记一贯要求的那样,真正做到敢于担当、 善谋实干、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扎扎实实作出业绩,不 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历史。 依靠学习增强本领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近平老早就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40多年 前与习近平一同插队的北京知青如是说。“近平读书有 ‘书瘾’”,梁家河的村民亦如是说。事实上,青年习近 平酷爱读书,这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受访者们的 共识。 作为一部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 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的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披 露了大量关于他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读书学习的经历。这些 经历生动反映了青年习近平克服重重困难,热爱学习、善 于思考、喜欢交流、注重实践的品质。受访者们共同的结 论是,习近平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很强 ,与他长期坚持刻苦读书学习分不开。 当读到去文安驿接知青的村民们对习近平的两个“死 沉死沉”的书箱记忆犹新的时候;当读到他们的知青窑洞 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全都是书的时候;当读到知青 们想出去蹭饭,他不为所动,说“你们弄到吃的,给我带 回点来”的时候;当读到他晚上凑近煤油灯看书,煤油烟 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时候,对青年习近平的 读书生活,每一位读者不可能不留下深刻的印象。梁家河 的老支书说:“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 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 青年习近平阅读的涉猎面非常广。他读了很多马克思 主义的经典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 ,还下功夫啃《资本论》,写了18本笔记;他对历史著作 涉猎很多,特别对中国经典古籍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读 过的外国名著也非常多,在2015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讲 话中,一口气列了那么多名师大家,这些人的作品他都是 实实在在读过了的。另外,他还读了不少军事和国际政治 著作。所以,他号召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号召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读 点历史,都是他的经验之谈,很大程度上源自他青年时代 读书学习经历的深刻体悟。 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甚至是更重要的学习。 青年习近平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遇到新鲜事就要刨根问 底,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以办沼气为例 ,在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他从《人民日报》上了解到 沼气的重要价值,尽管兴建沼气是一项全新工程,技术难 度很大。但他毅然赴四川学习办沼气的技术,回来之后结 合延川当地的气候研究施工,推动梁家河兴建起陕西第一 口沼气池。 实践表明,青年时期所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和良好学 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可以伴随人的 一生,发挥长远影响。后来,习近平同志在各个领导层级 和领导岗位上,都号召大家读书学习。兼任中央党校校长 五年间,更是多次直接讲到读书,甚至为学员开列书单。 他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专门就全党的学习 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 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 来。” 今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很多,不 论是新出现的问题,还是改变了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 、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学习增强我们自己的 本领。我们都应该响应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 学习的号召,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 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迅速变化的 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这一文一书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红色基 因传承中、艰难困境磨砺中、丰富革命实践中、复杂国际 斗争历练中成长的过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领袖论的生动 教材,也是关于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党性论的重要教材,更 是关于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论的权威教材。大家表示,要 认真研读,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 良好作风、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 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和全党的核心的深厚历史逻辑、实践基 础和人民意愿,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融入血 脉、植入灵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 ,做好本职工作,奋力攻坚克难,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 的理想信念和自觉行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 召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和《习近平的七年 知青岁月》,要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特别是“7·26”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 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了解习总书记艰难曲折而又辉煌壮丽 的人生历程,感受总书记伟大的思想、高尚的品格、顽强 的追求、迷人的风采和雄大的魄力。总书记之所以能成长 为领袖,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源于他崇高的 理想信念、良好的家庭教育、丰富的个人经历、少时的艰 难磨砺和博大的文化底蕴,是在复杂国际斗争中历练起来 的,是在极其丰富的革命实践中确立起来的,真正是众望 所归、人心所向。我们爱戴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 紧跟核心,一定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我们突出在以下五方面着力 :一要学习他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厚植我们的信仰追求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贯穿于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系列讲话 的一根红线。崇高的理想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这是我们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责任,也是我们的共同 理想。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现在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总 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 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 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 大判断的核心内涵。十八大之后我们发出中国声音的底气 更足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着生机活力,充满着 希望。只要坚持不懈地往前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崇高理想一定能实现。二要学习他真 挚的为民情怀,不断坚定我们的根本立场。我们的根本立 场就是人民的立场。习总书记爱民为民情怀是对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诠释,他从心底里热爱人民,那段 知青岁月是培育他对人民最真挚情感的重要时段,那种心 理的磨练成就了习总书记,使他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为人民 谋利益。人民在学校的具象化就是学生和老师,根本还是 学生。所以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精心服务学生,为学生 的学习、生活、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要上好每一节课 ,为学生提供最好的知识和精神食粮,要坚持立德树人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三要学习他科学的理论思维,不断提升我们的能 力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 话,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马克思 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等。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 ,为我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我们要通过学习,努力掌握并善于 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科研、管理、服 务等各项工作,使我们的理念、思路、方法和举措能够顺 应时代潮流、适应人民意愿、符合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落 地生根、开花结果。四要学习他勇敢的责任担当,不断攻 克我们的前进难题。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的决策、 部署、举措,体现了非凡的政治智慧、理论勇气和工作魄 力。