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12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做实做细经常性纪律教育 发表时间:2022-12-07 陕西深入开展以“严守纪律规矩,加强作风建设”为主题 的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以学知纪、以考督纪、以案 明纪;海南举行“家庭式”廉政谈话会,督促新提拔和进一步 使用的省管干部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根基,管好家属子女 ,严守党的纪律;贵州省铜仁市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 之风典型案例展进乡镇活动,以案释纪释法……各地坚持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分级分类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 育,不断筑牢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防线。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纪律 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项 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加强党的 纪律建设”。《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 十大精神的通知》明确要求,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严格 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用纪 律管全党、治全党,就要加强纪律教育,有规在先、抓早 抓小,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法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 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更好发挥 纪律建设治本作用。 融于日常、做在经常,实现常态化。纪律教育不是一 时一事的要求,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开展经常性 纪律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校、干部学院和党委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修课,通过集体学习、党规党 纪学习测试、廉政谈话、警示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多 种形式把纪律要求刻印在党员干部心上。把“纪律教育周、 教育月”等主题性活动和日常教育结合起来,既润物细无声 式做实日常教育,又抓住节点,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主题活 动,巩固学习成果。将纪律教育和党性教育、廉洁文化教 育贯通起来,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结合,推动党员干部夯 实党性根基,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不断增强遵规 守纪的自觉。 增强针对性,提高纪律教育实效。具体才能生动,生 动才能深入。纪律教育要注重分层分类实施,菜单化、精 准化提供内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坚决防止“大呼隆 ”“走过场”“一锅煮”。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督促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在遵守和执行纪律上走在前、作表率,从而带动广大党 员干部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立起来。紧跟时代发展 ,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网络新媒体途径,努力提供沉浸式 、场景化体验,不断增强纪律教育实效性感染力。 把加强纪律教育与严格纪律执行密切结合起来。严格 执纪,是最有力的纪律教育。没有严格执纪作保证,纪律 教育就缺少内在“刚性”。必须把纪律教育有机融入监督执纪 问责全过程,以从严执纪的惩戒震慑强化教育效果。要始 终保持高压态势、严的基调,强化日常监督执纪,深化运 用“四种形态”,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纠正,触犯纪律就立即 严肃处理,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纪律 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做好 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 不断健全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以 有纪可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有力行动,推动全党形 成遵规守纪的浓厚氛围。 施郑言:将斗争精神发扬到底 发表时间:2022-12-05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作出深刻阐释:“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 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 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 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之决心与意志的坚定 表达和庄严宣示,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智慧和精 神指引,是增强斗争本领、不负使命的时代要求。将斗争 精神发扬到底,必将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 章。 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 新时代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 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 长期的,将伴随实现伟大复兴全过程,我们必须发扬斗争 精神,迎难而上,越是艰险越向前。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 步对坚持斗争精神作出了最新的战略判断和深刻阐述,为 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绚丽华章的伟大号召 。七十多年前,为了建设新中国,毛泽东同志在“进京赶考 ”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 、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今天,为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 要求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 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和 践行“三个务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 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困难和挑战是躲不开也绕不过的 ,全党必须做好进行更加艰苦卓绝斗争的准备。这是在新 的赶考之路上发出的新的伟大号召,是百年大党的执政智 慧、战略自觉与历史清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在当前的 历史条件和国内外形势下,中国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这是国内外都在高度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 神。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五个重大原则之一,这是对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斗 争精神的深刻认识,充分说明了发扬斗争精神的极端重要 性。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革命是斗争的高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 党。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打 铁必须自身硬。”必须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 领养成,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 设,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 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把广大领导干部锻炼成为能够经 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 增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斗争智慧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等的多重叠加下,面对各种挑 战和考验,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 和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增强斗争智慧,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迷 于现象、不拘于个人、不困于眼前,“不畏浮云遮望眼”。 坚持斗争精神的理论清醒。理论上愈是清醒,行动上 就愈是坚定有力。对于和平年代,特别是在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还要不要做好斗争准备,还要不要坚持 斗争精神?我们党一直有着深邃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 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 大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 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 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惕厉全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求“务 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全党坚持斗争精神、保持理论 清醒,绝不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斗争精神的哲学智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和哲学智慧的集中体现。矛盾与斗争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双方的统一与对立是事物变化 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 生于有,有生于无。”“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命题 ,我们党始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真理而斗争,为民 族解放、国家富强而斗争,为美好生活而斗争。顽强斗争 是创造奇迹的精神密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过时的精 神底色,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更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 强大精神力量。坚持斗争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就是要在斗争中把握主要矛 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斗争促进统一,实现矛盾的积极 转化,引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坚持斗争精神的历史传统。