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专题党课:“西畴精神”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专题党课:“西畴精神” 上世纪90年代,以西畴人民为代表的文山人民,面对“地无三尺平、滴水 三分银”“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的生存发展环境,不怨天尤人、不坐等受穷 ,勇敢地向贫困落后、向石旮旯地、向恶劣环境抗争,在摆脱贫困的长期奋斗中 ,孕育形成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西畴精神”实质是“干”,即向石头要地,向天要水,向荒山要路,向 大自然要生存条件的实干精神。“西畴精神”,就是面对艰难的生存自然条件,不 抱怨、不气馁,以开阔的胸襟,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奋斗目标,展开了向大自然、 向贫困宣战的长期斗争,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于挑 战、敢于抗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西畴精神”源于西畴人民的伟大创造,蕴 含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他们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 担当。它不仅是西畴人民锻造出来的地方精神,还是我们民族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生生不息的“西畴精神”在脱贫攻坚、跨越发展中历久弥新 、薪火相传,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一、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就是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西畴精神”鲜明 的特点,文山人民在长期的发展中用行动诠释一个道理:偷懒懈怠和得过且过,改 变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只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懈奋斗,才能过上幸福美好 的生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思 想的生动实践,与新时代的奋斗主旋律是一致的。奋斗,是实现脱贫摘帽的唯一途 径,弘扬“西畴精神”,就是要发扬奋斗精神,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 的奋斗姿态,奋战到底、拼搏到底,坚决完成好脱贫攻坚任务。 二、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就是自强精神。“ 西畴精神”的形成、传承、 实践和弘扬的过程,就是文山人民不甘贫穷、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一 直以来,文山人民始终以主人翁姿态,不等不靠不懈怠,上演了一个个自力更生的 感人故事,做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西畴县鸡街乡肖家塘村4家人用6年时间刨 出5公里的进村路;西洒镇岩头村小组长李华明带领15户人家坚持不懈苦干12年 ,在悬崖峭壁上打通进村最后一公里道路,就是其中的典型。脱贫致富需要精气神 ,“等靠要”换不来全面小康,好日子最终要靠群众自身勤劳。“西畴精神”,就 是文山人民自强不息的最好诠释。 三、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就是实干精神。“ 西畴精神”强调干才有希望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干”字。“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西畴精神”中的实 干,就是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宣扬、不 声张,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把思路和想法落实到行动上, 转化为实实 在在的成效。 四、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西畴精神”不是不顾实际的 盲目瞎干,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山人民穷则思变,大胆探索,敢为人先 ,不怕失败,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从炸石造地转向综合整 治、植树造林,从修路保通转向路面硬化、提档升级,从传统耕作方式转向学科技 、用科技,都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弘扬“西畴精神 ”,特别要求我们结合实际,认真吃透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发扬创新精神,细 化措施、精准发力,因人、因地、因贫综合施策,多角度、多领域探索扶贫模式 ,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促进脱贫,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短期可脱贫、长远能致富 、一起奔小康。 在新时代的今天,学习“西畴精神”一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干才有希望,目的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是为民,这是初心和使命的召 唤与体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二是要始终不忘幸福都是 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 来的”。没有奋斗,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伟大梦想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 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靠奋斗来实现,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三是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良好作风。习 近平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 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学习和弘扬“西畴精神”,就 要坚决反对“四风”,屏弃骄傲自满、贪图享乐思想,艰苦奋斗闯新路,艰苦创业 再出发,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履职尽责。“西畴精神”的 本质是艰苦奋斗、勤劳实干,特点是不甘贫困、不甘落后,埋头苦干、不畏困难 ,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循序渐进、系统推进,要义是不等不靠不懈怠,核心是苦 干实干加油干。大力弘扬“西畴精神”,就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实质及实线要求,使 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西畴精神”的横空出世,彰显了理想信念的巨大 力量,体现了精神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