他以许党许国许民的担当,让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 态势,让改革顶着非议破浪前行,让中国在世界经济治理 中彰显领导力,开辟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对我 们山西财经大学而言,要实现“十三五”的奋斗目标也需 要不断深化改革,需要不断破解难题,尤其是利益固化的 难题、历史遗留问题和思想观念的阻力,解决这些既需要 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策略,又需要我们勇敢的责任担当 ,用责任意识强化尽职履责的思想自觉,用担当精神激发 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 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向前 进。五要学习他坚韧的务实精神,不断靠近我们的宏伟目 标。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实事求是、扎实务实是习总书 记成长之路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习总 书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地进行 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在治国理政方 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 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 是坚韧的务实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我们要实现“十三五 ”的奋斗目标、建设“六个财大”,完成今年“165”总任 务,一定要发扬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 新学期已至,打好六大战役,构筑五大体系,任务十 分艰巨,全校师生员工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顽 强的毅力和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 “165”总任务全面完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 利召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第一,要学习领袖品格、学习领袖精神。《习近平的 七年知青岁月》是一份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党性论教材。马克思主义 高度重视权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权威和服从不是由 人的主管愿望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 的必然。全书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当代中国党性最强 、觉悟最高的领袖人物在青年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 何锤炼意志品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全体党员干 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进而 寻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强大走向更加强大、从胜利 走向更加伟大胜利的答案。 第二,要真正求真务实,忘我拼搏奋斗。学习的目的 ,最终还是要实践,践行群众路线,真正为人民服务。距 年底一百二十多天,实现全年奋斗目标,已经到了攻坚时 刻。最近,很多部门都是忘我工作,都有各自的新成绩、 新突破、新亮点。下一步,各部门要倒排时间,严格时间 ,责任到人,领导率先,求真务实。按照经营考核的指标 要求,人事部门和党办要对各部门下督办单,明确督办要 求,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三,要融会贯通学习,创新实践学习。要寓学于用 ,实现“七个结合”。要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与“两学一做”教育相结合,与坚持不懈抓党建相结合 ,与履行“两个责任”相结合,与狠抓意识形态工作相结 合,与抓好国家安全与保密工作相结合,与服务司法改革 相结合,与服务审判执行一线工作相结合。让我们出版的 每一本书,发表的每一个报道,开展的每一个业务活动都 要服务好司法改革、服务审判执行工作、服务人民群众。 同时,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一线工作法,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要深入了解基层的需求,了解 一线的困难、一线的痛点和一线的诉求。一分布置,九分 落实,每个部门领导都要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在一线 ,解决问题在一线。 出版社新一届党委坚持将周强院长要求的“维护核心 、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发展的思想 方针、政治纪律、组织原则和实践标准的基础与核心,坚 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坚持每次党委会上都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 话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落实贯彻措施,努力把习近平总 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真理力量有效转化为落实院党组各 项部署的重要指引。全社上下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7·26”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力 争学在前列、悟得真经、干在实处,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 总书记作为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 ,进一步信仰核心、维护核心、追随核心、看齐核心。通 过真学真悟真干,进一步服务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与智慧法 院建设,贡献出版社的责任与担当,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 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生动 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讲述了 习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展示 了习总书记青年时代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薪 火相传的信仰根基、百折不挠的坚韧品质、脚踏实地的奋 斗精神、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为当代青年励志成才提供 了鲜活教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范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 领导的结果。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在党中央的核心 地位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人民之大幸。 确立和维护习总书记这个核心,事关旗帜方向道路,事关 党运国脉军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把学习《习近平总 书记的成长之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学习习总 书记“7·26”重要讲话、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等结合起来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忠诚核 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政治,真正做到情感认 同、内心崇敬、衷心爱戴。 维护核心要见诸行动。市委办公厅居于承上启下、协 调左右的中枢位置,在全市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 作用。全体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 政治方向,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习总书记看齐,向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大 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市委工作要求,确保令行禁止、 政令畅通。要切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 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和“三基建设”。要深入 系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 思想新战略,真正做到带头学习,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要静下心来,经受历练,做到既仰望星空、坚定理想信念 ,又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珍惜岗位、珍惜使命、珍 惜机遇,不断提高“三服务”水平,推动党办事业发展。 要立志做大事,提升人生境界,热爱阳泉、心系阳泉、发 展阳泉,把时间、精力、心思用到推动阳泉各项事业发展 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有感 发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 下乡,是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数 千万城镇知青奔赴农村和边疆,既面临着从相对优越的城 市向贫困农村的生活转变,也面临着从无忧无虑学生向辛 苦劳作农民的身份转变。面对这种始料未及的巨大变化 ,许多人视之为人生的磨难。习近平就是这众多知青之一 ,而且他又是其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 长的知青。正是在这“三最”之艰难困苦中,习近平开始 了他人生的“第一课”,系紧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 平的这七年知青岁月,也给正处在事业发展启点的青年官 兵们以深刻启迪。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越是身处逆境越要坚守初心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知 青的最初生活,习近平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比较孤独、 迷茫,没有长期待下去的想法,不过是怀揣一个简单的信 念,就是:“听毛主席的话,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随 着在革命老区的所见所闻,随着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愈益加 深,随着日复一日艰苦生活的磨砺,他不断校正着自己的 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越来越清晰——要为人民做实事 !之后,虽然一起插队的知青,有的招工,有的入伍,陆 陆续续离开了农村。习近平却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仍然 该干活干活、该读书读书。为了入党,他先后写过10份申 请书,执着的追求,终于使他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且还担 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经过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曲折经历 和实践积累,他严以律己的过硬作风、务实创新的意志品 质、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复兴中华的担当精神,在他充 分激情的胸膛里已然萌芽、扎根。 