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如何模仿一篇文章?5种方法任你选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如何模仿一篇文章?5种方法任你选 干什么事都是这样:“姿势”对了,越做越顺。否则,事倍功半。  模仿也不例外。  我在前文讲了,模仿有学、思、践、悟4个动作,也有鹦鹉学舌、方枘圆凿、盲 人摸象、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6个误区,如果把握不准,会误入歧途。今 天,我要说,一篇文章即一个多维系统,学习借鉴好的文章,应该立体性把握,围 绕主题、风格、方法、结构、观点等要素多向度模仿,借“题”发挥、借“风”使 船、借“石”攻玉、借“瓶”装酒、借“辞”表意。  下面,就让我们一看究竟。  一、借题发挥:模仿情景主题  所谓借题发挥,就是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把他人作品中的“情节”“情景 ”移用到自己作品中,产生“老树发新芽”之效。借题发挥,分为借“情景”和借 “情节”两种:  1.借鉴特定“情景”  请看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你读到第一句,肯定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欧阳修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两相对比,你就会发现李清照词里的模仿痕迹了。事实上,李清照也坦承这一 点。她在《临江仙》词序里写道:“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 ,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这种模仿是对 “深深庭院”意境的模仿。  再看秦观《画堂春·春情》: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销龙凤 ,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凑巧的是,温庭筠有首《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 ,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秦观是北宋时期的人,而温庭筠是晚唐人,这两首词里都有“雨后”“斜阳 ”“杏花”这样的意象,很有借鉴的味道,而从时间上看,显然是秦少游模仿了温 庭筠。事实也是如此,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 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 ,而实有出蓝之妙”。  可见,王国维先生是赞同模仿一说的。  2.借鉴特定“情节”  这 种 方 法 在 小 说 等 文 学 创 作 中 很 常 见 。 比 如 , 神 话 学 家 坎 贝 尔 (JosephCampbell)在比较了人类各个文明的神话故事,如英国古代史诗《贝 奥武甫》、两河流域古代史诗《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亚瑟王传奇》、印第 安人的神话、各宗教经典以及当代小说后,发现了一个统一的神话模式——“英雄 之旅”。他在《千面英雄》一书中,把这种“英雄之旅”归纳成三个阶段:第一个 阶段是启程,英雄从平凡的世俗世界离开。第二个阶段是启蒙,英雄在一个超自然 的世界中冒险并获得成长。第三个阶段是归来,英雄完成冒险使命后,带着拯救世 界的方法回归平凡世界,并造福大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人类文明的故事,可 以说都是某种“既定情节”“既定规律”的重复,或者说是一定程度上的模仿。到 现在,这个“英雄之旅”的既定模型对好莱坞影响巨大,无数编剧和导演受到这它 的启发,创作了很多佳作,如《蜘蛛侠》《超人》等等,虽然这些作品讲的是不同 故事,却似乎都在模仿着一个似曾相识的“情节”。  据有的学者研究,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就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创作完 成的,有证据表明,《高老头》与莎士比亚《李尔王》里的父女关系的情节非常相 似,有模仿的痕迹。  这种模仿现象,在我国文学作出中也是存在的。别的不说,就说“四大名著 ”。严格地讲,这四部作品皆非“原创”,而是作者充分借鉴相关史料、传奇故事 、民间传说的情节,通过艺术加工改造而成,本质上,也算是模仿。研究表明,曹 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可能借鉴了《金瓶梅》家庭兴衰的故事情节。吴承恩创 作《西游记》时,可能借鉴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火烧楞伽宫、盗 仙草,帮助罗摩征服强敌,救出妻子的故事情节。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借鉴情节 和情景,公文中也可以。  仔细想想,其实公文结构里承转合间节奏上的变化,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情 节,问题的发生环境、背景描述也可看作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情景,而数据、事例 ,则可以看成是表演的主角。因此,公文写作里对主题的模仿,是很常见的。比如 ,在讲话稿的起草中,经常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认知规律,遵循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表述规律;在总结性文稿中,通常要按“干了 什么—效果如何—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这样的“情节”来摆布内容,本质上,也 是对某种公文“特定情节”的模仿。  二、借风驶船:模仿风格特点  所谓借风驶船,就是学习借鉴别人文章的风格特点,然后融汇贯通,塑造出自 己的写作风格。但凡文章皆有风格,就像人都有性格一样。著名文论家周振甫先生 在《文学风格例话》一书中将风格分为文体风格、作品风格、作家风格、流派风格 、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以及民族风格七种风格。笔者这里强调的借风使船,主要指 文体风格和作家个人风格。  1.模仿文体本身风格  学习写作,通常会从文体风格开始学起,因为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你只有把握了这种特点,才算是入了行,要不,写出来东西会让人家觉得“没那 个样儿”。自古以来,我国文学评论里,都很重视文体风格的分类。比如,曹丕《 典论·论文》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名诔尚实,诗赋欲丽”。刘勰《文心 雕龙·体性》讲了八种风格:“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 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 门者也;远奥者,馥采曲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 ,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 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 囿其中矣。”