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写作要有用户思维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写作要有用户思维 商界有句话:好的产品,最终都是拼同理心。   写文章也一样,好的文章,是“接受美学”的一次实践,是社会学、心理学实 验的一个样本。  前些年,我跟一位前辈聊起写材料的事,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在机关 里写材料就像做企业,你的厂子生产什么产品,很大程度上由 客户说了算,你的东西好不好,评判标准也在对方,一切都得 围着客户转,倘若没有用户思维,没有高度的共情能力,断然 写不好材料。  我当时觉得这个洞察很独特,很有道理,但什么是用户思维,如何养 成用户思维?我还没领悟其内涵。   直到四年前,当我自以为是地写了一篇失败的评论文章,被领导批评一顿,推 倒重来后,才真正领悟了。这几年,我在“云岭大讲堂”讲写作思维,将用户思维 作为公文写作十大思维的第一思维来讲。近来,很多朋友都希望我把这个课件分享 给大家,综合考虑后,我打算把这些思维方式拆开来讲,一个一个地讲透彻。  下面,我通过复盘2017年写的一篇文章,谈谈什么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有多 重要,如何培养用户思维。  1、一次失败的写作唤醒了沉睡的用户思维  那年初,在全省组织部长工作会上,省里提出“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思 路、有激情、有办法,推动跨越发展的云岭铁军”的要求。为抓好落 实,组织部开展干部作风转变活动,首先安排各单位领导在媒体上发表评论文章 ,在舆论上蓄势造势,评论的主题是:转变干部作风打造“云岭铁军”。  这种稿子,自然落到综合处头上。我当时是副处长,考虑到事情重要,单位领 导新到任,时间也紧,就亲自操刀。当时我想:这种稿子写的也多了,篇幅不长 ,不难搞定。  我自信满满地开始了构思。当时我有四个基本判断:第一,这是个公开发表的 文章,语言和观点务必严谨、准确。第二,按评论文章的风格,一般都是短小精悍 ,篇幅都在一千字以内,结构要简单,可分几个自然段开展开,逻辑上自然衔接即 可。第三,既然是评论文章,自然得“有评”“有论”,说白了,文章要谈出认识 ,写出观点来。第四,文章主题是“云岭铁军”,那一定要在“铁军”两字上作文 章,否则就破不了题。  我的想法是,不能平铺直叙,不能写一些“正确的废话”,必须另开蹊径,写 得有思想、有见地,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于是,我立即组织了强大的思维力 ,调度所有能调度的信息,让自己的“小宇宙”爆发。  一阵“心骛八极,心游万仞”后,终于获得一个灵感,大喜过望。考虑有三点 :  第一,那一年,省里确定了全省打一场“工业经济攻坚战”,还印发了实施方 案,当时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若不结合这个问题来谈“云岭铁军”的打造,显然 写不到点子上,写出来的观点也是“空对空”的,没有用。  第二,“铁军”二字让我想到了战争,进而同“攻坚战”三个字产生共鸣,于 是就更加坚定了我跨界到“军事”里去构思这篇文章的“大胆假设”,让我开始联 想一些战争有关的信息。  第三,在前两点的铺垫下,《亮剑》的桥段一幕幕地在脑海中“播放”起来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李云龙打的每场硬仗都非常提气,在苍云岭与坂田 联队战斗,在李家坡与山崎大队战斗,在平安县城与山本一木战斗,每场都是“攻 坚战”啊。尤其是李云龙在军校毕业时的论文答辩题目:《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 剑精神》,非常有趣。把省里提出的“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几条要 求联系起来,亮剑精神与铁军就搭上桥。  于是乎,一个题目诞生了:《打好攻坚战需要“亮剑”精神》。在 此基础上,我开始拆解亮剑精神,结合信念、思路、激情、办法等关键词及李云龙 对亮剑精神的解释,提出了剑魂、剑气、剑术三个观点,用以表达干部的宗旨、精 气神和工作方法。  在谋篇布局上,我将文章分为五个段落,一头一尾加三个观点,总分总的结构 。我对这个创意很满意,以最快速度拿出了初稿,如下:  打好攻坚战需要“亮剑”精神 (初稿) 古代剑客们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是天下第一,明知 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 ”精神。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大抓工业,大兴实体”,全力以赴打好工业经济攻 坚战。在这场特殊战斗中,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必须发扬“亮剑”精神 ,敢于亮剑、善于亮剑,才能克敌制胜,百战不殆。  亮剑,需要亮出“剑魂”。剑客有了胸怀天下、匡扶正义的信仰,就有了魂。 在工业经济攻坚战中,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战士,都必须都亮出自己的宝剑,都应该 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里的“剑魂”就是信仰,就是在工作中彰显出 的矢志不移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劲。有了信 仰,就能让人果敢决断,不争论、不等待、不观望、不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努 力使理想更坚定、目标更明确,力量更集中,措施更有力。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亮剑,需要亮出“剑气”。这是剑客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精气神。在工业经济 攻坚战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 项工作,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有冲锋陷阵的胆识、敢试敢闯的勇气 。这种胆识和勇气,就是雷厉风行、干字为先的风格,凡事力求先人一步、快人一 拍,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落实;这种胆识和勇气就是无惧无畏、勇往直前的气 势,敢打“硬仗”,能接“硬招”,不管任务多艰巨、形势多严峻,都能克敌制胜 ;不管千磨万击,总能坚忍不拔,傲然自立。  亮剑,需要亮出“剑术”。剑客的勇气和胆识不是靠盲目自信,而是靠剑术。 要打赢工业经济攻坚战,党员干部必须像剑客一样,掌握精湛的“剑术”。