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郭永怀事迹报告会宣讲词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郭永怀事迹报告会宣讲词 大家好!我是来自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郭永怀事迹 宣讲团的宣讲员王莹。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位优秀共 产党员、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他就是“两弹一星”功 勋科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1909.4.4—1968.12.5),山东省荣成人,中国共 产党党员,著名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 委员(院士),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郭永怀早年留 学海外,致力于声障研究,参与创立PLK方法。他以赤子之心报 国,1956年突破阻力回国,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壮烈 牺牲。他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航空航天事业贡 献了毕生精力,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 体中唯一一位在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三方面研制中 均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永怀的一生,去聆听他的感人 故事。请观看影片《共和国脊梁》 一、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郭永怀的求学之路。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荣成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家里最小 的孩子,上面还有3个哥哥、1个姐姐。他天资聪颖,小时候就 表现出过人的数学才能,在十乡八疃小有名气。 1926年,郭永怀进入青岛大学附中, 又先后考入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在饶毓泰、顾静徽的指导下,打下了坚实的数 学和物理基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北大停课, 郭永怀被迫回到家乡,在原威海中学,现在的威海二中执 教。 当时,外患肆虐、祸迫眉睫,特别是目睹日军飞机轰炸下 满目疮痍的家园,他痛感中国航空工业的落后,下定决心一定 要学习航空工程技术,不让祖国因落后而再受凌辱,这份科学 报国的初心,伴随了郭永怀一生。 1938年春,郭永怀听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昆明组建 了西南联合大学,便马上前往求学, 并主动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 力学,师从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周培源教授,开始了航天救国 之路。 1939年夏,中英庚子赔款举行留学生招生考试,名额只 有20人,而报名人数多达3000人。其中,郭永怀报考的力学专 业只有一个名额,他与同学钱伟长、林家翘一起报考了这个专 业,并且以同样的分数并列第一,最终三人都被破格录取。 1940年8月,他们从上海乘船,历经28天,抵达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成为该校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就这样,郭永怀开始了 长达16年的海外生涯。 二、扬名海外 毅然归国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郭永怀扬名海外的历程。 郭永怀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进入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 系,师从数学系主任、著名数学家辛格教授。三人仅用半年时 间,就获得硕士学位。 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 航空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与钱学森成为同门师兄弟,迈进了 尖端科技的探索之门。 在这里,郭永怀直奔声障这个世界级难题的研究。经过4年 时间的苦心钻研,郭永怀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跨声速 不连续解》,与钱学森共同发现并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的 概念,破解了阻碍世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声 障,郭永怀也因此跻身世界知名科学家行列。 所以在下面这张照片中,我们就看到了郭永怀的身影。它 是美国航空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合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 局NASA的前身。照片里面的人物都是当时全世界顶级的航空航 天精英。而这其中,就有三位中国籍的科学家,他们是郭永 怀、钱学森、林家翘。钱学森就站在郭永怀的前排,两个人时 同门师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钱学森曾说:“和我最相知 的的便是郭永怀。” 在此之后,郭永怀被冯•卡门的大弟子西尔斯邀请到美国康 奈尔大学一同创办航空研究院。郭永怀成为该院的三大创立者 之一。 在康奈尔大学执教的十年,是郭永怀学术研究的黄金时 期,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李佩。 当时的郭永怀已是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月工资高 达800美元,这还不包括他的稿酬、科研酬劳等收入,他们当时 的生活十分富足。 尽管在国外的生活富足而优雅,但是郭永怀始终初心不 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永怀时时刻刻都在为回国做准 备。面对同事和好友的挽留,他坚定地说:“我当年出国,就 是为了学成后回国!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 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当时美国法律规定未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手稿,即便是个 人的研究成果也不允许带出美国。为了避免麻烦,更为了表明 自己要回国的坚定决心,在西尔斯为他举办的午餐会上,他当 着全体同事和学生的面,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讲义和科研手稿 全部付之一炬。世界上有一种笑是用心哭出来的,当他面带微 笑,将自己包含十几年心血,几近成书的手稿一页一页投入火 炉之中的时候,谁又能体会其中的百般滋味。 1956年9月初,郭永怀一家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开船前,美 国特工突然登船,专门搜查同行另外两位华裔科学家的行李。 此时,李佩才理解了郭永怀焚书的良苦用心…… 9月30日,他们一家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看到迎风飘扬的五 星红旗,离开祖国整整十六年的郭永怀激动地落下了眼泪。回 国后,他迅速投入到我国科技事业建设中。1962年,光荣地加 入中国共产党。 三、两弹一星 功勋卓越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郭永怀回国后为我国科技和 国防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郭永怀与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一起被学术界公认为我 国现代力学四大奠基人。 归国后,他主办了当时我国力学界最前沿、最权威的刊 物——《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翻译出版了《流体力 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他的《边界层理论讲义》,在今 天,仍然是力学界的经典论著,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8年,郭永怀担任力学所副所长,和钱学森等人参与制 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 在担任力学所副所长的10年里,郭永怀一边主持力学所工 作,一边坚持工作在科研一线。 他与钱学森共同开拓了我国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 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有重要发展前途的新领域课题研究。 1960年,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就是现 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负责我国核武器的研制。 后来,王淦昌、彭桓武也被任命为副所长,他们三人一起 形成了我国早期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就这样,郭永怀等科 学家们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祖国需要,隐姓埋名投身到我国核 武器研制当中。 二二一基地,海拔32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生存 环境极其恶劣。 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大家一起喝碱水、住帐篷。他们经常 吃不饱,饿着肚子搞实验。 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 弹的第一声爆响。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 功,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后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 国家。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一颗内爆式铀弹,这比其他国家的 第一颗原子弹难度都高得多。在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郭 永怀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爆法为主攻研 究方向”,又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既节约了成本,又大大提高了 核装药的利用效率。这一方案不仅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投爆所 采用,而且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研制过程。 在广大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2年零8个月后,我国第一 颗氢弹空投试验成功。 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可产生约330万吨当量的威力,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150倍。研制初期,在弹体结构设计 中,科研人员用很厚的钢板来制作外壳,郭永怀主张采用航空 技术上的航条蒙皮结构,这样既降低了核弹的重量,还能改善 气动性能。我国第一颗氢弹的重量只有9吨,可用于飞机空 投,直接用于实战,而美国的第一颗氢弹重达62吨。他还亲自 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确 保空投的准确性和飞机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 同时,郭永怀受命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的研究工作中。由于郭永怀长期从事这种绝密工作,和 家人聚少离多,他年幼的女儿过生日时向他讨要礼物,郭永怀 满怀歉意地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以后天上会多一颗星星,那就 是爸爸送你的礼物。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