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 成果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专家、学长: 非常感谢《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从“三个超越”到成 志教育的升华之路》获奖。四年前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获奖,我 想,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儿童站立学校正中 央”,为明日儿童站立社会正中央,世界正中央已经成为大家 的共识。而这一命题的研究也是十年间,聚焦一个年级一个班 级,在“一日蹲班”中诊断儿童是否站立每天正中央。目前已 经成为基于清华附小“全天候1+X课程”高质量育人体系建构的 常规性科研机制之一。 十年后的9月16日,开学第二周,清华附小每星期四“一日 蹲班”如常开始了。“一日蹲班”由清华附小学科教研、德 育,后勤保障等管理者、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在校一天 生活的一种打破从听一节课到听多节课,从一门学科关注到全 学科关注,从一所学校整体到一个班级、一个儿童的具体课堂 育人行动研究。从早到晚,学生一天的学习与生活向蹲班老师 完全开放。这种“蹲”,既是一种浸润式的深度观察,又是一 种参与式的专业倾听;它既是一种管理上的监督诊断,也是教 师间的互相交流学习,更是基于儿童是否健康、阳光、乐学的 生活现场的现象分析改进。 就这样,我和全校各级负责人员,以及没有课的老师,每 周四从晨读开始到傍晚课后服务放学,即“蹲”着跟进某个班 整整一天6节课,包括中午和学生一起午餐、阅读与访谈,午 后“小憩暮省时光”和课后儿童“X”自主选修……;“一日蹲 班”结束后,所有任课教师、听课的老师及管理者回到会议 室,对当天儿童学科课程是否搭配合理,儿童是否劳逸结 合,是否得到育人效能感等要素进行复盘,开诚布公地双向交 流,包括对老师与学校管理的建设性意见……,直到晚上八点 多,几十个人才结束离开…… 有些人习惯认为,基础教育小学里一天的几节课太简单 了,那些“小儿科”的教学内容,有多少价值?小学有那么复 杂吗?殊不知,越是简单的知识越难教,越是年幼的学生越难 带,越小里面越有无穷大。我想,这可能正是某位学者认 为“小学是一门科学”的原因吧!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三个思 考: 第一个问题是: 从教师层面,如何立足鲜活的课堂实践研究,实现教师的 自我超越? 基础教育的老教师不能离开一线课堂,并运用自身教学科 研的体会引领和推动课堂实践,这是我至今从教35年的体会之 一。因课,促读、促研、促写、促育人。当课堂与教育理论与 学科教学论结合,当课堂从教学设计变成为儿童成长设计的课 堂,师生生命才如此鲜亮蓬勃。记得1994年,我申请教语文当 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小学毕业,进行儿童小学六年成长 规律的科研实验,并在20年前的2001年,我作为教育部更新教 育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做“三个超越”专题报 告“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即“基于教 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 师”。而我清楚地记得自己非常郑重地说道,超越自我则 是“三个超越”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师长们的帮助,我继续自我超越,在学 业与专业进修中继续实践与研究,先后承担北京市重点课 题,教育部委托课题,及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课题。 我一直提醒自己和团队,课题要从一线课堂中来,再回到一线 课堂中去破解与运用,要把过去的“教研”转向今日“科 研”理念实践上,还要把过去“有科研课题就能评职称”转变 为“用好科研才能更称职”上来。一句话,“要用研究的方式 工作”。 第二个问题是: 从校长层面,怎样才能带出一个有科研生长力的研究团 队? 答案很简单,就是帮助老师从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自身遇 到的困惑中寻找科研问题。现实中,小学老师的确很辛苦,累 不怕,关键要值得。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惑,如何在挑战 中培养能力,把困惑变为收获,往往需要抱团取暖抱团研究。 清华附小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