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人生始终是在顺 境和逆境中游走,从军之路亦是如此。从地方青年到革命 军人,从旧体制到新体制,我们时时面临着转变,也迎接 着巨大的挑战,更需要有像习近平同志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 的态度,越是身处逆境越要坚守初心,在艰苦的环境中激 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 基,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二、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越是身在基层越要干好 当下 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知青七年,习 近平干过赤脚医生、记工员、农技员,无论哪个岗位,他 心中想的就是把手中的工作干好,立足现有条件干出实实 在在的成绩。他带领乡亲修梯田、打地坝、修路种树、打 大口井、办识字夜校,还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建成了当时 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连旧厕所他也动手翻修。当时农 村的厕所不分男女,听见外面来人,咳嗽一声,来人就避 开了。长年累月,老百姓都习以为常。习近平却主动自己 动手改造,建成了赵家河村有史以来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 所,既解决了难言的尴尬,又引领乡亲们逐步走向文明的 生活。由于他既不甘平庸、善做实事,又能与群众打成一 片、融为一体,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找他这个十六七岁的年 轻人商量。多年后他感慨地说,陕北七年,最大的一个收 获,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 么叫群众。这是让我受益终生的东西。” 青年官兵大多处在基层,干的是最基础的工作。可能 也有部分官兵感到每天都是重复性的训练、工作,认为没 有意义、缺少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干 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个简单的工作干成精神就是不简单 。我们应当向习近平同志学习那种“干在当下”的精神 ,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把当前正在做的工作做好,多蹲 蹲苗必然能够为成长为参天大树积蓄能量。 三、读书即是立德——越是事务繁杂越不能放松学习 充电 插队期间,当时很多知青由于困于眼前的苦难,加上 为今后的前途忧虑等,或放弃了读书,或无心读书。但习 近平不一样,他把读书学习作为丰富艰苦生活、充实精神 世界、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他去时带的两个行李箱 装的全是书,无论是田间劳动间隙和晚上的零散时间,还 是秋收秋种以后“冬闲”的大块时间,习近平始终坚持捧 书而读、爱不释手。那时候书是奇缺品,他到处找书、讨 书,有时为了借一本书,要步行几里路,看完再给别人送 回去。他读的书籍也很广泛,涉及中外历史、政治和文学 名著等等。这在当时把知识分子说成“臭老九”和“读书 无用论”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大环境下,更显得弥足珍贵。 七年时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积累 了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支 撑着他在艰苦中一路走来。 读书既是对知识营养的汲取,又是对自己人格品质的 提高;既是滋补人身心的“保健品”,又是人心灵的“净 化器”。这启示我们,要担当重任,成就一番伟业,离不 开勤奋读书。作为新时代强军路上的开拓者,我们更应该 认清学习的重要性,虽然部队的各项工作、日常事务比较 繁杂,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止步学习的借口。当前是知识 爆炸的信息时代,新军事变革、高技术战争,对军人素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只 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装备,才能获得打赢未来战争 的“入场券”和“资格证”。 四、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收获——越是条件艰苦越要苦 中有为 陕北高原、黄土高坡、缺水无电,窑洞、毛驴、白羊 肚手巾,给人的印象无疑是“苦”和“穷”。抢收庄稼、 抡锤打桩等苦活累活脏活险活等,从心理到体力都超出了 很多知青自身的承受能力。习近平也从起初的被动参与 ,到逐渐的主动接受。先后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 关、思想关,成为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梁家河 村民刘金莲讲述的一个片段感人至深:“近平从村里往地 里挑粪,那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层掉皮、出血。他就 把衣服脱下来,垫在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 扁担磨了,也不用垫衣服了。”随着对人民疾苦的直接感 受,习近平不仅不把吃苦受累当作一种“负担”和“愁事 ”,反而却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心态的转变、诚恳的劳 动,使他能够深入地了解农民、了解农村、了解当时的国 情,也使他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脱胎换骨为群众眼里 “吃苦耐劳的好后生”,磨炼出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 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从军之路,有坦途也 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我们面临的 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 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 择吃苦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吃得苦 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一定要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摔打 自己,尤其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提高打胜仗本领,做 到苦有所得、累有所获。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 之民族。”今天的我们,时代性地站在“我们前所未有地 靠近世界历史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 心”历史节点上,我们应当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把党的 创新理论和领袖指引的方向作为人生指南,自觉校正人生 航向,系好第一粒扣子,走出一条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无愧于内心的正道坦途。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手捧《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首先映入眼帘 的是充满自信、风华正茂的青年习近平,开卷细读,引人 入胜,不忍释手。《岁月》用亲历者动容的讲述,生动地 再现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为当 代青年励志提供了鲜活教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供了 生动范本,为我们学习领会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提供了实 践视角。全书因为细节丰富而真实;因为真实而感人;因 为感人而令人信服。随读随想,思绪飞扬,感悟颇深,获有 四悟: 一悟,七年青春洗礼,磨砺出总书记坚忍不拔的顽强 意志。1969年1月,习近平响应党的号召,背负行囊,去往 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当时的他 还不满16岁,是当时上山下乡队伍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 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他自觉接受锻练,和乡亲们 同吃同住同劳动,放羊、铡草、挑粪、拦河、打坝,什么脏 活、累活、苦活都干过,成功闯过了“跳蚤关”、“饮食 关”、“劳动关”“思想关”。那些亲历者们都有一个深 深的感叹,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他是有知识、点 子多、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在艰苦的环境下他经受住了从 干部子弟到插队知青,从部队大院到黄土高原,从精米细 粮到粗茶淡饭的考验。习近平同志曾说过:“15岁来到黄 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 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正是在这片黄土地上磨砺 了他的意志,淬炼了思想,升华了境界。 二悟,七年青春洗礼,厚植总书记扎根人民、爱民为 民的情怀。习总书记曾讲道:“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 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 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 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书中有多处这样的 表述,插队几年让他更加贴近实际、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 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他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习 近平同志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 ,如果将来我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 工作。” 那时他就把人民这两个字深深刻在了心底,树立 起以人民为本的方向。 三悟,七年青春洗礼,锻造出习总书记勇挑重担的担 当精神。为了尽快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年轻的习近平 勇敢地挑起村支书的担子,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短短一 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打出了梁家河第 一口吃水井,建立了梁家河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 座磨坊,亲自试验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第一个淤 地坝,使梁家河村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温饱问题,发展 的生机勃勃。 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 想法变为现实。他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富有创新精神,工作中敢负责敢担当。这就是青年时代 的习近平,思路开阔,视野宽广,实干肯干,勇于担当。 