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是在斗 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党和人民取 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 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顽强 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钢铁意志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击退 了敌对势力一次又一次疯狂进攻、攻克了前进道路上一个 又一个险关要隘。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改革开放,靠的就是顽强斗争。迎来中国共产党成 立一百周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 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靠的还是顽强斗争。新征程上,战胜前进道路 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底色 ,还要继续坚持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通过顽强斗争创造 历史、走到今天,也必将通过顽强斗争赢在当下、赢得未 来。 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 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 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 须讲求斗争艺术、善于斗争。毛泽东同志说,胜利的信念 是打出来的,是斗争出来的。新征程上要在不断斗争中增 进必胜的信念,在钢铁般的信念指引下坚持顽强斗争。 不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思想理论的优势是具有决定 性意义的优势。先进思想一旦武装群众,就会转化成强大 的斗争力量。顽强斗争不是拼命蛮干,而是先进思想理论 指导下的坚定行动,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机结合 ,是斗争勇气胆识、艺术策略与决心意志的集中体现,包 含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必胜决心和斗争品格。实现新时 代党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中国 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 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在做实见效上下功夫,科学运用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 斗争形势、制订斗争策略,为顽强斗争提供思想指南、注 入真理力量。 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精神。《孟子》有云,“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诫我们,丧失忧患意识、 放弃斗争精神,必将付出国灭家亡的惨重代价。苏联解体 的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争夺现有阵地的 斗争,更是争夺未来的斗争,来不得半点马虎,既要寸步 不让,更要见微知著。我们处在一个既充满挑战也充满希 望的时代,我们的事业还远没有到值得骄傲的时候,更何 况当前还面临更为艰险、更为复杂的局面,必将遇到许多 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考验,放松斗志不得、停顿懈 怠不行,必须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如履薄冰、未雨绸缪 ,时刻做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等重大考验的准备 ,在斗争中寻求突破,在斗争中保持定力。 始终坚守底线思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新中国成 立至今,从未发生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就在于我们始终 坚持底线,确保社会主义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当前 ,我们正在做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这个过程没有教 科书,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经验,还有“黑天鹅”“灰犀牛”等 各种挑战和意外不时袭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守底线思 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 患、遇事不慌,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权。面对前进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 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 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将中国发展 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掌握主动是赢得斗争胜利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 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历史主动精神是 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大势的主动顺应、对历史 选择的主动求变、对历史发展的主动作为,也是战略层面 的主动应对。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以一往无前的顽强斗争 推动革命、建设与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 在于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认识和掌握历史规律,从而赢得历 史主动,取得历史性胜利。斗争是矛盾运动规律的集中体 现,斗争内嵌于团结奋斗之中。我们党依靠团结奋斗走到 今天、走向未来,而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增强奋斗的主动性 ,没有斗争的奋斗是空洞的、无力的,要从思想上行动上 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团结奋斗全过程。我们要掌握 “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以过硬的斗争本领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坚定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自信自强是坚持斗争的重 要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 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深厚精神支撑 ,是坚持斗争的磅礴力量之源。缺乏坚定的文化自信,就 会盲目崇拜、迷信他国,面对其他国家、其他势力的质疑 和压迫,首先做的不是斗争反击,而是投降乞怜。在悠久 的历史传统中,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养成了“明犯强汉者,虽 远必诛”的斗争自信,形成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 我,我必犯人”的战略智慧。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历史中形成的斗争智慧,以坚定的 文化自信铸就深厚持久的顽强斗争精神,推进伟大斗争。 要积累更加丰厚的物质文化基础,汇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 量,进一步激发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 一步增强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 人民的奋斗和汗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 、任重道远。前行路上,我们必须将斗争精神贯穿到底、 坚持到底,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赢得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新征程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高扬团结奋斗之帆 发表时间:2022-1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形成同心 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团结才能胜利 ,奋斗才会成功。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 由之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凝心聚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同人民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扬团结奋斗之帆,走好新的 赶考之路。 团结奋斗是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标识。团结奋斗是党 和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也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显著精神标 识。实现宏伟目标离不开团结奋斗。回望新时代奋斗路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 ,应变局、化危机,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眺望新 征程奋进路,党团结带领人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 须紧紧依靠人民、紧密团结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应对复 杂形势更需要团结奋斗。复兴伟业不会风平浪静,前进道 路必然风雨兼程。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 济复苏乏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不确 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 ,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新时代新征程 ,我们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依靠团结奋斗筑起应对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攻克艰巨 任务必然要团结奋斗。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 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 、史所罕见,正是因为“两个确立”,党团结带领人民经受住 了严峻性考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奋进新征程,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践 行“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凝心铸魂,坚决做到“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进而打牢筑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团结奋斗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要牢牢把握团 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努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 干部队伍。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只有组织起来,形成严密 组织体系,才能实现力量倍增。要统筹抓好各领域党建工 作,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增强政治领 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把党员干 部组织起来、把优秀人才凝聚起来、把广大群众动员起来 ,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推动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 干净担当和善谋尽责成事,注重任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 、敢于任事的过得硬干部,坚决不用不想谋事、不愿做事 、不敢扛事的混日子干部,大力推行干部能上能下、能进 能出,真正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以正确 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团结奋斗、干事创业导向。