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合集(9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精神系列评论合集(9篇) 目录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1 以更大的政治担当抓 好 米袋子、菜篮子 3 以“两个必须”坚定意志 严守耕地“双 红线” 5 持续抓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7 把学好习近 平三农论述作为必修课 9 加强乡村治理重在出实招见实效 11 始终遵循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 13 以优良的作风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 15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7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历史的指针拨向*年,民族复兴与乡村振兴的步伐踏上赶考又一程。 新的一年,中国如何在变局中行稳致远?三农工作如何打开新局面、实 现新发展?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发表 重要讲话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 盘、做好“三农”工作。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年“三 农”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这些重要部署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明确了三农 工作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和主攻方向,务必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稳中求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经受实践考验的科学方法 论。进入新发展阶段,“稳中求进”的内涵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当前三农 工作“稳”什么?如何“进”?首先应准确把握三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 纵向看,刚刚过去的*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三农 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下一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现代 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三农基础“稳”和农业农村补短板强弱项 的“进”。横向看,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全球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稳定成 为稀缺资源,我国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应对变 局,谋求发展,必须以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基础。 立足三农自身,更需要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 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 局良好。但也应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面临自然风险、 市场风险、社会风险多重挑战,农民就业增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 响,农业农村还是全面现代化的短板和短腿,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 展不充分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只有坚持稳中求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才能不掉队、赶上来,乡村振兴才能成为民族复兴的有力支撑。 稳中求进,必须坚持稳的基本点。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关键之年,三 农必须稳住。三农稳,预期稳,大局稳,信心才稳。稳是工作任务,更是 政治责任,要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把三农“压 舱石”夯得实之又实。一方面,把稳正确方向,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遵循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经验,走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另一方面,守稳底线任务,千方百计守牢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不折不扣完成保护耕地、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底线任务,不断强化执行力,确保硬措施真正见实效。 稳中求进,应当找准进的发力点。新的一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从谋篇 布局到了具体施工的新阶段,需要在一些重点问题上取得进步、见到突破,稳 不是止步不前,更不是光在存量里打转转。求进要以问题为导向,瞄准农民关 心、短板突出的问题,集中发力,精准施策,攻克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 治理中的“老大难”,给农民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求进要以创新为动力,开 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发展潜力,实现依靠创 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求进要以质量为准绳,不走粗放发展的老路,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稳中求进,还要把握稳与进的平衡点。稳是基础和前提,进是目标和方 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在“稳”和“进”的平衡中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既不能稳有余、进不足,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更不能进有余、 稳不足,不顾农业农村的特殊性,干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既要在稳的前提下实 现进,充分考虑乡村慢变量的特点,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动 农民跟着干、一起干,求好不求快,取得的成果才真正经得起检验。同时要在进 的过程中夯实稳,摆脱传统的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以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熨平 农业生产波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清单制、积分制、数字 化等新技术新手段推进乡村善治,通过全面的“进”,保障更高质量的“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稳中求进需要科学认识,更需要压实责任、抓好落实。 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把住 稳的大局,坚持进的方向,交出一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三农答卷。 以更大的政治担当抓好 米袋子、菜篮子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饭碗,重若千钧。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 作会议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 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 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总书记 的指示精神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国家战略需要,对我国粮食供给形 势的重大判断,对风险隐患的深刻洞察,对稳粮保供工作的最新部署,充分彰 显了党中央重农抓粮,守住底线红线坚如磐石的决心。我们要不折不扣贯彻落 实,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是重大的战略问题,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有 力保障了14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但是,放眼国际国内,形势并不宽松。从国 内看,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充足,但个别品种进口规模较大,大豆和 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 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从国际看,世纪疫情、 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一有风吹草动,各国首先捂紧自 己的粮袋子。越是环境复杂,风险挑战增多,越是要稳住农业基本盘,以国内粮 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要强化党政同责的政治担当,始终抓紧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要讲政治 经济学。我国有着14亿多人口的体量和超大规模的农产品需求,在吃饭问题上不 能靠别人,也靠不住。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眼前账,不算政治 账、长远账,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 力。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谁也不是旁观者,都有责 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共同端牢中华民族的“铁饭碗”。 今年是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第一年,要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细 化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考核指标,汇聚起重农抓粮的强大合力。 要树立大食物观的安全意识,做好菜篮子产品供给保障。保障好初级产品 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粮棉油等初级产品不仅关系经济安全,也关乎国 运民生,其供给保障能力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色、韧性,以及抗风险冲击 能力。必须深切认识到,保障全国每年消费2亿多吨畜禽水产品、7亿多吨蔬 菜,与6亿多吨粮食一样,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要抓好关键品种,调优 生产结构,合理区域布局,提升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蔬等重要农副产品的供 给水平。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攻坚克难扩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确保我 国大豆等油料和食用植物油供应安全;要提高菜篮子产品保障水平,在保证总 量的同时,降低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短缺的发生,确保市场供应基本稳定。 要发挥好“两只手”的合力作用,调动各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稳产保供,既 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即使在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和 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也是靠政府高额补贴来支撑的。从中央到地方,要拿出真金 白金补贴种粮,加快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 制,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做 文章,重点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让农民种粮不 吃亏、有奔头;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开展生产托管、订单农业、加 工物流、产品营销等多种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我国大事要事多,做好稳产保供工作、 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 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把粮食安全 的发条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落得实而又实,让“大国粮仓”更加丰实。 以“两个必须”坚定意志 严守耕地“双红线” 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年前召开 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并作出明确贯彻落实 要求。会议指出,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 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我们务必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中两 个“必须”的深刻内涵,真抓实干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动真碰硬 切实抓好耕地保护建设,守好数量、质量“双红线”,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石。 