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推进启东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推进启东乡村产业 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 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 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 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 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 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为深入了解掌握我市乡村产业 振兴实施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4—5月 份,我们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市乡村产 业振兴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组专门听取了市农业农 村局的工作汇报,组织部分村支部书记和农业龙头企业、农地 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开展座谈,并赴浙江吴兴、海 宁、慈溪等地学习考察了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 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南 通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通过深入推进农业农 村改革,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做大优势农 产品,实施精准扶贫等方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乡 村产业振兴。 (一)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 组,统筹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 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的实施意见》《关于20XX年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 意见》《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 件,进一步明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等管理保障 措施,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组织保 障。 (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 三年的努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8.6万亩,把杂、 乱、差的田块建设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沟 相连、渠通畅”的标准农田,解决了灌排设施配套,改善了农 业生产条件,也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化、系列化和机械化服务 打下了基础。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省级示范家庭 农场21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家,南通市级以上龙 头企业64家。重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兴农 行动,建成1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480个骨干科技示 范户。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全市示范推广农业新技 术新成果11项,新品种26个。20XX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 率66.7%,列南通各县市第一。 (三)产业优势逐步形成。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稻米、高效蔬菜园艺、生态林果 花卉、水产健康养殖、农业休闲旅游五大主导产业。优质食味 稻米种植面积增至8万多亩;高效蔬菜播种面积达70多万亩;葡 萄、水梨、石榴、枇杷等果树种植渐成规模;乡村旅游、休闲 农业、采摘农业、观光农业游客接待量逐年提升,先后荣获全 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省发 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市等称号。 (四)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加快推进农 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南通第 一,通过省级验收。充分放大农地股份合作等试点效应,出台 实施意见和奖补政策,支持10个村试点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推 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农村 产权交易体系,完成交易额超1亿元。深入推进“三个全覆 盖”试点,出台指导意见,扩大试点范围,严格督查考核,累 计土地流转14.8万亩,建成社会化服务联盟26个。 (五)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 势,推动乡村产业规划布局向专而特、规模化方向转变,着力 打造2个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六大种养园区”,2个休闲农业 园区,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优势乡村产业。充分 激发沿海开发重点镇、区镇合一重点镇和特色镇发展潜力,推 进新型城镇建设,加快促进人口、产业、要素集聚,优化空间 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已先后组织实施了规划完善、产业转 型、民生示范、制度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了多项 农村改革探索成功起步。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市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方 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乡村产业化发展受 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有许多短板和不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没有培大扶强。在调研中我们发 现,虽然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但受多种因 素影响,产业优势效益并未充分显现,对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带 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种养模式相对简单。如我市稻 麦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其中稻田综合种养、优质食味稻米 面积分别为0.2万亩、8万亩左右,其余均为普通稻麦品种,精 力投入大,产量和价格普遍较低。加上近几年极端天气及病虫 害影响、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土地流转费用相对较高,导致稻 麦种养大户种植利润持续下滑。二是关键技术无法突破。如我 市“四青作物”一直深受喜爱,产品销往上海、浙江等地一直 是供不应求,据了解青毛豆、青蚕豆、青豌豆、青玉米亩均产 量分别可 达1000斤/亩、1500斤/亩、1200斤/亩、1500斤/亩,平均利润 为500元/斤、1000元/斤、1500元/斤、700元/斤,经济效益显 著。但由于去皮脱壳等生产技术至今仍不成熟,依然以人工剥 壳为主,过大的人工成本成为“四青作物”种植面积无法扩大 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地域品牌少。目前我市由政府扶持,正 真代表XX特色,拿得出、叫得响的地域化品牌较少,如“吕四 海蜇”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因缺乏系统的生产、宣 传、销售商业程序,没有形成统一的地域商标,营销方式也是 以分散型市场销售为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经济效益带动 不明显。四是产业链条较短。如生态林果花卉产业,果树种 植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 链条不健全,鲜果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 且上下游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 整的产业链条。五是产业融合度不高。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 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不充分。如 水产养殖资源开发不足,生态垂钓、水产休闲餐饮等项目开发 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此 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等的办法不多,普遍存在 低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产业类型重复不仅会影响项目 质量,更会在本区域内形成强大的竞争阻力,分散消费能 力,从而降低项目效益。 (二)生产社会化服务有效供给能力较低。乡村产业基础设 施建设欠账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完全匹配生产的需 求。一是公益性服务能力弱。政府公益性生产服务体系不健 全,很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乡镇一级农技人员工作 精力不集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非农业专业人员比重大,专 业技术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农技站所服务功能弱化。加之农 民主动接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致 使服务效果不够明显。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产业支撑和保护 基础比较薄弱。尽管我市“三农”工作资金投入较之以往有一 定增加,但仍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发展的新需求。对农业机械 售后维修服务、技术服务等不完善,影响了农机化效益的充分 发挥。三是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匮乏。我市各类合作服务组织 虽然在提高乡村产业效益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发展中还普 遍存在周转资金困难、规模小、服务项目单一等问题。农户与 服务组织之间的关系松散,服务的普及度较低。四是产销基础 设施建设不到位。仓储物流等设施还未实现全覆盖,批发市 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经 营成本高。 (三)农业人才资源匮乏、科技支撑相对落后。一方面是人 才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农民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有知 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极其缺少。由于 工作地点偏远,待遇不高,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 不健全等种种原因,使得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难 点。另一方面是机械化程度低。农机设备科技水平限制,土地 耕地分散,机械化与规模化结合不紧密,农机田间操作、维护 和管理技术落后等等因素,导致我市农业生产比较落后,机械 化程度整体偏低,生产效率、产品加工能力与水平还不能得到 较快的提高。 (四)资金瓶颈仍是制约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一是产 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信贷资金供给渠道较为狭窄,银行 借贷门槛高、手续繁琐,部分金融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 虑,存在惜贷现象,现有的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政策得不到落 实,致使经营者难以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二是政府资金投入 绩效不高。近年来,我市农业扶持资金投入一改过去的多部 门、分散性惠农补贴方式,而将大部分经费集中用于高标准农 田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高标准农田投入使 用,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如建设规划与实际操作存在误 差,水泵设置过少,管道设置过粗,排线过长导致水压不 足,稻田灌溉水量达不到要求。有些承包者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