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深入理解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深入理解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过程中,反复强调坚持守正创新,并围绕相关问题发表了一系列 重要论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又把“必须坚持守正创 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之一加以阐释。全面梳理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坚持守正创 新的重要论述,对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更好地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具 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以《深入理解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为 题,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坚持守正创新的生成逻辑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从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历程中总结出 的宝贵经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的客观需要,昭示着我们过去能 够成功、未来继续成功的秘诀,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 辑、文化逻辑与现实逻辑。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唯物 辩证法认为,现实世界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不 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一 过程是通过否定之否定实现的。马克思指出,“任何领域的发展 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但这个“否定”又不是简 单的抛弃,而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的否定,“辩证法在对现 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也 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之中把握事物,既要看到事物肯定性的一 面,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基础以及趋势和方向;也要看到 事物否定性的一面,看到事物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根据新的需要 和新的条件实现创造,促进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跃升。所以,符 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新事物,既有对旧事物积极因 素的保留,又抛弃了旧事物中丧失了必然性的消极的因素,增加 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这其中,对旧事物积极因素的保 留,即是“守正”的内在要求,而根据新的需要和新的条件实现 创造,则是“创新”的最终目的。“守正”与“创新”合起 来,反映的就是唯物辩证法在尊重既有实践基础和客观内在规律 的同时,敢于否定过时的、消极的、陈旧的东西,经过对旧事物 的辩证的否定生成新事物,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走向新的更高水 平的过程。 (二)历史逻辑: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 宝贵经验。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 就的取得,都与坚持守正创新密切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面对旧中国四分五裂、被动挨打、积贫积弱的局面,我们党 坚持守正创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 革命实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推 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领导人民建立 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 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人民政权建立之初一穷二 白、百废待兴的社会状况,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并在理论创新 成果的指引下,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 路,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了“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 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面对“文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疑问,我们 党坚持守正创新,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结 合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破除思想束缚,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 革,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中国大踏步 赶上了时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织激荡的形势,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 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 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 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 的历史进程”。可见,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宝贵经 验,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是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取 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三)文化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秉承的思想观点和思 想方法。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有着 守正创新的传统”。在 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很早就有守 正创新的意识和主张。其中,“守正”即为恪守正道。荀子专门 作《正论》,认为“凡议必先立隆正”。“创”与“新”皆蕴含 初始之意,古人在经书史籍中经常使用“维新”“革新”“纳 新”等来表达通变思想。《诗经》中云:“周虽旧邦,其命维 新。”这里的“新”意即“更新”“革新”,含有“创新”意 味。“守正”作为合成词使用,在西汉时期开始出现。《史记》 中云:“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其 后,诸如东汉班固《汉书》中“君子独处守正”、南朝范晔《后 汉书》中“在位明察守正”、唐代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 表》中“守正为心”等,历代文献屡有“守正”记载,说明中国 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遵循行事准则和道德伦理的传统。“创新”较 早见于南北朝时期《魏书》中的“革弊创新”,主要指制度方面 的改革和创立。到了唐代,“创新”一词频繁出现,《南史》引 载“理应创新”;《北史》则多次沿用“革弊创新”和“创新改 旧”。这些话语里隐含着正确对待创新与改旧的道理,体现了古 人朴素的创新观。世代相承的守正创新意识和主张,推动了中华 民族丰富的守正创新实践,进而迸发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传 承中实现创新奋进的强大力量。习近平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中关于守正创新的思想观点。他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发 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他站在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守正创 新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了守正创新全新 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 著标识。 (四)现实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的客观需要。新 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 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一方面,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 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 出蓬勃生机,这是积极条件和前进的基础;另一方面,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 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 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 可能发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 加严峻复杂。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 新,既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绝不能在战略问题、根本问题上出 现偏差,又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 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 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攻坚克难、 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 得未来。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 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二、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内涵 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蕴含着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 (一)“守正”要求牢牢坚持“三个不动摇”。习近平指 出,“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守正创新中的“正”即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守正”就是坚持按照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 想问题、办事情。对于我们当前从事的伟大事业而言,“守 正”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三个不动摇”,即“坚持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 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 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历史 和现实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 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深刻指出:“拥有马克 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 本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就是要坚持和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 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 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 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 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 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 学精悟透用好。二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最大优势。党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 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程可以看 出,什么时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和人民事业就健康发展;什 么时候弱化甚至放弃党的全面领导,党和人民事业就受到挫折甚 至失败。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 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提 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也是我们在新征程上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的根本要求。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道路问题是关 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习近平 指出,“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 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 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指引实现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光明大道。只有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才 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把中国发展进 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创新”要求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守正创新中 的“创新”即改变旧的、创造新的,意味着在探索中实现突破与 超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 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这里的“创新”,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理解,既要创理论 探索之新,也要创实践发展之新,并在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的互 动中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创理论探索之 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以科学 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是科学真理,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 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 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 发生变化,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 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具体来说,就是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 之问中,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新境界。二是创实践发展之新,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 情。党的百余年奋斗实践表明,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 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既没 有教科书可以找到标准答案,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照套。习 近平深刻指出,“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 的伟大事业”。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 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要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保 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披荆 斩棘中探路开路,在攻坚克难中创新创造,切实解决新问题、开 创新局面。 (三)“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习近平强 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守正和创新是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