按照全 省“夯实一个基础、聚焦四个重点、强化五项保障”的总体部署,抓重点,攻难点 ,找准着力点,转变思维方式,刷新发展思路,完善体制机制,继承好办法、改进 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果断亮剑出鞘,以精湛的“剑术”在险处难处攻坚,在关键 环节突破。亮出云岭铁军在推动跨越发展中的智慧光芒、责任担当和精神力量。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是省里的重要 战略部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必须要全省上下发扬“亮 剑”精神,同心同德、共同亮剑,亮出信仰,亮出勇气,亮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精 气神,使工业经济持续发挥“顶梁柱”作用。  初稿形成后,我满怀信心地报给领导,心想:领导一定满意,即便领导要改 ,也不会改多少。可事实证明,我高兴得太早了,第二天早上,领导把我叫到办公 室,阴沉着脸,冷冷地批评道:“你看你写的什么啊?什么剑魂、剑气的,拿回去 重新写,别写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听了这话,我尴尬极了,心情就像六月里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冰水,凉透了。写 了这么多年的材料,还没遇到这种情况。怏怏不乐地回到办公室,一个人枯坐回想 ,反复回味着领导的话,心里无数个问号和感叹号,有些不服气,还有些惋惜,这 么好的一个构思,怎么被说成这样啊!这不是明珠暗投嘛!  带着疑惑和“委屈”,去向分管领导请教,领导听我说完,笑了笑,说:很正 常,不要多想,凭我的理解,这篇稿子要朴实,不要标新立异,老老实实地写就行 了。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我改变了写法,对稿子进行了全身改造,去掉了剑魂、 剑气、剑术等观点,改五段为三段,改后如下:  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 锻造工业铁军 (定稿) 锻造一支敢闯敢试担当有为的“云岭铁军”是省里对全省各级党员干部的要求 。产业兴则云南兴,工业强则云南强。省里复强调,云南要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在 产业,核心在工业,要大抓工业,大兴实体。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全力以赴打好工 业经济攻坚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要打赢这场攻坚战,必须按照“有信念、有 思路、有激情、有办法”的要求,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善谋发展,能打胜仗的工业 铁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工业铁军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 当,更要有破解问题的思路及办法,要善抓落实,善谋发展。工业经济攻坚战任务 艰巨,无论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存量,还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做大增 量;无论是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增强载体,还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增强活力,都 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需要一支无惧无畏、勇往直前 ,敢于迎难而上,狠抓落实,能打硬仗的工业队伍。当前,省里部署了工业经济攻 坚战,明确了目标、重点和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要围绕攻坚指标,对标对 表,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标不罢休;善于聚焦重点,围绕信 息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项目带动、园区发展四个领域,抓住重点,攻克难点 ;要明确路径,强化措施,不争论、不等待、不观望、不犹豫,实字为基,快字当 头,干字为先,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要切实改进作风,着力提高政治能 力、学习研究能力,以及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掌控能力和推动能力,进一步提振干事 创业的精气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当前,工业经济攻坚战正稳步推进 ,全省工业经济高开稳走“大抓工业,大兴实体”的氛围加速形成,一大批项目快 速落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当然,在发展中仍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 题需要破解,这就需要我们发扬铁军精神,俯下身子抓落实,坚决打好工业经济攻 坚战,全力打造云南工业经济升级版。  稿子再次报上去后,主要领导果然满意了。我就向分管领导讨教,他说:“前 一稿领导之所以不满意,不是你写的不好,而是你写的东西不对他胃口,你还不了 解他。”  这句话彻底点醒了我,这让我想起前面那位前辈跟我讲过的话,写材料就得 围着客户转,倘若没有用户思维,没有高度的共情能力,断然 写不好材料。道理都懂了,怎么写起来就抛到脑后了呢?  交完稿后,我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复盘,这个稿子之所以写砸了,原因有三点 :  一、没与领导交流沟通。由于领导刚从州里来履新,那段时间省里的会议特别 多,我们几乎见不着他,所以没机会听他的想法,这算是客观原因,但更多是主观 意识不强,事后想来,尽管领导忙,见不着面,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电话、 短信等)请示汇报的。  二、没对领导作分析研判。没有设身处地为他考虑,甚至连他之前的文稿都没 有深入研读,也没找州里服务过他的同志请教。那时,他刚来上任不到一个月,之 前是州里行政“一把手”,还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最重要的是,他已成为考察对 象。据这些情况可以断定,他的风格总体上务实求稳,不喜欢理论化的东西,不会 标新立异,可我恰恰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