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高质量推进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高质量推进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行动实 施方案 为全面深化我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打造现代化 美丽城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 省第XX次党代会精神,补齐城镇发展短板,探索城市更新 新路径,全面提升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助力 我市XXX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二)工作原则。 1.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创建工作与城镇实际相结 合,按照城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风貌特色,合理确定 更新方式。明确发展主题,挖掘优势亮点,彰显地域特色 、形态特色、产业特色,形成具有不同示范意义的风貌特 色镇高质量发展模式。 2.以微知著,精益求精。坚持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 调整并重,对已有城镇空间实施微改造、微更新、微植入 ,实现空间活化。牢固把握“品质化、精品化”理念,做优规 划设计、优选施工队伍、提升项目质量,全力打造精品典 范工程。 3.统筹推进,长效运营。坚持建设速度与发展水平相结 合,一体推进风貌特色镇建设与城市更新、美丽城镇建设 和乡村振兴等工作,构建系统性工作体系。加快完善长效 机制,鼓励运营主体提前介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 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 政策机制、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一批特色产业富有竞争力 、城镇社区富有温度、公共空间富有品位、街巷空间富有 活力的城镇更新案例初步形成。到2024年底,风貌特色镇 示范建设项目全面落地,城镇发展定位更明确、空间布局 更合理、功能品质更完善、治理服务更高效,一批功能完 备、特色鲜明、品质彰显的标志性项目基本呈现。到 2025年底,成功打造10个左右具有XX辨识度、浙江引领性 、全国影响力的示范引领风貌特色镇,形成具有XX特色的 城镇高质量发展模式。 二、工作内容 以城镇建成区为重点,按照“微整治、精提升、可持续 ”理念,对城镇空间开展有机更新改造工作,有效提升城镇 综合承载能力。 (一)通过一批特色街区有机更新改造,激活街巷活 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注重延续老街区的 建筑风格、文脉特征、巷道肌理,采用“绣花”“织补”方式开 展街区综合环境提升,形成独具特色、风貌协调、整体有 序的街区环境。全面推进“活力街区”示范点建设,举办“创 意点亮、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提炼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 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在广场、公园等开放性空间植入 壁画、雕塑、景观设施等公共艺术品。合理布局街区业态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老字号”传承创新,布局体验式 、互动式新业态,拓展文旅商服务功能,更好满足多元化 消费需求。 (二)通过一批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改造,提升社区温 度。按照未来社区理念连片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重点解决 立面修缮、污水直排、电梯加装、停车困难、绿化采光等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聚焦儿童友好型、老年友好型、新居民友好型城镇建设 ,完善“一老一小一新”特色服务和社区基本配套服务,加快 构建邻里、建筑、交通、物业和治理等未来场景,打造“5分 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的“轴心”作用 ,利用网格服务制、“微嘉园”平台等方式,多方联动实现共 建、共治、共享基层长效社会治理新模式。 (三)通过一批公共空间有机更新改造,提升景观品 位。通过沿水通绿、见缝插绿、三维增绿等手段增加城镇 空间绿量,有效改善城镇小气候生态条件。深挖街头、河 边等碎片型空间资源,因地制宜植入体育文化、民生公益 等社会服务功能,打造更多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城市 书房”“街角公园”“最美上学路”等优质场景。开展艺术装饰 、墙面彩绘等创意设计,鼓励群众参与点亮公共空间,打 造有集体记忆、有生活趣味、有使用效率的公共空间景观 ,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动形成文博开放场馆城 乡一体化体系,为城镇生活增添文化趣味。 (四)通过一批存量资产有机更新改造,盘活空间价 值。探索“以用代管”运营模式,搭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 合作平台,通过综合利用、出租、转让、开发、收储等方 式盘活利用各类低效资产,全面提升“低小闲散”空间品质。 强化复合利用和功能叠加,支持盘活闲置工矿、粮仓等闲 置国有资产,在符合政策的条件下植入创新研发、卫生健 康、养老托育、文旅服务等功能,鼓励将街角、桥下等灰 色空间改造成体育场馆、公共停车场、义工活动基地等。 将存量盘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鼓励利用低效资产发展庭 院经济、民宿经济,打造农旅、康养、文创等新产业、新 业态。鼓励增设“文旅驿站”,进一步整合旅游线路,有效提 高文旅项目整体运营水平。 (五)通过一批城乡空间有机更新改造,促进城乡融 合。协同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 整理等方式统筹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 地集约节约利用,整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