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中共烟台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晓娟 :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中共烟台市委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 ,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同 志,中共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牟树青同志,共同向大家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引领下,烟台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 工作要求,塑造新优势、率先走在前,加快构建“1+233”工 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 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生动实践,并回答记者朋 友们关心的问题。今天的发布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欢迎现场和线上的记者朋友。 下面,请郑德雁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 郑德雁: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欢迎大家 参加“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我受山东省委常 委、烟台市委书记傅明先同志委托,代表烟台市委、市政 府,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 持烟台发展的海内外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 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 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烟台广大干部群 众牢记嘱托、奋发有为、勇毅前行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 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2018年6月13日,总书记亲临 烟台视察,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总书记走进万华烟台工业 园,鼓励我们“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朝着既定 目标奋勇向前”;视察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要求我们“加强 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登临蓬莱阁 ,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 营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 涵丰富,烟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成为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前进的根本遵 循。 十年感恩奋进,十年收获满满。这十年,我们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 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圆满完成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用“七个显著提升”,总结烟台这十年的历史性变化: 十年砥砺奋进,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综合实 力显著提升。十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 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 RCEP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担当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 试验区“三核”责任,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三个千亿级台阶 ,从2012年的5009亿元增至2021年的8712亿元,跻身全国 城市第26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万元;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跨过三个百亿级台阶,从357.4亿元增至646.6亿元。 今天的烟台,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居全省第一位,外贸 进出口额居全省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实际使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三位 ,成为山东省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市,正大踏步迈向“万亿俱 乐部”城市。 十年矢志创新,我们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 增长动力显著提升。十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 东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新旧动 能转换窗口期,转变思路、转换赛道,全力推动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市“四新”经济投资占比67%,高 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8.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15.8个、 11.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9%,被国务院授 予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表现为“三个明显加 速”:优势产业崛起明显加速。形成了4个千亿级产业、4个 百亿级产业,上市企业从30家增至58家、总市值连续多年 位居全省首位,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入选全国首批 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烟台制造”助力航天、高 铁、核电、深潜等“大国重器”问天探海。重大项目建设明显 加速。总投资1429亿元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明年6月将实现中交。 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达产,乙烯二期和22个延链补链强链 项目获批,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开工建设,世界级石化 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崛起。海阳核电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开 工建设。东方航天港、通用东岳新车型、LNG等系列项目 加快推进。创新平台聚集明显加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 移转化示范区,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376个,先进材料与 绿色制造、新药创制山东省试验室等加快建设,获得国家 、省科技奖313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42家,是2012年的 7.1倍,万华、艾睿光电、杰瑞包揽全省科技领军企业前三 甲。今天的烟台,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扩容倍增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优质资源加速聚集,充满了高质量 发展的澎湃动能。 十年勇毅探索,我们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 著提升。十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改 革开放走深走实”的重要指示,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接连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一 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突破性举措,打造“政企通 ”网上服务平台和12345城市“总客服”,“双随机、一公开”监 管和信用监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一体化信用监管获国务 院通报表扬,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优异档次,市场主 体达到102.5万户、增长近4倍。国资国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市属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倍增长,达到2008亿元 。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积极培育自贸区烟台片区、中 韩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优势载体,加快建设省级黄渤海 新区,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十年累计实际 使用外资20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183个。 