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宝鸡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一 系列超预期困难和挑战,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 要指示,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重要要求,大力实施“一四五十”战略,团结全市人民苦干 实干快干、努力干一起干,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 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效。全年地 区生产总值增长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 别增长4.3%和7%。 一年来,我们坚持制造为本、创新驱动,实体经济稳 中向好。全力稳住市场主体,落实落细中省各项助企纾困 政策,出台稳增长26条等政策措施,累计减税降费53.68亿 元,培育“五上”企业316户,新增市场主体5.19万户、总量 位居全省第二。坚定不移做强工业,制定13条重点产业链 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政策体 系,吉利新车型等171个工业技改和新增产能项目建成投产 ,郭家河煤矿、招贤煤矿产能核增纳入国家名单库,工业 投资增长28.3%、位居全省第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飞地 孵化器落户秦创原总基地,宝钛集团荣获全国有色系统首 个中国工业大奖,宝鸡机床集团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发 明一等奖,长岭电子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增高 新技术企业122户、单项冠军企业9户、专精特新企业38户 ,高技术投资增长30.7%,被省政府确定为秦创原“两链”融 合示范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跻身全国先 进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创新竞争力“三个 百强市”。精准发力促进消费,发放1亿元消费券,高水平举 办啤酒音乐美食节、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太白山温泉 旅游度假区跻身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鳌山旅游度 假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成 功创建4A级景区,麟游县、陇县荣获国家避暑旅游目的地 ,眉县、扶风县、陇县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县域商业建设 行动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全国试点。狠抓快推项目 招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 落地实施,淮海100万辆钠电新能源车等产业项目正式投产 ,省际到位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居全省前列,省市重点 项目投资完成率双双位列全省第一,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 评价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明 显增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全 面实施,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集中办理率达 到75%,金台区“金心办”等6个案例入选全国政务服务软实 力金典案例,渭滨区“渭您服务”荣获全国政务服务十大优秀 品牌。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标准地”供应、“拿 地即开工”率先破题,宝光集团等4户企业荣获全省亩均效益 “领跑者”称号,“一卡三贷两基金”等14条金融支持政策发布 实施,23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获评全省金融工 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先进地市。全面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 年任务,西凤集团成为国企改革样板。探索实施“三无”小区 治理等一批“小切口”改革,公共资源交易、扶贫项目资产管 理等改革经验在全国交流,金台区婚俗改革受到国家通报 表彰。整合理顺港务区、陆港新城、会展中心机构体制 ,港务区改革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阳平铁路物流基地建 设全面提速,中老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入选国家物 流枢纽建设名单,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迈上百亿元台阶、达到114.37亿元,同 比增长30.9%,高出全国、全省23.2和28.9个百分点。 一年来,我们坚持外联内畅、补短强弱,城市品质持 续提升。聚焦副中心城市定位,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 设,眉太、麟法、关环等高速项目全面提速,310国道改造 正式开工,远门河、南峡沟等水库加快实施,冯家山水库 向蟠龙塬区供水等项目进展顺利。扎实开展城市品质提升 “十大行动”,龙丰村片区改造安置区开工建设,群众期盼多 年的南关路、虢镇车站等片区改造全面启动、快速推进 ,社会关注的均利广场烂尾项目破冰重启,火车站广场改 造顺利实施,152个老旧小区绽放新颜,伐鱼河、清水河城 市公园和18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新增供暖面积121万平方 米,完成9个内涝点治理,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位列全省第一 。持续优化城市路网布局,备受瞩目的连霍高速市区段市 政化改造一期建成投用,行政大道东延及改造提升同步完 工,陈仓、钛谷等5座跨渭河大桥竣工通车,经福路等31条 断头路、瓶颈路实现贯通,东西不快、南北不畅问题得到 有效缓解。 一年来,我们坚持心系“三农”、接续奋斗,乡村振兴扎 实推进。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 30.4万亩,金台区、千阳县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 械化示范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累计消除返贫风险4057户13374人,脱贫人口收入增 速位居全省第二。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千阳苹果“两次 飞太空、供货空间站”,陇县获评全国唯一的国家奶山羊现 代农业产业园,蔬菜、苹果、猕猴桃产量分别增长4.9%、 5.6%和7.4%,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出台乡村建 设行动方案,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成功创建“四好农村 路”省级示范市,渭滨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坚 持在做强县域经济中振兴乡村,凤县荣获全省十强县,岐 山县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扶风县、眉县入选中 国县域旅游百强县,太白县跻身中国绿色生态蔬菜十强县 ,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稳居全省前三。 一年来,我们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生态底色更 加美丽。牢记“国之大者”,持续加强秦岭生态保护,整改 “五乱”问题34个,治理恢复矿山生态170.3公顷,建成国家 级绿色矿山5个,4个县区“天地一体化”视频综合监管系统建 成投用,凤县入选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开展“基层林 长责任年”活动,完成营造林63.63万亩,麟游县被命名为全 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陈仓区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实 施全域治水三年行动,扶风县等1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 改造,红岩河等9条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非法采砂联合 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平方公里,水 环境质量位居关中城市首位,凤县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 县,清姜河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雍城湖入选国家湿地公 园。扎实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全年空气优良 天数达到263天,位居汾渭平原城市前列。 一年来,我们坚持牢记宗旨、惠民利民,民生福祉不 断增进。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民生支出较上年增长 8.2%。促进就业富有成效,新增城镇就业5.18万人,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97.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指标 1.98个百分点。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宝一中高新校区等13所 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8260个,“双减”工作案例获评全国 优秀,千阳县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跻身省级“双高”院校建设行列。健康宝 鸡深入推进,市中医医院东院区基本完工,市中心医院港 务区院区、市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体封顶,市妇幼保健 院高新院区启动建设,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爱国卫生 运动及健康宝鸡建设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民生保障不断 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居 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5%,新增托育服务机构 23家,社会救助工作荣获全国先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繁荣发展,周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颁布实施,秦雍城国家 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宝鸡大剧院、音乐厅实现常态化 运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获优秀等次。 