每一代人都 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新征程,还有许多“雪山”“草 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加 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 干部,引导干部在稳经济、促发展中敢啃硬骨头,在抓改 革、谋创新中敢蹚深水区,在强保障、惠民生中敢挑重担 子,在保安全、守底线中敢接烫山芋,以过硬的斗争本领 创造团结奋斗的历史伟业。 团结奋斗是固原赶超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 记四次视察宁夏三次踏访固原,亲手谱写了闽宁协作“山海 情”,引领固原人民实现了小康梦。奋进现代化新征程,要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二十大擘画的蓝图,弘扬“不到长 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奋斗精神和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以团结的状态、奋斗的姿 态,开创固原发展新局面。宁夏固原是一片红色热土。要 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团结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党的二 十大精神落地见效。永葆团结奋斗初心使命。新时代十年 ,固原人民在党中央和总书记关怀下,万众一心铸就了摆 脱贫困的全面小康史,绘就了绿色蝶变的生态建设史,成 就了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史。奋进新征程,要团结带领六 盘儿女始终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眼中有高山、 胸中有丘壑,主动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提高站位、找准方位 、明确定位,接续奋斗、再创辉煌。谱写团结奋斗崭新篇 章。脱贫小康后的固原,仍是欠发达地区。要立足这一基 本市情,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坚定 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式发展信 心决心,大力实施产业千亿倍增、投资千亿倍增、改革创 新驱动“三个计划”,加快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生态文旅特 色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团结带领固原人民从全面小康 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阔步迈进。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高校课堂的三重路 径 发表时间:2022-12-02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决定》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 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对于肩负培养新时 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各级各类高校而言 ,应遵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采取切 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 学生头脑。 一、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党的二十 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课程教学。思政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重要课程,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战斗 力,重视思政课程建设的价值意义,发挥好思政课堂教学 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 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 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高校思政课要借助“东风”、趁热打铁,以精心的教学设计、 典型的案例分析、多样化的授课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 “带着热气”进课堂。综合运用启发式、沉浸式、情境式、体 验式、探究式、咨询式等教育方式,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 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高校要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 要求,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更 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 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中来,围 绕教好、学好、管好思政课,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 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把 握时代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 落地生根。 二、高校应强化“课程思政”落实推进,将党的二十大精 神贯穿于各门学科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 关键。高校教师要及时有效地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合 自身专业,将报告中的相关表述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找 准授课切入口。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价值,用 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人格培育与精神滋 养,促进大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关注未来。专业课 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实际,把理论问题讲生动 、讲鲜活,在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 基础上,借助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创新 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章节,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育人 能力。教师要不断提升授课逻辑性、板书规范性、内容层 次性、语言表达流畅性等,不断提升教学的课堂吸引力。 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共同发力、同向 而行,把每门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更好地体现出来,培育 既有强专业、更有深情怀的时代新人。 三、高校应构建“大思政”综合教育体系,与党的二十大 精神宣讲有机结合起来。高校课堂要与广阔的社会、生动 的实践有效对接、紧密关联,关注社会热点,弘扬时代精 神、教育广大青年。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必须 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大思政”教育的关键作用,直面时代、 贴近生活、扎根实践。不断健全“大思政”综合教育体系,广 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 在潜移默化中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利用新媒体 平台,通过让学校师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诵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等多种方式,形成人人学习、人人参与的 良好氛围。高校应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坚持开 门办好“大思政课”。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让广大青年学子了 解国计民生、回应时代召唤、践行青年担当,让思政工作 更好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格熏陶。 同时要用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的契机,培育一大批新 时代的“大思政”工作者。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要深入研究阐释、宣传宣 讲党的创新理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有机融入、全面贯穿高校育人全过程,自觉用党的二十大 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 任务落到实处。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深刻要义 发表时间:2022-12-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在以往“归根 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 思主义行”,其中隐含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首先,从一个“行”到两个“行”,表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 思主义认同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定位深化。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马 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 了科学。19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以历史和 逻辑相统一的方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是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这是从建党之初就被历史地确 定下来的党的根本性质,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产 阶级政党决定的。经过100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 味。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并不意味着在普遍真理之 下的每一个具体理论都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主义从来不 是僵化的教条,具体地、历史地理解事物是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行”,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每一 个具体理论在每一个历史条件下都“行”。作为普遍真理的马 克思主义“行”,不等于每一个特殊理论“行”。对此,恩格斯 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不管最 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 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 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 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就要求必须用历史的辩证法的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行 ”这一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必须把抽象认同落 实到具体认同。 