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01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寻常,是大事多、要事多的一 年,也是负重前行、克难奋进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 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经受住叠加交织的风险 挑战考验,基本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 务。 这一年,喜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视 察徐州五周年,我们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践行总书记谆谆嘱托,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展开创新引领资源枯竭 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布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有力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落地落实、结出丰硕 成果,在感恩奋进中交出了五周年合格答卷。 这一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标 志性成果,我们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 心城市建设,明确“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发展定位,国家可 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并启动建设,淮海经济 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完成编制,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 步支持徐州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政策意见,成功举 办第十三届国际园博会、中国安博会、首届淮海人才峰会 、第二十五届投资洽谈会,中心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 响力不断提升。 这一年,疫情影响之深远超预料、经济下行压力之大 多年未有,我们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 要安全”重大要求,勇于挑重担、扛重责,以超常规举措应 对超预期挑战,高效打赢多场疫情防控硬仗,守护住全市 人民健康安宁,保持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稳 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400亿元、增长 3%(预计,下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 (一)注重高效统筹,战疫情稳经济齐抓并进。坚持 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减 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抗击疫情取得积极成果。 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齐心抗疫,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 线。健全完善平急一体、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果断有力 扑灭零星散发和聚集性疫情。坚持科学精准,及时优化调 整防控措施,全力保健康、防重症,持续提升医疗救治、 应急保障等能力,精心保护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实现平稳 转段。先后组织五批450名医务工作者驰援省内外城市。主 要经济指标逆势而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7.4亿元 ,同口径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其中工业投资 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03亿元、增长 1.6%,增速居全省第2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 10584.4亿元、9317.9亿元,增长6.8%和16.4%。稳企纾困政 策落地见效。深入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制定出台“徐政46条”“徐政办69条”“稳工业33条”等惠企政 策,累计减免返还各类资金170.3亿元,缓缴税费47.8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36.1%,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 24.1%。全年净增“四上”企业1340家。 (二)注重扩量提质,产业强市建设步履坚实。牢固 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导向,谋划构建“343”创新产业 集群,进一步明确布局定位和发力重点。产业实力稳步提 升。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100亿元,工业和服务业开票销 售收入分别达7561亿元、9891亿元。净增规上工业企业 502家、服务业企业219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 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 业134家,6家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百强。徐工有限整体上 市,新增上市企业5家、总数达16家,北交所徐州服务基地 成功落户。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徐州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3位。重大项目支撑有 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10个,成功落地招商引资“1号工 程”项目22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建立产业项目月调度、 季观摩制度,19个省重大项目、193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均完 成年度建设任务。105个项目实现竣工,其中新沂新凤鸣新 材料、邳州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铜山中润新能源等超 50亿元大项目建成投产。数字经济势头强劲。核心产业营 业收入增长44.2%。徐工汉云“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跃居全 国第三,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家、智能车间15家,上云上平 台企业突破1万家。新建5G基站4000个,获批国家千兆城市 。组建淮海数字经济研究院,举办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总决赛。 (三)注重协同发力,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提效。坚持 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创新动能成长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7家,入库科技 型中小企业5636家。新引进领军人才641名、专门人才 5357名、大学生51205名。云龙湖实验室获批省重大科研设 施预研,“城谷区院”改革有序推进。新增省级研发机构52家 ,国家级科创载体实现县(市、区)全覆盖,4家省级以上 高新区排名全部进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2件,成 立淮海经济区首家知识产权法庭,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 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改革攻坚多点突破。制定出台数字政 府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95件事项实现“全市通办”,联合审图效率提高75%。淮海 经济区“跨省通办”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和建设用地二级市场 交易平台建成运营。优化调整淮海国际港务区管理机制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市属国有企业新一轮战略 重组顺利完成。双向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突破 1300亿元、增长5%,对RCEP市场进出口额占比达30%。服 务贸易总额增长18%、增速居全省前列。实际使用外资20亿 美元,晓星碳纤维新材料、普达特半导体等重大外资项目 成功落地。中欧班列开行412列,新开辟蒙古、越南线路 ,四向国际陆路通道体系更加完善。综保区实现全域封关 运营。徐州经开区跻身全国第23位,9家省级开发区排名进 位。 (四)注重协调发展,美丽徐州建设再展新貌。完成 美丽徐州建设总体规划编制,狠抓中心城市和美丽乡村建 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国土空 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启用,新增城镇建设发展空 间82万亩。90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07亿元,三环高架 全线闭环通车,城东大道、徐韩路高架快速路建成通车 ,观音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地铁4号线一期、东部绕越高 速开工建设,获评全国绿色出行城市。