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报告 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 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坚强领导下,“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优化营商环境取 得新进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 基础制度取得新成效。 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设的重要举措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统筹应对复杂局 面的关键举措,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政治逻辑认识其重 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要坚定深化改革开 放基本国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 “放管服”改革是改革开放历史逻辑的延续与发展。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克服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弊 端,“放开搞活”各类市场主体,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 终是改革开放的主要脉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搞活国有 企业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最初的放权让利、扩大 企业经营自主权,到推行经济责任制、承包制,转换企业经营 机制,再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实行 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核心目的就是要给国有企业松绑,使其 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改革开放 初期基于扩大社会就业需要,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个体工商户 快速成长,给人们带来了财富,给社会带来了活力。党中央因 势利导,突破法律障碍、去除制度束缚、拓展发展空间,民营 经济活力快速释放,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基础。在利用和发展外资企业方面,同样也经历了思 想转变、制度松绑、政策调整的过程。正是由于持续推进以企 业为中心的改革,不断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市场主体 数量增加、活力增强,社会生产力实现了极大发展。面对经 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们国家没有搞“大水漫灌”“强刺 激”,而是继续深化“放开搞活”的成功做法,以行政体制改 革为“先手棋”,大力实施简政放权,推进“放管结合”“优 化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壮大更多充满活力的市 场主体。 “放管服”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之 举,核心要义是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本质上是改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党 中央坚持推进市场取向改革,持续深化对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 认识,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得以不断 理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政府职能 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事务干预较多、企业和群众创新创业门 槛多、手续繁、成本高等问题,我国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重塑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抓手,坚持职权法定,全面推行清单管 理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建立起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 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实现了对政府权力的有效规范和制 约,从源头上防止政府“有形之手”乱伸。围绕高标准市场建 设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全面建立并不断缩减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加快建设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 运行的制度基础,让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实现 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之举。政府部门从以微观管理、 直接管理为主转为宏观管理、监督管理为主,就是要不断削 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革自己的命,把更多权力放给市场、 企业和基层。“放”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放管结 合”,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出活。 十年来,各地各部门大幅压减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将行政资 源从事前审批中解放出来,转向全周期、全链条监管,真正 实现了从“严进宽管”到“宽进严管”的重大转变。各地各 部门改革监管体系,创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双随机、一公 开”、“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增强监 管精准性、公平性,着力提升监管效能,把该管的切实管住管 好,在市场主体大幅增长的情形下,依然做到了“放而不乱、 管而有序”。各地各部门大力优化政府服务,推动政府服务 意识转变,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服务型政府、 数字政府建设,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事实 表明,“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实 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是有效解决政府职能缺位、错 位、越位问题的崭新实践。 (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主 体去繁简苛,积极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创 造活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是创新创造的源头活 水,亿万市场主体的磅礴力量汇聚成了中国经济的澎湃“大 海”。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商品和服务的主 要供需方,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微观基础,有了众多市场主 体,再辅以相应的制度环境,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才能有效 发挥,市场经济的力量才能得以迸发。市场主体是经济的根、 就业的魂,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进而 保障**多亿人的安居乐业。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 者,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蕴藏在市场主体中的生产、管理、 服务、创新和技术能力,是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 同富裕的重要战略资源。总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 要去除一切不利于市场主体“生”和“活”的障碍,调动一切 有利于市场主体“增”和“长”的积极因素,把各类市场主体 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 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核心要义在于去繁简苛。行政审 批事项多、审批效率低曾经是一个突出问题,严重束缚了市 场活力,必须大行“简约”之道,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 政府的简就是市场的活,政府的放就是企业的创。十年来,党 中央、国务院把简政放权作为突破口,力除繁苛之弊,大兴 便民之举。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压减和调整行政 审批事项,其中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已削减**%多,非行 政审批事项退出历史舞台。对兴办企业,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 革,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再到“证照分离”“照 后减证”“多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个工作日以 内,让企业早设立早经营。对投资审批,积极开展投资项目审 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统一审批流程、统 一信息平台、统一监管方式,创新实施备案制、承诺制、容缺 制等方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基本消除了“万里审批 图”。对生产经营,大幅压减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不断简化 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压减工业产 品生产许可证近**%。这些重大改革举措,松了绑、解了绊,为 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了宽松便捷的环境。 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方法在于“放水养鱼”。过 去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主体面临税费负担重、经营成本高、 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去繁简苛让市场主体“生”得便利,降 低了制度性成本,但要让市场主体活得好、活得轻松,还 要为市场主体减负赋能。十年来,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改 革,大幅下调制造业增值税率,普惠性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 工商户税费,开展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不断加大研发费 用加计扣除比例,这些重大政策有力降低了市场主体税费负 担,****~****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万亿元(分年度分别 为****亿元、****亿元、****亿元、*.**万亿元、超过*.*万亿 元、*.*万亿元),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从**.*%下降到**.*%。 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各种收费乱象,****年以来 累计取消、停征、减免中央和省级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多 项。