其次,从一个“行”到两个“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 现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判定依据。 “马克思主义行”不是抽象的“行”,而是具体的“行”,即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中国共产党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中实现的三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被判定 为实现飞跃,根本依据是每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都深刻回答并解决了那个时代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甚至回答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做过论述的重大的新问 题。比如,如何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无产阶 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马克 思没有做出详细的论证,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具体的论证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全新的革命道路,解决了“站起 来”的问题。比如,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对“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做过详细论证,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 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理论,解决了 “富起来”的问题。再比如,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提出在社会 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如 何实现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回答了走向“强起来”的问题 。这表明,每一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都把“马克 思主义行”具体落实在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上 。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 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 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 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体理论,在这些具 体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 接指导下,中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最后,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 党对自己创新理论的自信达到新境界。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 创新和发展,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行”具体 地落实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这第二个“行 ”,集中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理论自信在 新时代具体体现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自信,体现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正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飞跃 ,极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对自己创新理论的自信,才凝聚 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这一论断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迈上了新的台阶,达到了理 论自信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 际相结合,而且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 方面,理论自信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理论”,只有创造出新 的理论,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论自信。总是处于“学徒状态 ”,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建设现代化 国家的精神文化支撑,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创造自己的 理论。另一方面,理论自信是推动理论创新的精神支柱 ,没有理论自信就会缺少理论创新的勇气,也就不会创造 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时代精神的真正的新理论。因此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理论创新必须要坚持自信自 立。 综上所述,从一个“行”到两个“行”,这一论断的理论内 涵获得了完全的意义,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认同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深化,为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判定依据,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的理论自信达到了更加稳健、更加成熟的新境界。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发表时间:2022-12-01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加强纪律建设是全 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以严的基 调强化正风肃纪”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 起抓”,这体现了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是对正风肃纪规律 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党性、党风、党纪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党性是根 本,党风是党性、党纪的外在表现,党纪是党性、党风的 重要保障。新时代十年,党中央深刻把握党性党风党纪内 在联系,先后组织开展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推动全党赓 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 子精神纠治“四风”,严格执纪问责,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 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新征程上,要始终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 、不想腐,坚持纠树并举、破立并进,促进党员干部在正 风肃纪中增强党性,通过增强党性提高正风肃纪的自觉性 坚定性。 抓住党性这个根本,从思想上固本培元。作风问题本 质上是党性问题,能否坚持廉洁自律更是衡量党性强弱的 重要标尺。信仰坚定、党性坚强,铭记党的性质宗旨,才 能自觉弘扬优良作风、严守党的纪律。因此,整饬作风、 严明纪律,必须从政治上看,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这个 本源上抓。要推动全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严肃的 党内生活中锤炼党性,不断增强对不良习气的免疫力和抵 抗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党性教育 、警示教育,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促进党员干部提高党 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过硬作风展示党性坚 强、党纪严明的良好形象。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 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 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狠刹潜规则、歪风邪气,深入整治隐形变异 “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普遍发生、反复 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督促推动党员干部明规矩、知底线 、守纪律。纠“四风”树新风并举,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 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 ,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始终同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心连心。 严明党的纪律,为作风建设、锤炼党性提供重要保障 。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作风建设、党性教育就难以持 久地进行下去。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 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 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对依然不收敛不收 手、顶风违纪的,从严从重处置。深入总结作风建设新特 点新成效,把纠正“四风”新要求纳入党纪条规,把实践经验 上升为制度规范,锲而不舍抓执行,为作风建设筑牢党纪 屏障。以严格的执纪、深入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章 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自觉 以身作则,夯实党性根基。 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关键是做好统筹,把思想建设 、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贯通协同起来,惩治震慑、制度 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 力,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 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不断取得正风肃纪新 成效。 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 发表时间:2022-11-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 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担当和斗争 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党的 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发 扬斗争精神”等重要论断。新征程上,我们肩负的使命任务 的艰巨性、面对的风险挑战的严峻性、进行的伟大斗争形 势的复杂性前所未有。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越要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 难所压倒,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 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 神底色和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马克思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