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胡乔木与上司沟通策略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胡乔木与上司沟通策略研究 沟通协调、建言献策、辅助决策,是办公室的重要职能。其中,沟通交流是基 础,也是完成辅政职能的关键,只有在充分且良好沟通的前提下,办公室才可能完成 政策协调及领导关系、部门关系、工作关系、地区关系等的协调。沟通协调职能既是 由办公室工作的性质与方式决定的,也是由办公室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担任浙江省委秘书长时,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曾说:“秘书长职 位,担负着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协调左右等重要职责,是重要的参谋助手,换句 话说,虽然不是主要领导,但容易影响主要领导;虽然不是主要决策者,但容易影 响主要决策者。因此这个职务,举足轻重,岗位特殊。”① 胡乔木曾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既是办公室领导,也是毛泽东及中共中央政治 局的秘书。他沟通的对象既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也有郭沫若等政府领导,还有中共中央这个领导集体,处于沟通上下、协调内外 的中枢位置,靠近中央最高决策层,既有位置优势,也有信任优势,还有信息占有 与传递优势。 胡乔木与上司的沟通不限于公务,还有大量私人事务及情感沟通。沟通方式与策 略多样化,有汇报工作的,有提供对策的,有提请注意的,有转达申诉建议的,也 有通过兴趣爱好、文章著作等私人交流联络的。 一、在公务沟通上分类处理 公务沟通是胡乔木与上司沟通的主要方面。胡乔木依据实际情况,分类处理。一 是只汇报,不请示;二是汇报且请示,但不建言;三是提供拟办意见,请求审 核;四是提供参考意见,请求选择;五是提醒督促;六是转达意见。 (一)汇报不请示 1949年6月27日,胡乔木致信毛泽东:“七一文章选送上,七七口号今晚送 上。四国会议已在《国际一周》中说了,待七七文章再说。嘱广播的几篇文章均已 办。”②像这样的短信,在胡乔木的书信中比较常见。毛泽东在6月24日给胡乔木写 信,要他办四件事:一是写一篇纪念七一的论文,拟一份纪念七七的口号并给出了具 体的指示,还要写一篇七七纪念论文,起草一个各党派纪念七七的联合声明,要求 在8天内完成。未过两天,毛泽东在6月26日写信向胡乔木催索纪念七一的论 文(《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何在?——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廿八周年》)及七七口 号(《纪念抗日战争十二周年中共中央发布口号》),足见毛泽东对这两件事的重 视。毛泽东26日来信指示胡乔木再办两件事:四国会议应该有一篇评论,考虑到胡 乔木的任务太重,建议在七七文章中讲国际形势时写进去。二是将当天《人民日报》 的两篇短文广播。6月27日,胡乔木去信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七一文章已经写好请主 席审读,七七口号当晚送达。附带汇报了两件事:一是四国会议的评论在《国际一 周》中说了,在七七文章中再说这个问题,这是向毛泽东表明自己正在考虑如何写七 七文章,同时也在回应毛泽东对四国会议的关切。二是要求广播两篇文章的工作已经 落实。 毛泽东的指令非常清晰,要求也很具体,只是时间紧急,胡乔木按照时间先后与 重要程度逐一落实,没有拖泥带水,高效地完成了毛泽东交办的工作。 (二)汇报且请示 1.不提供明确意见,请上司定夺 比如1950年12月28日胡乔木致信毛泽东:“一、胡佛演说全文已刊今 晚(《参考消息》),可否以资料名义发表于《人民日报》四版或《世界知 识》?二、《实践论》发表同时,可否将中央领导的决定再发表一次,并要求邓拓同 志写一评论予以介绍?”③这两个问题一个涉及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敌对国家总 统的演讲,另一个涉及毛泽东本人的著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胡乔木 不加入意见,请毛主席决定,这种沟通方式是合适的。需要指出的是,胡乔木并没有 接到指令做这些事,而是主动建言,同时把决定权交给上司,这是明智的做法。 2.提供拟办意见,请上司审核 因为事务繁杂,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有一些相对较小的事情,毛泽东会委托胡 乔木去做。比如1951年2月24日,胡乔木致信毛泽东:“周作人写了一封长信给 你,辩白自己,要求不要没收他的房屋……他另又写了一信给周扬,现一并送上。我 的意见是:他应当彻底认错,像李季一样在报纸上悔过。他的房屋可另行解决。他现 在已在翻译欧洲古典文学,领取稿费为生,以后仍可在这方面做些工作。周扬亦同此 意。当否请示。”④胡乔木代为处理周作人来信,是毛主席授权的,胡乔木可以先斩 后奏,但他并没有这样做。我想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周作人的特殊身份,二 是周作人是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对他的处理既有警示作用,也有导向作用,在政治 上必须谨慎,不能擅自做主。胡乔木不仅做了调查,还与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 会副主席周扬交换了处理意见,达成一致后才写信请毛泽东决策。 3.提供参考意见,请上司选择 有学者认为,办公室工作者要学会有问题自己找答案。