所以有着这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源于总书记始 终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他曾说:“我到梁家河毕 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 老百姓做点事儿”。朴实的语言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诠释的淋漓尽致。 四悟,七年青春洗礼,积淀了总书记厚重的知识文化 理论素养。青春正是孜孜以求的年代,习近平同志始终把 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 求。他崇学尚读,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经常 挑灯夜读到凌晨。“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 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他阅读了《资本论 》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了军事、国际政治、历史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等书籍,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让旁人望 尘莫及。也正是有了这样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他在困境中 实现了精神升华,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为治国理 政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五悟、六悟等等。细读细品,我从中读出了信仰 的力量,读出了学习的力量,读出了群众的力量,读出了 实践的力量。七年知青岁月,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勤奋 好学精神、艰苦奋斗品质、苦干实干作风,培育出总书记 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和根植群众、 为民服务的情怀。七年间,他深入群众,了解实际,继而 有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七年间,他耕耘着这片 黄土地,深切感受到绿水青山之美,继而有了“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七年间,他不畏失败 ,屡次创新实践,继而有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七年间 ,他博览群书,找到梦想的归宿,继而有了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七年间,他找到自信并升华为中华民族的 自信,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文化自信……一桩桩、一件件的青春积淀,为治 国理政思想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七年知 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开端,是治国理政 思想的历史起点。 历史不能重复,伟人不可复制,但伟大的精神却能穿 越时空,给人以永恒的启发和滋养。今天我们读懂这本书 ,能帮助我们更加系统深入地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和治国理政思想的认识来源、实践根基和精髓要义,更 加自觉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拥护 核心,爱戴核心,坚定信念,开拓创新,共同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专家解读: 中央党校副校长黄宪:可亲可近可敬可信 的光辉榜样 去年11月28日至今年3月17日,中央党校《学习时报》 连续刊发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共 19篇。为了满足社会期待,中央党校决定把这一系列采访 实录结集成书,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8月17日,第一批 成书出版发行,当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消息。 这段时间,这部书受到了广泛的社会欢迎,目前发行 已超过200万册,并且增长势头强劲。这部书之所以如此受 到欢迎,主要在于人民领袖成长的独特魅力、在于崇高思 想精神的独特魅力、在于生动感人故事的独特魅力。作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的忠实读者,我抱着一 颗虔诚的心研读全书,深受教育,深受感动,我谈几点体 会。 一是七年的知青岁月,锻造了习近平总书记刚毅坚定 、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从 北京来到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梁家河。他与几个知青一起住 窑洞、点煤油灯、睡土炕;窑洞里跳蚤很多,他被咬得浑 身都是包;一开始,不会干农活,就跟着老乡学,老乡咋 干,他就咋干。从种地到拉煤,从打坝到挑粪,插队那些 年,几乎什么活都干过。梁家河的插队生活,不仅让青年 习近平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还学会了“擀面条、蒸团子、 腌酸菜,样样都行”的生活技能。多年后他回忆道,自觉 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 动关、思想关,成了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他说 :“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 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 ,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在遇 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是七年的知青岁月,培育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群众 、爱民为民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展开一幅幅青 年习近平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 水交融的历史画卷。总书记曾经回忆道:“那时候,我和 乡亲们都住在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 ,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 !”当村支书时,他带领群众在梁家河打出了第一口深井、 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代销店、磨房,建成了陕 西省第一个沼气池,打建了至今仍是梁家河村最好的淤地 坝。多年后总书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锻 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 ,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 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 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 三是七年的知青岁月,铸就了习近平总书记不变的 “初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一书为我们生动再现了一位涉世不深、质朴厚道的青年成 长为一名信念坚定、果敢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过程 。作为老一代革命家的后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小受到的革 命家庭教育熏陶,传承着红色基因。梁家河的7年磨练,他 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变,实 现了精神上的升华。7年中,他矢志不移,先后写了8份入 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终于得以入团、入党,并担 任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他在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 儿子》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 ;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 自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 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四是七年的知青岁月,养成了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学习 的良好习惯,为他积淀厚重广博的文化素养奠定了扎实基 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 ,青年习近平带着沉甸甸的一木箱子书下乡来到梁家河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跑几十里山路借书以及带领大 家读书的情节。据北京知青孔丹回忆:插队期间,劳动是 艰苦的,生活是艰难的,好在政治上还是平稳的,书还是 可以读的,读书的时间也是有的。总书记当年读的书很多 ,主要是政治、经济和文学类书籍。受访者曹谷溪回忆说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他从来没有忘记博览群书。在 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每天他都要读书到深夜。据我所知 ,上大学前,他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 读书笔记!”。受访者北京知青戴明说:“在梁家河那段艰 苦的日子里,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我和近平 都看过一部书,对我而言,大概就是读过了,了解了历史 ,丰富了知识。而对近平来说,他就会有思考、有借鉴、 有批判。”总书记自己曾说:“在德国,我讲了自己读《 浮士德》的故事。那时候,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 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 ”读书学习成为总书记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的生活爱好 和精神追求。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养成了他特有的学习 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淀了厚重广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 、历史素养和理论素养。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让我们从历 史和生活的层面,生动、真切地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一段 极其重要的人生经历。