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读书的四重境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读书的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读”书都为稻粱谋。  为了某一个具体、有形、现实的目标,为了给自己的物质生活带来正价值而读 书。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种读书就有点“为人”的味道 ,即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将成果展示给别人看,从而获取某种好处或利益。  譬如为了升学、为了学分而读教科书,为了获得各种资格证书而读考试指定用 书,为了某种知识竞赛、技能比武而读书,为了职称论文的写作而博览群书,为了 向领导上交读后感或者读书心得,根据上级机关或者领导推荐的学习书目而阅读 ,等等。这类阅读被动性较强,主动性较弱,趣味性较差,很多情况下注重的是记 忆,而不是与书的作者交流的乐趣,所读之书一般也不值得收藏,大多数情况下是 读完就扔、卖或者送人。为了写作职称论文,虽然也会大量、广泛地阅读,但是倾 向于爬罗剔抉、撷精取华,为了的是寻找和论题相关的论据,很少通读全书,当书 本化作论文中的一个个注脚之后,该书会被束之高阁,很难被第二次翻阅。这种境 界的人常发出的感叹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落脚点脱不了一“用”字,急功近 利、急学先用、现学现卖是其特点。  第二重境界:适心“之”所好。  温庭筠有诗云:“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这种境界的读书全凭兴趣,不 依指令,不求功名,不为学问,也不跟风从众,这样读书的人有点像孔子所推崇的 “为己”而读的“古之学者”。当然,达到这重境界的人多数情况下即使还未小康 或者富裕,但至少也衣食无忧,有较高的学位和一定的专长,闲暇时间也较多,也 不必为了各种文凭、证书而读书,当然,最重要的是拥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拥 有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只要兴之所至,这种境界的人可以啃读笛卡尔的《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康 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而不怕被人认为“古板”,读《左传》、《伯罗奔尼撒战争 史》也不怕被人称为“好古癖”,读文史哲,也读数理化,读欧阳修,也会读欧几 里得、欧拉,读孔孟老庄,也读鲁郭茅巴,读曹雪芹、施耐庵,也读巴尔扎克、托 尔斯泰。  这种境界的读书人从不为自己设限,也不认为有什么“非请莫入”、“闲人止 步”的读书“禁区”,只要想读的就读。苏轼曾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 ”,这种境界的读书就是为了“适吾心”、“适吾意”,这种境界下或许“有关家 国书常读”,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无益身心”的“闲书”也会读;不仅看某个人的 某本书,还要把这个作者的所有书一网打尽,看了代表作还要看处女作、封笔作 ,看了选集要看全集,看了别集还要看总集;“不仅要吃鸡蛋,还要认识那只下蛋 的母鸡”,不仅看某个作者写的书,还要看别人写的关于这个作者的书,甚至看这 个作者推荐的书。  这种境界的人已经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已经有了“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以及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世界上最杰出的人谈话”这样的“高端体验”,读书时他 们常有“会意”的“欣然”,有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为书中道出“人人心中 之所有,人人笔下之所无”而拍案叫好、击节赞叹。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