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讲稿:金融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讲 稿:金融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 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随着国际市场环境和国内要素 禀赋条件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正在逐步进入新时代。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陷入了持续低 迷,外部需求对我国的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弱化。同时,我国劳 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劳动参与率持续走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逐渐消失,我国原有的依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动、投资拉动、 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日益 紧迫。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步入了提质增效 的新时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鲜 明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 主题。发展的主题决定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其中特别强 调,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 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 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 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 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 局”。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总量和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 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显著提高的过程。 如何使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 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深刻理解和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制 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的经济发展要符合“三个新”: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 特点的新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 进的新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主要应包括 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变,即由追求经济增 长高速度转向重视经济增长的高质量。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 再纠结于增长速度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而是要以人民为中 心,以民生的改善为目标,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改革、效 率改革和动力改革。 第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经济增长由出口带动、投资 带动转向由消费、投资、进出口协同带动,使国家经济实力不 断增强,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第三,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即由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所带 动的经济增长转变为由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创新驱动带来的经济 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 依靠技术进步、管理能力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而实现的经济 增长。 第四,经济增长速度的转变,即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 长。 综合来看,要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必须淡化速度 要求,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要素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各方 面的平衡、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 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 循环。 实现高质量的供给就是要致力于提高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 质量。我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配套网络,其 中xxx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很多商品仍处于全球价值 链的中低端,部分关键技术环节仍然受制于人。必须进一步提 高供给质量,突破关键领域的技术问题,才能更好满足广大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促进高质量的需求则要促进工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平衡。我 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人群,城市化水平不断 提升,内需市场十分广阔,但就业质量不高,居民就业水平偏 低,公共供给严重不足,养老、医疗、教育等给居民带来的负 担还比较严重。 解决这些问题,要释放被抑制的需求,带动供给端升级和需 求端持续升级,也要持续促进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并提供更 多的政策支持。逐步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合理问题,户籍制度改 革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必然加速,带来农民消费的崛起。 实现高质量的配置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 用,完善产权制度,理顺价值机制,减少配置扭曲,打破资源 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实现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就是要更加重视内涵式发展,扭转实 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逐年下降的态势,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同 时,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的 集约利用程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推动经济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高质量的分配就 是要推动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公平的再次分配。初次分配环 节,要逐步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定价不合理的问题,促进各 种要素按照市场价值参与分配,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再分 配环节,要充分发挥好税收的调节作用、精准脱贫等措施的兜 底作用,要注意调节存量财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形成高收入有 调节、中等收入有提升、低收入有保障的局面,提高社会流动 性,避免形成阶层固化。 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循环,就是要畅通供需匹配的渠道、畅通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要坚持房住不炒,如果房价持续上 涨,持续扩大的房地产市场将会挤压其他部门的增长,从而导 致经济运行中存在重要失衡。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 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的失衡,这三大失衡会 持续存在。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就意味着必须要调整淘汰一部 分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企业、行业和产业。另一方 面,近年来,新的全球形势和格局必然要求中国尽早、尽快推 动供应链调整和产业结构设计。 (二)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和迈进,转向高 质量发展是我们直面新时代和突破发展瓶颈的紧迫任务。推动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第一,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近年来,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 了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崛 起,全球化在贸易和金融领域有所退潮,依靠外部经济拉动中 国经济发展面临阻力。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 面影响,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虽然以中国为代 表的部分国家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重要胜利,但是全球 还有很多地区的疫情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这些地区尚 未出现短期内系统向好的迹象。 国际产业链的重构过程加剧。目前由于新冠疫情尚未结 束,给全球经济带来的负向冲击还难以准确估计,但由于其远 比其他疫情在全球的流行范围广,因此全球经济很难在短时间 内迅速恢复。如果全球经济出现持续性的衰退则无疑会造成全 球供应链断链、产业链逆转、全球经济下滑、逆全球化加速等 现象的出现,势必会影响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 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 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 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 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 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有的产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 的领域还非常落后,从工业x.x到工业x.x发展状态并存。在质 量可靠性方面,企业伺机能力薄弱,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完 善。 