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淄博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1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淄博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 峻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贯彻党中央“疫 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认真 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实现本届政府 工作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4500亿元,同比增长4%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 退税因素完成400亿元,同比增长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5.5%。认真贯 彻落实国家和省“两稳一保”部署要求,为市场主体落实税费 支持政策超过100亿元;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创新出台 “春风齐鑫贷”等政策,提供助企纾困信贷62.7亿元。实施小 清河复航等141个“七网”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07亿元 ,530个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03%以上,天辰齐翔己 二腈一期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开展汽车、家电系列促销 活动,发放惠民消费券1.06亿元,拉动消费约70亿元。 动能转换提速增效。推动“技改专项贷”扩面增量,实施 市级重点技改项目507个。努力做强20条重点产业链,列入 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达到10个、领军企业17家,“四 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新增省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0家,2家 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8家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建成淄博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中心,入选国家“千兆城 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获批国家服 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统筹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双 智”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列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第 26位。粮食生产实现丰收,数字农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38.4亿元,建成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20个;推进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135个 。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 448家,预计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 1360家、1826家;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 11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山东农业工 程学院淄博校区、青岛科技大学教科产融合基地建成投用 ,淄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第四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完成全市“三区三线”划定,编制主 城区、中央活力区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淄博火车站南站 房建成启用,济南至高青、沾化至临淄高速竣工通车,济 南至潍坊、临淄至临沂、高青至商河高速淄博段有序推进 。改造提升10条城市道路,快速路一期工程西半环通车 ,推行“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获评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 标城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75公里,新建城乡供水管线 329公里,新增人防工程60万平方米。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 设,四宝山双创公园城等项目建成开放,新增城市绿道、 生态廊道309公里,新建改造城市绿地456公顷、村镇公园 151公顷。启动火车站北广场片区城市更新,推进19个棚户 区和46个老旧小区改造,列入省台账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任务全面完成。抓好69个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新建文 化服务中心96处,创建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4处、 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环境空气质 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4.1%,优良天数超过230天;推进水资 源保护利用行动,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居全省第2位、 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积极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济 淄同城化战略,黄河百里生态廊道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深化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以评促转”试点工作,新登记市场主 体9.6万户,其中新增企业2.7万户。举办中日、中韩(淄博 )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招引活动,预计新引进过亿元项目 390个,省外到位资金突破6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突破 10亿美元,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申建上 合示范区多式联运鲁中分中心。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 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面推进。持续深化金融 赋能,新增上市公司2家,全市私募基金规模达2556亿元。 升级出台“人才金政50条”,新引进大学毕业生4.7万人,新 增城市发展合伙人93个,获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 点。 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启动高品质民生建设三年攻坚行 动,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34万个,预计城镇新增就业 5.9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5万元,同比增 长5.3%。建成投用中小学13所、幼儿园30所,交互式在线 教学系统实现中小学全覆盖,建立市、区县学生心理健康 发展服务中心。新建智慧预防接种门诊67家、中心村卫生 室50处,建成“名医基层工作站”123个,在公共场所布设自 动体外除颤仪1200台。创新开展“国家集采药品进基层”工作 ,门诊慢特病保障病种扩大到50种以上。我市运动健儿在 世界游泳锦标赛、省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实现省中学生运 动会团体“九连冠”。完善“淄助你”救助体系,9类困难群众 救助标准提升10%以上。扎实开展治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 ,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深化重点领域隐患 治理,扎实推进自建房、燃气、道路交通等专项整治,安 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消防救援、 民族宗教、机关事务、档案史志、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 、青少年、残疾人、对口支援、扶贫协作、住房公积金等 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面对突发多发的新冠疫情,我 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平战融合工作体系,加 强防控能力建设,适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有效处置多轮 疫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实际行 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也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 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 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心血和辛勤付出。在此,我 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市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 体,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中央、省驻淄单位、部队 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广大企业家和 城市发展合伙人,向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 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淄博发 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 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创新力不强,新旧动能接 续转换不够顺畅,重大项目和优质平台支撑作用不足;区 域协同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中 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仍需增强,城市治理还不够精细高效 ,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安全生产韧性有待 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成果较为脆弱;政府系统作风效能建 设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扎实 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也是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起步之 年。根据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三届三次 全会精神,做好明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扎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认真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 “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聚焦 “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 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持经济稳 定增长,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城乡区 域统筹协调,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 设迈上新台阶。