我们由衷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成 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有深刻的实践基础、群 众基础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也深刻地体 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7年知青岁月,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 和广大青年树立了可亲可近可敬可信的光辉榜样,是我们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心中应该珍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确实是当代青年树立正 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生动范本,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 高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能力的鲜活教材。 当前,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全党全国上下热切期盼 。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同认 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 ,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 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 强“四个意识”,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认同、政治 认同、感情认同,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优异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 九大胜利召开! 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人民领袖从这里应 运而生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 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从延安到陕北,进而到 全中国,人民群众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讴歌的是从延安 走出来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时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关键时刻,人民领袖再次从延安应运而生。这是党 之大幸、国之大幸、人民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习近平总书记是在老一辈革命家培养下、在共和国旗 帜下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是从延安农村一线 党支部书记岗位起步、一步步扎实历练成长起来的深受全 党全军全国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 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 户,直至1975年10月。这是他人生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也 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迎接党 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前夕,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习近平 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 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 和成长历程。这部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 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 范本,也是我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读本。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 月》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姊妹篇。《习近平谈 治国理政》一书,告诉世人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是如何治 国理政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则告诉世人,党和 国家的杰出领袖是如何从最基层一步步历练而成、脱颖而 出的。这两部书共同见证了,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领导 核心,成为深受爱戴的人民领袖,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 选择。 第一,从务实精神到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十八大闭幕不久,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提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讲过的一句话,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短短不到五年时间里使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 变革的担当精神和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 “实干兴邦”,是贯通古今的治国理政成功之道,也 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的七年历练直到担任党和国家最 高领导人的成长成熟之道。毛泽东同志说过,实践出真知 。邓小平同志也说,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习近 平总书记也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 方。人生处处留意,皆有学问。”在梁家河艰苦岁月里 ,许多同来的知青陆陆续续都走了,唯独习近平留了下来 。不仅留下了人,更留下了心,成为延安人的真正一员 ,并决心把这里作为自己人生历练的起点。这既是看似普 普通通的人生选择,又是非同寻常的人生选择。习近平总 书记正是这样从平凡的起点开始,走上了不平凡的人生道 路,并把自己的一切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连在了 一起,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根本利益紧紧地连在了一 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作风和思想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为什么能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能够言必信、行必果,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赢得人民信赖。答案就在这里。 第二,从让老乡过上好日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是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 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讲的一句赢得好评如潮的 话。在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发表的“7·26”重要讲话里,他 再次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 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更 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自梁家河插队时起,就把这一奋斗目标 和神圣使命牢记在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什么是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怎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 一重要问题,践行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 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在梁家河共同生活过的人这样评 价:“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他“一 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 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梁 家河的乡亲们这样评价:“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 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 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习近平担任支部书记后办成的 第一件事,就是搞起了沼气,给乡亲们解决了生火做饭的 问题。给梁家河的乡亲们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带领全 村老少一起修淤泥坝,增加了耕地,增加了粮食。梁家河 的乡亲这样评价习近平:“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 起。”这是来自百姓的最高赞誉。 在革命年代,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和平年代,得人心 者治天下。“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能够成为党中央的坚 强核心,能够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共同拥戴的领袖,就 是因为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 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 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 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展现了取信于民的巨大威力。 第三,从爱民情怀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梁家河往事,曾经深情地说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 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 做实事!”他还说:“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 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 ,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 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轨 迹,这就是从延安这片黄土高原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的人 生格局。 从陕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再从河北正定到福建宁德 ,以至后来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最终当选党中央总书 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走到哪里,就把爱 民情怀带到哪里。在正定,一句“我爱自己的第二故乡 ”至今温暖人心、振奋人心。