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介绍三位好老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介绍三位好老师 这节课,我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三位好老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还有一句俗语 ,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说的是“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师父要找 个好徒弟不容易,徒弟要找个好师父也不容易,既要用心找,还得看缘分。  我在写作之路上,有幸遇到了不少好老师。但今天我要推荐和介绍的,不是具 体人,而是有特殊含义的老师。  第一位老师,我称之为“人师”,指的是以众人为老师。  学本领,谁都希望拜在高手门下,但真正的写作高手都很忙,他们不在写稿子 ,就在为写稿子做准备,而且并不是你想拜师他就收徒,就是收了下来,人家也不 见得有那么多时间教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的经验和建议是 :尽量多找几位老师,长者为师,贤者为师,能者为师,达者为师,还有古人所说 的“一字之师”……孔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只要虚心学习、善于学习,老师到处有,我们身边都有不少。  一般来说,每个单位分管办公室、调研室、政策法规处等参谋部门的领导多是 笔杆子出身;分管文秘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搞政策研究的处室、科室负责人,也 都是公文写作的一把好手;还有那些具体负责搞宣传、做文案、编信息的工作人员 ,在公文写作上多少都有几把“刷子”。我们应该充分依靠这些同事,建立学习公 文写作的师资库,而且这个库里什么样的老师都要有,有教授级的,也有讲师级、 助教级的;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俱丰的,也有长于写作实战实训的。  以人为师,在公文写作中最重要的是以领导为师,以自己的服务对象为师,为 谁写稿就拜谁为师。不是因为这个老师的层级高,而是因为他对文稿的评判标准往 往就是你的写作标准,至少是写作标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领导为师,核心是学 习领会领导的思想理念,掌握领导的思维方法。  当然,领导也好,同事也好,都不是专职老师,不可能拿出很多时间,给我们 系统讲授公文写作。所以我们要主动适应老师的特点,灵活采用平时交流、上门请 教、实战帮带、现场点拨等多种形式,特别要学会“偷师”,从他们的身上、笔下 和言谈中,留心发现、主动学习对提升写作能力有帮助的东西。这种学习即使是零 散的、碎片化的,但今天学一招、明天学一招,这里学一招、那里学一招,久而久 之,也会积累形成一笔足以受用的巨大财富,这就叫“积学以储宝”(南朝·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第二位老师,我称之为“经师”,指的是以经典为老师。  经师,过去是指讲授经书的老师,后来泛指传授知识的老师。古话说:“经师 易遇,人师难遭。”(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意思是单纯传授知识 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老师很难遇到。今天我所说的“经师”,指的是经典 性的写作专著、文章和观点,只是借用古人的概念,意思完全不一样。  大学里的中文老师,有理论研究、教学经验的优势,但往往缺乏公文写作的实 战经验,纸上谈兵的居多。机关里的公文老师,在办文上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教 学经验是块短板,写作理论研究也并非所长,而且没有太多时间用来搞研究、做培 训。所以呢,我们要通过自学拾遗补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补上写作理论这一课 。  邓小平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 专业的人读的。”我们学习写作理论也是一样,要着眼于实战实用。我们不是 专门搞写作研究的,不需要读太多的大部头,只要精选几本真正管用的,读熟了、 吃透了,能够活学活用就行了。我更主张多翻报纸杂志,经常从《人民日报》《学 习时报》《秘书工作》《应用写作》等报刊上,找一些短小精悍、有实例有见解有 味道的写作心得类文章来学习。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 忘记。经典可以是著作,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一句话。“老机关”们经常挂在嘴 边的“写作经”,蕴含着深刻的写作道理。比如:“三段论”“无三不成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凤头猪肚豹尾”“起句如爆竹,结句 如撞钟”“关起门来当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