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讲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讲稿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 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 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爱 国,确切地说,是爱自己的祖国。祖国是人们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的整体,它是自己血亲前辈或本身出生和成长的国度,是“根”之所在。主义,是对客观 世界、社会生活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它是理想、感情、道德和 行为相统一的完整体系。因而,爱国主义的内涵就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 效的思想与行为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这种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 来的对祖国和民族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国人民政治品质和道德面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 是中国人民的祖国和民族意识的灵魂。每当生活轨迹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如个人离 开故国热土时,这种情感更显得刻骨铭心,成为永志不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祖国历史 转折的关头,这种情感会汹涌澎湃,成为一种无坚不摧的迸发力与再生力。几千年来,中 国人民无不对养育自己的祖国怀有无限深厚的热爱,这包括对祖国壮丽河山、语言文 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统一民族的尊敬与爱护,也包括发自内心的神圣的民族自 尊心、自豪感和自尊、自强、报效祖国的崇高责任感与爱国心。 爱国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当代思潮的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各个 国家和民族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虽然如此,爱国主义的历史 继承性也是不容否认的。千百年来,浓烈的忧患意识、崇高的民族气节、团结统一的 “大一统”情怀和自强不息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永恒主题。 一、浓烈的忧患意识所谓忧患意识,就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一 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关心的意识。忧患可以兴邦。“生于忧患”、 “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传统,增强了中华儿女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在国泰民安时期 ,能使人们居安思危,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在国家多事之秋,能使人们正视危难,承认差 距,立志变革创新。这种忧患意识,能鞭策和激励中华儿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优良传统,百折不挠地为国家的振兴而毕生拼搏。孔子的“君子忧道”,顾炎武的“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屈原的“长 太息以掩硕士论文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等,都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的写照。 一个人如果没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中国历史 上任何一次推动历史前进的政治事件,任何一个力挽狂澜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地首先 都是爱国主义者。无论是主张革故鼎新还是主张武装革命,起初都源于对国家和民族 前途、命运的关心。春秋时代的孔子,为拨乱反正、恢复“一统”,打破当时“非史官 不能修史”的常规,不怕非议编写《春秋》。战国时代的屈原因主张抗秦而被楚王放 逐,但他爱国之心坚定不移,最后自沉汨罗江,以此去唤醒楚国人民。屈原的命运虽然带 有悲剧色彩,但是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却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志在强国利民的改革家,比较著名的如北宋的范仲淹和王 安石、明朝的张居正等等。这些封建时代的改革家,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国家的 实力并缓和社会的阶级矛盾,往往不计个人利害得失挺身而出,去从事志在兴国利民、 造福社会的改革。尽管他们的改革只能在统治者许可的有限范围内进行,而且常常因 触犯守旧势力,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抹煞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他们 站在时代的前列,不计个人得失安危而忧国忧民并志在兴国利民的行动,虽然带有悲怆 的色彩,但是仍为后人所推崇和敬重。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 侵略、灾难空前深重的历史,同时也是一 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集中展示的历史。在这百年的历史风雨沧桑中 ,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得到了迅速升华,其内在精神不断丰富并发扬大。面对近代中国 日益衰落、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现状,各阶级各阶层的先进人物无不忧心如焚、寝食 不安。他们先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救国方案,探寻了不同的救国道路,希 望能够拯救民众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以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从林则徐到李大 钊,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提出了“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及 “社会主义”多种救国方案。尽管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但都是爱 国者忧国忧民的智慧结晶。从具体内容看,由主张以西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到相信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其跨度之大,既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寻求救国真理所走过的曲折 道路,也体现了传统的忧患意识在近代得到了迅速升华。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和民族 的命运所系,是中国人民进步发展的历史意志、历史要求的具体体现。新时期的爱国 者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而改革开放政策又反过来开拓 了爱国者的思路,开阔了视野,使中华民族通过改革开放纳入世界文明的潮流之中。 二、坚强而崇高的民族气节所谓民族气节,是指一个人在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紧 要关头,抛弃个人得失安危,忠诚于祖国、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用 实际行动去捍卫国格,决不允许其他民族或国家侵犯、歧视和侮辱本民族的尊严的爱 国精神。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是坚贞的,它驱使人们自爱、自重、自律,把自己的聪明 才智乃至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和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于民 族大业,这就从积极的自我评价,深化发展为道德标准,演化成行为的动力。长期以来 ,中华民族形成了崇尚民族气节的优良传统,涌现了一批具有坚贞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 ,如苏武、文天祥、朱自清等等,必千古垂范。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不怕任何困难与挫折的英雄民族 。七十多年来,面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种种恫吓和威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 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去顽强战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走自己的路。 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 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 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的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 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当代思潮在当今的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的外来压力面前,我 们从不低三下四,仰人鼻息;更不会卑躬屈膝,丧权辱国,拿主权和原则来做交易。这就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越来越高的信誉,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根本 原因之一。 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五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