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思考 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话题。今年由于全球蔓延的新冠肺 炎,引发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使粮食安全的话 题更富挑战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 下,中国遇到的诸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打持久战的角度 加以认识。充足的粮食总量和强大的粮食生产、储备、调运能 力,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存在的基础,更是发展的前提,由此 也决定了农业作为稳底盘的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 极端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确 保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 一、粮食安全要有底气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农业上取得最大的成绩就是 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吃饭的问题。2019年中国粮食连续16年保 持增长态势,连续7年总量保持在6亿吨以上,连续5年增长 在6.5亿吨以上,2019年达到6.64亿吨,人均474公斤,不仅 远高于全球人均水平(350公斤),也高于人均粮食安全线标 准(400公斤)。与此同时,2019年中国肉类总量和水产品总量 分别为7759万吨和6480万吨,人均分别为55公斤和46公斤,均 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的12公斤和23公斤。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资 源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提供了25%以上的粮 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而且,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 断优化,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成绩令世人 瞩目。 当然,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中国也是全球最大 的农产品进口国。2019年中国进出口农产品贸易额为2301亿美 元,其中出口额为791亿美元,主要包括蔬菜、养殖水产品、茶 叶等特色农产品,进口额为1510亿美元,主要是大豆、棉花、 油料等资源性农产品,农产品贸易逆差达719亿美元。尽管中 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但令人庆幸的是,进口农产品 的目的是解决吃好的问题。包括玉米、小麦、水稻(大米)在 内的谷物,年度间净进口最高未超过2000万吨,占比不超过中 国粮食生产总量的5%。2019年玉米、小麦、水稻净进口810万 吨,仅占粮食总量6.64亿吨的1.2%。而中国的口粮——大米、 小麦,去年净进口330万吨,只占粮食总量的0.5%,中国“谷物 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在 吃饭问题上,靠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靠中国资源解决中国 问题,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底气。 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要粮食不 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 手里,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深刻表明,只 要手里有粮,心里就不慌。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 境下,确保农业基础牢固,稳定粮食总量,口粮不仰仗别人 事关重大。农产品总量,特别是粮食总量保障,在今天体现了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决定了应对复杂多变局面的底 气,奠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坚实基础。 1.粮食安全体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现代农业 发展到今天,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仅表现出总量和数 量的需求,同时也呈现多元、绿色、品质化要求,这本身也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现代 农业发展在中国的实践呈现出纵横两方面的变化趋势,从纵的 方向观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 总量一直是衡量发展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1978年粮食总 量只有3.04亿吨,2019年中国在粮食总量达到6.64亿吨历史新 高的同时,畜禽、水产、果蔬产业的总量一直呈线性增长之 势。1978年中国的水果产量只有657万吨,按当时人口9.6亿计 算,人均不到7公斤;而2019年水果总量则达2.74亿吨,人均 高达196公斤。其中,香蕉产量在1978年为8.5万吨,2019年达 到1166万吨。农业各产业的数量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城乡 居民对食物的多元化、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需求,其基础 来自粮食总量的稳定增长。从横的方向观察,正因为粮食有足 够安全的总量保障,其他农产品产出稳定,农业的多重功能才 得到充分释放,绿色成为新的发展理念。农产品加工业、观光 旅游休闲业以及“互联网+”等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呈现出 方兴未艾之势,农工、农贸、农旅、农文融合的乡村产业发展 才有了坚实基础。 2.粮食安全奠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坚实的基础。2020年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尽管新冠疫情极大地增加了中国迈 向现代化征程中的不确定性,但中国现代化目标不会有丝毫动 摇,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会有丝毫改变。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底 线思维,从“六稳”到“六保”,进而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 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对形 势的把控思路十分清晰,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确保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总量安全是促进新格局形成的最坚实保障。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央对农业的要求更加聚焦,就是 增产保供,确保各种农产品充分供给。简言之,解决好生存问 题,就有了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一起都是空言。 3.粮食安全决定了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底气。不可否 认,当前国际形势陡然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不确定性会成为常 态。应对不确定性,粮食是其解决的根本。从长期来看,无论 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和权重都可以调 整,但农产品产出水平,总量稳定增长,人均粮食和农产品消 费能力要持续提高,确保十几亿人口吃饱吃好是最重要的前提 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 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的能力。美国是世界 第一粮食出口国,也是农业最强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欧盟等 国也是粮食强国。这些国家之所以强,是同粮食生产能力强联 系在一起的。所以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 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 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 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靠别人解决吃饭 问题是靠不住的,中国如果口粮依靠进口,就会被别人牵着鼻 子走。况且,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各粮食出口国可能随时 关闭或拧紧出口阀门,加剧全球粮食危机和市场动荡,导致全 球粮食供需失衡。因此,国家真正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只有靠 自己才靠得住,一是农业要提供最基本的食物供给,二是工业 上要齐全不断供,前者保国家生存,活得好,后者保国家不断 进步,发展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三、粮食安全具有挑战性 尽管粮食连年丰收,较好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 此,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但无论从粮食产业发展的历 史,还是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呈常态化表现的趋势,基于 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情,中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 衡的基本态势不会有大变化,粮食安全具有挑战性。2020年中 国夏粮总产量比2019年增产0.9%,但上半年,谷物进口1260万 吨,同比增长33.9%,其中小麦和玉米分别进口335.2万吨 和356.7万吨,同比增长90.3%和17.6%,这预示着粮食安全绝 对不可以有丝毫的放松。事实上,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始 终面临三方面的困境,一是资源困境。一方面农业资源禀赋短 缺,总量不足,人多地少水缺的国情农情不会有根本改变;另 一方面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耕地、水资源在局部地 区浪费还比较严重。此外,粮食生产后备资源严重匮乏。二是 能力困境。粮食单产水平不高,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分别 是世界先进水平的63%、65%、54%和52%。加之农业副业化,农 民老龄化,人力资本不足,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50岁,发 达地区为55~60岁,农业人力资本不足。与此同时,小农生产 的基本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农户户均耕地规模有限,农业劳 动力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经营规模不足。三是市场困境。相对 于农业资源大国,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缺乏种粮 积极性。粮食国内外价格差别大,农业缺乏竞争力。市场波动 大,调控手段缺乏。 以上三个方面的挑战长期存在,只是阶段性表现有强有 弱。比如农业生产成本,早期是化肥农药投入成本,后期是人 工成本,近年则表现为租地成本。至于粮食品种间国际国内价 格差异有大有小,但中国粮食价格高于全球平均价格是长期存 在的基本事实。 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除了 上述挑战性问题,源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区域之间发展 差异,表现在粮食生产以及供需格局上,诸多利益关系难以平 衡。 1.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平衡问题。一是工业化、 城镇化与农业争夺土地和水资源的矛盾如何化解;二是工业化 城镇化背景下“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好”的争劳动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