周振甫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讲了十四种风格。  公文也是有风格的,这种风格体现在不同的文种上。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 例》规定,公文有十五种,这还不包括讲话稿、汇报材料、署名文章等事务性公文 ,这些文种都有不同风格特征。它们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体例规范,语言平实、 准确,风格严肃、庄重,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模仿时务必注意。  下面是笔者在网上看到一篇搞笑的文章,说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刘小华因患感 冒请假,班主任指示班干部到刘小华家里慰问。第二天班里的黑板报登出了一篇《 本班新闻》:  我读了这篇文章,忍俊不禁,仿佛在看《新闻联播》,虽然这纯属搞笑,现实 中肯定没有那个小学生会这样来写,然而从写作手法来看,却也算得上对文体风格 模仿的一个案例。  2.模仿作家个人风格  文章的风格和人的风格是息息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章风格就是人的风 格的投射,文章的风格反映作者的个性特征、价值倾向。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如苏轼在《答张文潜书》:“子由 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由于人与人的差异性,每个作者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价值追求,从而也会形 成独特的语言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方式一但被人普遍认同,便会凝固下来,形成流 派,被人传承。  这样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存在,如唐代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的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近 现代文学史上专写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等。而流派内的风格传承,本质上就是对 前人风格的模仿。  比如,钟嵘在《诗品》中认为,历史上许多文学家都直接继承了前人风格,如 陆机、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颜延年“其源出于陆机”,左思诗出于刘桢,陶 潜诗“又协左思风力”等等。  据《宋史·苏洵传》记载,北宋嘉佑年间,欧阳修反对浮糜雕琢和怪癖晦涩的 太学体,倡导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新文风,他将苏洵父子三人二十多篇文章刊印 出来,天下士子竞相学习借鉴苏氏父子的风格。  最近这些年,《甄嬛传》《神探狄仁杰》等电视剧播出后,在网络上开始出现 “元芳体”“甄嬛体”等于语体风格,诸如“本宫”“小主”“臣妾做不到啊 !”“元芳,你怎么看?”这样的词频繁出现在各类文章中,底层逻辑也是模仿。   现代公文也强调风格的传承。现在搞文字工作的人时常会谈到毛泽东的《反对 党八股》一文,以及曾风靡一时的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 移山》,这些文章充分反映了毛泽东的文风,我们现在推崇写“短实新”的文章 ,本质上就是对这种风格的传承,对这种风格的模仿和借鉴。  三、借石攻玉:模仿方法技巧  说到借石攻玉,让我想到《诗经·小雅·鹤鸣》里的几个句子: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 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 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思是说,別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 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从本质上讲,他山之石,就是一种可 以模仿借鉴的方法技巧。笔者所谓借石攻玉,就是指借鉴别人的笔法、技巧、经验 ,为我所用。借石攻玉,可从三个方面来借鉴,循序渐进。  1.借鉴“规范之石”  应用文是一种规范性极强的文稿。人们常说公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所谓 “镣铐”,其实讲的就是规范性。我们通常说:“像不像,三分样”,在党政机关 写公文的人都知道,看一篇文稿的质量,一般是先看他的格式版面,如果连基本格 式都不规范的文稿,实在难说是高质量的文稿。但凡高水准的稿子,外表一定是 “彬彬有礼”的,美观大方有讲究、井然有序不苟且。  如何才能规范呢?对于初学者而言,一方面,建议好好学习《党政机关公文处 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里规定的公文格式、行文规则、拟制要求乃 至语体规范。另一方面,也建议找一些公认的优秀公文来学习,“依样画葫芦 ”,对照着高手的“姿势”来练习。尤其对红头文件来说,这一招非常管用。只要 不嫌麻烦,反复研究范文、临摹范文,有空也找不同的文件来作比较,有量的积累 ,一定能掌握写作要领。  2.借鉴“技巧之石”  若把写作的规范比喻为“镣铐”的话,方法技巧就是舞蹈技艺了。规范是“规 定动作”,是“必须如此”,而方法技巧则是“自选动作”,是“可以如此”。你 要知道,对于写作这曲“文字之舞”,即便是每支舞蹈都戴着“镣铐”,然而每支 舞曲都有独特的舞步,有的节奏明快、有的缓慢,有的开放、有的含蓄。比如,语 言表述上,有的稿子善用直笔,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而有的稿子善用曲笔,委婉 含蓄、迂回曲折,各有各的妙处。修辞方法上,有的喜欢用比喻,形象生动、深入 浅出,有的喜欢用排比,铺陈叠加、恣肆汪洋、气势如虹。  初学写作的同志,不仅要善于借鉴格式这样的“外在技巧”,也要善于培养内 行眼光,洞察其“内在门道”,大胆借鉴过来。  即便是鲁迅先生这样的写作大家,照样有借鉴的“前科”。他最善用曲折含蓄 的语言,暗含褒贬、点评人事,殊不知,这种手法原是史家写史的手法,叫“春秋 笔法”,他这种表述方法,谁说不是一种模仿借鉴呢?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 一部白话文小说,其实这部作品也是借鉴的结果。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果戈理的小说《狂人日记》,相信也有很多人读过。对比一下,不难看出,鲁迅先 生的作品从象征意义到文章结构,都有模仿果戈理作品的痕迹。鲁迅先生自己也承 认,他的这篇作品是受到了果戈理同名作品的影响!看一看结尾吧,鲁迅说:“救 救孩子!”果戈理呢,他的话要多一些:“妈妈,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把你的眼 泪滴在他患病的脑袋上!”,另外,他们都运用了“以狗喻人”的手法。  另外,沈从文有部小说叫《老实人》,其实更出名的《老实人》出自法国的伏 尔泰之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