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 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外 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 性指标。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 求,准确把握“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丰富内涵。聚焦“实力 强”,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深入实施科教创新赋能,构 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群众富 ”,拓宽居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建设全 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让群众的生活更富足、精神更富有 。聚焦“城市美”,推动城市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优 化空间布局,增强承载功能,提升时尚气质,塑造开放、 品质、大气、和美的城市形象。聚焦“生态优”,优化政治、 产业、市场、社会、自然等“一组生态”,集聚优质要素资源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重点抓好 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推动经济稳健运行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改善市场预期、提振 发展信心,推动有效投资与消费需求良性互动,有效市场 与有为政府高效协同,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统筹把握投资方向、结构、规模 ,策划实施一批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的重大 项目,突出抓好510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60亿 元以上。深化基础设施“七网”行动,推动张博市域铁路改造 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增强需求拉动力。积极争取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民 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围绕优势产业集 群和新经济赛道,开展境内外招商,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 战略合作,全市省外到位资金总量达到650亿元。完善项目 跟踪服务机制,积极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土地,推动项目建 设提速增效。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优化消 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提振市场消费信心,推动消费回 补和潜力释放。办好“惠享淄博”系列活动,鼓励新能源汽车 、智能家电等绿色消费,发展文旅休闲、康养托育等服务 消费。推动农村居民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升级,支持 商贸龙头企业下沉农村,新建改造一批县域商业设施和乡 镇商贸中心。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智慧商超、智慧餐 厅等新零售业态,推广线上学习、“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服 务模式,促进共享经济等新消费业态发展。扶持“老字号”创 新发展,发挥周村古商城省级老字号集聚区作用,新增“中 华老字号”企业2家。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拓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等增值服务,推广共享制造、 柔性制造等新模式,新增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家以上。 健全城乡现代物流体系,推进淄博内陆港保税冷链基地等 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支持新市民、大 学生等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房地产企业提高住宅 开发品质,培育住房租赁、家装消费市场,促进住房消费 稳健发展。 稳定市场主体运行。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一揽子 政策,健全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完善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 措施,助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 ,加强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促进产 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实施信贷投放扩容工程,完善政银 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 领域支持力度,推进普惠金融与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深 度融合,力争信贷投放增长10%以上。坚定不移落实“两个 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引导商 协会组织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多措并举破解中小微企 业发展难题,尽心竭力当好企业坚强后盾;发展新个体经 济,新增市场主体10万户以上,积极培育“小升规”种子企业 ,持续壮大企业群体规模。 (二)聚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市域一体、协同并进,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 释放内需潜能、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努力提升城市 综合竞争力。 融入重大发展战略。增强沿黄城市意识,全域融入黄 河重大国家战略,布局实施一批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防 洪减灾重大项目,加强与沿黄各市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 等领域的合作;用好省支持沿黄25县(市、区)高质量发 展政策,推动黄河三角洲药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持 续抓好省委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济淄同城化,建 设经十路东延等互联互通工程,积极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 ,加强市域产业合作和创新协同。用好国家和省支持老工 业城市转型发展系列政策,策划实施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重 大项目,助力老工业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强化区域统筹联动。统筹产业分工、政策供给、要素 保障,引导各区县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构建各具特色、 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绘制全市“产业图谱”,一体规划、科 学布局产业发展空间,明晰各区县主体功能定位,支持各 区县集中培育2—3条优势产业链群。落实“飞地经济”政策 ,创新共招共引、共建共享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市 级统筹布局。强化市域内基础设施统筹,完善区域间综合 立体交通、能源保障等网络,推动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支持各区县做强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齐鲁化工区等区 域能源中心,抓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 载功能。 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出台统筹发展区域经济相关政策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区县加压奋进、争先进位。优 化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土地、水资源、能耗等市级统 筹,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理顺市以下财政体制,健全 区县高质量发展财政激励政策,完善太河水库水源地、黄 河滩区生态补偿机制。 (三)聚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抢抓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 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 实施传统产业“强基工程”。以节能降碳和数字转型为牵 引,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支持绿色化工、纺织服装 等产业迈向中高端,完成市级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实 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推进建陶、玻璃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赤泥综合利 用产业化等示范项目,建成绿色工厂140家。深化建筑业高 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组建产业链联盟,推进工业化、数字 化、智能化转型,重塑“建筑之乡”品牌。 实施新兴产业“突破工程”。一业一策提升“四强”产业能 级,培育壮大氟硅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智能机器人等 优势产业链群,“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到52%。做大新能源产业规模,抓好齐鲁储能谷等项目建设 ,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推动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 范城市建设,新增燃料电池汽车100辆。支持节能环保新材 料、固废综合利用等产业发展,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 业深度融合,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管 理,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构建典型应用场景50个 。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发展,抓好爱特云 翔大数据中心等50个数字产业项目,促进平台经济、新型 电商等服务业健康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8%以上。 实施产业生态“培优工程”。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强化 金融、法律服务保障,培育聚烯烃、工程塑料2条千亿级、 13条百亿级产业链,做优新医药、聚氨酯等省“雁阵形”产业 集群。培优塑强一批“链主”企业,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资源 整合,促进研发平台、应用场景等共建共享。支持骨干企 业坚守实业、深耕主业,力争500亿级企业达到3家,100亿 级达到17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单项冠军 企业10家以上。深化与驻淄央企省企合作,推进天辰齐翔 己二腈二期等重大项目,实现企地互利共赢。 (四)聚力实施创新驱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