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县委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县委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X书记全面总结了我县去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深入分析了经济形势 ,提出了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我县实现 高质量发展的远景目标和重大举措,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2020年经济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统筹推进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经 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9.4亿元,同比增长 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9184元,同比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完成11478元,同比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额同比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29亿元,同比增长2.1%;第三 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7.7亿元,同比增长3.1%;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 ,同比下降4.2%。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紧紧围绕“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快提升 常态化防控能力,县医院PCR实验室、县中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和负压病房建成投 用;县疾控中心P2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19个发热哨点诊室和5个发热门诊已建成投 入使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选派7名医护工作人员千里驰援武汉,奏响了 “×人民有情,莘川大地有爱”的壮丽凯歌。截至目前,全县没有疑似和确诊病例 ,守住了清清×一方净土,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 进集体”荣誉。持续强化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防控,2021年1月1日—3月2日,全县核 酸检测42857人,无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二)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 坚成效持续稳固提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产业就业持续向好。以扶贫规划为引领,强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全县扶贫项 目竣工率100%。全县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4.1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应就业尽就 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8300余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55万元;新增公益岗850个 。发放户上产业奖补资金1085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1.48万户,发放 就业奖补1600余万元,惠及1.8万户贫困户。 金融扶贫持续深化。全年新增金融扶贫贷款6.24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建 档立卡贫困户5301笔2.45亿元;合作社77家2.81亿元;龙头企业11家9600万元。创 新推出“香菇贷”等新型普惠信贷产品,发放各类普惠金融贷款1.1万笔9.3亿元。 搬迁社区后续管理持续加强。疫情期间71个扶贫产业基地和60余家企业产业项 目快速复工复产,有劳动能力的1.7万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设立兴贤里街道办事处 ;55个搬迁安置点顺利完成了19个居委会、160个居民小组的选举工作,形成了“社 区居委会、楼长、单元长、搬迁户”四级管理体系;搬迁群众户口迁移和不动产证 办理全面完成,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 问题排查整改清零。圆满完成国家脱贫成效考核、脱贫攻坚普查、建档立卡数 据质量评估核查、上半年脱贫攻坚督查及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各项工作。对国家 、省督查考核及县、乡镇自查排查发现的问题,从严从实扎实整改,实现了问题动 态清零。 (三)经济企稳不断回升 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疫情发生后,在供给受阻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下 ,全县经济一度负增长。我们坚持把稳住经济基本盘放在突出位置,坚决采取果断 措施,全力推动经济迅速回归正常轨道。及时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 “二十条措施”等,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优企政策,打好社保费减免缓政策 组合拳,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5560万元、电费760万元,清理拖欠企业账款7300万元 ,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信贷277家18.6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县重点项目107个,计划总投资423亿元 ,年度投资13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01%。 其中,列入省市重点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181亿元,年度投资102亿元,占年 度任务的148%。省重点项目大唐×石牛岭风电项目50台风机已全部建成实现并网 ;国电投风电、栾卢高速、生态廊道、妇幼保健院等市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浩洋 国际服饰二期、县城南岸污水主管网、农产品冷链物流、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易地 搬迁社区幼儿园等一批项目全部完工,河南中锦园中药饮片及香菇加工、京东方后 稷科技智慧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开工建设。紧紧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产业培育、旅游康养和城市提质方面共谋划储备项目787个,总投资6028亿元;建 立了第一批香菇、核桃、连翘等重点产业链长制,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四)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绿色农业提质增效。聚焦“菌、药、果”等主导产业,夯实稳定脱贫基础。食 用菌,全县生产规模超过3亿袋,新建工厂化菌棒加工基地3处,高标准出菇基地 70余个、大棚1529座,全县标准化大棚累计超过5000座。成功申报省级食用菌现代 农业产业园、国家级香菇产业集群,与渤海商品交易所合作共建了全国唯一的P2C香 菇交易中心。中药材,打造万亩示范基地5个、千亩示范基地34个,全县高效连翘突 破100万亩,丹参、黄芩、天麻、桔梗等中药材已达15万亩,带动贫困群众1.9万户 ,户均增收3000余元。林果业,持续推进百万亩核桃提质增效工程,核桃产值达 5.85亿元,惠及贫困户1.4万户3万人;新发展大樱桃、苹果等7000余亩;全县水果 总面积达到7万亩,年产值1.5亿元。烟叶,种植8.4万亩,产值2.8亿元,税收 6200万元。完成绿色产品认证12个。 特色工业不断壮大。通过抓增量、保质量、育后备等一系列措施,全县工业增 加值增速在逆境中实现突围,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年度安排的25个工业建 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完成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提 升,入驻企业和项目63个,建成56个,在建7个,“四上”企业35个。投资2.2亿元 的江苏三和集团“环保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和投资1.2亿元的无锡同方热泵烘干研 发中心项目已成功落地,加工制造产业集群规模持续扩大。实施“三大改造”项目 20个,完成投资11.5亿元,占年度计划103%;积极实施招才引智,落实人才项目奖 补资金160万元,新申报人才项目4个。 文化旅游厚积成势。