在宁德,一句“弱鸟如何先 飞”的鸿鹄之志,至今激励着福建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在浙江,“八八战略”穿越时空,经受了实践检验 ,至今成为浙江人民在“两个一百年”新征程上实现“腾 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 度势,在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前提下,牢牢把握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及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及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提出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并作出了包括“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一系列重大决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这正是人民情怀 的优势,也是人民情怀的智慧。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景临:奋斗的青春 最美丽 这部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生动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 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心系百姓 、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为当代青年励志成 才提供了鲜活教材。青春至美,每个人都有难忘的青春岁 月。习近平总书记把青春挥洒在黄土高原,在知青岁月里 打磨人生。细细品味,启发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感受和体会: 青春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下扬帆远航。习近平总书记这 七年知青岁月,是他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 站,也是他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无疑对他后来的 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青年习近平面对的苦与难无疑 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劳动生活 ,超出了15岁少年的承受能力;因为所谓“家庭问题”,入 团入党曾经希望渺茫;身边的知青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 ,最后只留下他一个在坚守。正是在这种艰苦磨砺的考验 下,他慢慢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找到了坚定的目标 ,建立起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由此,我们不难理解 ,他寄语广大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深远用意。 青春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厚实底色。众所周知,习近 平总书记博览群书。在当时那个年代,尽管黄土高原闭塞 、学习条件艰苦、体力劳动繁重,青年习近平依然没有忘 记读书。他千方百计收集各类书籍,在低矮的窑洞里、在 昏暗的煤油灯下,读马列经典专著、读古今中外历史、读 中国古典诗词、读军事政治著作。这种勤奋好学精神,使 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提升了思维能 力。青年人树立梦想应从读书学习开始,真正使一切有益 的知识和文化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在实践中,为青春远航 助力加油。 青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艰难困苦,玉汝 于成。当年,15岁的习近平作为从北京来的知青,扎根在 梁家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父老乡亲们一起面 对风吹雨淋、体味酸甜苦辣,不仅磨炼了吃大苦、耐大劳 的意志,还锻造了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前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 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希望青年一 代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 质,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广 大青年在成长奋斗过程中,有缓流也有险滩,有喜悦也有 哀伤,面对困难挫折,只有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 苦,才能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出人生和事业的美好前程 。 青春在拼搏进取的奋斗中实现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 在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 春唯有和奋斗、拼搏连在一起,才能托起无限宽广的梦想 ,激发昂扬向上的精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 我们青春答案,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思想上、人格上、行动 上的榜样。青年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里找寻奋斗 的目标,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 丽光彩,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丰碑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李一鸣:让人们 看到梦想在前方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知青说”“村民说 ”“各界说”三说,用近乎田野调查的方式,原生态地还 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川七年插队的不凡经历,涵蕴 丰厚沉实的历史含量、思想含量和艺术含量,无疑是中央 党校为党的十九大献出的一部精品力作。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大家谈到,当时在 知青中,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最多、涉猎面最广。他读中国 书,也读外国书;读古代的,也读现代的;读哲学的,文学 的,也读自然科学的。在15岁到20多岁的年纪,他不被苦 难所困,不为逆境所缠,不受家庭冤屈所扰,在极为简陋 贫瘠的条件下,深入研读毛泽东的《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基辛格的《选择的必要 :美国外交政策展望》《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以及《太平 洋战争:岛屿战争》《罗斯福见闻秘录》等著作。为了找 到歌德的《浮士德》,他跑了30里山路才借到手。真可谓 下得苦功夫,为求真学问;身在山村一隅,心装国家世界 ;物质何其贫困,精神如此丰饶!知识上的储备,视野上的 开阔,实践上的体验,善其身的经历,铸造了他济天下的 历史原点。他信念坚定,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 党申请书。他后来说:“15岁来到黄土地,我迷茫彷徨 ,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 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 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诚哉斯言!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同 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老百姓说,“再糙的饭,近平也吃 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可以说,习近平总书 记最懂得老百姓缺什么,需要什么,期待什么。他组织带 领群众修路、打地坝、办铁业社、建代销点、打大口井、 搞沼气池。即便离开了梁家河,他还时时关心那里的群众 。吕侯生腿病,习近平同志给他寄了500元钱路费,亲自安 排他到福建治疗;后来,吕侯生在山西做了截肢手术,习近 平同志替他支付了所有医药费。他说:“侯生,给你治病 花多少钱我都愿意。”真是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他同人民 真正是血肉之情、骨肉难分。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 人民思想的源头。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怀,必 须坚定人民立场。立场出感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 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 ,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人民不是抽象的概念,就是老爹老娘、兄弟姐妹、童年玩 伴、邻里乡亲,就是梁玉明、吕侯生、刘金莲、张卫庞 ,随娃、黑子、铁锁、聂瑞兰,就是平凡的劳动者,勤苦 的老百姓,身边的普通人。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像习近平 总书记那样,真正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欢乐着人民的欢 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心头与笔头、血管与笔管是相通 的。只有把人民冷暖挂在心头,才能灌注政策的笔头;只有 血管里充满对老百姓的惦念,服务中才能涌动滚烫的情感 。我们无论从事哪方面工作,都必须关切人民的生命和幸 福,尊重人民的地位和尊严,维护人民的权利和责任,满 足人民的需要和诉求,表达人民的主张和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可谓坎坷。他在老三届中年 龄最小,插队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他说 :“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 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 ,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正是在最 苦最累最难的生活中,他实现了人生的升华。 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 有坚忍不拔之志”。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面对困境的坚韧 不拔,我们就必须不断锤炼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 ,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全面地认知历史,辩证地分析 现实,深入地了解人心,发展地认识生活。