积极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大力发展普惠金 融,让金融活水持续流向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银行 贷款余额的比重从****年底的**.*%上升到****年底的**.*%。 特别是面对世所罕见的疫情冲击,及时运用“放管服”改革 思路和办法,紧扣市场主体需求,精准实施一系列财政资金直 达、货币政策直达、阶段性减税减费减租等纾困政策,助力市 场主体抗冲击、过难关。通过“放水养鱼”“根上施肥”,用 成本的“降”换来了市场的“活”,市场主体活跃度始终保持 在**%左右。 (三)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要以为市场主体创 造良好环境为目的,持之以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 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 面临的体制性、制度性安排,其优劣直接影响到各类要素的聚 散、主体数量的增减、发展动力的强弱。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 创造力,关键就是要优化营商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 来”。“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通过简政 放权,打破条条框框,搞活市场,同时强化“放管结合”“优 化服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高效运行。十年来的实践表 明,哪个地方“放管服”改革推进得越深入,营商环境就越 好,市场主体就长得越快、越有生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 善也就越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 各地打造制度高地、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共同行动。 着力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市场化就是要遵循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规律,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创造财富的 源泉涌流出来。市场化是一个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在放宽市 场准入上,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准入 事项逐年减少,实现清单之外“非禁即入”。在培育市场体系 上,不断夯实基础性制度,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 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使生产、 分配、流通、消费循环更加畅通。在规范市场秩序上,持续完 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和改进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强化 全链条全周期监管,坚决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维护公平竞争 市场秩序。 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一个稳 定透明公平的制度环境,可以增强市场主体预期,激发投资 兴业积极性。在法规体系建设上,通过总结各地区各部门行之 有效的政策和经验,国务院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 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企业 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法规,各地各部门“立改废 释”工作及时跟进,累计修订废止不符合规定的法规、规章、 规范性文件****多份,用法治化办法把改革成果固定下来,从 制度层面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上,通 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纠正一批涉产权和企业家冤错案 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持续清理拖欠民营 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坚决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减少 企业烦心事。在规范执法上,各地各部门创新执法机制和手 段,对轻微违法慎重实施行政强制,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督 查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突出问题,让市场主体一心一意 谋发展。 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全球营商环境是彼此竞争 的,哪里营商环境好,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就更具优势、更有吸 引力。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必须不断拓展开放领域、提 升开放水平,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国际规则对接上,签署 实施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贸易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等方面实 行更高标准规则;并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 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制 度型开放迈出更大步伐。在外资管理和服务上,推动出台了 《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进入开放领域,让 我国长期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在优化外贸环境 上,突出发挥自贸区、自贸港创新示范作用,将制度创新复制 推广到更大范围,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推动 降低外贸企业营商成本,塑造国际化发展新优势。 (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要从以人民为中心 的根本立场出发,建设服务型政府,增进人民福祉 “放管服”改革是履行政府职责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 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广大群众过上 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谋幸福,把发展的硬道理更多 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前,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 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直面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履职本领、提升服务水平,俯下身子、实 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可以说,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 验“放管服”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 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就业是民 生之本,关乎千家万户。十年来,我国始终将就业摆在经济社 会发展和宏观政策的优先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放 管服”改革扩大市场主体规模,为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 就业岗位。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挖掘以创新创 业带动就业的潜力,着力创造人人平等的发展机会,人人皆可 成才、人人尽其才。着力降低就业门槛,大幅削减国务院部门 设置的职业资格和认定,已取消**多项,涉及***个职业,编 制形成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 职业资格。积极推进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为农民工、大学生 提供更加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创新实施贫困人口就业帮扶政 策,到2022年*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已经达到****万 人。大力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用工、就业 服务、权益保障等制度创新,为灵活就业群体创造更好的就业 环境,让灵活用工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面对疫情冲 击,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加大稳岗 力度,通过保住和催生更多市场主体来保就业稳就业。 不断增加公共产品,优化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充 裕的公共产品、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 职责。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存在不少短板,供给总量不 足,结构不尽合理,效率有待提升。“放管服”改革就是要 把更多行政资源从干预市场运行,转移到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 给上,解民忧、纾民困。我国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资,积极推 动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在线教育、数字 医疗健康等新模式,让群众享受更多更优质公共服务。通过简 化社保参保、转移接续等手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 覆盖面,将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及时覆盖所有困难群众,社会保 障“安全网”更加结实紧密。持续推进水电气热等公用服务领 域改革,引入竞争、强化监管,规范报装办事流程,让服务更 便捷更透明。在交通、养老、医疗等领域,各地各部门积极引 入市场力量,丰富和扩大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 求。 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扎实为群众办实事。政府办事效 率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过去门难进、脸难看、耗时 长,人民群众不胜其烦。十年来,我国把群众的痛点难点作 为改进服务的重点,梳理和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加快政务服务 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推进政务事项集中进大厅,实行人民群 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最多跑一次。坚持不懈大 力推进“互联网+政务”,着力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使更多 事项“掌上办、码上办、一网通办”,审批不见面、办事不 打烊、服务不断档,网上可办率超过**%,电子政务在线服务 已经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各地各部门特别推进异地办理,基本 养老、医疗报销等近百项高频事项,实现了省内通办、跨省通 办。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积极引入一次告知、容缺受理、 告知承诺等新机制,全面实施“好差评”制度,真正把市场主 体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头等大