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机关文稿写作要做到实事求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机关文稿写作要做到实事求是 近日,在2022年第2期《秘书工作》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题为《浅谈对公文 写作的几点认识》(以下简称《浅谈》),其中有这么一组观点: 写公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实,就是务实而谋、据实而言; 事,就是以事为重、就事而论; 求,就是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是,就是明辨是非、心有国是。 我觉得,这样的写作立意非常新颖,观点也非常鲜明、比较准确,确实是别出 心裁。但很可惜,《浅谈》一文共分为4个部分,涉及上述写作创意的内容只是第一 部分,篇幅只占全文1/4左右,作者还谈了许多其他观点,对这个非常好的创意以 及由此生发出来的观点凸显不够、阐发不够,就像把一块香喷喷的红烧肉埋在一大 碗饭里了;又像是囫囵吞枣,一颗枣子还没来得及细细咀嚼,又换下一颗来吃。 实际上,用这样的“拆词法”来进行写作立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 200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的时候,在该省社科联第五次 代表大会上有个讲话,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这样的方法。他说: 在这里,我对我省社科联组织和社科工作者提出四个字的要求,即“真”“情 ”“实”“意”这四个字。 第一个字“真”,就是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表明的是一种立 场。 第二个字“情”,就是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充满激情,这显现的是一种态度 。 第三个字“实”,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这强调的是一种方法。 第四个字“意”,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这提出的是一种导向。 “真”“情”“实”“意”这四个字,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是作为核心观点来使 用的,全文紧扣这几个字来谈,只谈由此引出的要求。相比之下,这种用法就比《 浅谈》一文对“实”“事”“求”“是”四个字的运用要充分得多,也使文章的观 点更加鲜明而集中。 受《浅谈》一文启发,也为了进一步发扬、发掘和发展这篇文章的写作创意 ,我顺着作者在第一部分的核心观点,也就“实”“事”“求”“是”四个字在机 关文稿写作中的理解和运用谈一谈,力求把“浅谈”变成“深研”“深思”“深挖 ”。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是机关文稿写作的 “基本法”“总规矩”。其中,“实事求是”这个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总 则”部分,要求“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 密的原则”。这里面,“实事求是”是首要原则。第二次是在“公文拟制”部分 ,要求公文起草应当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 办法切实可行”。这里面,“实事求是”是专门针对分析问题提出来的,可以说是 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作风要求。这两个“实事求是”,用的都是其本意,用毛泽东 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解释来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 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今天我要谈的“实”“事”“求” “是”,和《浅谈》一文一样,都不是其本 意,而是拆解意义。这样的拆解意义不能说与本意无关,但显然不是一回事,可以 说是特定语境下的特殊解读。 ——实,就是务实而谋、据实而言,这体现的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基础和基调。 机关文稿写作,必须坚持实字当头,努力做到情况真实、内容充实、措施务实。 “实”是文风要求,更是品质保证。务实而谋,机关文稿写作才有坚实 的基础;据实而言,机关文稿才有令人信服的力量——正所谓“一 言不实,满纸皆虚”,一句话失真失实,就会让人对整篇稿子的品质产生怀疑。 机关文稿为什么要强调“实”?因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干,半点马克思 主义都没有;不实,绝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机关文稿属于应用文的一个分支,是用来实施领导、履行职能的,是用来发布 政令、处理公务的,是用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指导实践的文稿,必须立足实 践、植根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发展实践作为谋划工作、起草文稿的 活水源头。推动工作的文稿,必须着眼实干、务求实效,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 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作为布政施政辅政的重要工具,从根本上说,机关文稿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 看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机关文稿写作应当以用为本,只求实用管用,不求好看耐 看。但毕竟“看”是“用”的前提,你得让人先看进去、看懂了,才会用,才知道 怎么用。所以,机关文稿也有其独特的品鉴要求,甚至是独特的审美要求,只不过 它的美与文学作品、新闻作品、学术文章不一样罢了,可以说是各美其美。有人说 ,机关文稿未必都要写成美文,但真正写得好、质量高的机关 文稿一定是美文。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回到“实”字上,我认为,这就是机关文稿的一种美,是特殊的美、最大的美 ,是朴素而深沉的“内在美”,而不是华丽养眼的“外表美”。不实之文,就如同 《卖柑者言》(明·刘基《诚意伯集》)中的柑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如 同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机关文稿的“实”,是为文者写出来的,但又不完全是写出来的,而要追溯到 行文之前的工作谋划、调查研究之中。 在“谋”之前,要注重务实功、察实情。所谓“务实功”,功夫应当着重下在 业务学习和调查研究上。业务学习,主要是学知识、学技能、学经验,所学的知识 包括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等,要实打实地学,学深吃透,融会贯通。调查研究 ,包括调查和研究,关键就在于“察实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解决困扰 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明确要 求,“调研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力戒搞形式、走过场”“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 、解剖麻雀式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如 果察不到实情,我们的调研就是失败的,以此为基础的工作谋划必然会偏离正确的 方向,甚至陷入“死循环”之中。 正因为如此,《条例》把“深入调查研究”列入了公文起草应当做到的7点基本 要求。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一篇公文的起草都要先行调研,但重要公文尤其是政 策性文件的起草一定是调研先行,否则就难免会出现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相 互打架的“本位政策”、形式大于内容的“花架子政策”。有时候,你看别人起草 一篇公文并没有先做调研,文稿质量同样挺不错,这并不等于别人没有做调研,而 是在更早的时候已经做过调研,或是把调研的功夫下在了平时,掌握的情况已经够 用了。 在“谋”和“写”的过程中,要着力出实招、求实效。我们推动工作,需要有 高招、新招、硬招,不管什么招,首先应当是实招,切实可行,务实管用,能解决 实际问题。实招从哪里来?应当从调查研究中来,从群众智慧中来,从经验总结中 来,而不是拍脑袋拍出来,关起门造出来,抄书本抄文件抄出来。如果“情况不明 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拿出来的一定是虚招,写出来的一定是空文。 一名机关干部的文风实不实,关键看他在写作动因上是为文而文,还是为推动 工作而文;在写作内容上是从发展实践、工作实践的客观实际中来,还是从主观臆 断甚至是凭空想象、移花接木中来;在精力投入上主要是用于琢磨形式、琢磨文字 ,还是研究工作、钻研业务。 “实”是相对于“空”和“虚”来说的。或者说,“实”的反面就是 “空”和 “虚”。文风不实,主要有这么3类表现:一是内容空泛,要么言之无物,缺乏实质 性内容,要么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脱离实际,所提的工作思路、政策 、措施和办法等都是纸上谈兵,在实际工作中根本行不通。三是语言空洞,既不触 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没有针对性;说话言不由衷、无病呻吟,话非己 出、照抄照搬,不知所云、故作高深。这样的文风,我们要着力防范、努力克服。 ——事,就是以事为核、依事行文,这揭示了机关文稿写作的核心和要旨。机 关工作,由一个个具体事项、一件件具体事务组成。工作中发生的、经历的、做过 的、打算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未必每件事都应该做、值得做、需要做,也不可能 事事都入文章。我们要抓要写的事,主要是大事要事、难事急事、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