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安排,XX月底,市人大常委 会XXX副主任带队开展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调研。市人 大法制委、监察和司法委、环资委、财经委、民侨外委、市司 法局以及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有关单位和科室负责人参 加了调研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情况 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起步于20XX年,20XX年X月通过政府采购 平台引进“互联网+垃圾分类”服务企业X家在城区范围内试行 垃圾分类。目前,已在五个城市区(园区)设置试点XX个,注 册用户X.X万余户,回收资源型废弃物约XXXX余吨。20XX年,我 市积极探索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 《XX市城区20XX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试行)》和《XX市 城区20XX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试 行)》。20XX年,我市启动《XX市城区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 划(2020-2035)》编制工作,规划范围为XX市城区(不 含XX、XX、XX山及XX乡位于中心城区外的区域),规划期限为 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提出了以政府推动、全民参 与,协同推进、系统治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健全机制、 依法治理,集约用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结合城区垃圾分类 试点现状,着力于建立完善城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 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治理体系,有效衔接资源回收利用网 络,配套垃圾减量源头控制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垃圾分拣和终 端处理设施,缓解生活垃圾清运和终端处理压力,提高生活垃 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 化,改善全市人居环境质量。科学统筹了城区垃圾分类和治理 体系的建立健全,合理布局城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实现 区域资源共享,促进全市垃圾收运处系统达到环境效益、社会 效益、经济效益三方俱佳。 2020年,为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办发 〔2020〕XX号)工作部署,我市起草了《XX市城区生活垃圾分 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2020~2025年我市城区生活垃圾分 类工作目标。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任组 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城管执法局等相关市 直部门,各城市区人民政府、园区和示范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 为成员的XX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小组,全面负责生活垃圾 分类工作的指导、调度和考核工作。同时,明确了市、区、街 道、社区四级“党政负责、部门联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 系,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各城市区(园 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为主体责任,负责辖区生活垃圾分类的 具体组织和实施,市直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 进。X月XX日,市人民政府第XX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XX市城 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XX市城区垃圾分类和治理 专项规划(2020-2035)》。XX月X日市委副书记、市长XXX组织 召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专题部署相关工作。 二、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亟待加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处理的首要前提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作为生活垃圾分 类的主体,市民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从源头推进垃圾分类与处理 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特别是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的情况看,垃圾 分类处理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来推动。一方面,分类意识不 强。由于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普通市民参与垃圾分 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从政府到社会、从单位到家庭,从垃圾 不乱倒到垃圾分类倒,公共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意识还亟待加 强。另一方面,参与度不够。由于对居民参与分类既缺乏有效 的激励引导措施,又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措施,且主动参与积极 性并不高,XX个试点小区中居民参与率达到XX%以上的不多。此 外,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目前没有健全垃圾分类完整的体 系,分类宣传仅停留在单一的发放宣传资料、新闻报道等层 面,分类知识没有全面普及,市民实际掌握的分类知识很 少,导致分类投放混乱,实际分类基本上依靠废品拣拾人 员“二次分拣”来实现。 第二,再生资源的回收系统亟待完善。目前城区垃圾分类体 系并未建立健全,试点工作仅由城管(环卫)部门现有的管理 与作业体系运作,缺少专门机构、专业人才科学管理,分类后 的可资源化利用垃圾难免与其他垃圾混装混运,未能真正实现 分类收运;分类出来的可回收部分主要依托废旧物资回收,该 行业在我市散、小、乱现象普遍,尚未形成比较规范的回收从 业队伍和完善的可回收体系。受用地等因素制约,加上回收价 格低,大量本来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废旧物资未能进入回收系 统,如低价值物品如针织物、玻璃等本来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废 旧物资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垃圾除极少部分依托2家 服务企业进行收运处理之外,绝大部分尚未从生活垃圾中分离 出来;由此可见,即算居民垃圾源头分类出来,分类后的垃圾 仍是进入现有环卫收运体系,由环卫部门统一收运至垃圾场或 填埋或焚烧。 第三,垃圾分类硬件设施亟待增强。目前我市垃圾分类收、 运、处等环节未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基础设施也尚未建设完 毕,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场均在融资建设起步中,终端处 理设施的投入制约着前端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从试点情况 看,由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