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讲稿: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讲稿:从历年中央一号 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 同志们: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重中之 重。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持续发 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做出 重要指引和具体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 一份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央 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定决 心,是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为广大农民送来的政策春 风和民生礼包。 今天党课的主要内容是梳理解读已出台的25个中央一号文件 要点,分析“三农”政策文件脉络,从中了解过去,感知现 在,明晰未来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预期,坚定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的信心。 1978年,农村改革大幕拉开。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 和阻力,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先后制定出台了以三农为主题 的“五个一号文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 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推动了农业的增长。 一、1982年1月1日(关键词: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 会议纪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央一号 文件,其主要内容就是肯定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特别是包干到 户、包产到户。 这份文件提出,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都是社 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明确“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 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并第一 次以中央的名义取消了包产到户的禁区,且宣布长期不变。文件 的另一要点是强调尊重群众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允许 群众自由选择。同时还提出疏通流通领域,把统购统销纳入改革 的议程,有步骤地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 二、1983年1月2日(关键词:放活农村工商业)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 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 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 的新发展”。这份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两个转化”,即 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 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文件提出,我国农村应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 经营的道路;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发展多种多样的合作经 济,合作经济的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按劳分配方式以及合作的 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所不同;要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 辅的方针,调整购销政策,改革国营商业体制,放手发展合作商 业,适当发展个体商业。并强调,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 制,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1984年1月1日(关键词: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如果说前两个“一号文件”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工商业微观 经营主体问题,那么,此后的“一号文件”则要解决发育市场机 制的问题。此前20多年,农村实行统购派购制度,农村产品交易 均由公营商业高度垄断,而资金、土地、劳动力流动又受到多重 限制。农村经济迫切要求放松历史上多年形成的政府垄断、管 制,及其他阻碍农民进入市场的规定,以利于发展商品生产,摆 脱穷困。 针对这些情况和基层诉求,1984年确立农村工作的重点 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 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当年的“一号文件”即《关于1984年 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土地承包期一般应 在十五年以上……允许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向各种企 业投资入股;继续减少统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允许务工、经商、 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四、1985年1月(关键词:取消统购统销) 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过去曾起了保证供给、支持建设的积 极作用,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它的弊端就日益表现出来。因 此,在打破集体经济中的“大锅饭”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改革农 村经济管理体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把 农村经济搞活。 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名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 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 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 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于此,30年来的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被 取消。 五、1986年1月1日(关键词: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 关系) 我国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1985年又在改革农 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成效 十分显著。但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工农、城乡的利益分配关系,农 业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1985年年底的农村工作部 署,强调“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议形成的1986年 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文件明确指出:我国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绝不能 由于农业情况有了好转就放松农业,也不能因为农业基础建设周 期长、见效慢而忽视对农业的投资,更不能因为农业占国民经济 产值的比重逐步下降而否定农业的基础地位。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在2004年至今又连续二十年发布了以三 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彰显了三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 重的地位以及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推动三农发展进入了 新的历史阶段。 六、2004年2月9日(关键词: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并于2004年2月9日公布。时隔18年之后 中央就“三农”问题再次下发一号文件。 当时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的1.8∶1扩大到了3.1∶1。农民增 收困难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意见》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 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 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 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文件 共22条,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指向明确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 施。 七、2005年1月30日(关键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 央决策,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 局面。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 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 建立,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 施。200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文件指出,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 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 务,切实抓紧抓好。并强调,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 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 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 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明显增强”。 八、2006年2月21日(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 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 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 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 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 展。 文件全文共32条,八个部分。文件强调,必须坚持以发展农 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多予少取 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 泛参与。 九、2007年1月29日(关键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 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文件明确指 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基层的热烈反响。但是,在实践 中也存在一些偏差。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 位,有利于各地认真地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精神,把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健康地向前推进。 文件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 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 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 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 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十、2008年1月30日(关键词: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三 农”投入)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 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2007年召开 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 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 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既贯彻 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又深化了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把发展现代 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的要求,抓住了保持经济稳定和促 进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亦可统筹兼顾农村各方面的工作。 全文涉及的政策性要求和措施有40多处,其中让农业和农民 直接受惠的可以概括为“三个明显”“三个调整”“四个增 加”“四个提高”和“两个大幅度”。体现了中央关于给农民的 实惠要逐步增加,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 进一步加大的要求。 十一、2009年2月1日(关键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 增收) 2009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 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呈现四大新亮点。 一是农民种粮支持力度再度加大。包括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 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等。 二是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文件提出,城乡基础设 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 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农村民生建设重点投向农村电网建设,乡村道路建 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危房改造 等5个领域。 四是农地流转强调进一步规范。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2009年一号文件首先强 调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对集体 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对承包地 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 十二、2010年1月31日(关键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大强农 惠农力度) 2010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 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布,在保持政策连续 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三农”工作的好政 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包括健全强农惠农政策 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 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等。 文件特别强调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提出积极稳妥 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要把加强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 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 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 益。 十三、2011年1月29日(关键词: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相当好。粮食产量创历史 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历史上增加额度最大。但是农业农村 形势也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农业的水利设施明显 不能适应农业稳定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共中 央国务院把2011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定为加快水利改革发 展。1月29日,《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