像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的:“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 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 、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李智勇:学 好吃苦这个人生必修课 这次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 史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 苦生活,为当代青年励志成才提供了鲜活教材,为党员干 部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范本,为我们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政 治品质提供了珍贵史料,是中央党校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召 开献上的一份厚礼,可喜可贺! 学习这本书,有助于全党上下更加完整、深刻地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的非凡成长历程,更加系统、深入地把握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的认识来源、实践根基和精髓要义,更加自觉、坚定 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几天来,书中一个个鲜 活的事例、生动的场景、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深受教育 和感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更是让我的精神世界得 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我谈四点学习体会,跟大家交流。 一是要敢于吃苦。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我的成长、 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年仅15岁的我,最初 感到十分的孤独。于是,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 ,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经过了四大关 (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书中也谈到 ,习近平总书记去插队的地方,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 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对此,他没有 抵触,没有怨言,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 拦河、打坝,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过,而且一干就是七 年,连村里的人都感叹:“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这苦 !”这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 。这段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生活历练,磨练了他的意志 品格和奋斗精神,对总书记后来的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产 生了重要影响。这也告诉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 ,必须要培育不畏艰难困苦的气概和精神,在经受艰难困 苦中锤炼成长。 二是乐于吃苦。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说:“到陕北插 队,我只是开始时感受惨,但是当我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活的很充实。离 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培养了不变的 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书中也谈到,有的知青怎么也 学不会劳动技能,因为有抵触心理。习近平总书记与农民 建立了血肉联系,插队几年后,“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农民 ”、“我们老陕”等成了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不管多累多 苦,他都能一直拼命干,付出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做到了 “白加黑”“五加二”,从来不“撒尖儿”。他在深深体 味最苦、最难的生活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把根扎 在了人民中间,树立了为人民办好事的人生理想。习近平 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有了乐于 吃苦的劲头,再苦的环境条件也能克服,再难的问题也能 直面解决。当前,中央国家机关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任务很 重,一些干部经常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但是,苦累中蕴 含着信念,体现着追求,彰显着价值。我们要以总书记为 榜样,继续发扬乐于吃苦的精神,永葆一颗为党为人民矢 志奋斗的初心,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把工作当作事业来 干,形成拼搏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善于吃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山下乡到 陕北,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的就是团结,与群众 打成一片。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大有学问的地方。 ”书中也谈到,习近平同志注重并善于做群众工作,到赵 家河村搞社教,曾劝说倔脾气的前队长重新出山,使队上 的面貌立竿见影发生了变化;习近平同志爱动脑子,看到 报纸上介绍四川推广利用沼气,主动到四川取经学习,既 当指战员,又当技术员,遇到难题分析症结,带头下到沼 气池底找裂缝修补,最终亮起了陕北高原第一盏沼气灯 ;习近平同志遵循科学规律,带领基建队打坝淤地,找水 利部门来现场考察,把排洪的相关数据严格计算好,按标 准施工,特别是洪水冲击的关键位置,搞得扎扎实实;习 近平同志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有机 结合起来,带领群众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 ,既满足了群众需求、方便了群众,又让社员发挥了各自 长处、解放了劳力,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好处、注入了动 力;习近平同志做事一向稳妥、可靠,从不胡来、蛮干 ,特别重视处理问题的技巧,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每 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的利益考 虑。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表明,面对艰难困苦和繁 重任务,必须深入群众、学习知识、肯于钻研、掌握规律 、注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是战胜困难、 创造业绩的关键和保障。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中央国家机 关的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 于民,善于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切实做到倾 听民声、广聚民智,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 教育引导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干一行 、爱一行、钻一行,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成为工作 中的行家里手。 四是不忘吃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七年上山下乡 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 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 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书中也谈到,七年知青经历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 史起点和实践的开端。从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治国理政的一 系列举措以及他自己对知青岁月的回忆来看,七年知青岁 月的吃苦和几十年始终如一的“不忘吃苦”情怀,奠定了 他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形成了他为民、惠民、富民和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出发点。无论是回到梁家河 ,还是见到梁家河的人,他张口说的问的,都是收入、医 疗、养老等等这些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情况,从中我们能 看出他的务实和诚恳,看出他心里一直惦念的是什么。正 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不忘吃苦”,使得习近平总书记 把“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执政目标 ,使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热爱的情感得到升华。习近平 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告诉我们,只要经受了艰难困苦的考 验、锤炼了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品质,在人生的不同时期 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处变不惊、应对自如。每一代人都有 自己的不同际遇和机缘,都要面对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但 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能在应当吃苦时选择安逸,必 须学好吃苦这个人生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锤炼出的“敢于吃苦 、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情怀和品格 ,不仅为我们党和国家造就了一个卓越领袖,还为广大党 员干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 人走好新长征路、接续奋斗、夺取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 ,我们要倍加珍视、发扬光大。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扣好人生的 第一粒扣子 中央党校的同志们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初心,探访历史 足迹,历时5个月,采访编辑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以下简称《岁月》)一书,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当这 部书的文章最先刊登在《学习时报》时,我就认真读过了 。我也有过知青岁月。当然,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遭遇 的困难和艰辛,我们是无法相比的。