实施棚户区改造 77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135个。新建改造雨污管网 320公里,有效治理市区积水点102个,连续两年获批住建 部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粮食生产 连续四年稳定在百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9.8%,绿 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0.8%,举办首届淮海经济区农产品展 销会。完成5846户农村危房整治,改善2.8万户农民住房条 件。新改建农村公路355公里、桥梁72座,建成村内道路 2253公里,农村居民临近通达率超过95%。新改建农村户厕 13.4万座,自然村公厕覆盖率达95%。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 村13个、绿美村庄90个,4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铜山 获批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省长江 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奎河水环境综合整 治工程全面竣工,新建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22处,建成 30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超额 完成省定目标。市区PM2.5平均浓度39.5微克/立方米、降低 5.5%,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123项生态修复工程有序推进 ,治理采石宕口6360亩、采煤沉陷区1.9万亩。高标准建成 美丽幸福河湖230条、农村生态河道1000公里,森林覆盖率 保持全省第一。 (五)注重民生优先,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把有 限财力更多用到保障民生上,52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大 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就业促增 收扎实推进。制定实施稳就业惠民生措施11条,发放稳岗 返还等各类补贴9.1亿元、就业创业贷款超过60亿元。城镇 新增就业8.5万人,成功自主创业4.8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别达4.3万元、2.5万元,增长4.7%和6.5%。强保 障兜底线全面发力。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7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城乡居民养老金连年调增,被征地 农民、退捕渔民、困难群体应保尽保。长护险和镇(街道 )“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全覆盖,“惠徐保”获评全国多层 次医疗保障优秀案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十连增 ”,跟踪帮扶特殊困难人员25.8万名。新开工、筹集保障性 租赁住房7903套。增供给优服务成效明显。编制高中阶段 教育资源建设规划,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86所,招聘 编制教师4963名,高考综合成绩进入全省中等行列。新增 省级社区医院19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示范点11个,徐医 附院神经外科创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新建农村区域性 养老服务中心20家,新增养老床位6000张,入选首批国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快哉徐州”“国潮汉风 ”品牌进一步打响,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开馆运营,“书香徐州 ”氛围更加浓厚。徐州健儿在北京冬奥会、田径世锦赛、体 操世锦赛连获佳绩。保安全护稳定有力有序。安全生产专 项整治三年行动顺利收官,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分别下降45.1%、35.5%。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挂 牌运行,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侵害妇 女儿童权益等违法犯罪,刑事、治安案件均大幅下降。信 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成效明显,中央信访联席办交 办重复信访事项化解稳定率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重大活 动安保维稳任务。 (六)注重真抓实干,勤廉政府形象日益彰显。系统 部署新一届政府自身建设,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扎 实推进市政府十项重点工作,25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 激励表彰。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和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迈 出新步伐。制定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公 布徐州市市设权力清单。创新推出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体 系。完成应急管理、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市 政府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行政诉讼败诉率持续下降。高效 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94件、政协提案524件。行政效能实 现新提升。制定市政府系统转作风提效能实施细则,开展 “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大提升行动,建立重点工作月度 推进制度,“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成为效率标准,政府系统 干事创业精气神明显提振。廉洁从政展现新面貌。严守“过 紧日子”纪律要求,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清理规范市直机 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进一步强化“四资”管理,政府性债务 风险等级保持在绿色区间。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 神,严格执行廉洁过节“十二条禁令”,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 设全面加强。 过去一年,全市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会、红 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积极成效,民族宗教 、外事、港澳台侨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 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奋斗历程饱含艰辛,成果得来殊为不易。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 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 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 、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 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 徐部队官兵,向连续奋战防疫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社区 工作者、公安民警和志愿者,向关心支持徐州建设的各界 人士和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成绩和努力值得肯定,困难和问题更需正视。我们清 醒看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主要是 :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恢复向好基础还不稳固,产业 家底仍显薄弱,创新动能培育速度偏慢;中心城市功能品 质存在不少短板,乡村全面振兴任务依然繁重,生态环境 改善还要付出更大努力;收入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 期盼仍有一定差距,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安全生产、 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务服务、作风效能 、营商环境建设还有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对此,我们一 定直面问题和短板,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决不辜负人 民群众的期待。