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起点和伟大成就回顾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 改革的现实起点和伟大成就回顾 大家好!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开放是顺应 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 中国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 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把全面深化改 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 节,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 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 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引领中国走过波澜壮阔的历史 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召开,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推动改革由局部探索、 破冰突围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 三中全会都是划时代的。 (一)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全新的国际国内形 势。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 设百业待兴,风起云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呼唤中国共产党尽 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路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在这样 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振聋发聩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 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就 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口号,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 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 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人民团结奋斗、锐意改 革,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一举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接着,改革的重点 由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 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 个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通货膨胀加剧等问 题,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 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经过三年努力,到1991年 底,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1992年10月,基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党的十四大提 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由此,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 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具体 化。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可以而且应该有多样化 的实现形式。由此,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全面展开,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至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10月,党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基础性作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 第二,至2011年,党和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们再看一下从1978年到2012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 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 的气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 烈的责任担当,锐意推进各方面改革,同时不断扩大开放,引 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 目的伟大成就。 在经济建设上,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解放和发 展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 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 增长只有2.8%,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 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 的奇迹。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 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 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功实现了从 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在政治建设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党和国家领 导体制日益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爱国统 一战线更加巩固,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展现 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 在文化建设上,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 为弘扬,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 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 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在社会建设上,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 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 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7917元,比1978年增长58倍。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较好满 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 善,基本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 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大局长期稳定,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 全感的国家之一。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忍饥挨饿、缺吃少穿 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生态 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节能减排 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 治理明显加强,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 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 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导,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风险考 验,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联系。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程,确保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三)改革开放以后显露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在总结了伟大成就之后,我们也来看一下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 件。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推进,许多 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得以破解,但是还有一系列深层次 的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不仅如此,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 刻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新老问题互 相交织,国内外因素互相影响,需要攻克的体制机制障碍日益 显现,需要破除的利益固化藩篱愈加凸显,党在新时代治国理 政面临新的重大考验。 比如,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国 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 高,但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还要 看发展成果是否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各方面的权益 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在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 关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性质、关系全体人民福祉的大事、要 事。同时,在党领导下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 要求之一,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必须 要有新的作为。 再如,通过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国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显著提高我国经济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但是创新活力不 旺、大而不强的问题还非常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 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最根本 的一条就是进一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通过市场规则增强经济发展 活力,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推动生产 要素向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聚集。 又如,通过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积 极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我国社会生产力和整个国民经 济发展的区域布局日渐均衡、合理,但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 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的一个重大问 题,突出表现为优势产业、优质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 部地区,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要在接 下来的发展中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只有通过改革推动更多 优质生产要素和先进生产力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国民 经济布局更加均衡合理,真正实现东西并举、共同富裕。 还如,通过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但 一段时间内,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 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 问题,存在不少因管党不力、治党不严而导致的有些党员、干 部政治信仰出现严重危机,xx和部门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等问题。对此,全 党是忧心忡忡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 持全面从严治党,推动解决自身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 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大好局面。 (四)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的新认识新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后,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 伟大成就,面对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显现 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 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以更 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 首次离京考察便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深圳。在莲 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向伫立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 并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 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 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 记郑重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 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 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 化重要领域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 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尊重人民首 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 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 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2012年12月31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 习,主题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 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 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深化改革开 放,必须明确改革开放也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有 的人把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 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开放。这是曲解我们的改革开放。 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在某些方面、某个 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 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 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改革开放是一个 系统工程,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 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 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 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 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改革,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互 相促进、良性互动。 很显然,面对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显露的深层次矛 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意用更大的政治勇 气和智慧、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深化改 革开放。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 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就此开创。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国内外环境都发生极为广泛而深 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的情况下召开 的。 (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 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 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 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 整、不全面的。 就第一句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 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之上 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的具 体制度,这些制度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唯一能够发展中国、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战略目标,必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那 种动辄想抛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傍什么别的主义而重起炉 灶的主张,都是极端错误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在实践发展中不 断完善和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但支撑这一制度的具体制度还 不够完善,形势的发展又提出了制度建设新的任务和要求。所 以,为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人民幸福安康,为了社会和 谐稳定,必须构建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浩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 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 改革和改进的联动集成。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有可能达到目 的。 就第二句而言,即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都更 加成熟更加定型了,也不等于就自然而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了、基本实现现代化了、建成现代化强国了。把制度优势转化 为治理效能,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 治理体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 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互相协调的国家 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 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 各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 时代变化,既改革那些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 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的制度 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 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 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 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过去,我 们也提出过改革目标,但大多是从具体领域提的,比如政治体 制改革总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