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当前,中国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 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 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城乡差距较大。 将区域协调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体现了高质量 发展的内生性特征。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南北发展差距 加大,中心城市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与此同 时,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还没有得到根本消 除,乡村发展有所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因素是人民生 活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这种不平衡必须通 过协调发展来解决。 三是市场发展的不平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 未完全形成,地区分割、部门分割导致的市场竞争不充分、市 场成熟度不高,质量提升未必能带来质量效益。 四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失衡。工业增加值占GDP的 比重持续下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房地产规 模快速扩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套利动机持续加 强。 五是民生发展的不平衡。当前民生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短 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就业、教育、医 疗、居住、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依 然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居民的多样性需求尚未得到有效 满足。 第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我 国过去的高速增长依赖于大量的要素投入,这种粗放型的增长 路径促进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社会 问题。 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与创新性。创新能力的不足不仅制约 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制约了经济 的竞争能力。虽然我国研发总支出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但是 整体的科研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在高速增长阶段,很多行业主要还是依靠低水平重复建设和 价值战来争夺市场,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 同时,一些地方的工业发展还在依靠资本、能源、劳动力等 要素投入的数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高技 术、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步伐缓慢。 当前已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沉淀在严重过 剩产能、高污染产业,拖累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高。 从三次产业关系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演进是符合经济发展一 般规律的,其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一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 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并超过第二产业。但我国的产 业结构矛盾主要体现在第二、第三产业内部,高耗能、高污 染、重化工业产能明显过剩,制造业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发 展不充分,这都是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所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 此外,中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的位置还处在中低 端,高端产业供给短板明显,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问 题非常严重,产业链安全问题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创新 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创新将为经济发展创造出 新的增长点,其中互联网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的重 点,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带来新的机遇。同时,要通过供给侧 改革把更多要素资源逐步转移注入到新兴绿色产业中去,促进 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 第四,需求结构升级加快,而缺乏高质量产品供给。新时 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 的闲暇偏好增加,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新时代,人 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高 水平的医疗卫生与养老保障,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放弃速度偏 好,重视发展质量。 因此,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满足人民在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高层 次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满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阶段改善民生和富民产业将成为 民生工作的重点。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应当是全社会的共同提 高,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努力克服民生健康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问题,着力实施普惠性质的民生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后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 方向。优质的供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就要求 我们从供给侧发力,提升供给水平。 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体系随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 整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需求。二是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的 协同性不断增强。三是要素质量及其配置资源效率不断提 升,高质量发展将通过要素质量及其配置效率的提升来提高供 给体系的质量。只有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得到了提升,要素报 酬率才会提高,高端要素的作用才会得到发挥,供给体制的质 量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才会提高。 二、金融开放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 要组成部分。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 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 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这为下一步推动高 水平、高质量的金融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要按照这一 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市场接 轨,增加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切 实以高水平金融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金融开放有利于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加快金 融开放是防止“硬脱钩”的基础保障。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 和中美博弈深化的过程中,全球产业链、贸易投资和金融体系 面临着显著的“硬脱钩”风险,加大金融开放是防范“硬脱 钩”的有效举措和基本保障。 面对以美国为主导的逆全球化态势,中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对 外开放可以表明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经济合作的意愿,向国际 市场传递全球化声音。为了保持与全球产业链的链接,实现金 融体系对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服务功能,我国需要继续坚持改革 开放的发展战略,在全球金融领域实现高水平开放并与全球金 融领域实现对接。 加大金融开放有利于链接内外两个市场。全球化时代,国内 外金融互动是比较难隔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仍延续我 国此前的内外两个大局、内外两个市场统筹的政策逻辑,依然 注重内外资互动。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利用外资是内循环 畅通和稳定的重要支撑,也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的有效保障。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可以更好链接内外两个 市场,统筹内外两种资源,促进内外两个循环。 第二,金融开放是增强金融功能、推进经济加速发展的关 键。高效富有活力的金融是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的最 佳方式。与制造业相比,我国的金融业开放较晚、开放程度较 低,导致金融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金融机构大而不强、金融供 给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突出表现为金融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 规模过小,金融创新之后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较弱,特别是不 能满足创新型、轻资产型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不利于建设创 新型经济。 扩大金融开放,全面引进外资可以倒逼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在 更加激烈的竞争中锐意进取,在产品创新、定价能力、客户服 务、风险管理等短板领域深化改革,强化金融功能,提高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使金融更好地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加速器。 