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 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总 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和省市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 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用力改 善民生,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 式现代化徐州实践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 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制 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支出增长 10%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29.5件,全体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调查失 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 完成省定目标。 贯彻总体要求、实现预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五个方 面:一是坚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谆谆嘱托作为根 本遵循。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深 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一体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苏 、视察徐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 高能级城市、创造高品质生活、塑造高颜值生态、实现高 水平文明、推进高效能治理为战略路径,以全面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过硬业绩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 个维护”。二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准确把握 国内外环境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应对现阶段发展面临的 诸多困难挑战,保持战略定力,提振发展信心,用足用好 国家财政、货币、产业、科技和社会等宏观政策,突出做 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锚定“十四五”跻身万亿级 城市行列不动摇,努力跑出快于全省、好于周边的“加速度 ”。三是坚持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总定位总要 求。抓住国家和省支持政策机遇,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 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建设产业强市、 打造区域中心,高水平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 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引领带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加快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文化中心 、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双向开放高地。四是坚持补 短板补欠账的工作导向。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践行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先 办好雪中送炭的民生实事,围绕深化改革、安全稳定攻坚 化解一批历史包袱,聚焦城市更新、乡村建设持续抓好一 批“里子工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努力创造为民造福、 惠及长远的实绩。五是坚持全面统筹协调的策略方法。强 化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全 面做好应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各项准备,有力有效防范化 解各类风险,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上行稳致远。 三、2023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本届 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时不 我待的责任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精力办好徐 州的事。今年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有效促进经济恢复,全力保持平稳向好势 头。围绕提振有效需求,做强投资消费主引擎,做优开放 型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 ,常态化开展小分队招商,用好产业投资热力图和招商地 图,办好二十六洽会和“小而精”专题产业对接会,全年签约 超3亿元产业项目350个。开展“招大引强”突破年行动,瞄准 重点央企、头部民企、行业龙头精准发力,招引50亿级产 业项目20个,百亿级项目实现更大突破。强化产业项目全 生命周期管理,力争十亿元以上项目年内落地100个、开工 40个。强力推进年度投资1300亿元的200项市重大产业项目 ,确保128个计划开工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130个建成投 产。 激活释放消费潜力。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城 市消费能级,净增限上贸易业企业500家。高品质打造中心 商圈,发展品牌旗舰店、主题店和高端定制等新型业态 ,推动户部山、彭城商业步行街创建全国示范改造提升试 点。加快建设全国新零售标杆城市,推进传统零售企业数 字化转型,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培育体验经济、首发经 济、夜间经济等新热点,打响“淮海新消费”品牌。完善城市 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县域商业体系,加快镇区商贸中心和 新型乡村便利店建设。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居民刚性和改 善性住房需求,规范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商品房销售量 增长12%以上。 狠抓外资外贸提质。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开展 RCEP中小企业跃升行动,年内亿元以上外贸企业达到 100家,对RCEP市场进出口额增长8%以上。扩大优势产品 出口,鼓励支持优质企业“抱团出海”、拓市场抢订单,力争 工程机械进出口增长20%以上。持续提升综保区、保税物流 中心等开放平台运营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广“市采 通”平台,市场采购交易额增长50%。实施鼓励外资企业境 内再投资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招引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 15个,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达到60%。推进港口一体化整合 ,抓好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建设,加快与连云港联合建设 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 心。 (二)更加坚定建设产业强市,厚植放大实体经济优 势。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高地、数字经济高地 。 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加快壮大“343”创新产业集 群,落实“四个一”推进机制,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开票销 售收入均增长8%以上。聚力打造工程机械“一号产业”,加 快做强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产业,开工建设比亚迪刀片 电池等40个重大项目,支持徐工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争创中国质量奖。大力培育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 全应急产业,推动26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力争产值增长 17%。提档升级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 产业,力争产值突破1800亿元。实施群链企协同行动,支 持企业做大规模、做专做精,年内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00家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 推动现代服务业迈向高端。积极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 中心,实施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净增规上服务 业企业300家以上,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6%以上。促进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新增省级两业融合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