海外“朋友圈”不断扩大,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港口城市,与 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国际友城增至46个。 支持企业“走出去”布局全球产业链,累计对外投资101.9亿 美元。今天的烟台,正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 世界、走向未来! 十年城乡融合,我们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显 著提升。十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城乡区域协 调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全 面开展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新城建、海绵城市等国家 级试点,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累计改造棚户 区20万套、老旧小区33.5万户,惠及百万群众。全市常住人 口城镇化率从56.5%提高到67.8%。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 加快形成,蓬莱国际机场一期投用、二期主体工程完工 ,旅客吞吐量2019年突破1000万人次。烟台港货物吞吐量 跻身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龙烟铁路 建成运营,潍烟高铁、莱荣高铁启动建设。烟海、蓬栖、 龙青、文莱高速公路通车,市区快速路开工建设。乡村振 兴战略全面推进,扎实推进“五个振兴”,省级以上美丽乡村 达到208个,启动老岚水库建设,累计改造农村公路8210公 里、清洁取暖28.1万户、农厕57万户。现代农业兴旺发展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烟台小麦、玉米新品种屡次刷新全 国高产纪录,烟台苹果、花生与食用油获批创建千亿级国 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今天的烟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 代化比翼齐飞、互促共荣,一幅城乡协调发展、宜业宜居 宜游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十年绿色转型,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 态环境显著改善。十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全域推进美丽烟台 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创建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烟台实现了“四个第一”: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 海上风电,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清洁能源 装机容量居山东省第一。经过十年努力,烟台的天更蓝了 ,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40%以上,大气环境质量连续4年达 到国家二级标准。山更绿了,实施全域绿化行动,完成造 林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28%,居全省首位。水更 清了,完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任务,COD、氨氮排放量 削减20%以上。环境更美了,山水林田湖草得到有效综合治 理。今天的烟台,天蓝海碧、山清水秀,鱼游浅底、鸥鸟 翔集,“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享誉海内外。 十年倾心惠民,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十年来,我们牢记“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的教诲,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千方 百计增民富、解民忧、保民安,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8万人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扎实做好民生实事 ,集中解决了一批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急难愁盼问 题。投入资金23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00余 所,学前教育公办率由37.8%提高到61.1%,基础教育质量 保持全省领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驻烟高校与 地方合作结出丰硕成果。扎实推进健康烟台建设,城乡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 标准增长了2倍,全市人均期望寿命由78.23岁增至80.49岁 。城乡低保县均标准由每人每月375元和173元,分别提高 至953元和745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速果断处 置突发疫情,从严落实常态化防控机制,守护好人民群众 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 利,五捧“长安杯”,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是连续六届 全国文明城市、七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今 天的烟台,社会安宁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广大群众带着 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年强基固本,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能 力作风显著提升。十年来,我们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 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系 统化常态化,全市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坚持以建设过硬支部为抓手,着力锻造过硬基 层党组织,全市3421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纵深推进全 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十廉工程”,争做清廉建设标杆城市 。今天的烟台,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执行力明显提升,风 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人心思上、苦干 实干的氛围愈加浓厚。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烟台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本在 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离不开省委、 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烟台这十年展现的壮美画卷,是全市 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大地为纸、用奋斗作笔,倾心倾 力描绘出来的,是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在烟台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 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紧跟 核心,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加快构建 “1+233”工作体系,努力建设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奋力打 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以优异成绩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烟台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 晓娟: 好的,感谢郑市长的介绍。 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 的新闻机构名称。首先,请现场记者提问,请大家举手示 意。 中新社: 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三核”城市,如何在 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强发展支撑? 中共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 牟树青: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投资是引领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是拉动投资的重要 抓手。烟台市始终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 ,强化招引、高效推进,形成了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 的良好局面。省级重点项目数量由2012年的8个增加到 2022年的186个,总投资由563.6亿元增长到6485.6亿元;市 级重点项目总投资由2012年的834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 1.48万亿元,一批体量大、层次高、效益好的重点项目为烟 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突出强化了两大支 撑: 一是重大产业项目支撑。