先后荣获“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文旅融合 发展优秀县”“2020中原文旅融合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旅游市场逆势上扬 ,累计接待游客815万人次,同比增长2.77%,旅游收入达28.67亿元,同比增长 3.28%。成功举办2020ד百佳深呼吸小城”、第三届越野精英挑战赛等一系列特色 活动,“自由山水、清清×”旅游品牌持续叫响。切实抓好文化项目建设,国家级 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修缮完成,曹靖华故居等如期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大力开展 文化惠民进基层等多项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子商务稳步推进。深入开 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不断优化创业平台,一大批×籍成功人士返 乡创业,电商直播业发展如火如荼。完成投资7120万元的农村物流三级网络服务体 系建设项目,物流快递企业全部入驻县级冷链物流园。对50个村级服务站进行升级 改造,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各类电商培训班10期,培训621人 ;“原本×”县域公共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五)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以“百城提质”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掀起城市建 设新高潮。靖华路东西贯通;西苑路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兴贤大道、红石谷等5条 道路有序推进。建成2个城区污水处理厂;杜关等6个乡镇污水治理项目开工建设 ;思源水厂和熊耳路供排水项目建成投用;完成4处老旧小区改造和15万平方米既有 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棚户区改造、城区水生态建设、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 圾处理再生利用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持续开展城市“四治”及“打非治违”等行 动,整洁畅通有秩序的社会好生态持续巩固。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交通方面,栾卢高速、三淅高速出口连接线、 ×县生态廊道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卢洛高速开工建设,干线公路与“十三五”交通 扶贫建养一体化等附属工程如期完工;“四好农村路”“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持 续巩固;城市公交线上支付及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完善。水利方面,投资3891万 元的东沙河治理工程主体完工;维修改造饮水工程76处,实现饮水问题全面清零 ;整治城区段河道2.8公里。电力通讯方面,投资5186万元完成32项电力配套工程 ;累计投资4175万元建设5G基站111个,实现×北城区核心区、重要场所5G网络全覆 盖。 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攻坚、陈年垃圾治理等专项整 治活动扎实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成效明显;保洁员队伍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农村 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100%;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900户;生活污水治理70个行政村 ;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 镇1个,首批省级“美丽小镇”1个。 “三城联创”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县城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城顺利 通过年度测评;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稳步推进,新增绿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成功创建 省级园林乡镇1个、省级园林单位2个、市级园林单位(小区)7个,城市绿色生态效 益不断提升。 (六)生态保护不断加强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337天 ,同比增加33天,PM10、PM2.5年累计平均浓度分别为55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 米,同比分别下降12.6%、14.6%,三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年最好,顺利完成空气质量 国家二级标准达标县创建。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建立断面周边环境整治网格 化管理机制,洛河、老灌河、淇河三个地表水出境断面、城乡“千吨万人”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大气污染攻坚高压推进。持续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深 入推进三散污染治理,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深入实施固 定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完成19个乡镇14000户“双替代”工作任务;“散乱污 ”企业实现动态清零。 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速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行动方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 ,农用地风险防范有力有效。 水污染治理有力推进。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多举措保障地表水环境质量 安全;提高污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水平;持续 强化水源地保护,切实保障饮水安全。 国土绿化面积稳步提升。完成国土绿化22万亩,义务植树120万株,森林抚育 29.4万亩,圆满完成各项绿化任务。推进矿业绿色发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 693亩。 (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服务流程;82项 行政许可高频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 审批事项8项,合并审批事项15项;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5399万元 ;“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群众各类诉求3501件,按时办结率83%,群众满意率 86%;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新增市场主体3004户。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建设“绿色通道”,围 绕绿色农业、特色工业、全域旅游,狠抓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完成113亿元,占 年度目标任务105亿元的108%;节会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90亿元。 科技创新添动力。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6家,新创建省级研发平台3个,市 级研发平台4个,省级星创天地4家,市级星创天地7家,创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 。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就业和社会保障坚强有力。全县劳动力就业15.6万人,实现了逆势增长;城镇 新增就业7300余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55万元,带动 2500余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2.3%,控制在4.5%以内,稳住了就业基本盘,群众 “饭碗”端得更牢;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6.3%,困难群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城镇退休职工养老保 险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攀升。 扎实做好“三保”工作。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 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压减非急需一般性支出,全力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 保运转工作,集中保障疫情防控、民生和重点领域支出,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57%。