金融开放能增加储蓄,促进投资市场发展,并推动储蓄向投 资转化。经济货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金融资产将更多地转化 为资本性,更自由开放的金融服务有利于社会整体财富的增 长,从而带来更多储蓄。 利率市场化是开放的一部分。我国利率水平对国际资本具有 极强吸引力,金融开放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投资制 度,简化投融资约束,增强金融市场对社会融资需求的供给能 力和便利程度,活跃市场气氛,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投 资者来华投资。国际资本流动愈加频繁,我们要营造符合中国 国情的投资环境。金融开放促进金融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断降 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效率,加上利率市场化的 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储蓄投资转化率和有效投资率的提高,有 利于金融经济的良性发展。储蓄的增加、投资的扩大,以及储 蓄向投资的转化,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投入。 只要在过程中应对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那么将有望进一步 激发整个经济和金融的活力,提高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稳健 性。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利于多元金融供给,也可以解决创新 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促进普惠金融,有利于中国与世 界经济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第三,金融开放有利于提高我国机构的竞争力,提高资源配 置效率。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推动其良性竞争。 当前,境外金融主体在我国金融体系内占比还比较低。截至 最近的报告,境内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管理人员、组织架构 等方面具有同质性趋势,常常导致争夺金融资源等恶性竞 争,并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会不断降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壁 垒,使得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金融行业的 良性竞争。这种多元化的竞争环境将倒逼国内机构积极与外资 机构展开合作,学习外资机构先进成熟的公司治理、业务体 系、服务手段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和金融服务质 量,从而改变我国金融业一直大而不强的状况。强大的竞争压 力也将使得国内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减少违规操作,注重风 险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最后,就整个金融行业而 言,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优质的金融机构将被筛选 保留下来,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结构优化和长远发展,提高 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金融开放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同 时,也会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方面,扩大金融开放意 味着境内外资本流动更加自由,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境内汇 率、境内利率更加充分地体现供需,贴近市场真实的汇率和利 率,而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能让利率进一步回归到正常水 平,将使金融资源引向生产效率较高、收益率较高的行业,从 而提高整个金融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开放能够 使境内外投资者不同的资金配置得到更大范围的满足,从而提 升整体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金融开放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 链中的地位。金融开放可以有效推动资本流动、商品贸易、技 术发展、数据利用、人才流动,并且可以促进资本在全球的重 新配置,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环。 金融开放能使优势产业加快资本积累速度,促进资本在产业 间的合理配置,使产业结构朝着更协调、更高级、更有效的方 向转变。 金融开放加快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发展和结构优 化。金融开放降低市场的进出壁垒,打破国内金融机构的垄 断,良性竞争会使资本市场的功能更显著,使资本和产业有更 紧密的结合,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优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体现。 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是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走向 高端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全球正处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加速产业升级,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 链、价值链重构中占据有利位置,不仅是主要国家产业政策的 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所在。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正在逐步壮大成为拉动经济 增长的新动能,但还需要解决核心技术突破、大规模持续投 资、建立涵盖国内外市场产业链等问题。引进外资无疑将加速 这一过程,减少并最终取消对外资股比的限制。高水平金融开 放有利于增加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扩大外资在中国的金融市场 份额,提高金融服务实体企业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 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助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告 别微笑曲线的低端,走向微笑曲线的中高端。 三、中国金融开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0xx年x月xx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的重要讲 话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讲 话还强调要加大开放力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随后,中国 人民银行行长xx在x月xx日“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宣布 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 表。20xx年x月xx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 十一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这两个重要的开放政策不仅涵盖 了金融服务业的开放,而且涉及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同时 还将开放主体的范围从银行、金融资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 管理公司、人身险公司和期货公司扩展到货币经纪公司、评级 机构等服务支持性主体。 自20xx年以来,我国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推进金融业的 对外开放。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与国际金融 开放的基本规则保持匹配,金融服务业开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国际实践就是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也正在成为贸 易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基本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与汇率 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 是在金融开放的同时重视防范金融风险,注重金融监管和金融 治理的体系建设,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程度相匹配。我 国在推动金融开放乃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 就是保持这种对风险的管控、对社会性风险的关注、对底线思 维的坚持,这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没有遭受重大系统性 金融风险的国家之一。 金融开放是新时代最大的制度红利,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取 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一般来说,金融开放包含金融服务业和 资本账户两个层面的开放。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涉及金融机构在 准入限制和业务范围上的开放,并建设交易活跃、制度完备的 金融市场,资本账户开放则涉及汇率以及利率市场化、人民币 国际化,以及相关的贸易、资本等账户进行各种交易时的汇兑 安排等方面的措施。 我国的金融开放始于改革开放,经过了xx多年的探索发 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金融机构准入限制放宽,但是低效率问题仍然存在。金 融业开放准入门槛更低了,涉及的业务更广了。20xx年,银行 业开始允许外资银行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中资银行,但保 留了单一外资机构不超过xx%、多个外资机构合计不超过xx%的 持股比例限制。20xx年则取消了对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 外资持股比例限制。20xx年以后,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 加快。 一方面,银监会于20xx年x月公布了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十 二条新措施,其中有六条涉及银行业,包括取消单家外资银行 对中资银行持股比例上限、降低外资法人银行设立门槛、允许 外资银行经营“代理收付款项”业务。另一方面,20xx年x月推 出的“国十一条”,不仅鼓励境外金融机构更多参与银行间债 券市场的投资评级业务,而且放宽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理 财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等股权要求。 证券业方面的开放,主要体现在外资持股比例大幅放宽。 在20xx年之前,证券公司要求外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超过三分 之一。20xx年xx月,证监会修订了《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