围绕绿色化工、清洁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谋划实施了一批引领性、战略性重 大项目,有力推动了产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绿 色石化产业,以万华化学为龙头,培育发展出1家千亿级、 2家百亿级、7家十亿级的化工企业集群。目前,我们正在 大力实施万华乙烯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万华新 材料低碳产业园项目,未来5年绿色石化产业产值将达到 5000亿元,烟台将打造全球一流的聚氨酯、高端烯烃、高 端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万亿级山东黄渤海南 岸高端低碳新材料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形成了以上汽通 用东岳为龙头、11家整车生产企业带动410多家汽车零部件 企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正在加速构建传统汽车与 新能源汽车双擎驱动的发展新格局。清洁能源产业,海阳 核电建成投用,半岛南4号风场首批风电机组并网,海阳核 电供热一期工程投入运营,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 城市;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047万千瓦、形成山东第一 的清洁能源规模体量,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7%。当前,我 们正在加快布局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烟台3060创新区、 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建设等项目,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潜 力巨大。航空航天产业,抢抓海阳首次海上发射成功机遇 ,打造东方航天港,成为火箭生产制造及发射“双料基地 ”,具备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能力和海上发射支 持保障能力,未来将培育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和应用3个百 亿级航天产业集群,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烟台黄渤海新 区空天海装备智造城已签约落地总投资50亿元的氢能核心 装备产业园、航天计量检测基地等8个项目,“十四五”末 ,航空、航天、航海装备产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 二是基础设施支撑。蓬栖、龙青、文莱、烟海等高速 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68公里,荣乌高速烟 台枢纽至蓬莱枢纽段、威海至烟台高速段改扩建项目加快 推进,“四横五纵”高速公路网络更加发达。龙烟铁路、青烟 威荣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竣工通车 ,建成胶东半岛“1小时通勤圈”;潍烟、莱荣高铁全速推进 ,铁路出行将迈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时代,实现高铁全域 覆盖。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与78个国 际(地区)及国内城市通航,2019年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 ,成为全省第3个、中国内地第39个千万级机场,蓬莱国际 机场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将成为面向东北亚的区域门 户枢纽、中日韩航空货运集散地。除了加快推进现有项目 ,我们还筛选谋划了包括城区低碳清洁供暖、市域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万华烟蓬长输管线等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 “七网”项目,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 刚才,郑德雁市长在介绍中提到了加快构建“1+233”工 作体系,这一工作体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能否具体介绍 一下? 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 郑德雁: 谢谢您的提问。2021年7月,中共烟台市委十三届十三 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1+233”工作体系的决议》 ,这是指引烟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我 简要介绍一下“1+233”工作体系: “1”就是突出加强党建引领这一根本。我们牢牢把握新 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召开“三明三强”大会 ,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明方向明规矩明底线、强担 当强本领强执行,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 “2”就是抓好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两条工作线。“腾笼换 鸟、凤凰涅槃”“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 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线,烟台作 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三核”城市之一,经过全市上下 的共同努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 基本完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 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烟台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三核”城市之一,我 们坚定落实“三个坚决”,紧密对接全省“十强”产业,大力提 升产业能级,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强化数字赋能,新 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乡村 振兴工作线,着力推进“三个五”:坚持“五个振兴”协同发力 ,狠抓产业、基础、治理、典型、机制五项重点工作,建 设产业丰美、环境秀美、乡风淳美、社会和美、生活富美 “五美”乡村,奋力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 第一个“3”就是加快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海洋经济示 范区 “三区 ”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方面,积极构建 “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一核突破”芝罘区,加快推进 城市更新,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两带提升”,规划建设养 马岛至莱州三山岛200公里的滨海黄金旅游带,打造山东省 千里海岸观光廊道的重要节点;依托烟台母亲河:夹河 50余公里蜿蜒水脉,建设夹河生态景观带,打造城市发展 新轴线。“三环支撑”,建设“一横两纵”快速路环线,打造串 山观海的山海步道环线,做好轨道交通环线建设准备工作 。“三港协同”,以空港、海港、陆港三大枢纽建设,构建便 捷高效立体交通系统。“五城驱动”,规划了幸福新城、夹河 新城、牟平新城、蓬莱新城、八角湾新城,使“五个新城”成 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产城融合发展的标杆之城 。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正在推进园区发展三年行动 ,按照“一县一园一业一平台”的思路,建好用好自贸区、综 保区、黄渤海新区、国际招商产业园、14个省级以上开发 区、6个化工园区以及中韩、中日产业园等载体资源优势 ,打造产业聚集、开放发展高地。 在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海洋强国 、海洋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海工装备、海洋工 程、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构建更加完善的海洋科技创新 体系,深入推进海洋保护与开发示范,打造海洋经济发达 的标杆城市、海洋科技先进的创新城市、海洋生态环境优 美的样板城市。 第二个“3”就是强化民生改善、营商环境、风险防控三 项支撑保障。通过强化民生改善“聚民心”,建立为民办实事 长效机制,放大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用,打造名副其实的 城市“总客服”,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优化营 商环境“增活力”,聚焦打造“烟必行”品牌,深化“放管服”改 革,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做优“政企通”服务平台,推进 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强化风险防控“保安全”,坚 持底线思维,守住守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 社会稳定等发展底线。 我们通过构建“1+233”工作体系,进一步细化明确了今 后发展的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实施路径、办法措施,推 动烟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大众日报: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