一年来,我们坚持防范风险、严守底线,发展基础日 益稳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准精细落实国家疫 情防控决策部署,果断高效扑灭了三次聚集性疫情和多轮 散发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聚焦党的 二十大安保维稳主题主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 日行动”,自建房、燃气、危化品、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成效 明显,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4.68%和30%。全面落 实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风险八项机制,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处 于绿色安全区域。持续深化房地产、国企改制、集资融资 、劳动社保等重点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中省交办的 886件信访事项全部清零,西建康城返迁安置等一批矛盾问 题妥善处置。争取“保交楼”资金12.8亿元,14个逾期住宅项 目建成交付,5.3万套房产办证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深入推 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命案防范和打击治理电信网 络诈骗成效显著,“雪亮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四型”社区建 设全面启动,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平 安建设满意度达到99.15%、位列全省第二。 审计、统计、气象、供销、档案、地志、退役军人、 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国防动员、妇女儿童、侨务外事、 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 、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 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 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 无党派人士,向驻宝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 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宝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 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 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 高,创新驱动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仍有弱项 ,生态保护、安全生产、金融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化 解还需加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 ,干部作风和能力水平还需改进提升等。对此,我们将在 今后工作中事不避难、盯住不放,持续用力加以解决。 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建设 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 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 安全,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扎实推进“十项重点任务 ”,持续深化自我革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 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重点做好九个方 面工作: 一、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多措并举促消费。抢抓市场回暖、消费复苏的黄金机 遇,积极开展购物节、汽车展等消费促进活动,激活餐饮 、购物、文旅等传统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 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消费市场热起来、 旺起来。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抓好25个城市商圈建设和 29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力促世纪荟萃、高力奥莱小 镇、恒太城、唐潮文化城“五一”前投入运营。持续完善县域 商业体系,加快28个县镇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创建2个全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进一步扩大城乡 消费规模。 全力以赴扩投资。继续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 ,以六大领域各十大项目为引领,切实抓好年度投资 1296.8亿元的762个市级重点项目。抢抓中省扩大投资规模 和“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等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谋划申报力 度,全年谋划项目不少于5000个、争取资金210亿元以上。 强化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积极参加京津冀、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合作活动,以更大力度走出 去、请进来,全年引进内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2%、 15%以上。全面推行重点项目“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 勘”审批管理办法,继续开展“四看四比”项目观摩,切实以 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千方百计稳市场主体。狠抓中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 接续措施落地见效,继续打好留抵退税、社保缓缴、稳岗 拓岗等政策组合拳,帮助大企业稳定生产,减轻中小企业 负担,对困难行业领域定向帮扶。聚焦市场主体最关切、 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 ,着力打通用工、融资等堵点难点,不断培优扶强各类市 场主体,年内新增“五上”企业300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 33万户以上。 二、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产业链群竞争力。以链长制为抓手,以规模化、 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推进 工业强市“15513”工程,扎实开展13条重点产业链提升三年 行动,重点抓好钛谷新材料产业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 部件、中车时代制造基地、西凤10万吨基酒生产、煤矿产 能整体提升等项目,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加快航 天动力产业园、西部智造创新园、紫光辰济医药科技产业 园、智能焊接机器人开发应用等项目建设,推动新兴产业 突破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到23%以上。实施143个工业技改项目和70个新增产能项目 ,全年新增产能200亿元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以打造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 为总抓手,做实一流创新平台,加快技术研究中心、重点 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推动“一港四院四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 进展。做强一流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育小、登高、 升规、晋位、上市”五大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户、专 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户。做优一流创新生态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加快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 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更多科技成 果就地孵化、转化、产业化。 加大数字经济牵引力。开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高起点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实施宝鸡云计算 中心、移动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启动全国千兆城市创建 ,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园子沟煤矿智能化提升改造、眉县猕猴桃智慧园区 等项目,支持企业“上云用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 度融合,力争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100户、数字化转型示 范企业达到50户以上。 凝聚抓工业强大合力。全面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5+N”政策体系,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 金,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企业培育、品牌建设、金 融支持等政策落地见效。建立重点企业领导干部包联服务 机制和服务专员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家座谈会、工业项 目调度会等“五个一”活动,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贴心“店小 二”和真诚“合伙人”,营造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浓厚氛围 ,进一步强化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地位,打造更 具实力的全国先进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