“资深幕僚人员应为主管 设想出合理的方向及方法,要主管做选择题而非是非题。”⑤好的办公室领导不会消 极等待上司的命令,而是积极考虑什么才是正确的决定,适时建言献策。需要注意的 是,负责任的办公室领导不是替上司做决定,而是因势利导帮助上司做决定。为了节 省上司的精力与时间,同时减少上司担心权力失控的忧虑,睿智的办公室领导总是请 上司做选择题而不是判断题。 1951年6月22日,《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将在《人民日报》一次刊登结 束,因为牵涉重要的党史,胡乔木比较慎重,前一天致信毛泽东请求指示如何修改个 别字句。“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已经完全胜利,此处 用‘方式’意义不明确,拟改‘原理’或‘道路’或‘战略’或‘方针’,请 示何者妥当。”⑥毛泽东回复:“方针”为好。胡乔木觉得“方式”指意不明,决 定修改,提供的备选词却有4个,足见其用心。胡乔木将“方针”放在最后,可能 是自己也觉得方针比较好,但没有明说,将选择权交给了毛泽东。按照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方针是“为发展某项事业制定的指导原则”。原理 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带有普遍意义的道 理”。道路是“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两地之间的通道,包括陆地和水上 的”。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泛指决定全局的策略”。“农村包围 城市”是毛泽东确立的革命理念,是指导性原则,不是具体的方式、道路与策 略,也不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原理。它是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制定的,不能机械理 解,所以用“原理”“道路”“战略”跟它搭配都不妥当,用“方针”确实非常 恰当。 (三)提醒上司注意 有些事项是职能部门按照上级的要求或者依据程序议定的,不需要上司审批,但 需要签字走程序。对于办公室领导来说要学习优先级排序,分清楚何者重要,何者紧 急,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其中有些事情是紧急但不重要的,有些事情是紧急而且 重要的,这些事情都需要及时提醒上司,防止积压影响职能部门的工作。 1952年1月30日,胡乔木致信周恩来并转毛泽东、刘少奇,提醒尽快审核留苏 学生选派计划。“今年留苏学生选派计划经文委、财委、教育部、人事部、外交部开 过几次会,提出方案,又经李富春同志和师哲同志修改,兹送上,望即审阅,以便 迅即分配具体名额,考选集中学员并成立留苏预备部。”⑦胡乔木强调了制订方案的 程序是正确而且慎重的,因为选派计划经相关部委多次开会商讨,同时经主管此项工 作的政务院政务委员李富春和曾留学苏联的俄语翻译家师哲修改,是没有问题的。论 理,胡乔木的信可以到此为止了,但他又加了两句话:“时间急迫,务望早日退回 办理”。⑧胡乔木之所以加上这两句,笔者推测有两个原因:一是事情确实非常紧 急,职能部门还需要时间办理,延误不起;二是此信要经三位主要领导审阅,如果 有一人耽搁,就会影响办公效率,提醒领导及时审阅是必须的。 (四)替他人转达汇报 办公室领导处于决策层及实施层的关口,各种信息汇集到办公室,需要做好上传 下达的工作。虽然沟通上下是职责所系,但上司时间有限,办公室领导不可能事事转 达,必须有所筛选。要筛选就要把握原则,秉公办事。转达的标准是什么呢?研究胡 乔木工作案例,共有三条标准:一是以国家人民利益为先,二是拟办事项紧急而且重 要,三是问题本身带有普遍性与全局性。 1961年,浙江省省长周建人两次给胡乔木去信,第一次谈西湖文化面貌和迁墓 问题,第二次去信揭露了浙江省遂昌、黄岩等地的干部违法乱纪,对待群众作风粗鲁 野蛮,并再次谈到迁墓问题。胡乔木认为周建人反映的情况比较严重,乘开会之 机,给刘少奇看了信。刘少奇认为这封信说的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要求胡乔木把信送 毛泽东及各中央同志看一看。5月25日胡乔木致信毛泽东:“周建人说的问题,在 别省也有,甚至还更严重,更荒谬。他的信态度恳切,语重心长,信也很短,很容 易看。”⑨周建人来信涉及三个方面问题:干部违法乱纪问题,对待群众作风粗暴问 题,西湖文化保护包括迁墓的问题。胡乔木意识到问题严重,且带有普遍性,因为其 他省也有类似事件,甚至比浙江的更严重,决定代为转达。为了引起毛泽东的重 视,除了转告刘少奇批示外,还强调问题的严重性与普遍性,特别说明周建人态度诚 恳,信也比较短,敦请毛主席看看,以期引起重视。胡乔木的敦促起了作用,毛主 席当日在信上批示:“此信及附信印发工作会议各同志”。 二、私人沟通坦诚相待 胡乔木是中央副秘书长,也是毛主席秘书。研究表明,秘书与上司保持良好的私 人关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与上司建立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秘书更好地服务上 司的前提,也是上司与秘书传统的上下级关系、主从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⑩韩国 大成产业株式会社会长金英大先生这样评价他的秘书沈夫人:“名义上,我确实是沈 夫人的上司,但事实上她却如同我的左右手一般重要。她当了我30年的秘书,我们 的关系,与其说是职场里的上下级关系,倒不如说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更为恰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