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上的党课辅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主题 教育第二期读书班上的党课辅导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壮大奋进 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壮大主流 思想舆论”,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 进一步强调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 力。……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我们可以看到,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 置,高度关注和重视主流思想舆论工作,这些重要论述和重要观 点,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创新。借着此次读书班的机会,由我 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维度来理解意识形态,一方面,强 调“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 该时代政治的和智慧的历史的基础”;另一方面,指出“虽然物 质生活条件是原始的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 这些物质条件起作用”。“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 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但社会意识本身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且对社会存在有着能 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既具有如移山填海般使“时代覆灭”的社 会改变功能,同时又具有如“社会的水泥”般强大的社会整合功 能。主流思想舆论属于思想舆论领域的“红色地带”,是确保舆 论导向、构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主渠道和立足点,也是充分发 挥社会整合功能、避免出现社会动荡的关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进程上,巩固壮 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具有尤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1.落实“两个巩固”根本任务,为“中心任务”的实现提供 强大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共同思想基础。”一方面,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 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发展 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另一方面,这是由我 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 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回顾100多年的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70多年的新中国奋斗史,归根结底都是致力 于推进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伟大历 程。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 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 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 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不 仅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中心任务的实现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和舆论支持;也有利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的历史主动性,形 成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朝 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2.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 量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物质生产的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也同样重 视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发展。马克思不仅强调人的需要的丰富 性,认为人既有物质层面的需要也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且把社 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认为实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 界的平衡是社会作为有机体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 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我们党始终高 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并将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 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不仅指出“中国式 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而且把“丰富 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可以丰富人民精神世 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从丰富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的角度来 看,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 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最新成果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时回应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议 题,可以推出更多能够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精神文化产 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切实增强 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从强化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有利于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构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 质属性的价值体系,为人民精神生活提供积极向上的价值引 领,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保持战略定力,发扬 斗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对各舆论场域的引导与规 制,破除资本逻辑带来的消极影响,抵御消费主义的侵蚀,遏制 泛娱乐化倾向的蔓延,扭转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精神贫乏、 心态失衡、人格扭曲等不良社会心态,以昂扬的奋斗意志和饱满 的精神状态在推进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积极推动精神生活富 裕,并最终开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人类文明新形 态。 3.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 中国形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 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均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 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 结果。国家的发展亦如此,不同发展阶段必然面临不同矛盾和环 境,既要优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要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 联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 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主流思想舆论必须 担负起重任,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 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立足于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和国情实际,中国不可能也不会 走西方国家殖民性质的现代化道路或新兴国家依附性质的现代化 道路,世界上也不存在让我们直接翻版或模仿的现代化样板,中 国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在此 进程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一方面,有利于 提升“自塑”形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确立自身的主 体地位和话语优势,破除长久以来被西方垄断的关于现代化建设 发展的话语体系,更好地向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理 念、新发展、新成就,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 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良好形象,为现代化建设营造 良好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应对国家形象的被动“他 塑”局面,提升我国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国际关切和 重大热点问题上的发声能力和速度,以更加广泛的媒体布局和更 加多元的沟通渠道,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破除西方中 心主义话语体系“他者化”的中国形象构建,改变当下西方出于 自身利益对全球秩序以及各自角色的偏执定义和区别对待,有效 开展舆论斗争、引导国际舆论,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 益。 二、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现实挑战 从本质而论,意识形态作为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 思想体系,是为维护和巩固社会经济基础及国家政治秩序服务 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 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无 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为了捍卫其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 地位,总是竭力主张和推行与其统治地位相适应的意识形态。而 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 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国际力量对比、 技术变革及发展环境的变化总是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中来,恰 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 战”。因此,作为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占 据主导地位的主流思想舆论,在风险挑战面前总是首当其冲。 1.境遇之思:新征程的时空新场域中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阵地也是不同时空境 遇下所形成的场域。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 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从国家层面看,一方面,历经新时代十年 的伟大变革,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 第二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 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 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 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 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从世界层面看,一方面,“和 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 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 期”,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这一复杂的新场 域,在奋进新时代中,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格 局的深刻调整,势必会催生更加复杂的利益格局,面对更加多元 的价值诉求。不仅可能由商品拜物教衍生出金钱至上、物质至上 的观念,还可能由消费主义造就人的异化和物化,遮掩人们精神 世界的正向需求,甚至使人因现实发展和个人期待之间的落 差,深陷空虚焦虑情绪或沉迷虚拟世界,并在媒介平台的同质化 影响下,一些教条化的交往回路不断强化和自我封闭,使偏离社 会价值立场的先入之见逐渐根深蒂固,带来多元样态的价值理念 和社会思潮。另一方面,随着世界格局“东升西降”“西强东 弱”态势的继续演进,基于所谓的“美国例外论”,逆全球化思 潮上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 与发展威胁上升,西方敌对势力在继续对我国实施外部讹诈、遏 制、封锁、极限施压的同时,更加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输出、渗 透和斗争。比如,通过其主流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中 国责任论”“修昔底德陷阱”等,鼓吹所谓的“言论自由”,或 借助互联网的隐蔽性向我国输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 值”“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试图以 文化虚无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冲击我国主流思想舆论,动摇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和价值立场。 2.内容之困:主流思想舆论生产尚未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活动总是从需 要开始的,在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自然又会产生社 会交往、享受、精神、发展等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 发展,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丰富精神 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 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表 现,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来抵制和消除消极需求,也要靠正 面且丰富的内容生产来滋养和满足积极需求。正面优质的内容跟 不上,“错误虚假甚至有害的东西就会传播蔓延,因此我们必须 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一方面,主流思想舆 论的话语符号系统拓展与更新不足。我国主流思想舆论延续了传 统优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较多,惯于讲“人无我 有”的中华文明故事,对现代化、国家化的元素融入不够,在理 直气壮讲好中国发展和中国成就故事方面起步较晚、话语不 足,甚至存在套用西方话语解读我国实践成果的现象,面临“有 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存在“自说自话、自娱自 乐”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人人皆媒体的全媒体时代,作为主流 思想舆论载体的主流媒体时效性不足,发声稍显滞后,创新意识 不够。主流媒体为确保其表达的严肃性、准确性,具有一定的规 范和流程,话语也较为官方和学术。但在当下这个由技术进步衍 生的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获取和传播,面对负面 或虚假信息的社交化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民众质疑,主流媒体发 声较迟或发声不当、解释安抚不足,往往容易引发公众猜忌,导 致舆论反转,影响主流思想舆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产生一系列 负面社会影响,给公众以“后真相”错觉。再加之主流舆论的话 语表达有时与受众的日常生活表达和网络型塑下的认知习惯差异 较大,以及由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不同所制约的公众理解能力 差异,与商业媒介、非主流媒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