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第xx 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
话
老师们、同志们:
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此隆重集会,热烈
庆祝人民教师的这个光辉节日。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
政府,向受到表彰的百名优秀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
县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
和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遂川教育事业发展的
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师节是个值得庆贺的节日。庆祝这个节日,就是要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回顾总结中鼓劲加压、再创佳绩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办人民满意
的教育”这一民生目标,秉持“重视教育永不过时,怎么重视
都不为过”的理念,用心用力加大教育投入,破解发展难题
,建强师资队伍,保障教师待遇,每年教育支出占公共财
政支出的近三成,优先供给建设用地千余亩,完成城乡教
育工程数百个,实施重大教育改革十余项,形成了义务教
育与非义务教育同步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同步升级
、县城教育与乡村教育同步保障、设施条件与质量指标同
步提升的发展局面。尤其是倾力改善教育条件,有效促进
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其中中考的优秀率及高分人数一
直位列全市前列,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和录取率一直位列
全市中上游,我县教育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全市通报表扬。
可以说,这几年是遂川教育发展史上资金投入最多、改革
力度最强、面貌变化最大、发展进步最快的时期之一。成
绩令人鼓舞,未来尚须努力。县委、县政府召开这个庆祝
表彰大会,就是要让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看到成绩,增
添信心,再鼓干劲,再创佳绩,努力做“名师”、创“名校”、
当“名校长”、办“一流教育”。所谓做“名师”,是指积极向德
育专家、教学专家、课程专家学习,潜心治学、悉心育人
,奉献三尺讲台,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成为育德树人的行家里手和学科带头人,成为沉静务实
、造诣深厚的治学者。所谓创“名校”,是指要向全市、全省
、全国一流学校看齐,不但努力拥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
师资,而且努力实现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育人,产生更多
的名教师、名课程,培育更多的好学生,提升在外的影响
力和知名度。所谓当“名校长”,是指作为学校发展的设计者
和掌舵人,不仅是学校行政上的组织管理者,更是教育教
学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不仅要有熟练的行政管理和教育教
学技能,更要有非同一般的教育情怀、前沿思想、创新精
神;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党建,确保廉洁从业,努力带出名
师,办出名校。所谓办“一流教育”,是指在已有成绩的基础
上更上一层楼,努力提升全县教育整体质量,力促各项指
标进入全市、全省先进行列,使更多学校在全市、全省有
地位、有名气,努力办出“遂川人民满意自豪,外地学子倾
慕向往”的优质教育,创造遂川教育发展新的辉煌。
教师节是老师们自己的节日。庆祝这个节日,就是要
树立典型、学习先进,在平凡岗位上沉静治学、潜心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
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每一个时代都
有一大批既“传播知识”更“传承文明”的好老师,从古代孔子
、朱熹到近代陶行知、徐特立,正是一代又一代好老师的
辛勤耕耘,才成就了英雄辈出、人才荟萃的辉煌历史。同
样,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成千上万、接力
传递的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他们当中,有像陈
清华、李堂华一样长期扎根山村、矢志农村教育的好老师
,他们不受城市浮华的打搅,不被“外面世界”招手的诱惑
,用青春浇灌祖国的花朵,将梦想托付桃李的芬芳;有像
罗顺生、曾云山一样倾情奉献、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始终
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亲生儿女,几十年如一
日,真正是“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有像王秀
琴、何晓涛一样孜孜不倦、勇争一流的好老师,在教育的
“一亩三分地”上上下求索、精耕细作,在全省乃至全国竞争
竞赛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勇夺佳绩;有像康定景、肖建生
一样默默无闻、献身教育的好老师,用生命坚守三尺讲台
、用坚韧书写人间大爱,即便是横祸压顶、病痛缠身,为
了教育教学也毫不退缩。对于他们,我们怎能不为拥有这
样的好老师而自豪、庆幸?怎能不予大张旗鼓地表彰、宣
传?怎能不成为全县4200多名教师学习的榜样、楷模?其
实,做“好老师”,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也是每一个教师的理想和追求。什么是好老师,习近平
总书记用四句话进行了概括,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践行总书记“四有”好老师标准
,我想,可以从“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上下功夫。要
“传好道”,必先正己树人、仁爱有加。“君子厚德以载物。
”教师的职业属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
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不怕吃苦,不怕吃亏,敢于承
担,敢于拼搏,尤其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的精神,牢记育德树人的第一要求,用示范性的言行去
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同时还要有强烈的仁爱之心,用爱
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规范学
生的言行、培育高尚的情操。要“授好业”,必先学有所成、
笃学无境。“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
不足、视野不宽,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
余。“为了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