保护耕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 国务院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为保障粮 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然而,应该清醒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 个永恒的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国内 外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更是要以端牢饭碗的确定性去应对外 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把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因此,粮食安全的弦一刻也 不能放松,耕地保护须臾不可懈怠,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来抓。 保护耕地要切实提高认识、落实行动、务求实效。认识上突出一个“紧”字。 要把耕地视为“珍宝”,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从我国耕地资源家底 来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1亩多,不到世界水平的40%,耕地总体质量 不高,优质耕地仅占三成,绝大部分为中等和较差耕地。面对耕地先天不足 的国情农情,我们要时刻将红线“拉紧”,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的紧迫性、 重要性和必要性。行动上突出一个“严”字。第三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结果 显示,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已经逼近18亿亩红线,比十年前 减少了1亿多亩。红线即是警戒线,意味着不能突破、不容有失。党政同责、 耕地占补平衡等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核举措须落实落地见真章,做到制度 最严格、执行最严厉。效果上突出一个“实”字。要确保农田姓农,坚决遏 制“非农化”,确保良田种粮,防止“非粮化”,做到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严守耕地红线,必须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责任不明、考核不严必然导 致执行不力。耕地红线也是经济社会的生命线。若任由耕地面积持续减 少,就是在触碰红线、挑战底线。要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打好耕 地保卫战。抓紧下达带位置带责任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任务,并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对已经 突破耕地保有量的,要抓紧制定恢复补充方案,切实把减少的耕地补回来。 严守耕地红线,必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耕地利用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 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量,有些地方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养鱼挖塘、挖湖造 景,经济上局部上看可行,但从战略上全局上是不可行的。因此,保护耕地不能 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必须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严厉查处 违法占用耕地,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要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 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政策,不仅要从数量上补回来,更要确保补充耕地与所占耕地质量相当,防止 用劣地、坡地、生地滥竽充数,只顾账面平衡、不顾产能平衡的自欺欺人行为。 严守耕地红线,必须加大耕地建设力度。我们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 世界20%的人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潜力的释放。在现有耕地紧缺、后 备耕地不足的资源约束下,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是保障粮 食产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们对多样化、高品质粮食需求的重要基础。 要通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力改造利用盐碱地,积 极研发适应盐碱地的农作物品种,增加耕地灌溉面积,实施黑土地保护修 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实现“农田必须是良 田”,从而扭转耕地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变被动为主动,确保粮食丰产增收。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保护要着眼于战 略全局高度,也要落实落细于田间地头。只有常抓不懈,警钟长 鸣,牢牢守住数量、质量“双红线”,才能为端稳中国饭碗筑牢根基。 持续抓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年我们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完成了人类减贫 史上的壮举,一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夙愿。而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 征程上,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至关重要。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 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要 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 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这为今年三农工作划出了底线,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发展环境复杂严峻、疫情在全国多点散发、极端天气频发,面对 种种困难,我们迎难而上,积极应对,一些返贫致贫风险被有效化解,东西部协 作、定点帮扶等得到深化,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衔接平稳有序推进。 但也要看到,部分脱贫地区基础比较脆弱,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经济下行压力 加大,也将影响农民特别是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因此,过渡期内政策不能脱节、帮 扶不能脱钩,要继续用好精准施策这一制胜法宝,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 工作,守底线、加力度、提增速,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争取过渡期内更大进步。 聚焦重点人群,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巩固是拓展的基 础,只有抓好巩固,才能实现拓展。守底线、筑防线的根本,在于建立、完善和 落实常态化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人管、管到位。在机制 建设上,要建好大数据监测平台,形成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分层分 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在对象监测上,要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 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 等,开展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和动态清零;在 应对措施上,要实现快速发现和响应,精准分析,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 聚焦重点区域,增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帮扶力 度。拓展是在巩固的基础上再深化,对脱贫地区来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 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接续发展。这就要求在保障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的基础上,增大对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抓住“两个重点”:落实 好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各省确定的重点帮扶县的支持政策,推动 财政、金融、土地等帮扶政策倾斜;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完善安置区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地区稳得住、能融入。另一方面,要抓好“三类帮 扶”:抓好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对现有帮扶政策逐 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增加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 聚焦重点工作,大力提高脱贫群众增收速度和脱贫地区发展速度。过渡时期 既要防止返贫,还要建立起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只有增收和发展,才能 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脱贫群众和地区的未来前景。那么,就要从 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入手,带动群众持续增收,促进脱贫地区发展。就业 方面,要推动脱贫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提升 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就业;产业方面,要提高帮扶资金和 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支持产业全链条开发,发展一批特色优势富民 产业。同时,脱贫群众和地区还要切实担负起发展主体责任,加快破除发展瓶 颈,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做到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 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使脱贫群众与当地农民收入比 例、脱贫地区农民与全国农民的收入比例不断提高,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守 成亦有挑战。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 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守住底线,着眼发展,持续响鼓 重锤,抓紧抓好落实,筑牢三农基本盘,绘就乡村振兴新诗篇。 把学好习近平三农论述作为必修课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伟大的梦想,需要强大的精神 来指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学习、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紧密结合具 体实际学懂弄通做实。这为我们强化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理论武装、夯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根基指出了明确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的关键一年,工作 领域更宽了,工作系统更大了,工作要求更高了。更好地开展三农工作,抓 好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就是要学深悟透、用活用好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 论述。新的形势下,学好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愈发凸显。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决定了它必然是做 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 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对农业农村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提出 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思想、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 作重要论述。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 组成部分,是指引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体系,是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我们要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