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聚焦服务2+1产业 营造一流人才生态环境——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聚焦服务2+1产业 营造一流人才 生态环境——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 业衰。”从目前的人才工作状况看,应着力在提升*人才生态环 境上下功夫。 一、我市人才生态环境存在的短板 对照建设一流人才队伍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在人才生态 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产业聚才“磁场”效应不强。当前我市石化、电子、 生命健康产业的集群化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生命健康产业还 处于起步阶段,聚才“磁场”效应还未体现。大部分产业园区 发展粗放,很多产业园区仍停留在1.0或2.0版本,难以留住产 业工人,更别说留住人才。缺乏配套“2+1”产业需求的高水平 大学,目前*仅有一所本科院校,并且专业设置与我市产业契合 度不高。 (二)人才工作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政府主导的人才评价 体系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在评价标 准上,更多习惯以学历、职称、头衔鉴别人才,难以评估人才 对社会、企业的实际贡献。我市人才资源服务力量很薄弱,缺 乏有影响力的人才资源服务机构、人才猎头等,大部分人才资 源服务机构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业务停留在劳务派遣等低 端水平。 (三)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创新载体较为缺乏,省级新型 研发机构仅10家,规模不大,分布不均,技术输出和辐射带动 力有限;博士后工作站仅11家,在站科研博士仅14人;孵化器 在孵企业数、毕业企业数在珠三角均仅排第7。科研创新氛围不 浓,各类交流合作平台较为缺乏,很多企业只将制造基地放在 我市,真正的“核心大脑”“研发中心”则放在深圳、东莞、 广州等城市。一些企业反映,我市缺乏一种“鼓励创新,宽容 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人才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教育一直是人才反映最强 烈、诟病最多的“槽点”,特别是人才集聚的产业园区优质公 办教育资源偏少,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安居同样 面临“量和质”问题,现有人才安居房数量少,分布不广,大 部分由公租房改建而成,条件简单,配套缺乏,只能给人才提 供一个“窝”而不是一个“家”。医疗资源特别是高端医疗资 源匮乏,无法满足市民和人才需求。此外,还存在人才服务不 够便利、人才工作力量不强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 弥补上述不足,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公 共服务保障体系,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好市场主 导、企业主体作用,以全方位的人才生态环境凝聚人才、留住 人才,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具体对策建议如 下: (一)聚焦产业需求,打造集聚人才“强磁场”。 一是加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聚焦“2+1”产业需 求,分类调研、科学制定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增强我市引 才工作的针对性。可参照苏州和福建宁德做法,每年认 定5G、AI、计算机软件、液晶面板、新能源、石化、医药等重 点产业紧缺人才,给予一定薪酬补贴。借鉴杭州等地经验,对 企业急需紧缺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给予一次性补 贴,助力企业引进基础性人才。加大组团招聘力度,通过政 府“背书”、“靶向”对接,提高企业招才的精准性和成功 率。鼓励企业柔性引才,对到我市开展短期项目攻关、协同研 发等工作的高端人才,给予一定经费补贴。 二是搭建产业人才培育平台。打造“产业人才池”,建议引 进高等院校,类似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广东石油化 工学院等在我市创办分校或研究生院;走出去与国内著名高校 合作办专业班,源源不断培养和储备我市产业所亟需的人 才;依托龙头企业培育人才,如以TCL带动超高清视频领域应用 开发,以德赛、华阳带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应用开发,以“华 为+九联”带动鸿蒙生态、鲲鹏生态应用开发,形成若干个核心 软件生态圈,以软件生态圈来扩大人才圈。建议鼓励建立“企 业大学”,推广TCL大学、金百泽“硬见理工学院”模 式,以“先建设后奖补”的方式,为我市人才提供便利的“充 电桩”,提升人才总体水平和行业水平。建议加强民营企业职 称评审培训,采用“政府+行业”的模式,分行业、分类别,为 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实操性的职称评审培训,提高职称评审 通过率,让企业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三是打造“人才友好型园区”。聚力打造“3+7”千亿级工 业园区,完善园区周边的学校、医院、交通、商业街、人才公 寓等配套设施,改善周边环境,提升产业园吸引人才的能 力,推进我市产业园逐步迈向“科产城人”高度融合的4.0版 本。借鉴新加坡裕廊集团打造优质产业园的做法,成立专门的 机构负责产业园更新升级,该机构可不负责招商引资,只负责 对园区内部环境(道路、绿化、小公园、书吧、健身室等)进 行微改造,让产业园区充满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形成“人才 友好型园区”。探索发展“飞地园区”,参考深汕合作区模 式,在我市较不发达的324国道以北地区建设“飞地园区”,完 善GDP核算、税收分成等制度,以“飞地园区”促进人才均衡发 展。 四是建立“一县(区)一产业联盟”。我市各县(区)的发 展各有特色、产业各有侧重,建议由政府牵头,围绕当地重点 产业搭建产业联盟。比如,博罗“大健康产业联盟”、大亚 湾“石化新材料产业联盟”、仲恺“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等。 利用产业联盟的内生力量和辐射力量,既服务县(区),又辐 射全市,实现服务、信息、人才、资源“四个共享”,实现产 业链、人才链、孵化链、资金链“四链融合”。 (二)用活“市场之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发挥企业引才育才主体地位。建议出台支持企事业单位 自主引才育才的若干政策措施,突出以实际贡献论英雄,建立 市场化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机制,发挥市场在 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一事一 议”引进高端人才。参考惠东县引进心脑血管医生的做法,对 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灵活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 资、特别补贴、一次性奖励等薪酬分配制度,或给予个税补贴 优惠政策。 二是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