民生实事市定16件已经完成,县定10件完成9件,第二生 活垃圾处理厂正在推进。 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下拨困难群众补助资金8052万元,发放临时救助 金95.6万元,下拨救助棉被10000条,救助面粉11.25万公斤,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80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4.5万人次,有效缓解了疫情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全年投入1.32亿元,教育教 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学前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达到 所有乡镇都有一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县公办园在园人数达到7190人,占比 50.4%;建成×游泳馆及7个社会足球场。医疗卫生,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和心血管病 医院影像中心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县中医院县二院合并搬迁新建项目正在进行室 内精装修;县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正在进行内部精装修;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 投用。范里、官道口、五里川、官坡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正在建设。以创 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目标和抓手,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食品安全保 障能力大幅提升。 社会治理效果明显。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积极开展民法典宣传工作,群众 法治观念不断增强。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 争,平安×、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被授予全省、全市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县 。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安全生产、信访形势平稳,社 会大局和谐稳定。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市、 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海关总署、怀柔区、郑州市、省农业厅、郑州大学等帮扶 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结果。经过一年来顶压前行,让我 们对党的坚强领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了更加切身的感 受,充分展现了×人民奋力拼搏的坚强斗志,进一步增强了战胜各类风险挑战的信 心和决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受疫情和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当 前全县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脱贫成效还需进一步巩固 ;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县域经济体量小、层级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收支压 力巨大;城乡建设仍存在短板,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1年是我们党百年华诞,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县与全 国、全省、全市一样,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新征程。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走向,坚持用全面、 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暨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 持系统观念,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扎实做好“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 经济发展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释放生态红利,确 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可支 配收入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 2个百分点左右,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 新增就业5300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亿斤以上,进出口总值稳定增长,节能减排相 关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三、关于2021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找准切入点、聚焦发力点、力求突破点,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用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置5年过渡期”的政策优势,做 好主要帮扶政策的稳定、延续、优化、调整等工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 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两类人群 ”动态监测帮扶,研究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 制,推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深化金融扶贫。持续深化“四大体系”建设,巩固提升金融扶贫“×模式”工 作成效,保障“全省金融扶贫试验区”创建成果。继续推行“四位一体”等贷款模 式,使符合扶贫小额信贷条件的贷款主体应贷尽贷。用活“精准扶贫企业贷”政策 ,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精准投放,扩大带贫成效,解决带贫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融资难问题。创新金融产品,全面推进特惠金融向普惠金融发展。借力×渤海 香菇交易中心平台,创新产业链融资方式,探索打造新金融、新预售业务模式。大 力推广特色农业保险、各类民生保险、贫困群众人身意外保险等保险品种,保障脱 贫成果。加快推动“政银担保投”联动发力示范县建设,打造企业及项目融资新样 板。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利用配套产业基地、公益岗位等提供更多就业机 会,实现稳定就业;发挥好搬迁社区居委会作用,实现搬迁群众自主管理;落实搬 迁群众各项保障措施;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树立良好 社会风尚。 夯实增收基础。加大带贫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发 展户上产业,强化产业奖补,持续发挥带贫效益。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做好扶贫产 品的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扩大劳务协作范围,抓好就业创业帮扶,保障群众持续稳 定增收。 优化社会帮扶。协调推进海关定点扶贫、北京怀柔帮扶、郑州市、省农业厅帮 扶、郑州大学援助等外援工作,继续吸引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三农”提优工程,以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契机,分类施策,以点 带面,梯次推进,推动乡村产业、生态等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 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发展乡村特色现代产业。围绕食用菌、中药材、林果等特色产业,落实链长制 ,做强项目载体、做优产品品牌。食用菌。围绕“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和 “国家级香菇产业集群”建设要求,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实施菌种研发、 菌棒加工、基地建设、交易市场建设和精深加工等,力争2021年出菇示范基地达到 80个,高标准大棚超过6500座;建成菌种研发中心1个、交易市场1个、精深加工产 业园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