但是,正是因为有着 相似的经历,每一篇文章细细读下来,我都深受震撼和冲 击,让我长久不能平静,也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总 书记的敬仰,进一步增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我认为,这部书 的出版发行,对于当代青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 命运联系起来,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提高践行“四 个意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结合阅读《岁月》一书,我谈五个方面的读后感。 一是艰难困苦磨砺坚强意志。对于习近平同志的知青 岁月,那些历史亲历者们都有一个深深的感叹,感叹习近 平同志的知青岁月“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他是当 时上山下乡队伍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 最长的知青”。而对于习近平同志来说,他所经历的知青 岁月,远不是过农村艰苦日子这么简单。他是带着“黑帮 子弟”的身份走进知青队伍里的,被扣帽子、被歧视,忍 受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然而,习近平同志坚定地相信黄 土高坡曾养育了父辈,也一定会以宽大的胸襟接纳自己。 他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 和挑战。短短的几年里,他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 、劳动关、思想关,思想得到淬炼,境界得到升华。七年 光阴,锤炼了习近平同志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塑造了他刚强坚毅、勇敢无畏的鲜明性格,铸造了他自 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 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坚强意志 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坚强意志,站位就高了,眼界就 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 ,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扎根人民厚植为民情怀。在亲历者看来,“为群 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这不是一句简单的 口号,也不是被灌输的教条,而是七年知青岁月里,在和 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着生存的普通群众共度时 艰的过程中,油然而生、铸入血液的信念,是没有其他任 何兴趣能够替代的人生乐事。七年岁月中,习近平同志总 是自称“普通农民”,而不是“知青”,他以自己是劳动 人民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曾立志“这辈子就当个农 民”。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眼中能挑 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有知识、点子多 ”“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习近平同志正是在与群众一块 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蜕 变,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建立了与人民群众难舍难分 的感情。只有将安身立命、成长发展的根系深深扎进人民 群众之中,与父老乡亲们一起面对风吹雨打、体味酸甜苦 辣,才能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也才能真 正收获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 三是了解实际锤炼务实品格。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 ,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 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在历史亲历 者的口中,我们也总能听到“近平是了解实际的”“插队 几年让他更加贴近实际”“他了解梁家河”“为群众做实 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等这样的表述。而人们留下 深刻印象的是“习近平做事总是沉稳务实的,他不喜欢 ‘三把火’‘三板斧’式的工作方法,而是讲究吃透实际 情况,循序渐进”。大家都觉得他讲问题“讲得最实 ”,“办法最管用”。接触实际,深入实际,习近平同志 就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 书,也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这些“书”上虽然没有 字,却比有字的书更难读、更深刻。正是有了对实际的真 切了解,坚定了习近平同志扎根实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的决心。习近平同志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我 就有个想法,如果将来我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 姓办实事的工作。”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在陕北这 块红色土地上取到了父辈革命者缔造的“真经”,这就是 求真务实。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坚持和发扬下 ,求真务实才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成为了我 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 四是勇挑重担锻造担当意识。在梁家河的乡亲们心中 ,习近平同志是“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后生”。为了改 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他勇敢地承担起村支书的责任,在 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带领乡亲们开拓进取、苦干实干,打 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梁家河第一个铁业社、 缝衣社和第一座磨房。听闻四川有沼气池试验成功,习近 平同志便远赴四川学习,回到梁家河后亲手试验建成了陕 西省的第一个沼气池,还建成了第一个淤地坝。在他的带 领下,原来一到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 ,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任何一种担当都是由强烈使 命感驱动的,担任村里带头人的习近平同志也是如此。他 始终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并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如 何为人民服务;他始终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忧虑村民的 温饱和社队的发展。他曾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 ,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 事儿。”共产党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 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 在肩上,这样才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 的实绩。 五是博览群书提升理论素养。习近平同志酷爱读书 ,这是众所周知的。《岁月》一书给我们生动展现了知青 岁月里习近平同志的读书生活。在历史亲历者眼中,习近 平同志“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在繁重劳 动之后,习近平同志长时间地阅读。他自己也曾经感叹到 :“农村知青生活可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高度结合呀 !”山沟里文化活动极端匮乏,他千方百计,通过种种渠 道收集到各种图书。在低矮昏暗的窑洞里,他研读了《共 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阅读了大量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以及历史著作、古 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他注重分析对比,从不同 的侧面去了解和剖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饥 似渴的阅读,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 ,提升了思维能力。习近平同志说过:“好学才能上进。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 未来。”这些由衷的话语,正是他从自己读书学习经历中 得出的深刻认识。我们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只有真正 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 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 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 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实践中,才能 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何毅亭同志在接受《学习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习 近平总书记的非凡经历,你们已经讲了他的知青故事,如 果有可能你们把后面的故事接着讲下去。我觉得,这是一 个很好的建议。通过报社记者们的努力,通过专家学者的 努力,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浓郁革命氛 围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是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 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党的领袖;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确立起来的我们党的 领袖;是在重大国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是 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这是具有重大政 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新的作品问 世。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宝贵的精神 财富伟大的力量源泉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出版发行,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大读 者一致好评。 这是探寻党的领袖成长足迹的珍贵实录。习近平总书 记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养下、在共和国旗帜下成 长起来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是从黄土高原最基层的农 村一线党支部书记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